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0390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x

苏教版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本卷由“积累·运用”“理解·感悟”“表达·交流”三部分组成,共8页21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完成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

(8分)

①春huá【】秋实②心不在yān【】

③hài【】人听闻④一视同rén【】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2分)

①,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②?

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

③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④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⑤,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⑥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⑦终日不成章,。

(《迢迢牵牛星》)

⑧,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⑨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⑩《<论语>八则》中孔子说的“;”两句讲的是学习方法,以精练对称的语言,指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3.结合你所阅读过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

汤姆还是一个孩子,他为什么会觉得“生活说的最好也不过是一场麻烦”,甚至想“愿意离开人世,从此了却这一切烦恼”?

4.将下面划线句中的三处语病,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3分)

继2009年年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征求民意后,教改的初稿方案迟迟没有露面。

①但是在教育部14日-15日举行的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今年将是《规划纲要》启动实施的第一年,②启动实施和研究制定教改方案将是今年的工作主线。

作为教改的启动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要更加积极主动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突破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先行先试,积累经验,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③鼓励和支持各地根据国家制定的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举行教育改革试点。

第①句,改法

第②句,改法

第③句,改法

5.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简明概括新闻的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连云港传媒网】(记者江媛)2009年11月24日,东海县双店镇从省农林厅捧回了全省唯一的鲜切花高效示范区的金字招牌。

东海县目前已在双店、山左口、驼峰等乡镇建成三大鲜切花生产基地,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近2000栋,种植面积5000多亩,主要种植百合、郁金香、非洲菊等10多个种类,年产各类鲜切花1.2亿支,实现产值过亿元。

示范区现有鲜切花种植户1000多户,鲜切花经纪人过百人,农户年均每栋日光温室收益在2万元以上,最高可达8万元。

被省农林厅命名“江苏省鲜切花产业基地”后,鲜切花产业将成为东海继硅材料加工之后的又一特色产业。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古诗鉴赏(5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你对首句中“杨花”这个意象是如何理解的?

(2分)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3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19分)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宜都记(节选)

曰: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

“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相关链接:

①本文选自清代杨守敬书法珍品《宜都记》。

②杨守敬,湖北宜都人,清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大书法家。

其所著《水经注疏》备受世人推崇;其书法独步艺林,自成一格,享誉海内外。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自非亭午夜分【】

(2)或王命急宣【】

(3)良多趣味【】(4)泠泠不绝【】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六幕相持,自不能动B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方为秋田之害

C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贻以金钗D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其间千二百里

9.下面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至于夏水襄陵B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C人皆伏其精练D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10.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

11.如果把[甲]文的结尾引用的渔歌改写成一般的散句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行舟至此,听猿声哀鸣,不觉涕泪沾裳”,你觉得表达的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

(18分)

