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092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规划设计总说明2014.9.5文档格式.doc

2.1规划依据

(1)本工程中主要应执行的国家规范名称及编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08月28日)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景洪市城市总体规划》

建设单位勐海建有市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设计任务书

勐海县规划局提供的现状地形图1:

500(电子版)

历次方案讨论建设单位及规划局等主管部门所提意见与建议。

2.2项目定位

六国文化风情

景观特色鲜明

人文气息浓厚

富有地域风情

提升城市形象

改善城市面貌

完善配套设施

2.3规划条件

2.3.1用地性质:

商业金融用地;

2.3.2总用地面积56880.95㎡,其中1#地块30804.18㎡,2#地块26076.77㎡;

2.3.3用地使用强度

(1)1#地块:

容积率<

2.0;

建筑密度<

40%;

绿地率>

35%;

高度<

50米;

(2)2#地块:

2.3.4建筑退让用地边界、道路红线规定:

按照《景洪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

三、现状概况分析

打洛边贸旅游开发区位于打洛镇3千米处,总面积近70公顷。

已建有市场、饭店、宾馆、餐馆等设施均已老化陈旧,难以满足现有边贸交易及出境旅游的需求,造成旅游优势产业发张的瓶颈。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扩大外贸规模,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

州、县政府规划建设边贸交易市场、星级酒店、娱乐设施等,为打洛口岸大通关提供完善的硬件环境。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项目,建设用地北侧临街320国道,距国门不到1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显著。

东侧紧邻景观河道,南侧与老国道相接,距独树成林及界碑公园等主要景点距离均在1公里左右,具有较大的旅游区位优势。

项目用地大致分为2个地块,1#地块地块北侧临街320国道,交通优势明显。

东侧紧邻景观河道,具有得天独厚的稀缺滨水资源。

南侧与老国道相接。

整个地块为4层沿街综合商业、3层商业、3层沿河休闲商业、3层酒店公寓及11层快捷酒店。

总用地为:

30804.18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

51763.22m2;

总占地面积:

12275.11m2(地上:

43544.1m2,地下:

8219.12m2);

层数:

地上3、4、11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

11.25M至40.05M。

2#地块与1#地块隔路相望,位于320国道南侧,老国道北侧,东西两侧为规划道路。

同样具有得天独厚的稀交通及区位优势,整个地块布置为临街4层街综合商业及3层商业。

地块西南端为海关检验检测区,包括货物查验台查验棚及货检办公楼。

26076.77平方米;

24742.55m2;

8386.54m2;

地上1、3、4层,建筑高度:

4.4M至15.75M。

四、规划结构布局

4.1规划原则

依托区域现有交通、功能条件及稀缺边贸优势,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通过巧妙的景观渗透、合理的城市空间及完整的商业界面等设计原则,以使用者的安全、便捷、舒适为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力求项目的建设更符合人的各种需要,创建用地功能完善,结构清晰,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休闲空间、商业空间和城市空间。

4.2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4.2.1以勐海县总体规划和打洛口岸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按照城市设计的思路,本着前瞻性的理念,尊重本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文化和生活习惯,打造显山露水、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标志性城市景观空间。

4.2.2合理规划分区和功能,为项目自身的持续开发和升值,改善和提高城市品质。

4.2.3注重项目的整体均衡和各功能区特质的深度挖掘,提供引领型的生活空间和环境。

4.3规划结构

本项目规划以营造现代科学的边贸商业为目标,以空间的多形态、多层次、立体化、园林化为核心组织景观空间,打造层次丰富的商业空间。

结合用地现状条件,以南北向贯穿用地中部的规划景观大道为规划主轴,南北向贯穿各个地块的商业内街为次轴。

东西向两条线性商业及节点景观空间为纽带,地块内交错的步行景观主路为骨架,总体形成了“三轴两线六中心”的规划结构。

“三轴”——交通主轴,贯穿整个用地,且连320国道路与老国道。

人行

次轴,每个地块贯穿南北向的商业步行内街。

“两线”——由两条线性商业空间及广场、小品等景观节点空间构成,相

互呼应,相互映射。

“六中心”——由位于各节点空间小品、广场构成的中心景观空间。

4.4总平面布局

规划根据功能布局形态的不同,整个规划形成“三轴,两线,六中心”的布局模式。

采用复合的线行设计,把点、线、面有效结合,让空间形态变得连续,使两个个片区达到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关系。

