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1171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docx

临床常用数据资料

临床常用数据

【肺功能检查】

实测受检者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时间肺活量。

并计算通气储量和气速指数,以及参考深吸气量,静息通气量和补呼气量。

正常值主要指标计算:

实测肺活量/预计肺活量(常数:

2310×受检者体表面积)大于80%

实测最大通气量/预计最大通气量大于80%

实测最大通气量与预计最大通气量的百分比/实测肺活量与预计肺活量的百分比=气速指数,应大于0.8,小于1.2

时间肺活量:

第一秒呼出量大于75%;第二秒呼出量大于85%;第三秒呼出量大于95%

肺功能检测结果判定

一.检测数据均在规定指标内为肺功能正常。

二.最大通气量、时间肺活量小于正常值,气速指数小于0.8,排空时间延长,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三.肺活量小于正常值,气速指数大于1.2,排空时间小于3秒,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M型超声心动图正常值】

一.左室(LV):

1.舒张末期:

男45—55mm;女35—50mm。

2.收缩末期:

男25—37mm;女20—35mm。

二.左室流出道宽度(LVOT):

男21—28mm;女21—32mm。

三.右室(RV):

20mm以下,>25mm则有意义。

四.右室流出道宽度(RVOT):

男21—23mm;女23—26mm。

五.左房(LA):

舒张末期:

男22—30mm;女22—31mm;>30mm则为增大。

六.LA/AO0.87—1.11;>1.17则为左室增大。

七.右房(RA):

均值为15.3±7.5mm。

八.主动脉根部(AOS):

男23—36mm;女21—29mm;一般超过30mm者考虑增宽。

九.主肺动脉(PA):

均值22.7±3.8mm。

十.其他:

1.室间隔厚度(IVS):

舒张期8—11mm;收缩期11—16mm;2.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期8—12mm,均值10mm;收缩期11—19mm,均值14mm;3.主动脉瓣口开放幅度(AOV):

16—26mm,均值20mm;4.EF斜率70—160mm/SEC;5.EPSS:

5—7mm

【心脏B超切面正常值】

一、左室(LV):

舒张期45—55mm;收缩期25—30mm;平均50mm.

二、右室(RV):

舒张期21—23mm;平均20mm。

三、左房(LA):

舒张期25--30mm。

四、右房(RL):

舒张期25—38mm

五、其他

1.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8—12mm

2.室间隔舒张期厚度8—11mm;活动幅度5—7

3.左室流出道21—35mm

4.右室流出道男21—23mm;女26—30mm

5.左房/主动脉<1.2

6.右室/左室<1.5

7.主动脉根部前后径22—28mm

8.主动脉弓横径22—27mm

9.降主动脉前后径19—21mm

10.肺动脉内径18—22mm;肺动脉/主动脉<1.2

11.颈总动脉7—9mm

12.二尖瓣:

瓣口前后径2.5cm;瓣口左右径3.0cm;瓣口面积4.0m2

【超声测定心脏功能指标】

一、M型心动图指标:

(一)泵血功能:

1.每搏量SV:

35—90ml;2.每分钟排血量CO:

3—6L/min;3.心输出量cl:

46—65ml/次/m2(2—3L/min/m2);4.射血分数EF:

45—75%

(二)、左室心肌收缩功能:

1.左室后壁振幅PWE:

9—14mm;2.室间隔振幅LVSE:

4—8mm;3.左室短轴缩短率△D%:

30%下限25%;4.左室周径向心缩短率VcF:

70—150ml/sec;5.左室后壁增厚率△T%>30%;6.室间隔增厚率△T%>30%(△IVST%)

(三)收缩时间间期STI:

1.射血前期PEP:

95.7±11.4MS;上限115MS

2.射血期LVET:

304±161.1MS;3.PEP/LVET:

0.44—0.52;4.等容收缩时间ICT:

34±11.9MS

(四)左室舒张末压与肺动脉楔压测定1.LVEDP:

8—12mmHg;2.pwp:

8—1.2mm;临床意义:

肺淤血:

18—20mmHg;中度肺淤血:

21—25mmHg;重度肺淤血:

26—30mmHg;急性肺水肿:

>30mmHg

(五)几个常用值:

1.二尖瓣前叶EF斜率:

70—160mm/SEC;EPSS:

2—7mm;3.主动脉瓣口前后径:

1.8—2.5cm

【发热的分级】

分级体温

微热37—38℃

中等热度38—39℃

高热39—41℃

超高热41℃以上

【常用心脏正常测值】

项目正常测值

主动脉内径30mm

右室流出道30mm

左房内径30mm

主动脉内径:

右室流出道:

左房内径1:

1:

1

右室内径<20mm左室内径<56mm

左室流出道20—35mm

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12mm

主动脉瓣开放幅度>15mm

二尖瓣D-E振幅>15mm

E-F斜率70—150mm/s

注:

左房内径在收缩末期测量,其余在舒张末期测量

【正常成人心血管压力参考值】

范围(mmHg)平均(mmHg)