地球的外衣——大气

①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裹着。

这层空气好像地球的外衣,在科学上叫做大气层。

大气层非常厚,在靠近地球表面的地方空气十分稠密,越往高处越稀薄。

在海拔六到七公里的地方,空气的密度就减少了一半;在500公里的高空,大气已经十分稀薄。

②大气层可以分成好几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特点。

③紧贴地面的一层叫对流层,大约11公里。

这一层的空气最稠密,总重量占全部大气重量的四分之三还要多。

在这一层里,离地面越高空气温度越低,每升高一公里,温度差不多下降六点五摄氏度。

低处热,热空气就往上升;高处冷,冷空气就往下降,这就形成了对流。

所以这层空气叫对流层。

空气对流就成了风。

再说,对流层里有大量的水蒸气和尘土之类的微粒,因而会形成云、雾、雨、雪。

刮风下雨是对流层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

稠密的空气为飞机飞行提供了条件。

但是对流层里气流不稳定,不是飞机飞行最理想地方。

只有中程和短程飞机在对流层里航行。

④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

这一层的顶部离地面大约80公里。

在平流层里,高层和低层的大气温度几乎没有变化,差不多都是零下56摄氏度,因而空气没有上下方向的对流,只有水平方向的流动,所以叫平流层。

由于平流层里的水蒸气非常少,没有云雨等现象,所以适宜飞机飞行。

远程客机的航线一般都在平流层里。

但是,由于越高空气越稀薄,飞机再往高飞就比较困难了。

目前,飞机飞行高度的记录只接近40公里,远远没有到达平流层的顶点。

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有一层特殊的大气层。

那里有一股由西往东吹的急流,每小时可以吹800千米,比台风还要快。

飞机到达那里不必开动发动机就可以随风向东滑翔。

⑤从平流层往上,直到800至1000千米的高处,是电离层。

那里的空气受到宇宙射线和阳光中紫外线的强烈照射,分子被电离成为带电荷的离子,所以叫电离层。

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给无线电通讯带来好处。

电波沿地面只能传播100千米远,通过电离层反射回来,可以传送到2000千米之外。

晚上,我们能听到远方的电台广播,就是这个原因。

电离层还会发生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就是极光。

极光是太阳射来的电子流跟电离层中稀薄的气体分子猛烈冲击引起的发光现象。

电子流受地球磁场的影响,总是偏向地球南北两极,所以极光都发生在两极地带。

虽说电离层的空气极其稀薄,没有一架飞机能到达那里,但是正因为空气极其稀薄,空气的阻力也极其微弱,所以那里是远程火箭和人造卫星活动的好场所。

⑥在电离层以上是扩散层。

因为那里离地球很远,地球的引力非常小,空气分子就经常逃散到星际空间去,所以叫扩散层。

扩散层并没有明显的边缘,几乎延伸到3000千米以外,从那里逐渐过渡到宇宙空间。

人类发出的航天飞行器早已穿过大气层的边缘,向更深的宇宙空间前进了。

⑦大气层实在是地球得天独厚的一件理想的外衣。

大气里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养料。

地球有了这件外衣,白天的阳光才不会把地面晒得过热,夜晚太阳落山以后,才不会变得过冷,为人类创造了适宜生存的良好环境。

这件外衣还(像是一件盔甲),可以抵挡陨石和宇宙射线、紫外线的袭击,保护我们的安全。

大气层真是地球的一件宝衣啊!

(选自《科普知识》)

12.纵观全文,大气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不超过12个字)(4分)

13.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大气层各层的特点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哪两个方面?

(4分)

14.第③段中介绍的“对流层”中经常刮风下雨的原因是什么?

(4分)

15.从全文来看,大气层作为地球的外衣有哪些作用?

请分条概括。

(3分)

16.第⑦段中画线句如果去掉括号内的内容,好不好?

为什么?

(3分)

(四)阅读《蔚蓝的王国》,完成17—20题。

(18分)

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蔚蓝的王国呀!

充满着蔚蓝、光明、青春、幸福的王国呀!

我看见过你……在梦中。

  我们几个人坐在一条精美华丽的小船上。

白色的风帆鼓了起来,宛似天鹅的胸膛,帆的上面挂着几面随风轻扬的小旗。

  我不知道我的伙伴是些什么人;然而我的整个身心感觉到,他们像我一样年轻、快乐、幸福!

  况且我也没有对他们多加注意。

——我只看到四周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蔚蓝的海,海面上闪烁着金鳞似的细浪,头顶上是同样无边无际的、同样蔚蓝的海——在那儿,和煦的太阳愉悦地露着笑脸。

  我们有时发出爽朗、愉快的笑声,仿佛天堂里神仙的笑声!

  或者,突然会有人吟诵精美绝伦、感人肺腑的诗句……似乎天空本身也在和我们酬唱,四周的海洋也情不自禁地颤栗起来……接着又是一片宁静。

  我们轻快的小船在微波中飘荡,时起时伏。

(A)并不是风在推动它前进;驾驶它的是我们自己无忧无虑的心灵——我们心中稍一动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飘到哪里去,它像是有生命的东西,完全听从我们使唤。

 我们看到一些岛屿,晶莹明澈的仙岛,岛上的璧玉宝石光艳夺目。

——仙岛隆起的岸上飘来醉人的芳香;一些岛上像下雨似的朝我们身上飘洒白玫瑰花和铃兰花;另一些岛上忽然飞起一群五彩缤纷的长翼的鸟儿。

  鸟儿在我们头顶上回翔,铃兰花和玫瑰花同沿着平滑的船舷翻滚的珍珠似的浪花融合在一起,分辨不清了。

  随同花儿和鸟儿一起飘来一阵甜滋滋的声音……其中仿佛有女人的声音……(B)周围的一切:

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

  她,我们每一个人都爱着的那个人——她就在这儿……虽然看不见,但近在咫尺。

不消片刻,她的眼睛就会闪出亮光,她的脸上就会现出笑容……她的手就会拉着你的手——拉着你一起进入永不衰败的天堂!

  

蔚蓝的王国呀!

我看见过你……在梦中。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体部分两个场景的内容。

(分条列出)(4分)

18.选择文中画线的其中一个句子,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4分)

选()理解

19.文章开头与结尾两次写道“我看见过你……在梦中”,反复指出是在梦中的原因是什么?

“蔚蓝的王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6分) 

20.本文与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都运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了想像中的美好世界,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理想。

如果说他们的想像有不同之处的话,你觉得具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4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如果感到生活的压力,犹如磨盘压在心口,连喘气都感到困难,那你一定不曾聆听自己的心跳,为了一个终点,忽略了一切。

不要在竞争中失去自我,对手只是参考,而真正的敌人永远是自己!

不要再参杂过多,不要再忘我的追逐所谓终点的风景,让一切由‘心’安排,也许选择放开,放开这一切,给自己一片空旷,一片安静,去迈开连自己都不知道通向哪里的那一条路,用心聆听那属于自己心跳的节奏!

