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87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docx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资料总结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复习总结

第一章

   ◆1.组织信息处理的要求与程序(P132)

   组织信息处理的要求:

   

(1)及时性:

所谓及时,一是指对事过境迁并且不能追忆的信息要及时记录;二是信息传递的速度要快。

如果信息不能及时提供给各级管理部门使用,就会失去它的价值所在。

信息流在一定程度上总落后于物流,这就是信息于具有滞后性的特点。

   

(2)信息的准确性:

信息不仅要及时,而且要求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

有了可靠的原始数据,才能加工出准确的信息,才能保证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

信息准确的另一个含义是同一信息具有统一性或唯一性。

   (3)适用性:

管理信息是否有效,还取决于是否适用。

应当提供适用的信息,使各级管理部门看到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主要数据,以便作出相应的决策。

   (4)经济性:

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适用性还必须建立在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上。

信息在现代化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信息处理也是现代化企业中一项复杂的而且投资较大、占人较多的工作。

因此,对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符合及时、准确、适用和经济的全面要求。

   信息处理也叫数据处理,包括以下程序:

   

(1)信息原始数据的采集。

这是信息处理的基础,必须保证原始信息的准确、完整。

   

(2)信息的加工,这是信息处理的基本内容,它包括信息的分类、排序、计算、比较、选择等项工作。

   (3)信息的传输。

形成了企业的信息流以后,要使其能够顺畅地在企业内流动,以使信息发挥应有的效用。

   (4)信息的存储。

经过处理的信息,对于不是立即就要使用的,进行科学合理的储存也是信息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5)信息的检索。

在企业范围内,存贮着大量的关于技术、经济、生产、人事等信息。

要查找其中需要的信息,必须要拟定一套科学的、迅速又方便的查找发放和手段,对信息进行检索。

(6)信息的输出。

在信息处理完成之后,就应将处理好的信息组,按照要求做成管理人员所必需的各类报表与明晰手册。

在企业中,各种计划报表、技术文件等等都是信息输出的形式。

   ◆2.组织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1)按照企业计划任务和目标的要求,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包括各个管理层次和职能部门的建立;

   

(2)按照业务性质进行分工,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

   (3)按照所负的责任给予各部门、各管理人员相应的权力;

   (4)明确上下级之间、个人之间的领导和协作关系,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

   (5)配合和使用适合工作要求的人员。

   ◆3.组织设计的要求与原则:

组织设计的要求:

有利于发挥组织成员的能力;协调良好;高效和灵活。

   组织设计的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

组织设计以企业战略、目标和任务为主要依据。

根据这一原则,企业组织设计应因事设职,因职设人。

   

(2)分工、协作原则。

组织部门的划分、业务的归口,应兼顾专业分工及协作配合。

这就要求在观念上要有整体的目标和共同奋斗的意识,在制度上应明确分工的责任和协作的义务,在组织形式上,应将分工和协作结合起来。

   (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只有实行统一领导,才能保证组织协调;只有分级管理,才有利于发挥各级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组织高效、灵活。

   (4)统一指挥的原则。

组织中指挥不统一是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任何下级不应受到一个人以上的直接领导。

   (5)权责相等的原则。

整个组织中权责应对等的,必须严格保证组织中每一职位拥有的权利与其承担的责任相称,权责相等是发挥组织成员能力的必要条件。

   (6)精干的原则。

这一原则可以使组织成员有充分施展才能的余地,才能使组织具有高效率和灵活性。

   (7)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管理幅度是同管理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二者成反比例的关系。

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4岗位设计再设计的要求及内容:

(P139)

   岗位设计的要求:

   

(1)企业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出与服务水平。

   

(2)企业员工之间的劳动分工更加合理、协作更加默契。

   (3)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岗位设计及再设计的内容:

   

(1)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企业可以经由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这两种途径来达到这一目标。

   

(2)工作满负荷。

每一岗位的工作量应当满负荷,使有效的工作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这是岗位设计与岗位改进的一项基本任务。

   (3)工作环境的优化。

利用现有科学技术,改进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使之适合企业员工的生理心理需要,建立“人机-环境”的最优系统。

   ◆5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与程序:

(P141、143)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发展规划:

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2)组织人事规划:

