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982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8 大小:25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8页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8页
亲,该文档总共1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花生油及系列产品生产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述

1.1.1 项目名称

年产10.5万吨花生油及系列产品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1 项目承办单位:

某某某花生制品有限公司

2法人代表:

3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某某某花生制品有限公司于2009年注册成立,注册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

公司位于菏泽市曹县八里湾路东侧,占地210亩,主要从事花生收购、加工和销售。

公司现拥有职工120人,其中管理人员20人,有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10人。

截至2010年5月,公司累计投入资金2500万元用于花生油生产项目。

1.1.3项目提出的理由

继全球石油危机、粮食危机之后,食用油安全又成为一个事关国家战略的新课题。

目前中国食用油的战略安全隐患,不仅表现在原材料供应环节上种植面积的急剧减少,更存在于生产和加工环节上国际巨头的垄断、油脂自给率低以及食用油仓储能力严重不足、高达60%以上的进口依存度。

除此之外,国际市场上“粮油转能源”这一大趋势所带来的长远威胁,以及西方转基因大豆与西方食用油浸出工艺对中国食用油质量安全的潜在隐患,都在发出警示信号。

在2008年3月份的十一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曾专门指出,“特别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及基本生活必须品和其他食品生产”。

并提出“国际环境变化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加,必须充分做好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各种准备,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这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首次锁定食用植物油。

2010年3月的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增加重要紧缺农产品供应,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

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根本出路在于立足国内油料作物多元化种植,重点扶持并培育高产量、高产值、高出油率油料品种,扶持国内龙头生产企业,打破或抑制国际巨头垄断格局,改变油料品种种植与国际巨头行业垄断双重结构性失衡。

在我国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位面积产油量最高(是大豆的4倍或油菜的2倍)、种植效益最高(是大豆或油菜的2倍以上)、国际竞争力最强,所以发展花生生产对于利用有限的耕地来高效提升油脂供给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抵御国外油料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均有积极作用。

现在,如果能够将花生等油料作物纳入粮食安全体系中考虑和安排,对花生产业给予政策扶持,那么通过提高食用油料中的花生种植比重,提高花生油的加工产能,优化现有的食用油结构,可以极大地保障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

因此,针对国家加强食用油安全建设的大环境和近期国家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某某某花生制品有限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义务,结合企业现状提出如下发展规划:

建设年产10.5万吨花生油生产线及其配套工程,提高食用油自给率,履行保障居民食用油安全的责任;

建设花生油储藏库0.6万吨,提高国家食用油安全系数,成为承担国家宏观调控的载体;

带动无公害花生种植基地100万亩,提高食用油料中的花生种植比重,降低对大豆的进口依赖;

配套增加相应检测设备,提高花生油的质量安全程度,积极引导食用油消费,改善居民传统膳食结构。

项目的建设符合《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重点推进油料品种多元化,实施高效、低耗、绿色生产,促进油料作物转化增值和深度开发,新增花生油100万吨、菜籽油100万吨、棉籽油50万吨、特色油脂100万吨产能”

1.2 资金申请报告的依据和范围

1 资金申请报告研究范围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

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市场前景、建设规模及建厂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对项目产品进行产品方案和产品技术水平分析论证,确定了先进合理的工艺方案和设备选型。

初步确定了建设项目的建筑结构形式、给排水、电气自控的方案和节能措施。

对项目的实施条件、厂址、原料供应、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等进行分析说明。

对项目的总投资、成本进行估算,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通过对成本、效益和投资回收情况的分析进行财务经济评价。

2资金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某某某花生制品有限公司与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签定的《技术咨询合同书》;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及现行有关技术经济规范。

3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单位

单位名称:

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证书编号:

工咨甲11820080058;

资格等级:

甲级;

发证机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3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

1.3.1推荐方案

市场预测

目前,我国花生油年消费量为220~230万吨,实际市场需求量为280万吨左右,缺口约50万吨。

近年来。

国内外营养界专家对食用油营养研究的新发现,让人们对食用油品质的认识重新定位。

营养学家们发现:

食用植物油中的油酸可降低皿液总胆固醇和有害胆固醇。

却不降低有益胆固醇,称为“安全脂肪酸”。

油酸的含量多少,成为评定食用油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

而在中国大宗食用油中,花生油中油酸含量最高。

花生油主产在中国,是中国百姓理想的食用油。

国内专家预言,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花生油的群体日益壮大,不久的将来,花生油将成为“东方第一油”,与被誉为西方第一油”的橄榄油形成东西抗衡”的局面。

基于国内花生油固定消费人群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预计到2012年全国花生油市场需求量至少将达到330万吨,若考虑到随着消费者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花生油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拓展,2012年全国花生油的市场需求量可达到360万吨以上。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

建设年产10.5万吨花生油生产线及其配套工程;

建设花生油储藏库0.6万吨,;

带动无公害花生种植基地100万亩。

产品方案:

主产品:

花生油9.5万吨/年,包装:

5L/桶;

副产品:

混合油1万吨/年,包装:

1L/桶;

花生粕13.5万吨/年,包装:

50Kg/袋;

磷脂2700吨/年,包装:

50Kg/桶;

皂角950吨/年,包装:

50Kg/桶。

 厂(场)址选择

项目拟建地点位于山东省曹县磐石办事处八里湾路东侧。

 技术方案、设备选择和工程方案

采用花生油纯物理压榨工艺技术,通过蒸炒、压榨等工艺,使花生米95%以上的油脂被榨出,生产技术成熟先进,工艺简单易操作。

国内植物油生产设备成熟可靠,本项目优先选择国内先进、可靠的生产设备,尽可能选用节能、自动化程度高的成套设备。

部分关键检测设备拟从国外进口。

主要工程方案:

建设压榨车间、滤油车间、浸出车间、精炼车间、保质车间、饼粕车间、包装车间、吹塑车间、花生油储藏库以及污水处理等配套公用工程。

 主要原辅材料、燃料供应方案

本项目原料供应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形式,即企业通过预先与农户签定要约一定条件的保护价收购协议来固定花生供应基地,由企业向农户提供基础投入资金、种子、化肥、种植指导服务等,通过指导农民种植,实现标准化栽培,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严格控制花生的无公害种植。

曹县花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5万亩,花生产量9万吨,曹县有鲁西南最大的花生交易市场一处,年交易额达50万吨,加上菏泽其他地区花生种植面积常年在90万亩左右,能够满足本项目原料供应。

本项目新增生产用汽为9t/h(平均),全年用汽量4.17万t,由厂区锅炉房供给;新增装机容量为2336.42kW,全年耗电563.77×104kWh,由当地供电部门供给;新增用水24.01m3/h(不含消防),全年耗水11.5万吨,由厂区自备井供给。

 节能节水、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消防

本项目采用油渣直榨工艺,比传统花生油压榨工艺减少电、汽消耗量5.0%;10t/h蒸汽锅炉采用锅炉自动控制系统(DCS),使锅炉处于最佳运行工况,节能率可达8%,年节标准煤465tce/a;新增系统节电装置,消除内部电网的谐波及涌流,节电率5%。

过滤降温冷却采用循环冷却水,蒸汽冷凝水全部收集回收至锅炉房。

压榨后的油渣需用溶剂提取剩余油脂,6#溶剂油易燃,具有刺激性,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备好专业防护器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较高的设备设计符合相应规范要求的便于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的扶梯、平台和维栏等,设备吊装孔设置盖板。

对机械转动装置的运转部分,在人员可能靠近的部位设计可靠的防护措施。

厂区消防系统采取独立的供水系统,厂区消防水管网采取低压环状管网,管网压力为0.4MPa,由消防水泵从消防池取水,并为消防管网提供消防水压,厂区内设置了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每个建筑物均处于消火栓防护范围内。

 环境影响与综合利用评价

本项目污水产生量278.4t/d,污水采用“物化+厌氧+好氧”三级处理工艺达到《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599-2006)一般保护区标准后排放。

对噪声大的设备均分别装设消音和防振设施,减少噪声对其它生产部位的干扰。

锅炉炉渣协议外运用作建筑材料,锅炉排放的烟尘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实施进度

该项目建设期为1年。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8566.8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499.51万元,建设期利息82.0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985.32万元。

