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806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9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docx

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一节编制目的----------------------------------------1

第二节规划编制依据------------------------------------1

第三节规划范围----------------------------------------2

第四节规划指导思想------------------------------------2

第五节规划原则----------------------------------------2

第六节规划目标----------------------------------------3

第二章用地结构与布局---------------------------3

第一节用地布局----------------------------------------3

第二节土地利用汇总表----------------------------------5

第三章道路系统规划-----------------------------6

第一节道路结构----------------------------------------6

第二节道路红线宽度------------------------------------6

第三节道路断面形式------------------------------------7

第四节道路交叉口控制----------------------------------9

第四章交通系统规划-----------------------------9

第一节动态交通系统规划--------------------------------9

第二节静态交通系统规划--------------------------------9

第三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10

第五章绿地系统规划-----------------------------11

第一节规划目标----------------------------------------11

第二节规划原则----------------------------------------11

第三节规划布局与控制要求------------------------------11

第四节绿地系统指标体系--------------------------------12

第六章环境保护规划-----------------------------12

第一节环境保护目标------------------------------------12

第二节环卫设施规划------------------------------------13

第七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4

第一节供水工程规划------------------------------------14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14

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15

第四节电信工程规划------------------------------------16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16

第六节热力工程规划------------------------------------17

第七节管线综合规划------------------------------------18

第八节道路竖向规划------------------------------------19

第八章综合防灾规划----------------------------21

第一节抗震规划----------------------------------------21

第二节消防规划----------------------------------------21

第三节人防规划----------------------------------------22

第四节防洪规划----------------------------------------22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编制目的

为实现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商业的转型升级,为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县域综合交通条件提升的重大机遇,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特编制《南陵县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节规划编制依据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遵循的国家、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方面的规划依据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4、《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年);

5、《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标准》;

6、《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3年12月);

7、《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8、《南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9、《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10年);

10、《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2010~2015年)》;

11、《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12、《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13、《南陵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4、《南陵县总体规划(2012~2030)》;

15、国家和省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1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1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8、《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19、《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20、《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21、《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22、《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2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24、《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

2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2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2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8《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2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3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3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3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34、《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3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3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37、《防洪标准》(GB50201-94)。

第三节规划范围

南陵县城东新区规划用地范围:

东至205国道、西至漳河绿廊、南至新318国道、北至规划的李家发路,规划面积为10.53平方公里。

第四节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编制控规遵循的规划指导思想是:

现代宜居、新型商业、生态绿城、有机更新。

第五节规划原则

本次规划遵循的规划原则是:

1.与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紧密衔接原则;

2.遵循总体规划的指导,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各项城市建设用地,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

3.建设“以现代服务业、科教功能为主导的现代化宜居新区”;

4.充分考虑用地现状和土地使用意向,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5.结合新区的山、水景观,创造“青山葱郁,碧水蓝天”的环境特色;

6.建立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热力、燃气等城区基础设施系统;

7.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第六节规划目标

规划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生态新城区,以新型商业业态、专业大市场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建设东部生态绿色城区。

第二章用地结构与布局

第一节用地布局

规划范围内,规划总用地面积10.53平方公里。

其中:

建设用地659.72公顷,其它非建设用地149.51公顷。

建设用地中,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等,共计六大类。

1、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的分布主要分两部分:

CD1管理单元、CD2管理单元。

居住用地规划主要为二类住宅用地,商住混合用地和二类居住配套用地。

a.二类住宅用地

规划二类住宅用地面积为280.84公顷。

包括居住区绿地和居住区道路用地,居住区绿地指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绿地以及街头小游园用地等。

b.商住混合用地

规划商住混合用地面积为21.39公顷。

c.二类居住配套用地

包括社区中心、社区医疗诊所、老年公寓等福利性设施用地。

规划二类居住配套用地面积为21.20公顷。

其中包括3班幼儿园共6座,每座幼儿园占地约2000-2500平方米。

商业服务设施也可以考虑结合规划区内沿街混合用地进行布置。

各类设施的规模要求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合理配置,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包括行政办公、文化设施、教育科研、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等,总用地面积为89.8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3.62%。

