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141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

第1课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历史时空坐标

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解释:

《权利法案》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通过史料整理、分析,认识《权利法案》的颁布实现了英国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伟大转变。

2.唯物史观: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从《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到1832年议会改革,其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背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细致梳理·核心点]

一、“光荣革命”和限制王权的法案

1.“光荣革命”

(1)背景

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同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发生了两次内战,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②1660年5月,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结束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了直接威胁。

(2)过程:

1688年11月,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应议会之邀,率军队到英国并成为英国国王。

(3)影响:

宣告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政治基础。

2.限制王权的法案

(1)条件

①“光荣革命”中由议会请来国王,国王权力来源于议会。

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议会。

(2)目的:

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3)内容

①《权利法案》: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②《王位继承法》:

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权力掌握在议会手里。

(4)意义:

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轻巧点拨·关键点]

[轻巧识记]

1.英国君主立宪制

2.英国政治权力结构

[关键点拨]

“光荣革命”只是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但不是其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制约,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二、小密室的演变和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历程

①“光荣革命”之前,国王有一个最高的咨询机构——枢密院,由国王指定的贵族担任枢密大臣。

②“光荣革命”后,枢密院逐渐被内阁取代,内阁由咨询机构变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③汉诺威王朝时期,国王乔治一世因不熟悉英国情况和不懂英语,不再出席内阁会议,并成为惯例。

④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⑤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影响: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2.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1)背景

①英国的议会选举仍沿袭旧制,在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等方面也都没有改变。

②受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英国群众斗争高涨,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进行了积极斗争。

 

[误区警示]

不能认为“光荣革命”是英国革命保守和不彻底的表现。

虽然它是“资产阶级向其他阶级妥协的结果”,但这是由资产阶级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清除封建势力所决定的,这个结果是符合英国国情的。

 

(2)内容

①降低城市与农村居民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

②取消了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减少小选区的选举名额,并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

(3)影响

①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②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概念辨析]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产物,而英国的内阁是独立于国王之外的机构,拥有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它不对国王负责,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三、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

1.议会的黄金时代

(1)时间:

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到19世纪70年代。

(2)表现:

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除立法、财政大权外,还行使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权。

(3)特征:

体现了夺取政权时期资产阶级的权力需求。

2.议会与内阁权力的变化

(1)时间:

19世纪70年代以后。

(2)变化:

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①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明显增加。

②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

③内阁还逐渐掌握了议会的财政权。

④伴随着政党组织的日益完善,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

(3)影响

①英国议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内阁权力开始膨胀。

②内阁被称为议会中的“第三院”,恰恰体现了“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和19世纪末的政治发展趋向。

 

[思维点拨]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对选区设置、选举名额进行了重新调整分配以及城镇和乡村选民资格的规定,使英国全国的选民人数大大增加。

 

探究主题一英国“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

史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中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抓住关键信息“长期专制传统”,采取逆向思维,推理出对国王权力的限制。

(1)史料一中作者推崇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什么?

试答:

 

 

史料二 有历史学家说,这场革命是“幸福和光荣的革命,这是英国人的好运,从专制过渡到宪政是通过没有流血的方式进行的”。

——赵立行《欧洲文明史讲稿》

根据画线关键信息“从专制过渡到宪政”,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提炼信息。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场“幸福和光荣的革命”的历史作用。

试答:

 

 

答案:

(1)制定《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

(2)“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历史解释

对英国“光荣革命”的评价

1.从客观上看,“光荣革命”在英国历史上开启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时期,为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2.“光荣革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符合英国的国情。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很大的灵活性,在不断的调整中,资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3.“光荣革命”把王位赋予威廉和玛丽,打破了“君权神授”的迷信,为限制君权奠定了思想基础。

这些都促进了英国社会的进步。

探究主题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特点及作用

史料一 以英国为例,传统领导嬗变为现代化领导发生在1649~1832年,经济和政治转变是在1832~1945年,直到20世纪国家的政治体制才完全适应了经济和社会的变革。

——邢悦《国际关系:

理论、历史与现实》

体现了回答问题的时空限定条件。

(1)17世纪晚期,英国开始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649~1832年,英国在确立与完善这一政体过程中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

试答:

 

 

史料二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

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

——摘编自[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

指出了首相的任命方式及内阁成员的任命方式。

(2)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史料二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特点。

试答:

 

 

史料三 英国人最早发明了君主立宪政治制度,它既可以有效地治理人群,又可以对统治集团加以制约,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