项目建设投资5499.51万元,其中申请银行贷款3000万元,其余2499.51万元及建设期利息82.05万元作为项目资本金由企业自筹解决。

项目流动资金年需要额9951.08万元,其中申请银行短期贷款6965.76万元,自筹资金2985.32万元。

1.3.2 研究结论

该项目针对目前国内食用油现状,增加花生油产量,提高食用油自给率,成为保障居民食用油安全的重要企业;项目建设花生油储藏库0.6万吨,可承担国家的粮油储备任务,根据国家给定的指标保持储存量,并实现花生油的定期吞吐轮换,从而提高国家食用油安全系数,成为承担国家宏观调控的载体;通过增加相应检测设备来提高花生油的质量安全程度,积极引导食用油消费,改变居民传统膳食结构;带动花生无公害种植基地100万亩,年产花生25万吨,实现农业收入15亿元,基地花生米采取保护价收购比市场价每斤高5分钱,可带动20多万户农民增收2500万元,花生种植与传统小麦种植相比可增加农业收入75000万元,对推动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效果明显。

该项目产品方案合理,建设规模经济,工艺技术先进。

经考察论证分析,项目切实可行。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4-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生产规模

花生油产能

万吨

10.5

2

产品方案

2.1

花生油

万吨

9.5

2.2

混合油

万吨

1

2.3

花生粕

万吨

13.5

3

项目投入总资金

万元

15532.64

3.1

建设投资

万元

5499.51

建设期利息

万元

82.05

3.2

流动资金

万元

9951.08

其中:

铺底流动资金

2985.32

4

项目总投资

万元

8566.88

5

投资指标

5.1

主产品单位产品占用建设投资

元/吨

523.76

5.2

百元销售收入占用总资金

元/百元销售

8.5

5.3

百元销售收入占用建设投资

元/百元销售

3

5.4

百元销售收入占用流动资金

元/百元销售

5.4

6

工作制度

三班

四班三运转

6.1

年工作日

d

200

6.2

日工作时

h

24

7

新增定员

366

8

建筑面积

m2

27117

一期

9

新增原材物料、动力用量

9.1

花生

250000

9.2

其他辅料

2375

9.3

包材

1800

9.4

原煤

7501

5000大卡/吨

9.5

万吨

11.5

9.6

万度

563.77

10

年运输量

t/a

509376

其中:

运入量

261676

   运出量

247700

11

年总成本(100%负荷)

万元

171095.83

12

年销售收入

万元

183595

正常年

13

销售税金

万元

385.31

14

利润总额

万元

5276.48

15

利税总额

万元

9943.05

含增值税4281.26万元

16

静态投资回收期(Pt):

税前

3.8

含建设期

17

税后

4.5

含建设期

18

投资利润率

33.97

19

投资利税率

64.01

19

贷款偿还期

2

含建设期

21.1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税前

47.2

          税后

35.8

21.2

资本金收益率:

税后

65.9

22

以生产能力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85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我国面临的食用油安全问题

1.中国食用油内在需求与对外依存度呈高危态势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类所需的三大营养素,植物油富含高脂肪和多种营养素,占人体所需营养比例的1/3以上。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动分析”,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耗量呈下降态势,从1978年的195.5公斤降为2006年163.6公斤;而同期的食用植物油人均年消费量则从1.6公斤上升到16.5公斤,并仍呈增长态势。

与食用植物油上升需求相反,中国食用植物油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生产自给率越来越低,60%以上依赖进口原料或直接进口食用原油,2007年中国食用油总消耗2300万吨,总供给2380万吨,其中直接进口食用油800万吨以上,大豆进口3000万吨以上。

2008年中国进口了816万吨食用油,比上年减少2.6%,但是油用大豆进口年比增长了22%,达到了3744万吨。

2008年中国还进口了130万吨油菜籽,用于菜籽油生产加工。

由于需求提高,中国将面临着维持食用油供需平衡的压力。

2009年中国食用油总消耗2400万吨,食用油供应缺口达到了1300万吨。

中国食用油自给率早已超出国际安全警界线,已无战略安全可言,并战略储备极低。

2.我国油料作物品种及其种植结构性失衡是我国食用油战略安全根本隐患

世界三大植物油品种——棕榈油、大豆、菜籽已占我国食用油75%以上市场份额,其中:

棕榈油100%进口,大豆及其大豆油2/3以上进口,菜籽虽全部自给,年产仅1500万吨油料约生产230万吨食用油,其他25%为花生、葵花和芝麻、棉籽等油种。

目前,棕榈油已广泛用于中国食品加工;中国传统油料作物大豆在西方巨头转基因大豆冲击下节节败退不断萎缩,从1995年以前净出口国,到2000年成为最大进口国。

2008年我国国产大豆产量仅为1400万吨,同比下降12.32%,2008年大豆产量恢复到1650万吨;近年花生种植和花生油产量略有增长,年产1500万吨原料约生产300万吨食用油;菜籽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但市场波动很大,总量不高并近年一直徘徊不前。

因此,近几年中国食用油进口依存度仍将进一步加大。

大豆危机与中国食用油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因中国油料作物品种及其种植结构性失衡所引起的,是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的根本隐患。

3.粮油转能源的趋势是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的长远威胁

欧美工业发达国家早已立法加大生物能源的开发,棕榈、大豆、玉米等高油料品种是首选对象,此为世界粮食和食用油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其发展势头很难扭转。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石油价格高位运行与更多粮食转能源是大趋势,这对过度依存国际市场的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是长远威胁。

4、西方转基因大豆是中国食用油质量安全的潜在隐患

国外转基因大豆具有高产值、高出油率的特点,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为17%,而国外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为22%。

国外转基因大豆低生产成本是国产大豆不断萎缩的重要原因。

目前,有关部门仅在标识中要求注明“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以此提供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但事实上,很多中国消费者对此专业提示并不知情,而受价格因素影响又难以有实质性选择。

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食用油结构性失衡导致供不应求,政府更难从健康角度积极宣传倡导。

可以预见,国外转基因原料对中国人体和环保的危害将是潜在并长期的。

2.1.2中国食用油供给安全的战略分析

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重中之重。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其中有10个中央“一号”文件专文着力农业发展,尤其近五年中央连续五个“一号”文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国家连续五年粮食增产,粮食总产达到10570亿斤,粮食自给率达到95%以上,已基本实现国家粮食的战略安全。

但在对粮食的定义与认识上,我国目前仍存在很大误区。

首先,应改变对粮食与油料作物认识与政策的偏差。

粮食一般被认为是稻谷、小麦和玉米,我国国家统计局粮食的定义还包括豆类和薯类。

世界上关于粮食(food)的定义更为广泛,包括一切能够提供营养的可食用物品。

我国将大豆归为粮食范围,但对其他油料作物却归为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可获得国家诸多政策支持,但对经济作物主要依据市场调节,此为中国油料作物与食用油一直未能象粮食一样稳步发展并每况愈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应该像重视粮食、大豆一样重视油料作物,特别是重视花生、葵花等高等油料品种。

其次,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根本出路在于立足国内油料作物多元化种植,重点扶持并培育高产量、高产值、高出油率油料品种,扶持国内龙头生产企业,打破或抑制国际巨头垄断格局,改变油料品种种植与国际巨头行业垄断双重结构性失衡。

结构性失衡是安全的最根本隐患也是最大威胁。

中国粮食安全应包括食用植物油的安全,当前粮食需求总体平衡与基本自给,以及食用植物油需求激增与过度依赖进口,不可偏废食用植物油的战略安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从2003年65.2%增加到2006年的67.2%,而大豆的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态势。

在稳定大豆种植面积并在不与粮食争耕地的情况下,食用植物油的发展方向只能是在选择能有效利用非耕地并选择高产量、高产值、高出油率油料品种上突破,花生、葵花作物完全符合此选择方向,因此,“像重视粮食一样重视花生产业”,将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和实用价值。

2.1.3发展花生产业,保障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

1、我国花生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广泛,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与南美皆为花生原产地,花生俗称“长生果”,有极高营养价值,属可再生固氮豆科作物,耐贫瘠和干旱,对土地和水分等条件要求低,广泛生长于长江以北、黄淮海流域至我国西部新疆,我国花生过去多用于零食和出口,近十年因花生油龙头企业产业化带动,年产量已达1500万吨,与国产大豆、菜籽产量已基本持平,并呈逐年增长态势,花生油已成为中国三大食用油品牌之一,并因非转基因原料和压榨工艺深受消费者欢迎。

