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082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docx

中医执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最终全部60题带答案

001肺痨

虚火灼肺

病机

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主症

呛咳气急,痰少质粘,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肋掣痛。

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

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

方剂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百部,白及、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板等。

与肺痿鉴别

两者病位均在肺

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

若肺痨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即已转属肺痿之候

在临床上,肺痿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特征。

002痹症

着痹

病机

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主症

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剂

薏苡仁汤加减。

稀莶草、薏苡仁、苍术、甘草、羌活、独活、防风、麻黄、桂枝、川乌等。

与痿证鉴别

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

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

其次观察肢体活动障碍。

痹证因痛而影响活动,痿证是肢体无力运动;

再者,痹证是因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致肌肉萎缩,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

003喘证虚喘

肾虚不纳

病机

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

主症

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苔淡白或黑润,脉微细或沉弱。

或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

补肾纳气。

方剂

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加减。

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熟地、当归等。

与哮病

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004内伤发热

血瘀发热

病机

血行瘀滞,郁热内生.

主症

午后或夜晚发热,或自觉身热,口干咽燥而不欲饮,躯干或四肢有固定痛处或肿块,甚或肌肤甲错,面色萎黄或暗黑,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治法

活血化瘀。

方剂

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芎、赤芍、地黄、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实、桔梗等。

与外感发热鉴别

(1)病史及起病特点内伤发热由内因引起,起病徐缓,一般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而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所致,起病较急,病程较短。

(2)临床表现内伤发热表现为低热者较多,或仅自觉发热。

其热时作时止,或发无定时,且多感手足心热,大多发热而不恶寒,或虽感怯冷,但得衣被则减,通常伴有头晕、神倦、自汗盗汗、脉弱无力等症。

而外感发热则多表现为高热,外邪不除则发热不退。

发热初期常伴恶寒,其寒虽得衣被而不减,常兼见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证。

005水肿阴水

脾阳虚衰

病机

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主症

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

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方剂

实脾饮加减。

干姜、附子、草果仁、白术、茯苓、生姜、大枣、茯苓、泽泻等。

与鼓胀鉴别

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

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

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

水肿是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导致水液泛溢肌肤。

主症为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晄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

006胃痛

胃阴亏虚

病机

胃阴亏耗,胃失濡养

主症

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于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

养阴益胃。

方剂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等。

与真心痛的鉴别

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绞痛、闷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

而胃痛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隐痛,有反复发作史,一般无放射痛,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脾胃证候。

007中风

中脏腑

痰火淤闭证

病机

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主症

除上述症外,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

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方剂

羚羊钩藤汤。

羚羊角、钩藤、珍珠母、石决明、胆星、竹沥、半夏、黄连、菖蒲等。

与痉证的鉴别

痉证:

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或见昏迷,但无口眼歪斜及半身不遂。

中风:

昏迷时可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清醒后多有后遗症。

008哮证,缓解期

肺脾气虚

病机

哮病日久,肺虚不能生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主症

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心慌,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劳累后哮喘易发。

或畏寒,肢冷,启汗,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泽出黏手,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补裨益气,补土生金。

方剂

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等。

009:

痢疾,湿热痢

病机

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

主症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方剂

芍药汤加减.芍药、黄芩、黄连、当归、甘草、木香、槟榔等。

010黄疸阴黄

寒湿阻遏证

病机

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

主症

身目俱黄,黄色晦暗不泽,或如烟熏,痞满食少,神疲畏寒,腹胀便溏,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

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方剂

茵陈术附汤。

常用药:

茵陈、白术、附子、干姜、茯苓、泽泻等。

与萎黄鉴别

黄疸与萎黄均可出现身黄,但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其主症为身黄、目黄、小便黄。

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症状。

011咳嗽痰湿蕴肺

病机

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主症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治法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剂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半夏、茯苓、甘草、陈皮、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苍术、厚朴等。

012中风中经络阴虚风动

病机

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主症

平素头晕耳鸣,腰疫,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润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治法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剂

镇肝熄风汤。

白芍、天冬、玄参、枸杞、龙骨、牡蛎、龟板、牛膝、当归、天麻等。

鉴别

013腹痛湿热壅滞证

病机

湿热内结,气滞壅滞,腑气不通

主症

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烦渴引饮,自汗,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治法

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方剂

大承气汤加减。

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等。

鉴别

014血证尿血脾不统血证

病机

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

主症

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

补中健脾,益气摄血。

方剂

归脾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仙鹤草、阿胶等。

与血淋鉴别

两者均为血随尿出,以小便时痛与不痛为其鉴别要点,无痛者为血尿,痛者为血淋。

015不寐肝火扰心证

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

病机

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主症

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剂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龙骨、生牡蛎等。

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

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

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

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理状态。

若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有相关病因存在。

016虚劳-气虚-肺气虚证(可能性大)