规划结合用地现状的周边情况及内部交通组织,在每个片区相对独立的分别设置了商业区的主要出入口。

总平面沿两个地块间的规划景观路临街设置4层综合商业楼,满足商业服务的同时提供办公及客栈公寓等的辅助性,对内部3层集中商业业态形成有效的互补,为市场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商业服务。

在1#地块东侧沿景观河道布置休闲、娱乐性独立商业,形成特色的商业街及提供了餐饮、娱乐等辅助配套功能。

在充分尊重城市空间的原则下,1#地块南侧沿老国道布置11层快捷酒店,解决了旅游及商务接待的问题。

2#地块西南端布置海关检验检测区,既满足了功能的独立性,又保证避免了货流交通对互贸市场的边贸商业区的干扰。

五、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5.1路网结构

尊重基地自然的地形地貌,完善内部交通网络,构建流畅的道路网体系。

本方案依托现有用地周边道路与边贸商业区内道路组织车流与人流,保障车行人行的流畅安全。

5.2道路交通规划

5.2.1设计原则

合理组织商业、酒店、海关检测检验区及地下车库等功能区内外交通流线是项目设计的重要一环。

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实现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又联系方便,为整个互贸市场提供便捷的交通环境。

以“人车分流、区域分流、步行优先、安全高效”作为道路交通规划的指导原则。

5.2.2出入口规划

1#地块分别在南侧接老国道,西侧接规划景观路设置四个主次出入口;

2#地块分别在南侧接老国道,东侧接规划景观路及西侧接规划路设置五个主次要出入口;

海关检测检验区接西侧规划道路设置主要出入口,在东侧与内部道路道路相接设置内部办公出入口。

5.2.3动态交通组织

互贸市场、商业街区内道路分为二级:

主路——规划6m及5m宽的道路作为地块内主要车行道路(兼消防道路)。

街区路——规划4m宽,为基地内消防车道及主要步行道路。

5.2.4静态交通组织

本项目结合商业形态及环境空间主要采用地下停放的方式,在1#地块南端集中设置地下停车库,实现人车分流。

海关检测检验区以地面停车为主。

5.3道路及竖向规划

5.3.1道路规划原则

规划区道路机动车道宽度分别为4米、5米、6米,人行道宽度为1.50米,

也可结合景观规划设置单边人行道或景观道路,道路横坡为1.5%~2.0%,

道路纵坡0.3%~2.0%,建筑场地与道路之间的高程为0.15米~0.45米,

局部高差较大地段通过室外台阶和护坡过渡高差。

5.3.2场地规划原则

竖向规划在对场地现状地形、地貌、地质等现状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展

开,根据竖向依据规划原则及规划场地周边情况,确定规划区的竖向规划

为平坡式。

西地块建筑室内标高规划为636.00~638.20米,最大规划高

差2.20米,东地块建筑室内标高规划为635.00~637.50米,最大规划高

差2.50米。

为减少和降低工程造价,合理利用地形高差,通过护坡和建

筑场地过渡自然高差,形成错落有致、竖向景观丰富的竖向规划方案,场

地内不设置挡土墙。

5.3.3竖向设计

分析研究自然地形,充分利用地势特征,综合控制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使建筑用地与道路在竖向上能较好的结合,在保证雨、污水自重流排放的前提下应减少土方量,节约投资。

