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辞赋》《诗》《文》章节汇总演练-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常谈》新名著阅读概览Word文档格式.docx
《《诸子》《辞赋》《诗》《文》章节汇总演练-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常谈》新名著阅读概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子》《辞赋》《诗》《文》章节汇总演练-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常谈》新名著阅读概览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_儒_士__多半是上层社会的失业流民,其所拥护的制度,所讲、所行的道德,也是上层社会所讲、所行的。
二、选择题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A.孔子认为当时制度的崩坏,阶级的紊乱,都是名不正的缘故。
救时之道,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名定分,社会的秩序,封建的阶级便会恢复的,这种学说是“正名主义”。
B.孔子以后,儒家还有孟子和墨子,他们也都拥护周代的文化和制度。
C.孔子开了讲学和游说的风气,是“士”阶级的老祖宗。
D.墨家的创始者墨翟便出于武士,“墨”原是做苦工的犯人的意思。
【解析】孔子以后,儒家还有孟子和墨子,他们也都拥护周代的文化和制度。
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A.荀子反对功利,孟子却注重它。
荀子从功利主义出发,给一切文化和制度找到了理论的根据。
B.法家出于“法术之士”,贵族政治崩坏,法术之士便创一种新的政治方法帮助当时的君主整理国政,这就是法治。
法术之士有重势、重术、重法三派,而韩非子集其大成。
C.诸子都讲政治,但都是非职业的,多偏于理想。
只有法家的学说,从实际政治出来,切于实用。
中国后来的政治,大部分是受法家的学说支配的。
D.庄学排除是非,是当时“辩者”的影响。
当时的辩者有惠施和公孙龙两派。
【解析】孟子反对功利,荀子却注重它。
三、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孟子说人性是善的。
人都有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
这便是仁、义、礼、智等善端,只要能够加以扩充,便成善人。
这些善端,又总称为“不忍人之心”。
圣王本于“不忍人之心”,发为“不忍人之政”,便是“仁政”、“王政”。
一切政治的、经济的制度都是为民设的,君也是为民设的——这却已经不是封建制度的精神了。
请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你对甲文划线句子中的“心”的理解。
答:
“心”指人的本心、本性、天良,具体指人人都有的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这便是仁、义、礼、智等善端,只要能够加以扩充,便成善人。
四、简答。
道家学派除了墨子以外,还有哪两位代表人物?
他们有什么主张思想?
请结合原文内容,简要概括。
老子、庄子。
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为,无治而治;
庄子更进一步,主张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平等。
辞赋主要内容:
本章先讲辞,再讲赋。
介绍辞时重点放在了屈原的作品。
辞的部分,先从端午节的由来说起,介绍屈原可悲可叹可敬的人生经历,自然引出《楚辞》中的屈原作品:
《离骚》和《九章》各篇,详细介绍了《离骚》《九章》的内容、风格、思想情感,宋玉和景差的作品一语带过。
最后讲解《楚辞》一书的由来。
然后过渡到对“赋”的介辞:
屈原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泪罗江,以身殉楚国。
《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他放逐时候所作。
《离骚》尤其是千古流传的杰构。
《九章》的各篇原是分立的,有些是初次被放时所作,有些是二次被放时所作,大约汉时才合在一起,给了“九章”的名字。
从《诗经》二南到《离骚》,能看出句逗由短而长、由齐而畸的一个趋势,屈原诸作奠定了这种体制,模拟的日渐变多。
弟子宋玉创作《九辩》,到了汉代,模拟《离骚》的更多,东方朔、王褒、刘向、王逸都走着宋玉的路,汉武帝时最盛。
汉时称这种体制为“辞”,又称为“楚辞”。
刘向将这些东西编辑起来,成为《楚辞》一书。
书本解读赋:
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
《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
荀赋和屈辞合一,也许是在贾谊手里。
贾谊是荀卿的再传弟子,他的境遇近于屈原,又久居屈原的故乡,他模拟屈原的体制,却袭用了荀卿的“赋”的名字。
这种赋日渐发展,屈原诸作也便被称为“赋”。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
“杂赋”十二家是总集:
屈原以下二十家,是言情之作;
陆贾以下二十一家,近于纵横家言;
苟卿以下二十五家,大概是叙物明理之作。
东汉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作《二京赋》,晋左思又作《三都赋》这种赋,是陆贾、荀卿的混合,是散文的更进一步。
此后赋体渐渐缩短,字句整炼起来,务求精巧,不再用来讽谏。
