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190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

(六年级)

实验内容:

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

1、水滴里的生物

实验器材:

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取镜和安放

1.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显微镜一般要安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2.安上目镜和物镜;(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3.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2.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3.双手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

3.安装玻片标本(自制水滴标本)

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必须将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然后用压片夹夹好,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观察水滴则需要用纱布将载玻片与盖玻片擦干净,然后用滴管吸样本水滴1-2滴到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沿边滴上少许碘酒,最后用吸水纸将多余的碘酒吸去。

4.观察

1.用左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镜尽量接近玻片,但不要触及玻片;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楚物象;

3.如还有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5.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整理显微镜

1.把显微镜擦拭干净,恢复原状;

2.用与取镜相同的方法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实验结论:

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实验内容:

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

3、地球的内部

实验器材:

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推测地球内部的构造

1.介绍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2.根据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会是什么样的;

3.将推测的结果画下来;

4.交流各自的推测,并简要说明理由。

2.观察地球构造模型

1.出示地球构造模型,仔细观察;2.将模型与自己的推测进行比较;

3.明确地球的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

地壳、地幔和地核;

4.结合教材内容,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内部构造的秘密。

3.自制地球构造模型

1.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构造模型;2.用小刀切开橡皮泥地球模型,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制作作品;

4.实验总结

总结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情况。

实验结论:

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

地壳、地幔和地核。

实验内容:

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1、蜡烛的变化

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点燃蜡烛

用火柴点燃蜡烛,注意安全,小心烫手,吹灭或甩灭火柴,将火柴梗放入指定容器,不乱扔火柴梗。

2.观察蜡的变化

蜡烛点燃后,仔细观察蜡发生了哪些变化?

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观察蜡烛的火焰

1.仔细观察蜡烛的火焰是什么样的?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会慢慢的变短,最后不见了,那么这段蜡烛去了哪里呢?

预测蜡烛在燃烧过程可能变成了什么?

4.蜡烛燃烧实验

1.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注意烧杯要用抹布包好,防止烫手;

2.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注意烧杯要用抹布包好,防止烫手;

、将一块干净的白色瓷砖(或蒸发皿)放在火焰上方,过一会3.

儿仔细观察白色瓷砖(或蒸发皿)上的变化;

5.实验总结

用文字和图示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并作出解释。

整理器材6.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

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实验内容:

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2、铁钉生锈了

实验器材:

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明确研究的问题

1.铁生锈可能跟水有关;2.铁生锈可能跟空气有关;

3.铁生锈可能跟水和空气都有关。

2.组装实验装置

1.将第一个瓶子中灌满白开水,放进钉子后加盖,用蜡烛油将瓶口的缝隙封严;

2.将第二个瓶子的内壁尽量烘干,放进钉子后迅速加盖并密封;3.将第三个瓶子内灌进少量的白开水,放进钉子后有一部分在水面外,不封口,使其与外面的空气接触;

4.将上述装置放到同一个地方,留待观察。

3.观察记录发生的变化(一周后)

一周后进行观察记录,并作出适当分析:

1.对于铁钉来说,前两个装置的同样条件有哪些?

不同条件有哪些?

在这两个装置中铁钉生锈了吗?

2.对于铁钉来说,第三个装置的条件有了哪些变化?

铁钉生锈了吗?

4.实验总结

填写实验记录表,作出正确分析。

实验结论:

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实验内容:

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3、变色花

实验器材:

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制取紫甘蓝水1.

1、将紫包菜叶子撕成小片,放入烧杯中。

2、将适量热水加入烧杯,注意不要烫手,及时擦除污迹。

2.检验物质酸碱性

1、用滴管吸取适量紫甘蓝水,分别滴在待检验的物质表面,尽量保持所滴紫甘蓝水一样多。

2、静置片刻,观察紫甘蓝水颜色发生的变化,注意区别与待检验物质的颜色,不要混淆。

3、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记录观察的现象。

3.实验总结

根据紫甘蓝水颜色的变化,探究其中的规律,发现物质的酸碱性。

4.整理器材

将实验完毕后的残渣、实验器材整理好,保持清洁。

实验结论:

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实验内容:

对比洗涤剂的去污效果(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4、洗衣服的学问

实验器材:

不同的洗衣粉若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若干、玻璃棒、天平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配制洗衣液

1、根据实验方案需要,选用相同的烧杯,加入相同量的水,用勺子(或天平)称量出相同量的、适量的洗衣粉。

2、用玻璃棒正确地进行搅拌,以使洗衣粉尽快溶解。

2.比较实验

1、选取相同大小的干净布,涂画相同且适量的污迹。

2、将带着污迹的布同时分别放入烧杯中。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3、同时进行搅拌,并努力保证搅拌次数一致。

4、取出布片,放置于利于观察的白纸(或其他物体)上,观察污迹发生的变化,用排序的方法记录结果。

3.实验总结

对结果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整理器材4.