六、公共服务及配套设施规划

沿景观河道一侧设置休闲娱乐配套商业,为互贸市场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商业服务。

各地块内中心区域设置公厕以保证最大的服务半径。

在1#地块集中设置市场管理用房,为互贸市场的服务及运营提供了保障。

七、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区景观设计追求人、城市、商业区、自然的完美结合。

互贸市场景观以步行街区的节点空间作为组织区内景观的主要场所,并通过轴线、组团空间使商业区与城市、山体绿化及河道景观相互交融。

各地块内商贸空间追求生态休闲式的景观设计。

采用全面绿化的手法,建设开放式景观空间,见缝插针,通过乔木、灌木、花草等不同高度的植被,组织绿化景观,创造不同层次的绿化效果,营造自由、浪漫、休闲的现代时尚商贸气氛。

通过合理处理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思想,使商贸区的生态环境与绿化环境达到步移景异、赏心悦目的整体效果。

八、建筑设计

8.1概述

优越的项目基础及区位条件,将项目定位在西双版纳乃至全省的口岸建设具有标杆示范性的高品质互贸区,建筑设计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在追求朝向、景观、经济、功能和价值最大化的同时,突破常规框式,结合六国风情文化这一主题,给建筑单体赋予更多的思想理念和异国风貌特色。

不同功能区在整体规划结构的控制下呈现出相邻各国的建筑风格,既各具特色,又协调统一。

整体风格体现了大傣文化各国本土风情的特点,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8.2商业设计

8.2.1建筑类型

本项目商业类型为4层综合商业,3层商业及3层独立休闲商业组成。

通过对公共空间重点设计,意在为互贸市场提供一个开放、舒适的公共交流空间。

各地块沿街布置综合商业楼,提供了辅助性服务,对沿街商业及集中商业业态形成有效的互补,为互贸市场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商业服务。

在1#、2#地块南侧人流主入口设置入口广场,将人流汇入沿街综合商业与集中商业之间形成的商业步行街,在保证沿街线性商业界面的相对完整的同时,有效的对商业人流进行了合理的分配与组织。

立面处理上我们采用了对比的设计手法:

沿街商业在设计中通过架空、露台、敞廊的穿插强调立面的层次感和地域特征;

而沿商业步行街内的集中商业,则是通过尖顶、高塔等手法体现泰式建筑和缅式建筑的神韵。

8.2.2建筑风格及立面设计

建筑在立面设计原则是体现高品质商业产品,总体上强调建筑竖向肌理、在细部处理上结合具有地域民族性丰富的细节处理,以及顶部及墙面的民族造型,用现代的技术手段表现出传统干栏式建筑的风韵和特色。

力求打造具有尊贵感和品质感高端商贸区。

立面造型上的多样性,力求体现六国风情街的建筑多样性。

通过建筑造型、色彩以及材料的合理运用,不仅在建筑风格上形成跳跃的美感,又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刺激。

整体格局的和谐完整,虚实结合的建筑外观和质朴的材质,既体现了理性建筑的特点,又具有丰富的视觉印象。

8.3酒店设计

快捷酒店为11层高层建筑,一层为酒店接待中心及部分商业,二层为酒店配套服务功能,三到十一层为酒店客房。

该快捷酒店的建设为过境游客及出入境旅游开发提供了必要的硬件配套。

8.4地下室设计

地下室位于用地1#地块南侧,4栋、9栋、10栋、11栋下方,建筑面积约8219.12平方米,功能为地下汽车库、设备用房,停车数约460辆(部分为机械停车),共划分4个防火分区,满足规范要求。

地下室汽车库在1#地块的南侧老国道及东侧临景观国道设有2个7米宽双向双车道室外出入口。

8.5剖面设计

层高设计:

四层综合商业一层层高为4.20m,二层层高为3.60m,三、四层层高为3.3m,建筑总高为14.55m;

三层集中商业一层层高4.20m,二层层高3.60m,三层层高3.30m,建筑总高为11.25m;