练习演练一、填空题1.《楚辞》中《离__骚__》和《九__章__》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候所作。
《离_骚___》尤其是千古流传的杰作。
2.从《诗经》二南到《离骚》,能看出句逗__由_短__而__长_、_由__齐_而__畸__的一个趋势,屈原诸作奠定了这种体制。
3.东汉班固作《_两__都_赋__》张衡仿作《二__京_赋___》,晋左思又作《三_都__赋___》,这种赋,是陆贾、荀卿的混合,是散文的更进一步。
4.“离骚”是“_别_愁__”或“遭__忧__”的意思。
二、简答。
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
这句话意思是说想起那草木在秋风中飘落凋零,不禁担忧美人(代指君王)也会日益衰老。
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他又将贤臣比作香草。
委曲的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忠心耿耿。
诗主要内容:
本章按时间顺序进行介绍,这同时也是诗歌发展的顺序,着重介绍每个时代的代表性诗人,或者对诗歌发展起到或推动或转折作用诗人。
从汉乐府写起,引出乐府诗,然后依次介绍汉献帝、魏晋交替时期五言诗的发展——介绍晋代诗时着重介绍两位诗人:
陶渊明、谢灵运——齐武帝永明年间的“宫体”诗——唐朝诗歌的发展,重点介绍李白、杜甫、韩愈——唐晚期诗歌重点介绍杜牧,李商隐——南宋诗重点介绍苏轼、黄庭坚,三大诗人:
杨万里,范大成,陆游。
最后进行总结,表明历代诗歌各有所长。
论诗:
向来论诗推尊唐以前的五言古诗是诗的正宗,唐以后的五言古诗,虽有变化可还是诗。
七言歌行及近体成立于唐代,只以唐代为正宗。
宋诗议论多,又一味刻画,多用俗语,拗折声调。
他们说这只是押韵的文,不是诗。
但推尊宋诗的却以为天下事物穷则变,变则通,诗也是如此。
诗歌发展各朝各代均有优点和缺点,只要求新、求变,便都是进步。
练习演练一、填空题1.后人把种种乐歌称为“_乐__府_诗___”,简称就叫“乐府”。
北宋太原郭茂倩收集汉乐府以下历代歌谣,成为一书,题作《乐__府__诗_集__》。
2.第一个人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的人是陶渊明,他的诗是散文化的,但他后来确成了千古“_隐__逸_诗__人__之_宗___”。
3.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_近_体__;
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__体__;
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
古体的五言诗也变了格调。
4.汉乐府的声调所采取的是新调子,这种新调子有两种:
“_楚_声__”和“新__声__”。
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A.汉乐府以叙事为主。
所叙的社会故事和风俗最多。
B.陶渊明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划山水的人;
也是第一个用全力雕琢字句的人。
他用排偶,用典故,却能创造新鲜的句子。
C.到了宋代,鲍照有《行路难》十八首,人生的感慨颇多,影响唐代的李白、杜甫很大。
D.绝句是五言或七言的四句,大多数是谐调。
南北朝民歌中,五言四句的谐调最多,影响了唐人。
谢灵运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划山水的人。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A.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李白,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
B.苏轼将禅理大量的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境界。
他的诗气象洪阔,铺叙宛转,又长于譬喻,把散文化发展到了极致。
C.陆游作诗也重真率,轻“藻绘”,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他的诗有万首;
最熟于诗律,七言律尤为擅长。
D..南宋的三大诗家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都是从苏轼的江西诗派变化出来的。
【解析】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
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
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1.文段体现了杜甫作品写实的几个方面,请结合学过的诗歌分析杜甫诗的写实手法。
四个方面:
民间、社会、国家,人生。
杜甫的写实手法对客观事物观察入微,抓住特点给予准确的描绘。
《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篇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
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破”字诗人触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之景物,为全诗渲染了荒凉凄惨的氛围。
2.朱自清认为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请结合上面语段和名著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杜甫身经乱离,亲见了民间疾苦。