病机

肺气不足,表虚不固

主症

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

舌质淡,脉弱。

治法

补益肺气。

方剂

补肺汤.人参黄芪沙参熟地五味子百合等

016感冒气虚感冒

病机

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主症

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白,脉浮无力。

治法

益气解表。

方药

参苏饮加减。

党参、茯苓、甘草、苏叶、葛根、前胡、桔梗、枳壳、半夏等。

与肺痨相鉴别

肺痨:

因正气虚弱,感染唠虫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为特点

感冒:

发热多不高,或无热,以解表宣肺药即可汗出热退身凉,病势轻,病程短,不传变,预后好。

017心悸心阳不振证

病机

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主症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象虚弱或沉细而数。

原题

男,56岁,患者平素心悸不安,形寒肢冷,时有胸闷气短多年,近2日症状加重,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白,脉沉细。

治法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剂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桂枝、附片、人参、黄芪、麦冬、枸杞、炙甘草、龙骨、牡蛎等。

与奔豚

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018泄泻肾阳虚衰证

病机

命门火衰,脾失温煦。

主症

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疫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剂

四神丸加减。

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附子等。

019便血气虚不摄证

病机

中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胃肠。

主症

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

治法

益气摄血。

方剂

归脾汤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仙鹤草、木香、槐花、阿胶等。

与痔疮

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做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

020淋证血淋

病机

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

主症

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胀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方剂

小蓟饮子加减。

生地黄、白茅根、木通、山栀、滑石、当归、蒲黄等。

与尿血鉴别

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

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

尿血多无疼痛之感,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021痉证阳明热盛证

病机

阳明胃热亢盛,腑气不通,热盛伤津,筋脉失养。

主症

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粘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泻胃热,增液止痉。

方剂

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

生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麦冬芒硝、大黄粳米、甘草等。

与痫症相鉴别:

痫症是一种发作性的神志异常的疾病,其发作特点为突然扑到,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其口中如作猪羊声,大多发作片刻即自行苏醒,醒后如常人,既往有类似发病史,痉证的抽搐痉挛发作多成持续性,不经治疗难以自行恢复,痉证多有发热头痛等伴发症状。

022消渴中消气阴亏虚证

病机

气阴不足,脾失健运。

主症

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

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剂

七味白术散加减.黄芪、党参、白术、怀山药、甘草、获苓、木香、藿香、葛根等。

与口渴证鉴别

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

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见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点。

022消渴-上消-肺热经伤证

(自行鉴别)

病机

肺脏燥热,津液失布

主症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广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

清热溶肺,生津止咳

方剂

消渴方加减。

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藕汁、黄连、黄芩、知母等。

与瘿病鉴别

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

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023心悸水饮凌心证

病机

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主症

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象弦滑。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方剂

苓桂术甘汤。

泽泻、猪苓、车前子、桂枝、甘草、人参、白术、远志、茯神等。

真心痛

其以心痛为主症,多呈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牵及肩胛两背,常因劳累,寒冷,饱餐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多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剧烈不止,唇甲发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至晕厥。

024癃闭肾阳衰惫证

病机

肾中阳气虚衰,气化不及州都。

主症

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咣白,神气怯弱,畏寒,腰膝冷而酸软无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尺弱。

治法

温补肾阳,化气利水。

方剂

济生肾气丸。

附子、肉桂、桂枝、地黄、山药、山茱萸、车前子、茯苓、泽泻等。

与淋证鉴别

淋证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为特征,其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与癃闭相似,但尿频而疼痛,且每天排出小便的总量多为正常。

癃闭则无刺痛,每天排出的小便总量少于正常,甚则无尿排出。

025便秘

虚秘阳虚秘

病机

阳气虚衰,阴寒凝结。

主症

大便干或不干,排除困难,小便清长,面色咣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

温阳通便。

方剂

济川煎加减。

肉苁蓉、牛膝、附子、当归、火麻仁,升麻、泽泻等。

鉴别

026黄疸阳黄胆腑郁热证

病机

湿热砂石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疏

主症

身目发黄鲜明,右胁剧痛且放射至肩背,壮热或寒热往来,伴有口苦咽干,呕逆,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数。

治法

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方剂

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大黄、黄芩、半夏、郁金、佛手、茵陈、栀子,白芍等。

与萎黄鉴别

黄疸乃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脾胃虚寒以及积聚转化而病,病机为湿阻中焦或瘀血等至胆道不通,胆液溢于肌肤而黄。

萎黄为虫积食滞滞致脾土虚弱,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生气血或失血,病后血气虚,气血不足,肌肤显黄 

027癌病肺癌阴虚毒热证

病机

肺阴亏虚,热毒炽盛。

主症

咳嗽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咯血不止,胸痛,心烦寐差,低热盗汗,或热势壮盛,久稽不退,口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脉细数或数大。

治法

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方剂

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沙参、玉竹、麦冬、甘草、桑叶、天花粉、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等。