独立休闲商业一层层高4.20m,二、三层层高3.60m,建筑总高为11.85m;

酒店一层层高4.5m,二层3.60m,三至十一层3.30m,建筑总高为40.05m。

地下室层高为4.80m。

海关办公楼一层层高4.50m,二到四层层高3.60m,建筑总高为15.75m;

货检办公楼层高4.20m,总高4.40m。

九、消防设计

9.1设计依据

9.1.1现行的国家有关建筑消防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4)《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

9.1.2工程所在地公安消防机关的规定、文件等;

9.2概况

本项目11层高层快捷酒店为二类高层公共建筑,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多层商业和办公楼为多层民用建筑,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3总平面消防

9.3.1本工程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未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9.3.2本工程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之间间距均大于9m,多层建筑与其它多层建筑间距均大于6m。

9.3.3本工程高层建筑的周围,沿两个长边均设有宽度≥4m的消防车道,多层建筑均有消防车道通达。

各地块有两个出入口城市道路相通。

9.4建筑消防设计

9.4.1概况

本工程消防设计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执行。

本工程建筑总高为4.40m~40.05m(室外地坪至屋顶板高度),为低层商业,低层办公,多层商业,多层办公和高层快捷酒店,建筑分类为:

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9.3.2高层酒店:

酒店每层各设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1500㎡;

一层商业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1500㎡。

高层快捷酒店设两部防烟楼梯间和一台消防电梯。

9.3.3多层商业楼:

各栋4层商业综合楼一二层为一个防火分区,三、四层,每层设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2500㎡。

每栋设两部封闭楼梯间。

9.3.4低层商业:

根据使用功能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2500㎡。

9.3.5地下室:

地下室均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规范规定,变配电室等除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根据规范结合功能分区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2600m²

(机械车库),各有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均有不少于两座疏散楼梯通向室外。

十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名称

 

数量

单位

总用地面积

20241.29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58284.41

地上建筑面积

50016.39

其中

 酒店

40449.82

商业

8566.28

海关用房

1000.29

地下建筑面积

8219.12

1#地块技术经济指标

30804.18

51763.22

8219.12

43544.1

3030.42

4954.26

容积率

1.41

绿地率

22.18

%

建筑密度

39.85

停车位

460

2#地块技术经济指标

26076.77

24724.55

24724.55

 商业

21258.23

3466.32

0.95

23.95

32.16

十二、结构设计

12.1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勐海县打洛口岸互贸市场位于勐海县打洛镇,建设单位为勐海建有市场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本结构方案设计的内容包括若干栋多层商业、商墅、办公、小高层酒店及地下停车库等建筑单体。

12.2设计依据

12.2.1设计规范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2.2.2设计中采用的主要活荷载标准值:

公寓2.0KN/m2

阳台2.5KN/m2

办公室2.0KN/m2

商业3.5KN/m2

地下室顶板室外非消防车道部分3.0KN/m2

消防车道35.0KN/m2

停车库、车道4.0KN/m2

卫生间2.5KN/m2

水泵房、发电机房、变配电房10.0KN/m2

风机房、电梯机房7.0KN/m2

弱电机房4.0KN/m2

疏散楼梯3.5KN/m2

上人屋面2.0KN/m2

不上人屋面0.5KN/m2

12.2.3风荷载、雪荷载

本工程基本风压值0.40KN/m2,地面粗糙度B类。

本工程可不考虑雪荷载。

12.2.4地震相关参数及设计使用年限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

12.2.5计算程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PK、PM系列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

12.3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尚未进行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

12.4地基基础设计

12.4.1设计原则

地基基础必须满足强度、变形和稳定的要求。

12.4.2基础方案的确定

多层建筑预估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柱下独立基础或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小高层酒店预估采用天然地基上的筏板基础或桩筏基础。

12.5上部结构设计

多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小高层酒店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建筑结构的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