请以“聆听自己的心跳”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60分)

要求:

①将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②注意事情的完整性,写出真情实感;③不要抄袭。

④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积累·运用(30分)

1.(8分)①华开花②焉这里③骇惊吓、震惊④仁仁爱(每空1分)

2.(12分)①东风不与周郎便②谁道人生无再少③冷露无声湿桂花④千里共婵娟⑤天街小雨润如酥⑥便引诗情到碧霄⑦泣涕零如雨⑧我想那缥缈的空中⑨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每空1分,有误即不得分)

3.(4分)围绕“家庭中死板严格的生活”和“学校枯燥乏味的功课”两个方面来谈即可。

(每点2分,共4分)

4.(3分)第①句将“在教育部”改为“教育部在”。

第②句将“启动实施”和“研究制定”互换。

第④句将“举行”改为“进行”或“开展”。

(每处1分,找出错误但修改不正确不得分)

5.(3分)(不超过25个字)(东海县)双店镇成为全省唯一的鲜切花高效示范区。

(不超过25个字)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古诗鉴赏(5分)

6.(5分)

(1)(2分)“杨花”与“落尽”点出时令,兼用“杨花”飘散的特点抒发出作者的漂泊之感。

(每点1分)

(2)(3分)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修辞1分,情感表达2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19分)

7.(4分)

(1)如果

(2)有(不能解释为“有时”)(3)的确,实在(4)停止(每个1分)

8.(3分)【C】(介词,都解释为“用”)

9.(2分)【D】

10.(6分)

(1)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注意“奔”“以”的解释。

3分)

(2)两岸山峰重重叠叠,(如果要)不是中午或半夜,看不到太阳和月亮(或“如果要不是中午看不到太阳,要不是半夜,看不到月亮”)。

(注意“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的解释。

3分)

11.(4分)从内容来看,结尾引用渔歌更反衬了三峡的凄凉;从修辞来看,原文更工整,更凝练。

(每点2分)

(参考译文:

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很曲折。

两岸山峰重重叠叠,要不是中午或半夜,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很多像某种东西的形状,树木高大茂密,从冬到春全部如此。

猿啼的声音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清越不断。

”所谓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袁山松说:

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来到这里令人恐惧互相告戒,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的美。

到我来实地来到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历。

那层叠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

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

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

留连了两晚,不禁忘了返回。

(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

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

(18分)

12.(4分)(不超过12个字)空气越往高处越稀薄(4分)

13.(4分)从距地面的高度,空气密度,温度,地球引力,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说明大气层各层的特点。

(2分,答出其中一个得0.5分)其中主要是距地面高度、空气密度两项。

(2分,答出其中一个得1分)

14.(4分)对流层中温度下高上低,空气对流而形成了风。

(2分)对流层里有大量的水蒸气和尘土之类的微粒,因而会形成云、雾、雨、雪。

(2分)

15.(3分)

(1)大气里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养料;

(2)调解地球昼夜温差,使之适于人类生存;(3)为地球抵挡陨石和宇宙射线、紫外线的袭击。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3分)去掉不好。

因为括号内的内容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或比喻的修辞方法),去掉后不如原文生动形象。

(3分,只答“不好”,没阐释原因或阐释错误不得分)

(四)阅读《蔚蓝的王国》,完成17—20题。

(18分)

17.(4分)(分条列出)

(1)写“我”和其他人在大海上快乐的行为;

(2)写在大海上见到的神仙世界。

(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8.(4分)(A)是一种诗意的表达,(2分)意思是小船似乎完全理解人的心灵,随着人的心意前进,人们的心灵在大海上自由驰骋,心灵和大海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2分)

(B)运用拟人的手法,(2分)抒写了大海青春的魅力和美丽,以及带给人们的幸福和快乐,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和陶醉。

(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 原因:

点明是想像中的情景,非写实。

(3分)它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和追求。

(3分)

20.(4分)

(1)《蔚》文描写的是的确存在的事物,《天》文描写的是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

(2)《蔚》文比较具体,内容丰富;《天》文只是抓细节作简笔勾勒,想像的空间更大。

(每点2分,其他意思表述有道理亦可)

三、表达·交流(60分)

21.(60分)记叙文。

建议以46分(二类卷中等分)为基准分切入,参照中考标准,任何阅卷组不得突破。

从内容、结构、语言角度着手评分,突出语言比重。

等级分为:

一(60-52分)二(51-42分)三(41-33分)四(32-24分)五(24分以下)

说明:

(1)要考虑考场作文的实际,基本符合要求的或某项突出的可就高评分,对有创意的表达可就高评分。

(2)不足字数的每50字扣1分,错别字每2个扣1分,扣完3分为止,重复不计。

(3)不是记叙文的,一律30分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