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9723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docx

《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docx

河南逝师联盟届高三历史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

河南省九师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必修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芍陂在安徽寿县南,约建于公元前597年。

据《水经注》记载,芍陂堤防长达一百二十里,曹魏时可灌田一万顷。

由于芍陂的兴建,寿县一带成为著名的产粮区。

芍陂的成功修建主要缘于

A.铁器的使用B.井田制的瓦解

C.秦国实力强大D.中央集权的建立

2.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浑邪、休屠等部。

汉武帝把投降的匈奴人分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之故塞外与黄河以南之间地区,“因其故俗,为属国”。

汉武帝的这一做法

A.导致王国问题反复出现B.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消除了匈奴的军事威胁D.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3.下图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粮食总产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柱状图。

据此可知

A.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未发生质变B.土地兼并是古代农业发展的桎梏

C.两宋时期农业生产发展水平高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4.唐公主之子刘得仁,出入考场三十年而无功名,尝自言道:

“外家虽是帝,当路且无亲。

”唐宗室子弟李洞,在昭宗时屡次应考却榜上无名,于是写下“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的伤感诗句。

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

A.导致士庶矛盾尖锐B.受学以致用原则制约

C.相对客观公平公正D.有利于选拔才学之士

5.乾隆四十一年(1777年),行商倪宏文欠英商货银一万多两而无力归还,皇帝谕令其“胞兄倪宏业、外甥蔡文观代还银六千两,余银五千余两着该管督抚及承审之府州县,照数赔完贮库,俟夷商等到粤给还”。

并规定此后行商破产无力归还“行欠”,应“著令通行,分限代还”。

这反映出当时

A.小农经济制约着外贸发展B.清廷缺乏近代外交常识

C.行商亦官亦商的显著特征D.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

6.1890年上海人口为168129人,1910年激增至1185859人,二十年中增加七倍。

除自然增长外,大部分是江浙一带破产农民流入和破产手工业者增多所致。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开埠通商B.民间投资C.政策调整D.资本输入

7.在近代中国,梁启超虽然认可国民享有自由民主权利的合理性,但他又认为过分的内部竞争很可能会导致整体利益受损。

对此陈天华也说∶"吾侪求总体之自由者也,非求个人之自由者也。

"二者认识形的主要背景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B.民族危机的加深

C.启蒙思想的传入D.清廷统治的腐朽

8.民国初年报载:

"税务处梁(士诒)督办自欧洲战事发生以后,电饬奉天、吉林等省贩运羊皮出口,广刊传单,寓以规劝等事不一而足……兹闻梁督办近复以各处民智未开,对于销用土货尚不十分踊跃,目前已遴选委员十余人前往各省商埠劝导畅销土货,并与各商会联络"。

这一报载主要反映了

A.欧洲列强忙于世界大战B.近代传媒的市场化倾向

C.政府择机规引经济发展D.资产阶级积极投资实业

9.有学者指出,红军长征开始后,最重要的会议从通道会议算起,有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直至遵义会议。

应当强调,遵义会议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其他会议所不能代替的,是这一系列会议的卓越代表和伟大标志。

这主要是因为遵义会议

A.成功解决了军事路线的问题B.发扬民主扩大参会范围

C.从根本上纠正了"左"倾错误D.播撒了中国革命的种子

 

10.下表反映了抗战爆发前后四川地区工业发展的情况。

据此可知

年份

工厂数量

占国统区工厂数比重

工人数量

占国统区工人数比重

1937年

113家

3%

7200多人

2.9%

1942年

1654家

44%

10.8万人

44.7%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落后B.日本推行"以战养战"的策略

C.敌后战场得到有力支援D.中国工业布局得到明显改善

11.陈云在1962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指出,"现在的计划,实质上是要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

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上。

"并提出要准备对重工业、基本建设的指标"伤筋动骨",要痛痛快快地下来。

这些主张

A.冲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B.正确分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C.指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D.扭转了思想上的"左"倾错误