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下属概念,包括组织结构调整变革计划、劳动组织调整发展计划、劳动定员定额提高计划。

   (3)制度建设规划:

企业要保证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就必须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吸引、录用、维持、评价、调整、发展等六项基本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员工开发规划: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它包括企业全员培训开发规划、员工职业道德的教育计划、员工职业技能的培训计划、专门人才的培养计划等。

这类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员工个体素质,增强企业智力资本的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根据企业或部门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力资源规划期限。

   (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

   (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

   (5)人力资源规划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

对其过程及结果须进行监督、评估,并重视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规划,使其更切合实际,更好地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6.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核算的运作程序:

   

(1)建立成本核算帐目: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由人力资源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两部分构成。

   

(2)确定具体项目的核算办法。

企业根据需要来规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核算办法,包括核算单位、核算形式和计算方法等。

   (3)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标准成本。

制定标准成本的依据为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历史成本。

标准成本分为人力资源获得标准成本、人力资源开发标准成本和人力资源重置标准成本三大类。

   (4)审核评估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成本支出。

审核和评估的目的在于确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支出的合理性。

通过将实际支出与标准成本进行分类比较,可发现二者之间的差距,对实际成本支出的合理性作出评价,并确定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益的行动方案。

 

第二章

   ◆

(一)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优缺点是什么:

   1、观察法:

优点:

有助于了解岗位比较客观的信息;能澄清某些疑问;能直观得到岗位要求的个人资格。

缺点:

分析者对工人造成压力;不易观察到一些突发事件;不适用于工作周期长的岗位。

   2、面谈法:

优点:

可为岗位分析、绩效评估提供第一手信息;了解员工需求及满意度;发现管理隐性问题;较好沟通。

缺点:

员工在面谈中可能夸大其工作任务和重要性;比较费时。

   3、问卷调查法:

优点:

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内容有针对性;员工容易作答;事后对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意见和建议渠道。

缺点:

可能导致调查结果的偏差;不能准确地描述他们的工作任务。

   4、工作实践法:

优点:

直接了解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岗位的各方面要求。

缺点:

不适用于需要进行大量训练或危害性的工作岗位。

   5、典型事例法:

优点:

获得职务的静态信息和动态特点;行为被观察和衡量;确定行为的利益和作用;获得资料。

缺点:

耗费大量时间;难以对工作完整把握。

   6、工作日志法:

优点:

信息可靠性高,所需费用少,容易掌握有关岗位的信息。

缺点:

使用范围小;整理信息工作量大;可能会产生信息失真。

   ◆

(二)招聘会的程序:

   1.准备展位:

为吸引求职者,有效的参加招聘会的关键是在会场设立一个有吸引力的展位。

   2.准备资料和设备:

在招聘会上,通常可以发放一些宣传品和招聘申请表,这些资料需要事先印制好,而且准备充足的数量,以免很快发完。

需要用到电脑、投影仪等设备的,要在会前一一准备好。

   3.招聘人员准备:

参加招聘会的现场人员最好有人力资源部的人员,也要有用人部门的人员,所有现场人员都要做好充分准备。

   4.与有关协作方沟通联系:

在招聘会开始之前,一定要与有关协作方(包括招聘会的组织者、负责后勤事物的单位等)进行沟通。

   5.招聘会的宣传工作:

如果是专场招聘会,会前要做好宣传工作,可以考虑利用报纸、广告等每体,或者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招聘会信息。

   6.招聘会后工作:

招聘会结束后,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将收集到的简历整理一下,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与应聘者取得联系。

   ◆三、招聘会注意问题:

   1.了解招聘会的档次:

通过收集信息,例如,规模有多大,都有哪些单位参加,场地在哪里等等。

如果参加招聘会的单位与本单位的档次有很大的差异,那么最好不要参加这场招聘会因为你可能的布道合适的候选人。

   2.解招聘会的主要面向对象,以判断是否有你所要招聘的人。

   3.了解招聘会的组织者。

这个招聘会的组织能力如何,社会影响力有多大,因为这将决定招聘会的声势和参加的人员。

   4.了解招聘会的信息宣传:

比如,在某大学校园里举行一场招聘的会,这次招聘会上有一家恰好是你的竞争对手,而且你了解到他们提供给学生的待遇条件比你们公司要好,那最好不要和那家公司同时参加招聘会,因为学生选择那家公司的概率要远高与你们公司。

   ◆四、校园招聘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一些政策和规定。

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有一些相应的政策,各个学校的毕业分配也有相应的规定,用人单位一定要首先了解这些规定,以免选中了的人才由于各种手续上的限制无法到单位工作。

   2.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有脚踩两只船或几只船的现象。

例如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几家单位签署意向;有的大学生一边复习考研或准备出国,一边找工作,一旦考研或出国成功他们将放弃工作。

这些情况一定要注意。

并且在与学生签署协议时就应明确双方的责任,尤其是违约责任。

另外,单位也应该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并且留有备选名单,以便替换。

   3.学生往往对走上社会的工作有不切实际的估计,对自己的能力也缺乏准确的评价。

因此,单位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注意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

   4.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做好准备。

在学校中招聘毕业生,学生常常会有一些关心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并保证所有工作人员在回答问题上口径一致。

   ◆五、招聘的程序(招聘活动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

①招聘需求分析;②明确招聘工作的特征和要求;③制定招聘计划和策略。

   2.实施阶段:

招聘工作的实施是整个招聘活动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先后经历招募、挑选、录用三个步骤。

   3.评估阶段:

进行招聘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有利于及时调整有关计划并为下次招聘提供经验教训。

   ◆六、简历和申请表筛选有哪些方法:

筛选简历:

   1.分析简历结构:

简历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应聘者组织和沟通能力。

结构合理的简历都比较简练,一般不超过两页。

   2.重点看客观内容:

简历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主观内容和客观内容。

在筛选建立时注意里应放在客观内容上。

客观内容主要分为个人信息、受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和个人成绩四个方面。

   3.判断是否符合职位技术和经验要求:

在客观内容中,首先要注意个人信息和受教育经历,判断应聘者的专业资格和经历是否与空缺岗位相关并符合要求。

   4.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

在工作经历和个人成绩方面,要注意简历的描述是否有条理,是否符合逻辑。

   5.对简历的整体印象:

通过阅读简历,问问自己是否留下了好的印象。

另外,标出简历中感觉不可信的地方,以及感兴趣的地方,面试时可询问应聘者。

   筛选申请表的方法:

申请表的筛选方法与简历的筛选有很多相同之处,其特殊的地方如下:

   1.判断应聘者的态度:

在筛选申请表时,首先要筛选出那些填写不完整和字迹难以辨认的材料。

为应聘不认真的应聘者安排面试,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可以将其筛选掉。

   2.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

在审查申请表时,要估计北京材料的可信程度,要注意应聘者以往经历中所任职务、技能、知识与应聘岗位之间的联系。

在筛选时要注意分析其离职的原因、求职的动机,对那些频繁离职人员加以关注。

   3.注明可疑之处:

不论是建立还是应聘申请表,很多材料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内容上的虚假。

在筛选材料时,应该用铅笔表明这些疑点,在面试时做为重点体温的内容之一加以询问。

为了提高应聘材料的可信度,必要时应检验应聘者的各类证明身份及能力的证件。

 

                                第三章:

   ◆一、培训的服务制度:

包括两个部分。

   1.培训服务制度条款。

“制度条款”需明确以下内容:

①员工正式参加培训前,根据个人和组织需要向培训管理部门或部门经理提出的申请。

②在培训申请被批准后需要履行的培训服务协约签订手续。

③培训服务协约签订后方可参加培训。

   2.培训服务协约条款。

“协约条款”以便要明确以下内容:

①参加培训的申请人;②参加培训的项目和目的;③参加培训的时间、地点、费用和形式等;④参加培训后要达到的技术或能力水平;⑤参加培训后要在企业服务的时间和岗位;⑥参加培训后如果出现违约的补偿;⑦部门经理人员的意见;⑧采参加人与培训批准人的有效法律签署。

   ◆二、入职培训制度:

包括新员工入职教育、转岗培训、晋升培训、岗位资格培训。

此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条款有以下几方面:

①培训的意义和目的;②需要参加的人员界定;③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入职培训的解决措施。