其中:

a.行政办公用地

用地面积为3.32公顷,为位于西清廉街与钟楼街交叉口处的老城派出所用地。

b.文化设施用地

包括图书、展览等公共文化活动设施用地等,总用地面积为15.52公顷。

此外,居住用地内还另设有相关文娱设施,承担着市民日常的必要文化娱乐活动。

c.教育科研用地

依据城市用地和人口规模,保留现状小学1处并在大公馆附近加上1处小学,总用地面积为56.48公顷。

d.体育用地

根据城区居民生活的需要,在学士路东侧布置了一处体育场馆用地,总用地面积为11.93公顷。

e.医疗卫生用地

依据城市用地和人口规模,规划保留中医院1处,总用地面积为2.62公顷。

社区级医疗机构可结合社区中心进行布置。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主要分布在陵阳路与奎湖路两侧区域,承载了片区商业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的重要职能。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71.6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6.02%,其中:

a.商业设施用地

规划范围内的商业设施用地主要包括零售商业、农贸市场、餐饮、旅馆用地等,总用地面积为144.8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1.95%,包括:

1.零售商业用地:

总用地面积为53.14公顷。

2.农贸市场用地:

总用地面积为73.75公顷

3.餐饮用地:

总用地面积为3.83公顷。

4.旅馆用地:

总用地面积为12.03公顷。

b.商务设施用地

包括规划银行、证劵期货交易所、保险公司等用地,总面积为23.53公顷。

c.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包括电信、邮政等其他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总面积为3.31公顷。

4、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道路与交通设施规划总用地为16.0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43%。

其中: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6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40%。

社会停车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1.0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67%。

规划布置了公共停车场6处,大型公共建筑周边配置少量的停车空间,沿公园边缘的环路设置少量路边停车。

5、公用设施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总面积为1.6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25%。

主要为消防站、变电所、变电站、污水泵站以及垃圾转运站等设施用地。

6、绿地与广场

规划范围内绿地总用地面积为99.8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5.13%。

其中:

a.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面积为34.17公顷,主要包括市级综合公园滨河公园、205带状公园和沿着漳河的带状绿地等。

滨河公园服务半径1500米,街头公园以500米为半径均质分布,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娱乐的开放空间。

b.广场用地

主要包括供游憩、停车和商业等为主的广场用地,用地面积为6.5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00%。

第二节土地利用汇总表

第三章道路系统规划

第一节道路结构

城东新区在规划时在保护老城区传统街巷骨架基础上完善道路体系。

其中205国道与318国道穿过城东新区边界,城区中的道路网络主要由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组成。

主要道路结构呈“三横、两纵、一环”的“环路+网格”形态。

“三横两纵一环”

三条横向城市交通性主要干道:

云谷路、太白大道、周瑜大道;

两条纵向城市交通性主要干道:

许镇路、弋江大道。

“一环”指由205国道、漳河大道、籍山大道连接形成的交通环路。

漳河东侧的奎湖路主要是为凌阳路两侧的商业人群分担一部分的交通量和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一条通往老城区的路。

第二节道路红线宽度

根据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城区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40~45米,建筑红线控制为80~85米;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25~30米,建筑红线控制为45~50米;支路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12~18米,建筑红线控制为18~24米。

城东新区道路宽度为:

弋江大道道路红线宽度45米,太白大道道路红线宽度45米,漳河大道道路红线宽度40米,籍山大道道路红线宽度40米,奎湖路道路红线宽度30米,仙坊路道路红线宽度23米等等。

规划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即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主干路和次干路应严格按规划进行控制和建设,支路根据地块的实际开发情况确定道路间距,在建设过程中可依据具体项目的具体情况增减或作线型调整。

1、主干路:

城区内主干路为4-8车道,道路红线宽度40-45米。

要起到汇集、疏散次干道交通的骨架作用。

2、次干路:

城区内次干路为4-6个车道,红线宽度25—30米,主要作用为承上启下,联系主干道、支路,疏散对内对外交通。

3、支路:

城区内支路为到达性道路,直接服务各地块。

经济协作区规划支路为2-4个车道,红线宽度12-18米。

支路不宜更改,其道路走向和红线宽度不宜调整,如在一个完整地块内进行开发建设,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线形、位置可适当调整,但道路走向应保持一致,调整后的道路面向主要城市道路出口间距不宜小于150米。

南陵城东新区主要道路控制一览表

序号

道路名称

道路等级

道路红线

(m)

建筑红线

(m)

道路长度

(m)

道路横断

面型式

道路

走向

1

漳河大道

主干路

40

50

6629

块板

南北

2

太白大道

主干路

45

85

9190

三块板

东西

3

籍山大道

主干路

40

80

13213

三块板

东西

4

周瑜大道

主干路

40

80

13879

三块板

东西

5

弋江大道

主干路

45

85

7200

三块板

南北

6

陵阳东路

次干路

30

50

1740

一块板

东西

7

云谷路

次干路

30

80

12938

三块板

东西

8

奎湖路

次干路

30

50

3038

一块板

南北

9

学士路

次干路

21

45

3450

一块板

南北

10

仙坊路

次干路

23

45

1309

三块板

东西

第三节道路断面形式

道路断面形式主要依据道路功能、交通流量、绿化景观等要求进行选择。

城东新区在设计时多注重新区的城区空间尺度和城区的风貌特征。

城区主干路采用三块板横断面型式;次干路对于非机动车辆较多的道路宜采用三块板横断面型式,可考虑设置非机动车专用通道,对非机动车辆车辆较少的路段,采用一块板横断面型式;支路原则上一般均采用一块板断面型式。

城东新区主要道路断面形式如下图:

第四节道路交叉口控制

规划区道路的交叉口型式选用见下表,在交叉口处的建筑后退线需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快速路停车视距为60米,主干路为45米,次干路为40米,支路为30米。

道路交叉口形式一览表:

注:

A为立体交叉口;B为展宽式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C为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D为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

第四章交通系统规划

第一节动态交通系统规划

1、通过道路断面设计和交通组织,强化道路系统的交通职能分工;

2、通过完善城区内支路道路交通系统,减少人车干扰,减少机动车辆对一些邻里单元的出行需求;

3、为了完善城区内道路交通系统,在对城区内的交通系统规划做了一些改变,添加了几条支路,能更好的让居民的出行更加安全和可达性更高;

4、根据城区内建筑的特色和保护以及商业街的特点,将商业街500米区域内和一些特色建筑周围改为限时步行街,并组织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

5、为了体现城区的机理特征,又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组织街巷路网构成邻里单元;

6、严格控制道路断面宽度,保护城区内一些历史传统文化的尺度。

第二节静态交通系统规划

1、城区内为了方便居民换乘轻型公共交通以及为了避免到该城区游玩观赏的游客大量的涌入城区中心,设置社会停车场共6处;大型公共建筑周边配置少量的停车空间,沿公园边缘的环路设置少量路边停车;

2、充分考虑居住社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存放,利用人防工程要求,结合社区广场、绿地等空间设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空间。

新建居住区停车泊位配置数量不低于户均1.0泊位个数,可结合居住、商住混合院落设计;

3、各类公共设施用地充分考虑其使用性质和建设规模,其停车泊位数量按照1.0泊位个数/100㎡建筑面积进行配置;

4、居住区通向城市道路出入口、各类建筑通向城市道路出入口、各类出入口与主要道路交叉口之间的距离,应遵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执行。

禁止在主要商业街道设置机动车出入口;不宜在行人集中与有限制地区设置机动车出入口。

第三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公交线网优化

逐步形成以换乘枢纽为核心点的放射形态公交线网布局,通过公交线路功能的梳理和层次的划分,建立一个服务便捷、运行高效、覆盖广泛的公交网络;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与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按干线和支线的二级体系,对路面公交网络开展阶段性调整;近期以开设公交干线、增设公交接驳支线为主,结合公交场站建设逐步梳理骨架线路,提高公交运行服务水平。

2、公交线网结构

南陵县城东新区内公交线网结构分为四个层次:

1)快速公交线路

在道路完善,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设BRT(快速公交系统)快速公交线路,主要满足城东新区各组团之间以及新城区与老城区和各镇区之间的联系。