12.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与法国不满美苏对东西方阵营的操纵与控制,在各自所属的阵营内"大闹天宫",成了两个"孙行者"。

在此基础上,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这说明中法建交的政治基础是

A.不结盟B.独立自主C.求同存异D.和平共处

13.在古代雅典,城邦的狭小使得城邦公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强烈,"公民概念以及相应的公民权利只有在城邦中才是可能的"。

即使"城"毁了,只要"邦"仍然存在,这种认同和归属感就不会消失。

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

A."城"是民主政治的基石B."邦"指的是公民集体

C.政治平等是公民权利核心D."本固邦宁"为治国理念

14.罗马法学家提出的原则与理论,都是针对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法律问题。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罗马人的"重要兴趣是发现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

这说明古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实用性B.灵活性C.崇尚自然法D.保护私有财产

15.16世纪末,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商船云集,欧洲的酒、尼绒、金属制品,东方的香料、粮食大都运到这里成交,每年输入的商品总价值高达1600万金克朗。

由于贸易发达,市内银行林立,成为欧洲金融中心。

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传统商路的恢复

C.疯狂的殖民掠夺D.封建经济的衰落

16.2020年3月,美国纽约州州长科莫在接受采访时说∶"看看我们最终陷入的奇怪局面:

每个州都在采购呼吸机,纽约州在买,加州在买,伊利诺伊州也在买,我们都试图购买相同的商品。

最后联邦政府也加入了竞标…·…效率非常低"。

这反映美国、

A.社会分配严重不公B.制造业空洞化严重

C.联邦制的弊端凸显D.政府大力干预市场

17.下表是英国议会在不同时期颁布的圈地法令及圈占土地的情况。

这一情况

时间

1760~1799年

1797~~1820年

1820~1829年

圈地法令

1760个

1727个

220个

时间

1761~1792年

1797~1820年

1820年后

圈地面积

478259英亩

超过300万英亩

全国耕地3%还未被圈

A.根源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说明圈地运动发展不平衡

C.造成土地集中和农民的消亡D.阻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18.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社会保险立法主要有《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老年和残废保险法》。

1910年德国政府将当时所实行的各保险法汇成《工人保险法典》,并在1911年由帝国议会通过。

这些立法

A.客观反映了德国社会问题频发B.标志着德国福利国家最终建立

C.目的在鼓动民众支持对外战争D.使德国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

19.苏联"一五"计划时期,库兹涅茨克钢铁基地建设总工程师巴尔金曾记载∶"大家都关心明天的建设,不仅是由于他们知道土方工作完结之后,他们将成为石工、水泥工、装置工……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在建设足以生产千百万吨钢和铁的工厂,而这些钢和铁正是在鼓舞他们进行斗争"。

据此可知,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得以体现B.工业化建设存在急躁冒进的倾向

C.极力抵制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D.工业成就得益于人们的奋斗精神

20.据统计,从1866年到194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法律中,授予总统处理经济问题的自由裁夺权条款共

110条,其中1933年前的67年中仅32条,而1933年后的8年中却增加到78条。

这说明20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

A.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政府积极调整劳资关系

C.分权制衡原则遭到破坏D.立法权转移到总统手中

21.二战后某国际组织的宗旨规定:

"对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与开发,并鼓励

不发达国家的生产与开发投资","通过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会员国生产资源的方法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

这一规定

A.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B.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稳定

C.确立了发达国家经济霸权D.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22.欧洲一体化并未弱化民族国家的作用,反而使各国政府运作更加有效,加强了政府应对处理全球和多维困难的能力,欧洲一体化进程因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马歇尔计划的全面实施B.美苏之间"冷战"的变幻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23.冷战结束后,日本对美洲的经济外交更加活跃,1992年累计直接投资就占日本海外投资的12%。