英国是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政国家,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

——钱乘旦《英国式道路》

以“又”为标志进行分层,从被统治者和统治者两方面概括即可。

(3)根据史料三,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试答:

 

 

答案:

(1)政体:

君主立宪制。

事件:

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701年颁布《王位继承法》;责任内阁制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

(2)议会多数党领袖任首相;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首相由国王任命,对议会负责。

(3)有效地缓和了英国国内政治矛盾,有利于英国社会稳定。

 

历史解释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

1.特点:

(1)国王“统而不治”:

国王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国教世袭领袖。

但是国王没有实权,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2)议会权力至上:

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

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3)内阁对议会负责:

内阁掌握行政权,法律上赋予国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内阁必须从议会中产生,通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组阁,并对议会负责,君主只履行任命手续。

2.作用:

(1)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议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2)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模式,不少国家后来都采取了这一模式。

[建体系]

[微总结]

1.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会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完善。

3.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选举权扩大、内阁权力膨胀等是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的基本特点。

[基础巩固]

题组一 “光荣革命”与限制王权的法案

1.有学者评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说:

议会杀了一个君主,逐去了一个君主,又迎进了一个君主。

这里提到的后两位“君主”分别是(  )

A.查理一世,詹姆士二世  B.查理二世,克伦威尔

C.詹姆士二世,威廉三世D.查理二世,威廉三世

解析: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1649年议会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1688年的“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被驱逐,迎接荷兰执政威廉担任国王,称为“威廉三世”,因此,材料中提到的后两位“君主”分别是詹姆士二世和威廉三世,C符合题意。

答案:

C

2.“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这一条文出自(  )

A.《十二铜表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权利法案》D.万民法

解析:

本题题干的大意是限制国王的权力,这与《权利法案》内容相符,A、B、D都不涉及国王,故排除。

答案:

C

3.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束了英国君主制

B.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使英国避免了暴力革命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君主制并未结束,也未立即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B错误;使英国避免了暴力革命的是“光荣革命”而非《权利法案》,C错误;《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故选D。

答案:

D

4.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解析:

材料强调了国王的决定必须得到大臣的同意,这说明王权受到限制,故选A。

答案:

A

题组二 小密室的演变及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5.“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这则评论反映了英国女王(  )

A.至高无上B.拥有实权

C.统而不治D.没有自由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说明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答案:

C

6.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逐渐取得了更多的席位。

他们采取的方式是(  )

A.议会改革B.暴力革命

C.政变D.控制国王

解析:

由题干“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逐渐取得了更多的席位”可知是1832年议会改革,故选A。

答案:

A

7.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

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该是(  )

A.贵族阶层B.工业资产阶级

C.城市工人D.农业工人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

答案:

B

题组三 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

8.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上述现象表明(  )

A.内阁对议会起到了限制作用

B.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的基础

C.英国政治制度正在发生变化

D.行政权呈现日益膨胀趋势

解析: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等,可以看出作为行政部门的英国内阁,其行政权呈现日益膨胀的趋势。

答案:

D

[同步真题]

1.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析:

材料表明,安妮女王可以更换执政党,表明国王仍然拥有较大权力并可干涉行政权,这体现出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故B项符合题意。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即确立了议会限制王权的原则,A项错误;英国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是在1721年沃波尔担任内阁首相后,C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权利法案》遭到破坏,D项错误。

答案:

B

2.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国王拥有媾和与开战的权力,但都需要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国王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说明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故选D项。

由材料信息可知,议会有较大的权力,故A项错误。

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国王专权,排除B项。

18世纪中叶,英国国王并未控制内阁,故C项错误。

答案:

D

 

课时作业20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一、选择题

1.它“既摈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遏制了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上述叙述中的“它”(  )

A.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B.改变了国王权力的来源,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基础

C.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法律基础

D.是指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和完善

解析:

根据材料“遏止了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并结合所学可知给英国带来这一变化的是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改变了国王权力的来源,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基础,故B项正确;1640年,英国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故A项排除;C项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C项排除;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故D项排除。

答案:

B

2.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解析:

1688年“光荣革命”以和平方式进行,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

它使英国上下达成共识即抛弃革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行制度创新,促进国家的近代化,这是英国模式的鲜明特点,故选C项。

答案:

C

3.下图是英国《权利法案》的部分条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王“统而不治”B.议会权力的扩大

C.内阁对议会负责D.责任内阁制形成

解析:

国王“统而不治”是在责任内阁制形成之后,故A项错误;英国《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确立议会主权,故B项正确;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在责任内阁制形成后,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在18世纪中叶,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B

4.《权利法案》签订后,威廉三世直接任命内阁成员,出席并主持内阁会议;1702年继位的安妮女王,一贯坚持“臣为君仆”的传统观念,屡次根据自己的好恶任免大臣;1801年,内阁首相小皮特就爱尔兰天主教问题附署了《解禁法案》,立即引起乔治三世的强烈不满,面对国王的压力,小皮特被迫辞职。

这表明(  )

A.《权利法案》有名无实

B.国王仍然拥有一定的行政权

C.英国议会不具有独立性

D.英国内阁制度还未正式形成

解析:

“1801年,内阁首相小皮特就爱尔兰天主教问题附署了《解禁法案》,立即引起乔治三世的强烈不满,面对国王的压力,小皮特被迫辞职”,这表明国王的权力还是对英国的政治生活有一定的影响,故B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主体不在英国议会和《权利法案》上,且A、C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已经形成,排除D。

答案:

B

5.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

1770年,乔治三世任命自己童年朋友诺思勋爵为首相,此后诺思任首相长达十年。

这反映了(  )

A.《权利法案》并未实行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国王掌控国家行政大权D.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依据材料可知,乔治三世时期,国王干预首相的任免,结合所学可知,责任内阁制的特征是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这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并开始实行;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王干预首相的任免,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行政权仍由以首相为中心的内阁掌控,不是国王掌控行政权力;D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逐步完善,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责任内阁制尚不完善,不是名存实亡。

答案:

B

6.1742年,英国执政的辉格党发生内讧,首相沃波尔因得不到下议院多数议员的支持,内阁全体辞职,从而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集体辞职的先例。

这表明英国实行的是(  )

A.责任内阁制度B.首相任期制度

C.总统共和制度D.比例代表制度

解析:

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就必须集体辞职,说明内阁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国王负责,国王成为不掌握实权的虚位元首,表明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度,故答案为A项。

材料没有反映形成首相任期制度,排除B项;英国没有实行总统共和制度,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答案:

A

7.1701年英国嗣位法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是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

这反映了(  )

A.议会进一步抑制了王权B.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

C.国王权力得到了加强D.责任内阁制形成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

材料中显示嗣位法进一步剥夺了国王的人事任免权和赦免权,权力进一步向议会转移,所以选A,排除C;B与材料意思不符合;D形成于1721年后。

答案:

A

8.质询制度起源于英国,由请愿权发展而来,是指在国会开会时,国会议员针对内阁的施政方针、施政报告或其他重要事项,向内阁总理或者内阁组成人员提出质问或疑问。

该制度说明首相(  )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首相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首相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首相掌握行政大权,立法权由议会掌握,故A、B、D三项均错误。

题干材料体现了议会对内阁的监督权。

答案:

C

9.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

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B.国王权力受限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解析:

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

答案:

A

10.1832年,英国工业家佛莱尔说:

“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的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

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

”材料反映出当时(  )

A.英国尚未建立民主制B.工业资产阶级没有权力

C.责任内阁制开始出现D.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

解析:

1832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弗莱尔的政治要求是议会需要更多的代表工业家利益的议员,希望通过议会更多地表达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以保证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1832年英国的议会选举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故D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标志中产阶级民主政体——君主立宪确立,A错误;B表述太绝对,错误;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出现,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

D

11.1830年在工业中心伯明翰成立了“伯明翰政治同盟”,在其宣言中提出了改变“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几乎全无代表的状况”的要求。

其他工业城市也提出类似要求。

这种要求推动英国(  )

A.发动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B.进行殖民扩张发展海外贸易

C.鼓励技术革新促进工业发展

D.开展议会改革调整议席分配

解析:

从材料“1830年”“改变‘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几乎全无代表的状况’的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工业革命后,材料中的要求推动英国开展议会改革调整议席分配,故D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殖民扩张,故B项排除;题意中没有涉及鼓励技术革新的内容,故C项排除。

答案:

D

12.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

上述现象表明(  )

A.议会的权力和作用被削弱

B.议会的立法权力正在丧失

C.英国的政治制度正在发生变化

D.议会对内阁起到了限制作用

解析:

注意提炼题干材料信息,英国内阁占用大多数议会时间、制定重大问题的实施细则,议会监督和控制内阁的有效性变弱,都说明了议会的权力和作用被削弱,英国进入“内阁专横时代”。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年),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年),规定每三年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

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

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

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

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