与肺痈相鉴别。

肺痈患者也可有发热、咳嗽、咯痰的临床表现,应注意鉴别。

典型的肺痈是急性发病,高热,寒战,咳嗽,咳吐大量脓臭痰,痰中可带血,伴有胸痛;肺癌发病较缓,热势一般不高,呛咳,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伴见神疲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肺癌患者在感受外邪时,也可出现高热、咳嗽加剧等症,此时更应详细询问病史,四诊合参,并借助肺部x线检查、痰和血的病原体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028胃痛脾胃虚寒证

病机

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主症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至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剂

黄芪建中汤。

黄芪、桂枝、生姜、芍药、甘草等。

鉴别

029头痛肝阳上亢

病机

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主症

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

平肝潜阳熄风

方剂

天麻鈎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丹皮、桑寄生、杜仲、牛膝、益母草等。

鉴别

030胸痹痰浊闭阻证

病机

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主症

]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

治法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方剂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瓜蒌薤白、半夏、人参、茯苓、甘草、石菖蒲、陈皮等。

与真心痛鉴别

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清至节、脉微或结代等的危重急症。

031血证吐血胃热壅盛证

病机

胃热内郁,热伤胃络。

主症

脘腹胀闷,嘈杂不适,甚则作痛,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剂

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黄芩、黄连、大黄、丹皮、栀子、大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等。

与咳血鉴别

咳血与吐血鉴别:

二者血液均经口出来,但两者截然不同。

咳血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

吐血是血自胃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候,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

032哮病

虚哮证

(自行判断)

病机

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主症

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黏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方剂

平喘固本汤.麦冬、当归、龟胶、补骨脂、仙灵脾等。

鉴别

032呕吐肝气犯胃证

病机

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主症

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闷痛,舌边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剂

四七汤。

苏叶、厚朴、半夏、生姜、茯苓、大枣等。

鉴别

033胸痹寒凝心脉证

病机

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主症

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冷,舌苔白,脉沉细。

治法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方剂

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瓜蒌、薤白、桂枝、细辛、当归、枳实、厚朴等。

034水肿阳水风水相搏证

病机

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

主症

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疫楚,小便不利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

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

如水肿较甚,亦可见沉脉。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利水。

方剂

越婢加术汤.麻黄、杏仁、防风、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石膏等。

跟鼓胀鉴别

二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

鼓胀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

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腹壁亦无青筋暴露。

鼓胀是由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

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035胁痛肝胆湿热证

病机

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

主症

胁肋胀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牵及肩背,伴有纳呆恶心,厌食油腻,口苦口干,腹胀尿少,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

清热利湿

方剂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甘草、当归、栀子、黄芩、柴胡等。

与胃痛鉴别

胃痛:

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

胁痛: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036痫病

瘀阻脑络证

(可能性大)

病机

瘀血阻窍,脑络闭塞,脑神失养而风动

主症

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颜面口唇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斑。

多继发于颅脑外伤、产伤、颅内感染性疾患后,或先天脑发育不全。

治法

活血化瘀,熄风通络

方剂

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僵蚕、全蝎等。

与中风鉴别

本证与中风均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的症,不同之点就在于本证常伴见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发出猪羊叫声等有反复发作史,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后遗症。

036头痛瘀血头痛

病机

瘀血阻窍,络脉滞涩,不通则痛。

主症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针刺,舌质紫,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治法

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方剂

通窍活血汤加减。

川芎、赤芍、桃仁、益母草、当归、白芷、细辛等。

鉴别

037痿证湿热侵淫证

病机

湿热浸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

主症

四肢痿软,身体困重,或麻木微肿,尤以下肢多见,或足胫热气上腾,或有发热,胸痞脘闷,小便短赤涩痛,苔黄腻,脉细数。

治法

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方剂

加味二妙散.苍术、黄柏、萆解、防己、薏苡仁、蚕砂、木瓜、牛膝、龟板等。

与痹症鉴别

痹症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肢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肌肉瘦削枯萎者,但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疼,痹症则均有疼痛,其病因病机以及法也不同,应予鉴别。

038大肠癌肝肾阴虚证

病机

肝肾阴伤,阴虚火旺。

主症

腹痛隐隐,或腹内结块,便秘,大便带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视物昏花,五心烦热,口咽干燥,盗汗,遗精,月经不调,形瘦纳差,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

滋肾养肝。

方剂

知柏地黄汤加减。

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知母,黄柏等。

039眩晕痰湿中阻证

病机

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主症

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

[

治法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方剂

半夏白术天麻汤.陈皮、白术、茯苓、天麻等。

与中风鉴别

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喁僻不遂为特征。

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眩晕之甚者亦可仆倒,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诸症。

也有部分中风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其先兆表现。

040郁证痰气郁气结证

病机

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主症

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

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剂

半下厚朴汤加减.半,紫,厚,茯,姜。

与梅核气鉴别

梅核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情志郁而起,觉得咽中有异物感,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部梗阻与情志有关。

虚火候毕。

郁证以青中年男性多见,因长期感冒吸烟及嗜食辛辣引起,除咽部有异物感外,有咽干,灼热,且所有症状与情志无关过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