2)骨干公交线路

车辆配置以空调车和大巴车为主,发车班次为5~10分钟,公交站点间的距离为300米左右,城中心繁华地可适当缩短为200~300米,外围站距可加大到1公里左右,主要沿干道行驶,结合换成枢纽进行布置。

3)接驳线

规划公交线路网采用主干线与驳运线相结合的布局形式。

沿漳河大道、弋江大道、籍山大道、太白大道、周瑜大道设置公交快速走廊,公交路线应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逐步建立公交专用道。

常规公交线路结合公交快速走廊、商贸市场区、客运站、居住区、工业区等布置,集散公交快速走廊的客流,沟通区域之间的联系。

4)公交枢纽站、首末站规划布局

公交枢纽布局结合居民公交出行需求布置,共设置公交枢纽站1座,位于李家发路南下侧。

在主要公共活动中心,大中型城市居住区附近结合公交线网规划分别配置小型公交首末站,每处用地一般应在1500平方米左右,共计设置2个首末站。

3、公交停车场

规划引导公交停车场与保养场合建,形成公交综合站场,规模标准控制为每标准车160平方米。

应采取“集中式停保为主,辅以停车场”的建设模式。

每处公交枢纽站规划增加停车场用地不少于3000—5000平方米,或者建设停车楼,以解决停车场地不足问题。

在部分具备停放条件的首末站处,结合设置少量公交车辆停放需要的小型停车场地。

4、出租车规划

南陵县总体规划中规划到2020年,城区的出租车拥有量应控制在480辆左右,拥有率约20辆/万人;到2030年,城区的出租车拥有量应控制在990辆左右,拥有率约30辆/万人。

采用新的出租车运营模式:

蓄车候车站+电话调度,通过设置出租车扬招点、候客站,在提高服务档次和服务水平的同时,大大降低出租车空驶率。

第五章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节规划目标

推进生态绿地建设,维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形成与县域空间结构及城市用地布局有机融合、功能多元协调的绿地系统。

依托南陵城区与近郊的山水资源和景观优势,近期争创国家级园林县城,远期目标争创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

大力推动绿地建设,规划期内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城区用地中的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1平方米。

同时,充分利用周边划入生态控制绿地的水体、绿地,显著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第二节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河流水面资源,以及由于重大设施建设必须设置的生产防护绿地,构筑城市规划建设最为重要的生态绿地基底。

2)系统性原则。

城市各类绿地的建设,以及生态控制区的设置,都应当从构筑城市绿地系统的角度着眼。

并且,在绿地的建设中重点加强各类本土性的林木种植,以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

3)均衡性原则。

城市绿地,无论是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绿地分类,还是未纳入的生态绿地和各类附属绿地,都是城市生态环境维护的重要绿地资源。

从更为有效地整体性改善和塑造城市良好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特别注重城市各类绿地在城市建成空间周边及内部的相对均衡分布要求。

4)便利性原则。

城市绿地,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公共绿地,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接触最为密切的公共活动场所。

从有利于城市居民使用的角度,应当特别注重中小型公共绿地分布的服务范围,以及可以用于城市居民日常活动需要的各类城市绿地中的各类便民设施的设置。

第三节规划布局与控制要求

1、公共绿地

城东新区大型公共绿地总体上分为城市公园、带状绿地和生态廊道,总体上形成“两带、六轴、加散点”的绿化系统。

其中“两带”指沿着205国道的和漳河大道的绿化景观休憩带;“六轴”指城东新区内部沿着六条主要道路形成的景观通道,即芙蓉峰路、漳河大道、太白大道、籍山大道、周瑜大道、弋江大道;“多点”指散布在城区内各小区的街旁绿地。

2、附属绿地规划

规划将附属绿地划分为居住绿地和单位绿地,分别提出控制指标。

1)居住绿地控制指标

旧村镇改造建设的居住用地内的绿地率不应低于25%,居住绿地内的绿化种植面积原则上不低于其绿地总面积的75%。

2)单位附属绿地控制指标

(1)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市政公用设施等单位的绿地率不小于20%;

(2)产生有害气体以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

(3)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机关团体、文化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