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82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数学上册 65垂直教案2 苏科版.docx

七年级数学上册65垂直教案2苏科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6.5垂直教案2苏科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会画垂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掌握垂线的性质.

3.从生活实际中感知“垂线段最短”,并能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使用工具按要求画垂线,掌握垂线(段)的性质.

教学难点:

从生活实际中感知“垂线段最短”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

使学生从生活中垂直入手,通过“画画、议议、想想、试试”实现教学目标.

2.手段:

课件一套,投影仪,实物展示台,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做一做(使学生感受具体情境中的垂直)

1.观察润扬大桥图片,说说哪些是互相垂直?

2.说说扬州市区的哪些道路是互相垂直的?

3.在看看周围(教室、书本等)哪些线是互相垂直的?

4.请同学们和老师一块折叠长方形的纸(横竖各叠一次)同学们量一量折痕与折痕、折痕与边所成的角的度数.

你是怎样理解垂直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图形,并规定表示方法.

另外,强调直线与线段(射线)垂直就是与线段(射线)所在直线垂直,并画图说明.

二、画一画,议一议(使学生再操作活动中探索、体验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画一画

1.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过直线上一点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议一议

1.你是用何工具如何画垂线的?

2.你画出的垂线有何特点?

3.经过石塔寺且与淮海路垂直的是哪条路?

你还能再设计一条吗?

经过四望亭且与汶河路垂直的路是?

三、想一想、议一议(使学生从生活中感知“垂线段最短”,并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

1、如何测量跳远成绩?

2、过马路怎样走最短?

3、测量图形中PA、PB、PC、PD的长,比较哪条线段最短?

(其中PA是垂线段)

4、你得到什么启发?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5、你觉得如何规定点到直线的距离比较合理?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当点拔,并且让学生比较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

四、试一试

1.如图,已知直线AB、CD和AB上一点M,过点M分别画直线AB、CD的垂线.

2.如图,污水处理厂A要把处理过的水引入排水沟PQ,应如何铺设排水管道,才能使用料最短,试画出铺设管道路线,并说明理由.

3.如图,P是∠AOB的边OB上的一点.

(1)过点P画OB的垂线,交OA于点C

(2)过点P画OA的垂线,垂足为H

比较PH与PC、PC与CO的长短,并说明理由.

4.如图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M是OC上任意一点.

(1)画MP⊥OA,垂足为P

(2)画MQ⊥OB,垂足为Q

(3)度量点M到OA、OB的距离,你发现什么?

5.如图,已知∠AOB,画射线OC⊥OA,射线OD⊥OB;你能画出几种?

观察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练习纸上独立画图,然后利用实物展示台汇报,第三题可引导学生讨论.

五、回顾反思:

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请同学们稍做回顾与思考后回答(也可与同学讨论.另外要求同学们课后讨论利用方格纸如何画垂直)

六、请你献一计

1.如图学校要测出一块空地三角形ABC的面积,以便计算绿化成本,现已测出BC的长为5米,还要测出哪些量才能算出空地的面积?

怎样测量?

请在图中表示出来

2.如图,某长方形木板在运输过程中不慎折断,请在剩余的板材上画一直线,以便截出一块面积最大的长方形木板.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6.5统计图的选择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2.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训练学生作图的技能.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3.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它也经常出现在媒体上,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联,要学有用的数学.

教学重点:

1.能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制作三种统计图并会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已知的三个不同的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并从中发现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制作适当的统计图展示数据,作出决策.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

(记作§6.5A)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

第二张:

(记作§6.5B)世界人口预测图

若干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报刊、杂志及电视中,我们会经常见到一些统计图,最近,我在一本百科全书上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我们知道地球上有人类生存至少已有200万年的历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并不很多,因为出生的人口和死亡的人口大致持平.然而随着农业耕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世界人口开始急剧增加.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55亿,平均每4天要出生100万以上的婴儿.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人口的过快增长已造成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例如食品短缺和城市过分拥挤等.

下面我们来看两幅统计图,了解一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百分比分布及世界人口增长的状况,也许能很好地让我们了解世界人口的状况.

出示投影片(§6.5A)

世界人口增长图

你会从世界人口增长图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变化不大?

在哪一段时间,世界人口就翻了一番?

2020年,世界人口预测将达到多少?

[生]从世界人口增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元1500年,人口达4.25亿;在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率的情况变化不大;但从公元1800年起,世界人口就开始迅速增长.我看过有关这段的历史,当时医疗条件得到了改善,粮食产量增加,以及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人口才开始迅速增长.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很精彩,从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还能联系到当时的历史背景,看来我们的统计图不仅是数据的展现,而且还是历史背景的再现.