另外,花生在国际上种植很少,不易受国际价格市场波动。

2、花生亩产量最高

在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中,花生亩产250公斤,葵花亩产200公斤,菜籽亩产150公斤,大豆亩产120公斤。

适应大豆种植的土地大多也适应种植花生,如种花生可减少一半以上大豆进口。

3、花生出油率高

在我国油料作物中,葵花出油率在51%-54%,花生出油率在45%左右,菜籽出油率在32%-38%,国产大豆出油率18%左右,国外大豆出油率在22%左右,花生的出油率仅次于葵花油,是国外大豆的一倍以上。

表2.1-1中国主要油料作物亩产量和亩产油量对照表

作物品种

花生

葵花

菜籽

大豆

亩产量(Kg)

250

200

150

120

出油率(%)

45

53

35

18

亩产油量(Kg)

112

105

52

22

从上表可知,我国花生亩产油量是大豆的5倍。

4、花生油品质高、用油省、更健康

国产花生为非转基因原料,如国内普遍采用的纯物理压榨工艺,实现了科技进步五大创新:

生产中避免了化学溶剂对油品的污染、解决了花生和葵花“自然生香和留香”,解决了成品油中酸价超标,保存了食用油中天然营养成分,基本根除了油品中黄曲霉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突破了花生油产业化瓶颈,并提高了花生油的品质,花生油中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不饱和脂肪酸、多酚等13种微量元素和20多种矿物元素,既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食用油“色香味”的感观要求,也真正满足了消费者的健康要求。

调和油经过“六脱”后透明、稀薄、香味弱、用油量大,而花生油品质高、用油少,在同等情况下近乎调和油的一半。

降低一半用量等于多提供一倍供油。

如果我们把大豆品质指数定为1,花生品质指数定为2,按上述亩产值、经济价值换算,我国同样928万公顷的花生种植面积是大豆产油值的5.1倍、经济价值的7.8倍,等于减少了大豆762万公顷种植面积,多产出5.1倍即780万吨食用油,此与我国进口食用原油800万吨基本相当。

即使一半用于榨油也可大大缓解我国进口原料和原油的依存度。

5、花生种植不与粮食争耕地,支持“三农”和“西部开发”

花生是国际公认的半干旱作物,又具有生物固氮能力,种植花生可使我国大量贫瘠耐旱沙化非耕地得到有效使用,并可起到改善土壤和生态环境作用;花生种植效益仅次于棉花,是大豆的5.1倍;花生非浸出压榨工艺不需消耗溶剂油(六号轻汽油)也不产生正已烷。

花生主要产地黄淮海直至西部,对提高国土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环保、提高农民收入、支持“三农”和西部开发皆有重大意义。

目前国内花生油企业普遍与当地农户合作,在加工车间周边地区建立“公司+农户”形式的花生种植基地,为花生产业化和支持“三农”与西部开发起到了很好示范作用。

2.1.4花生油生产企业面临的任务

1、发展花生种植基地,加大花生油产能

花生亩产高、出油率高、品质好,通过“公司+农户”的合作形式发展花生产业,扩大花生油的宣传力度引导消费,提高花生油在食用油当中的比例,减少对豆油的依赖度,减少对大豆原料的进口,有利于改善我国食用油安全。

在十一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特别加强粮食、食用油和肉类的政策支持,并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国家扶持发展花生产业完全符合国家政策支持方向,不仅对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对粮食总体需求平衡和提高生猪饲料供应也有积极作用。

2、加大花生油储备能力

在十一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提出“要加快健全储备体系,改进和完善储备调节和进出口调节的方式”。

食用油二级战略储备是健全完善储备体系和新的储备调节方式,应予支持尝试。

我国食用油战略储备极低,同时食用油因保鲜抗氧化要求难以储备,可采取市场化贷款贴息支持方式,让国内食用油龙头企业扩大储备规模,通过与生产企业协约储备方式始终保持基本战略储备用油需求,并可做到不断更新保鲜和企业责任管理,一举多得。

3、保证花生油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是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共同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是食品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花生油企业需加大花生原料基地的建设力度,减少大豆原料进口。

食品企业需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和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检验检测力度,保证食品的包装,储存,运输和卸装等容器和包装袋的整洁和卫生,确保食品健康营养。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国内食用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