同时日

本积极增加对非洲的经济援助,支持非洲国家的政治改革与和平解决彼此间的军事冲突。

进入21世纪后,日欧双边政治和安全合作得到加强,双边贸易的相互依存度也得到提高。

这些活动表明

A.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B.日本积极谋求世界大国地位

C.日本"泡沫经济"已经破灭D.美日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24.美国外交战略家基辛格认为,冷战后世界"存在着几个实力相近的国家,未来的世界新秩序应建立在某种均衡的观念之上,而这是美国向来难以接受的。

"美国难以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A.多极世界的形成B.冷战结束使世界力量失衡

C.第三世界的崛起D.均衡不利于美国国家战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

南浔在南宋时立为镇,到清朝乾隆时已是"烟火万家,商贾云集"的巨镇,有诗云"南浔贾客舟中市,西寨人家水上耕"。

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而苏州、湖州的一些市镇则与丝织业发生密切联系。

如南浔是湖丝的著名产地,吴江的盛泽、黄溪都以丝织品著称全国。

吴江的屯村镇自明代以来即为冶铁业发达的市镇,嘉靖时"居民数百家,铁工过半",产品有农器、厨器还有兵器等。

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

例如苏州元和县的唯亭镇离城三十里,地处娄江上,为太仓、昆山、松江、崇明必经之要道。

自明季以后至清道光年间,"人烟稠密,比屋万家",是一个手工业发达的工商业巨镇。

一些富商巨贾在经营得利后大购土地,进一步推动了这些市镇的发展。

如乾隆年间歙人程永洪,"善于商贾,贸易豫章数十年。

又建业于浙江兰溪,置田产,家道日渐蒸蒸";道光年间祁门人倪炳经,"少承父业,窑栈云连,畎亩鳞接"。

—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江苏太仓所处的苏州地区是乡镇企业的发祥地,当地的农民在改革开放初期,采用"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乡镇企业为龙头的农村工业化、就地城镇化的道路,即"苏南模式"。

1996年,太仓的乡镇企业开始改革,打破了"集体经营""行政推动"等传统框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混合型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目前已形成集体企业(主要是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个体企业"三足鼎立"之势。

乡镇企业转制后所有制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促进了多种经济的共同发展,带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改制后的乡镇企业,从原来主要接受上海在人才、技术方面的辐射,到现在接受的辐射无论是地域、范畴还是程度,均有了更大的拓展和提高。

为了解决乡镇企业分散布局的现状,太仓市在积极建设开发区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在小城镇开辟一批工业小区,搞好配套基础性设施建设。

至2006年底,全市拥有私营企业6267家、个体工商户20873户,太仓市私营个体经济已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

——摘编自孟秀红《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江南繁荣的市镇工商业未能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苏南乡镇经济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发生这种变化的

原因。

(13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

抗战胜利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同时提出的,最早名称就是中共所主张召开的各党派国事会议。

然而,蒋介石对此却声称"党派会议等于分赃会议,组织联合政府无异于推翻政府。

"中共在重庆谈判中主动就此作出让步,希望能够"在国共两党谈判有结果时,召开有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会议",并在会议名称上接受国民党的建议,同意定名为"政治协商会议"。

最终,双方就政治协商会议问题达成初步协议。

1949年中共"五一"口号发布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应中共之邀,相继进入解放区,就召开新政协诸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初步共识。

在此基础上,在短短三个月内,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就完成了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

新政协开幕后,无论大会发言还是小组讨论,都充分体现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之间团结合作的新型关系与作风。

对此,周恩来指出:

"新民主的特点就在此,不是只重形式,只重多数与少数。

凡是重大的议案提出来总是事先有协商的,协商这两个字非常好,就包括这个新民主的精神。

"

—摘编自秦立海《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中国政治发展演变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协商方式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新型政治协商模式形成的意义。

(5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美元指数(左轴)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汇率变动情况的指标,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市场强弱程度,从而间接反映出美国及世界经济、政治的变动情况。

下图反映了1971~2014年美元指数的变化情况。

——摘编自张文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变动与历史》

根据材料,任意选择图中美元指数峰谷变化的一个或数个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政治、经济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所选之点具有代表性,能与世界政治、经济史上的大事相互印证;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