[生]从统计图中,我们还看到1950~1990年这段时间人口翻了一番,而且从图上还可以预测出202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

[师]我们再接着分析“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分布图”.看这是一个什么形式的统计图.

[生]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师]这个统计图是在扇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综合改造得到.从这个统计图你又能得到何种信息呢?

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世界人口在七大洲的分布吗?

联系我们前两节课学的内容,同学可针对这个统计图讨论交流.

(教师此时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看同学们如何认识这个统计图?

从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准确吗?

看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讲评)

[生]扇形统计图是地球陆地面积分布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才是相应各大洲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像亚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9.3%,可人口却占世界人口的63%;而北美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6.1%,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6.9%;南极洲陆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9.3%,那个地方却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的不同,成为无人区.所以有些地区自然条件很差,人口遂少,而有些地区土地肥沃,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

[师]看来,同学们已能用数学中统计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

现在我们再来看某家报刊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

二.讲授新课

[师]打开课本P211,我们来阅读这个统计图,你能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吗?

[生]从统计图中,我们可知50年后,世界人口达到90亿,其中亚洲人口最多,将达到52.68亿.

[生]我们还可以看到2050年世界人口分布预测,其中亚洲人占2050年世界人口的60%.

[生]从1957~1974年,世界人口由30亿增加到40亿;从1974~1987年,世界人口由40亿增加到50亿;1987~xx年由50亿增加到60亿.由此预测xx年~2025年,世界人口从60亿要增加到80亿;2025~2050年25年间预测世界人口增长到90亿.

[师]很好.这里有一位同学根据这幅图画出了三幅统计图.

出示投影片(§6.5B)

[师]这是一个条形统计图,你知道这位同学是如何制作出这幅统计图的?

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这位同学是根据课本P211的统计图上的数据:

到2050年亚洲人口达到52.68亿;非洲人口达到17.68亿,拉美及加勒比人口达到8.09亿,欧洲达到8.28亿,北美洲达到3.92亿.得到了2050年世界人口预测的条形统计图.从这个图中可清楚地看到2050年亚洲,非洲,拉美及加勒比地区、欧洲、北美洲的人口预测的具体数目.

[师]我们再来看两个统计图;

(上面的两幅统计图可让学生讨论它们是如何制作的,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然后讨论如下问题)

根据这位同学制作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哪些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达到多少亿?

你是从哪幅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

(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

(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并与同伴交流)

[生]

(1)条形统计图表示了该报预测的2050年世界各个洲和地区人口的具体数量;

扇形统计图表示了该报预测的2050年世界各个洲和地区人口的分布情况;

折线统计图表示该报反映的世界人口从1957年到2050年的变化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18亿,可以从条形统计图中得到.

(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可以从扇形统计图中得出此结论.

(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便可发现.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三.随堂练习(课本P212)

1.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这之前,同学们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到下列数据:

将上面的数据分别制成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比较,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

步行

60人

骑自行车

100人

坐公共汽车

130人

其他

10人

解:

根据题意制作下列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如下图)

(2)扇形统计图(如右图)比较这两个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学生到校的几种方式的具体学生人数;而扇形统计图则清楚地表示出了学生到校的各种方式在300名学生中的百分比.

2.分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将所收集的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例如:

初一年级就“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曾进行过问卷调查,每人只能报一项,结果300人回答的情况如下表,如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根据图示的信息再制成条形统计图.

排球

54

足球

75

篮球

57

乒乓球

96

其他

18

解:

根据统计的数据可得下面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如下:

四.课时小结

我们这节课通过比较、观察、制作了解了三种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选择适当地统计图使数据展现出来.

五.课后作业

1.课本P214,习题6.5

2.咱们学校由于拆建校门而去掉了自行车棚,现要建造一个新的自行车停车棚,至少需要多大面积?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

你准备如何收集?

3.预习回顾与思考中的几个问题,第6题按要求完成调查表.

六.活动与探究

如图,图中折线表示一辆自行车离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骑车者九点离开家,十五点到家,根据这个折线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

离家多远?

(2)他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

休息了多长时间?

(3)他在何时至何时停止前进并休息吃午餐?

(4)何时距家22千米

[过程]首先要明白这幅折线图所表示出来的信息,随着时间的变化,离家的距离也不同,这幅折线图就表示骑自行车的人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例如10点钟,骑自行车的人离家10千米等.

[结果]由图可知:

(1)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12点.

(2)这个人10点30分开始第一次休息,他休息了半个小时.

(3)他在12点至13点时休息吃午餐.

(4)11点10分和13点半时距家22千米.

板书设计

§6.5统计图的选择

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