④入职培训的主要责任区(部门经理还是培训管理者);⑤入职培训的基本要求标准(内容、时间、考核等);⑥入职培训的方法。

新员工入职培训提纲:

①企业介绍。

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③公司考勤制度介绍。

④公司福利介绍。

⑤其他管理制度。

⑥生产运作管理。

⑦生产安全管理。

⑧物流管理。

⑨OA管理介绍。

⑩将新同事介绍个一各部门经理、主管。

转岗培训的程序:

①确定转换的岗位。

②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

③实施培训④考试、考核。

   ◆三、培训制度的内容:

   1.培训服务制度:

培训服务制度条款和培训服务协约条款。

   2.入职培训制度。

此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条款有以下几方面:

①培训的意义和目的;②需要参加的人员界定;③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入职培训的解决措施。

④入职培训的主要责任区(部门经理还是培训管理者);⑤入职培训的基本要求标准(内容、时间、考核等);⑥入职培训的方法。

   3.培训激励制度。

培训的配套激励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完善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②公平、公正、客观的业绩考核标准③公平竞争的晋升规定④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分配原则。

   4.培训考核评估制度:

①被考核评估的对象;②考核评估执行组织;③考核标准区分;④考核主要方式;⑤考核评分标准;⑥考核结果的签署确认;⑦考核结果备案;⑧考核结果证明(证书);⑨考核结果使用。

   5.培训奖惩制度:

①制度制定的目的;②制度的执行组织和程序;③奖惩对象说明;④奖惩标准;⑤奖惩的执行方式和办法。

   6.培训风险管理制度是投资就有风险。

制度化的风险规避需考虑:

①劳动关系(《劳动法》);②明确双方的权力义务和违约责任(培训合同);③培训成本分担、受训者的服务期限、保密协议与违约补偿(培训合同);④培训成本的分担与补偿(“利益获得原则”)。

   ◆四、培训需求表的内容:

培训需求调查表

公司为了发展需要和为员工个人长远发展的考虑,计划于近期为部分员工提供培训机会,请您根据实际情况配合我们完成此项调查,这对您将是非常有益的。

谨此感谢你的配合。

工作岗位:

在岗时间:

目前职务:

在职时间:

年龄:

性别:

健康状况:

问题:

答   案

当前的工作表现

 

 

 

 

 

非常需要培训

 

 

 

 

 

工作技能熟练程度

 

 

 

 

 

 

 

 

 

 

 

1.当前您工作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2.为了弥补不足,当前你最需要的培训是什么?

3.你对未来个人发展有什么计划?

………

时间:

                       地点:

 

 

第四章

   ◆一、制定绩效管理制度的原则:

   1.公开与开放的原则:

所谓公开与开放式的原则,就是绩效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在公开性开放式的要求下。

开放式的绩效管理制度首先应体现在评价上的公开、公正、公平性,借此才能取得上下级的认同,使绩效管理得以推行;其次评价标准必须是十分明确的,上下级之间可通过直接对话,面对面的沟通,进行绩效管理工作。

   2.反馈和修改的原则:

即把绩效管理的结果,及时反馈,作为正确的行为、方法、程序、步骤、计划、措施坚持下来,发扬光大。

不足之处,加以纠正和弥补。

   3.定期化与制度化原则:

绩效管理是一种连续性的管理过程,因而必须定期化、制度化。

只有程序化、制度化地进行绩效管理,才能真正了解员工的潜能,才能发挥组织中的问题,从而有利于组织的有效管理。

   4.可靠性与正确性原则:

可靠性又称信度,是指某项测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正确性又称效度,是指某项测量有效地反映其所测量的内容的程度。

可靠性与正确性是保证绩效管理的有效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5.可行性与实用性的原则:

在制定绩效管理方案时,应根据绩效管理目标和要求,合理地进行方案设计,并对绩效管理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包括:

限制因素分析;目标与效益分析;潜在问题分析。

实用性分析:

绩效管理考评工具和方法,应适合不同绩效管理的目的和要求。

所设计的绩效管理考评方案,应适合企业的不同部门和岗位的人员素质的特点和要求。

   ◆二、贯彻绩效管理公开与开放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1.通过岗位分析确定员工的期望和要求制定出客观的绩效管理标准,通过制定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及绩效管理标准,将组织对其员工的期望和要求明确地规定下来,使考评的总体性和全局性得以加强,进而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