清洗相应的器材,并进行整理,保持整洁。

(某品牌的洗衣粉能更容易地去除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实验结论:

污迹)。

实验内容:

解释环形山的形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

1、登月之旅

实验器材:

沙盘(装细沙若干)、大小不同的石子若干、镊子、电筒、尺子

实验类型:

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模拟陨石撞击1.

1、将沙盘用尺子抹平整,用来模拟月球某一表面。

2、根据所提假设,用大小不同的石子,从不同方向扔向沙盘,注意力量不要太大,以免沙子飞溅,注意安全。

3、观察沙盘里所发生的变化。

2.观察模拟陨石坑

1、用镊子轻轻将石子从沙盘里夹出,尽量保持沙盘里沙子的原状。

2、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用手电的光来模拟太阳光,按一定角度依次照射到沙盘里,观察影子的变化。

4、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记录影子变化

3.实验总结

对所观察、记录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将月球表面的图片与实验现象进行比较,较为准确地进行描述。

4.整理器材

将沙盘用尺子抹平整。

将所有实验器材整理好。

实验结论: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有可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实验内容:

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课题:

1、各种各样的能量

实验器材:

吸管、剪刀、胶带、记号笔、橡皮筋若干、米尺

实验类型:

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制作吸管火箭

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吸管火箭模型。

注意不要剪到手,不要乱扔剩余的吸管。

2.制作发射器

1、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简易的发射器。

2、将吸管火箭模型放到发射器上,在吸管下端标记0刻度,然后往下拉吸管火箭,用记号笔在吸管上以厘米为单位依次标上刻度。

模拟不同能量发3.

、在发射器边放置米尺,调整米尺的零刻度。

1

射吸管火箭

2、将吸管火箭放到发射器上,将吸管火箭模型拉到1厘米处,发射,借助米尺,观察火箭上升后的高度,并记录,要求注意安全,不让吸管火箭对着实验的其他同学。

重复做三次。

3、重复以上过程,依次实验并记录不同能量情况下的发射高度。

4.实验总结

结合所记录的数据求出平均数,进行综合分析。

5.整理器材

将实验材料整理好。

实验结论:

橡皮筋给予吸管火箭模型的能量越大,吸管火箭升得越高。

实验内容:

解释能量的转换(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课题:

2、能量的转换

实验器材:

火柴、花生米、铁丝、木板、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若干)、温度计

实验类型:

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点燃花生米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2、将花生米小心地穿在铁丝上,并将铁丝固定在木板上,注意高度略低于三角架。

3、用火柴小心地点燃花生米。

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2.加热水

1、将三角架放置在点燃的花生米上,并迅速放上石棉网及装了水的烧杯,将温度计悬垂于水中。

2、等花生米燃烧完毕后,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并记录。

3.整理器材

将实验器材整理好,注意不要烫到手。

4.实验总结

结合以上实验现象,描述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结论:

人滑动火柴,动能转化为热能,火柴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热能、光能。

点燃花生米后,花生米产生热能、光能,使水变热,花生米的热能转化为水的热能。

实验内容:

解释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对流>(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课题:

1、拓展

实验器材:

试管夹、试管架、试管(水若干)、大头针、蜡烛、酒精灯、火柴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点要作操

1.制作蜡烛块

1、用火柴点燃蜡烛,并使其熔化,收集蜡烛块。

2、将大头针小心地扎入蜡烛块,增加其重量。

2.加热

1、将蜡烛块放入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内加入适量的水(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二),并用试管夹夹住试管。

2、点燃酒精灯,对着试管上部加热,注意试管口不能对着人,加热时要转动试管,以使试管上部均匀受热,然后持续给试管上部加热,直至水沸腾。

3、观察试管底部蜡烛块的变化。

4、正确熄灭酒精灯。

将热的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小心烫手。

3.实验总结

根据所观察的现象,尝试解释蜡烛块为何没有熔化。

4.整理器材

待试管内水冷却后再整理实验器材,以免试管爆裂。

实验结论:

试管上部的水受热后向上升,试管底部的水较冷往下沉,因此蜡烛块不会被熔化。

水的传热方式为对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