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650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教案.docx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教案.docx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一、诗歌的形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二、鉴赏:

诗歌的人物形象(身份+性格特征+思想情感)

例①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问题:

“接舆”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五柳”则是指大诗人陶渊明,作者借此二人生动地刻画了隐士的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隐士的形象。

诗中塑造了一个远离世俗,热爱自然,安闲洒脱的隐士形象。

柴门之外,拄着拐杖,迎着晚风听蝉鸣、泉声,看落日、炊烟,与放达纵酒的隐士朋友和谐相处。

抒写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提示:

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1)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

(2)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概括形象的意义。

例②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

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题: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他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提示: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时代背景及生活经历。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三、跟踪训练:

练习①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练习②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问题: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这首诗刻画了聪明可爱天真活泼的垂钓小儿形象。

他“蓬头”、“侧坐”天真可爱,“遥招手”、“怕”机灵动人。

人物形神兼备,生动形象,跃然纸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分析人物形象。

练习③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题: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苦闷和忧愁的才女形象。

暮春时节,日高方起,懒于梳理。

她睹物思人,“欲语泪先流”,刹那间的喜悦遮不住满腹忧愁。

此词突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苦凄凉流荡无依,旋律深沉忧郁。

练习④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

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

家庭境况并不富裕,儿童习惯于笑语迎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见人来也不惊飞,说明他生活和谐、宁静。

居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热情好客。

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练习⑤初冬夜饮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

会昌二年,四十岁的杜牧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作于睦州。

“欢”,“欢伯”的简称,即酒。

问题:

诗中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一个诗人形象?

最后一句表述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句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自伤,更觉寂寞悲凉。

“霜”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

“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迁徙之苦,只此四字,总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饱含了多少辛酸!

最后一句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