   2.实现绩效管理活动的公开化,破除神秘感,进行上下级间的直接对话,将技能开发与员工发展的要求引入考评体系之中。

   3.引入自我主体及自我申报机制,对公开的工作绩效评价做出补充。

通过自我评价,可增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4.有计划、分阶段引入绩效管理的评价标准和规则,使其员工有一个逐步认识、理解的过程。

   ◆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绩效职责:

   1.设计、实验、改进和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并向有关部门建议推广。

   2.在本部门认真执行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以起到示范作用。

   3.宣传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制度,说明贯彻该项制度的重要意义、目的、方法与要求。

   4.督促、检查、帮助本企业各部门贯彻现有绩效管理制度,培训实施绩效管理的人员。

   5.收集反馈信息,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6.根据绩效管理的结果,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并提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

   ◆四、企业人员考评的程序:

一般是先从基层员工开始,进而对中层人员,形成由下而上的过程。

   1.以基层为起点,由基层部门的领导对其直属下级进行考评。

考评分析的单元包括员工个人的工作行为,员工个人的工作效果,也包括影响其行为的个人特征及品质。

   2.在基层考评的基础上,进行中层部门的考评。

内容既包括中层负责人的个人工作行为与绩效,也包括部门总体的绩效。

   3.完成逐级考评后,由企业的上级机构(或董事会)对企业高层次人员进行考评,其内容主要是经营效果方面硬指标的完成情况。

   

   第五章

   ◆一、制定薪酬管理原则的工作程序:

   1.薪酬调查:

一般企业应注意中点薪酬水平。

   2.岗位分析与评价:

岗位分析是普遍而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岗位评价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所设的岗位的难易程度、责任大小等相对价值的多少进行评价。

   3.了解劳动力需求关系。

了解企业所需人才在劳动力市场的惜缺性,如果供大于求,薪酬水平可以低一点,如果供小于求,薪酬水平可以高一点。

   4.了解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

为了保持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比较,通过了解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状况,决定本企业的薪酬水平。

   5.了解企业战略:

薪酬管理原则的制定应以企业战略为核心。

   6.了解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会指导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对企业薪酬管理也有重大影响,最主要的是薪酬要反映企业对员工本性、价值的认识。

   7.了解企业财力状况。

根据企业的才力状况和企业战略、企业价值观、确定企业薪酬水平采用何种市场薪酬水平,是90%点处、75%点处、50%点处、还是25%点处。

   8.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

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也影响企业薪酬管理。

如果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用量化的指标来考核;如果企业是知识密集性企业,可以采取能力工资。

   9.酬管理的原则。

根据企业战略、企业价值观对人员的要求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特点,考虑竞争对手的人才竞争策略以及劳动力市场上人才的供求状况,为保证企业才力能够支付的前提下制定薪酬管理的原则。

   ◆二、常用薪酬制度的制定程序:

(一)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制定程序:

   1、根据员工薪酬结构中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所占比例,根据薪酬总额,确定岗位工资总额或能力工资总额;

   2.根据企业战略等确定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分配原则;

   3.岗位分析与评价或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

   4.根据岗位(能力)评价结果确定薪酬等级数量以及划分等级;

   5.薪酬调查与结果分析;

   6.了解企业财务支付能力;

   7.根据企业薪酬策略确定各薪酬等级的等中点,即确定每个薪酬等级所有薪酬标准的中点所对应的标准;

   8.确定每个薪酬等级之间的薪酬差距;

   9.确定每个薪酬等级的薪酬幅度,即每个薪酬等级对应多个薪酬标准,薪酬幅度是指各等级的最高薪酬标准与最低薪酬标准之间的幅度;

   10.确定薪酬等级之间的重叠部分大小;

   11.确定具体计算办法。

   

(二)奖金的制定程序:

   1.按照企业经营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确定奖金总额;

   2.根据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确定奖金分配总额;

   3.确定奖金发放对象及范围;

   4.确定个人奖金计算办法。

   ◆单项薪酬制度制定的必要程序:

   1.准确标明制度的名称,如薪酬总额计划与控制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