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
他常在诗里发议论,并且引证经史百家;
但这些议论和典故都是通过了他的满腔热情奔迸出来的,所以还是诗。
②他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
他给诗创造了新语言。
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
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
③杜甫用律诗来表现广大的实在的人生。
他的绝句直述胸怀,他的诗透着滑稽的风味,但这种滑稽的风味和他的严肃的态度调和得恰到好处。
④杜甫的影响直贯到两宋时代,元稹、白居易二人都继承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
文主要内容:
本章还是以时间为顺序,从辞到文,介绍了文的发展历程,由辞到文,其中包括:
卜辞、讼辞、春秋战国辩者的说辞、第一种私家著作《论文》、诸子百家之文、寓言、以《春秋左氏传》为代表的记事文、第一部由自己系统的史书《史记》、辞赋、佛典的翻译、群经的义疏、新体”古文“(散文)、语录、传奇、话本、八股文。
本章包含内容很多,但是条理清晰,繁而不乱,正如朱自清的学生汪曾祺,所说:
“朱先生把好几百年的纷纭混杂的文学现象捋出了一个头绪,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一通百通。
朱先生把一部文学史真正读通了。
”发展历程:
①春秋时期列国外交的言语称为“辞”或“命”,又合称为“辞命”或“辞令”。
②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
所以最重说辞。
他们的说辞铺张局势,最重辩。
③孔子开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从此也便有了第一种私家的著作《论语》。
诸子书大概多是弟子们及后学者所记,著作越来越多,流传也越来越广“雅言”便成了凝定的文体了。
后世大体采用,言文渐渐分离。
④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左传》只是记事,《史记》进一步描写人。
⑤汉武帝时候,盛行辞赋。
“骈文”或“骈体”出于辞赋,句读整齐,对偶工丽。
⑥梁昭明太子在《文选》里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用典故、有对偶、谐声调的抒情作品叫作“文。
⑦后来出现两种新文体,佛典的翻译与群经的义疏。
不过没有人将这些当作“文”的。
“文”只用来称“沉思翰藻”的作品。
北周的苏绰是首先提倡复古,李谔等纷纷响应,唐初陈子昂提倡改革文体,韩愈继往开来倡导“古文运动”,宋代称为“散文”。
⑧到了宋代,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
后来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了。
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
⑨明代八股文盛行,清桐城派声名大振。
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
胡适之先生提倡白话文,经过五四运动,白话文畅行。
练习演练一、填空题1.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
所以最重_辩__。
2.孔子开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从此也便有了第一种私家的著作《_论_语__》。
3.汉武帝时候,盛行辞赋。
“_骈_文__”或“骈__体__”出于辞赋,句读整齐,对偶工丽。
4.到了宋代,又有“_话__本_”,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
后来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_章_回__”了。
5.明代_八_股__文__盛行,清桐城派声名大振。
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__文_体___”可算登峰造极。
白话文二、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A.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
后来除了卜辞之外,还有讼辞。
B.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史记》只是记事,《左传》进一步描写人。
C.北周的苏绰是首先提倡复古,李谔等纷纷响应,唐初陈子昂提倡改革文体,韩愈继往开来倡导“古文运动”,宋代称为“散文”。
D.墨子是第一个注意辩论方法的人,他主张“言必有三表”。
【解析】《左传》只是记事,《史记》进一步描写人。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A.梁昭明太子在《文选》里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用典故、有对偶、谐声调的抒情作品叫作“文。
B.第一部有系统的书是《战国策》。
《淮南子》有逻辑的秩序,结构就严密多了。
C.道家的老、庄,法家的韩非,却不重辩。
“老学”所重的是自然。
韩非注重功利,主张以法禁辩,说辩“生于上之不明”。
D.战国末期,“雅言”之外,原还有齐语、楚语两种有势力的方言。
【解析】第一部有系统的书是《吕氏春秋》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