中心静脉压1—106

右心房-1—84

右心房

收缩压15—2824

舒张压0—84

肺动脉压

收缩压15—2824

舒张压5—1610

平均压10—2216

左心房4—127

左心室

收缩压90—140130

舒张压4—127

【胸外心脏按压参考数据】

部位:

胸骨下1/3段。

每次压陷深度:

3—4cm。

按压频率:

60—80/分(小儿为100/分)左右。

【心内注射术的穿刺点选择参考】

(1)心前区:

左侧第四或第五肋间隙,距胸骨左缘1—2cm处,沿肋骨上缘,垂直刺入右心室。

或在第四或第五肋间,心浊音界稍内侧,刺入左心室,垂直刺入4—5cm(小儿不得超过3cm),抽得回血后即注入药液。

(2)剑突下区:

于剑突下偏左肋弓下约1cm处穿入皮下组织,然后经肋骨下缘,与腹壁皮肤呈15—35°,针尖朝心底刺入心室,抽得回血后即可注入药液。

【心包穿刺术的穿刺点选择参考】

(1)心前区穿刺:

左第五或第六肋间隙心浊音界内侧进针,自下向上方刺入心包腔,针头边进边吸,吸出液体时即停止行进。

(2)胸骨下穿刺:

胸骨剑突与左第七肋软骨交界处之下作穿刺点,穿刺针与腹壁成45°,刺向上、后、中而入心包腔底部.

【心功能分级】

分级表现

一级一般劳动不受限制,无呼吸困难,心悸,浮肿等症状。

二级能胜任一般日常劳动,无异常感觉,但稍重劳动即有心悸气急等症状。

三级日常活动即有症状,但休息时无任何不适。

四级任何活动均可引起明显症状,甚至卧床休息仍有症状。

【心力衰竭的分度】

分度表现

Ⅰ度体力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休息后即可消失。

Ⅱ度轻度体力劳动或日常生活中即出现呼吸困

难、心悸等症状,同时伴有肝肿大,水肿,卧床休息后症状能好转,但不能完全消失。

Ⅲ度卧床休息仍有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

【左心房增大的分度】

分度右前斜位X线钡餐表现

一度(Ⅰo)食管有明显局限性压迹,深吸气时压迹不消失。

二度(Ⅱo)食管受压及向后移位。

三度(Ⅲo)食管显著受压及向后移位,并与脊柱重叠。

【室性早搏的分级】

分级表现

0级无室性早搏。

ⅠA级偶发室性早搏,每小时<30次,每分钟<1次。

ⅠB级偶发室性早搏,每小时<30次,每分钟>1次。

Ⅱ级频发室性早搏,每小时>30次。

Ⅲ级多形成多源性室性早搏。

ⅣA级成对的室性早搏。

ⅣB级短阵性心动过速。

Ⅴ级R波落在T波上(RonT).

注:

Ⅲ级—Ⅴ级室性早搏称为复杂性或恶行早搏。

【房室传导阻滞的分度】

一度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心房冲动全部都能传到心室。

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固定延长,大于0.12秒

二度部分冲动不能传到心室。

二度Ⅰ型:

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脱漏搏动。

二度Ⅱ型:

心电图表现为P波之后有QRS波时,P—R之间期固定。

三度全部冲动均不能传到心室。

【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分级】

分级表现

0级管腔狭窄在33%以下。

Ⅰ级管腔狭窄在33%--50%之间。

Ⅱ级管腔狭窄在50%--67%之间。

Ⅲ级管腔狭窄在67%以上。

【心绞痛的分度】

分度表现

轻度不每天发作。

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有时需口含硝酸甘油片。

中度每天发作数次,每次持续数分钟到10分钟左右,一般需口含硝酸甘油片。

或不是每天发作,但发作时症状较剧烈,需口含硝酸甘油片。

重度每天发作多次心绞痛,影响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大便等),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需多次口含硝酸甘油片。

【高血压病的分期】

临床分期表现

1期高血压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并发症表现。

2期高血压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

1)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检查见有左心室肥大;2)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

窄。

3)蛋白尿或(和)血浆肌酐浓度升高。

3期高血压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

1)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2)左心衰竭;3)肾功能衰竭4)眼底出血或渗血,或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注:

凡成年人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160mmHg,或舒张压>90mmHg..<95mmHg为临界高血压。

【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酶变化参考表】

酶名称开始上升达到顶峰恢复正常

肌酸磷酸激酶4h18h3—4天CPK

血清羟丁酸脱氢酶24h2天10—15天SGBD

血清谷草转氨酶8—12h2天4—7天SGOT

血清乳酸脱氢酶12—24h3—4天8—14天LDH

【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管硬化分度】

分度动脉反光动静脉交叉症

轻度轻度增宽近交叉处静脉可见度减低,稍细。

中度铜丝状近交叉处静脉变尖,几乎完全被遮断,远端轻度肿胀。

重度银丝状近交叉处静脉更尖且完全遮断,同时有偏向,远端肿胀近端细。

【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管径狭窄分度】

分度动静脉比例

轻度<2:

3;>1:

2

中毒1:

2

重度1:

3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分级】

Ⅰ级:

神智清楚至昏迷,不完全偏瘫。

Ⅱ级:

浅昏迷至中毒昏迷,完全性偏瘫。

Ⅲ级:

中度昏迷,完全性偏瘫,病灶侧瞳

孔散大。

Ⅳ级:

深昏迷,完全性偏瘫或去大脑僵

直,双侧瞳孔散大,有明显的生命体征改变。

【呼吸困难的分级】

分级表现

Ⅰ级工作、步行和上下台阶可与同龄健康者一样。

Ⅱ级平地步行与同龄健康者一样,但上坡和上台阶则不同健康者。

Ⅲ级平地步行不及健康者,但若自己漫步步行可走1.6km以上。

Ⅳ级如不边歇边走,则走不完50m。

Ⅴ级说话、穿衣均有气急,因呼吸困难不能外出。

【呼吸急促的分级】

1级:

在平地上行走,与同龄、同体格的正常人一样无气促、但上坡、等阶梯式则不能。

2级:

以自己的速度步行1英里(1.6km/)无气促,但按正常人速度行走则不能。

3级:

在平地行走100m或数分钟即有气促。

4级:

穿衣、说话即有气促。

【缺氧的分度】

缺氧程度表现

轻度低氧血症无紫绀,PaO2>70--75mmHg,SaO2>80%

中度低氧血症有紫绀,PaO2>30—50mmHg,SaO2>60--80%

重度低氧血症有明显紫绀,PaO2<30mmHg,SaO2>40--60%

注:

若不合并PCO2升高者为低氧血症型;若合并PCO2升高者为通气功能障碍。

【肺功能不全分级】

临床分级表现

0级中度劳动时尚无呼吸困难,无紫绀

Ⅰ级中度劳动时感到呼吸困难,有轻度紫绀

Ⅱ级轻度劳动时尚无呼吸困难,有中度紫绀

Ⅲ级静息时就有呼吸困难,有重度紫绀

【呼吸衰竭的分型】

分型表现

Ⅰ型PaO2<60mmHg,PCO2正常或低于正常。

Ⅱ型PaO2<60mmHg,PCO2>50mmHg

【肺性脑病的临床分型】

轻型:

神志恍惚、淡漠、嗜睡、精神异常或兴奋多语而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中型:

半昏迷、谵妄、躁动、肌肉轻度抽动或语无伦次,对各种反应迟钝、瞳孔对光反应

迟钝而无上消化道出血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重型:

昏迷或出现癫痫样抽搐,对各种刺激无反应;反射消失或出现病理性神经系统体

征,瞳孔扩大或缩小;可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休克。

【上消化道出血的判断】

分度失血量血压脉搏Hb症状

轻度全身总血量的10—15%基本正常正常无变化可有头昏(成人失血量<500ml)

中度全身总血量的20%左右下降100次/分7—10g%一时性(成人失血量800--1000ml)左右昏眩、口渴、心烦、少尿

重度全身总血量的30%以上收缩压在>120次/分<7g%心悸、80mmHg四肢厥冷,冷汗、少尿或无尿、神智恍惚。

.

【腹腔穿刺术的穿刺点选择参考】

(1)脐与耻骨连线之中点上方1cm,偏右或偏左1—1.5cm.

(2)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内2/3与外1/3交界处。

(3)脐的水平线与腹前线或腹中线交点处。

【放腹水量参考值】

初次放腹水量一般不超过3000ml,每周不宜超过2次。

血性腹水不可大量放液。

术后患者休息12h.

【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要点参考值】

漏出液渗出液

外观清或稍混,常呈淡黄色,混浊,可为浆液性,脓性,血性,乳糜性。

浆液性。

凝固性一般不凝固。

常自行凝固。

比重常低于1.018常高于1.018

李凡它实验阴性阳性

蛋白定量常低于2.5g%常高于2.5g%

葡萄糖定量与血液含量相似常低于血液含量细胞数常少于100/mm3主要为长多于500/mm

【肝昏迷的分级】

分级临床表现

Ⅰ级轻度精神异常,如淡漠或兴奋、嗜睡、计算能力减退,常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

Ⅱ级明显的性格改变,伴有神经系统体征,以扑翼样震颤最有特征。

Ⅲ级较重的精神紊乱和定向力障碍。

Ⅳ级昏迷、木僵,但对刺激尚有反应。

Ⅴ级昏迷。

【肾脏损害程度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血清肌酐(Cr)的关系】

肾脏损害程度Ccr(ml/min)Cr

正常>801.79-7.14

轻50—807.5-14.28

中21—5014.65-25

重<2025.35-35.7

无尿0>12

注:

1ummol/=88mg/dl

【血尿素氮(BUN)值用于肾功能损害的分度参考值】

肾功能损害的程度BUN值(mg/dl)

轻度25—40

中度40—70

重度70—100以上

【肾功能衰竭与血容量不足的鉴别参考】

鉴别项目肾功能衰竭少尿期血容量不足

补液后尿量不增加增加

尿比重1.010>1.020

尿沉淀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管型阴性

尿钠浓度(mmol/L)>40<20

尿BUN与血浆BUN比率<10:

1>10:

1

尿Cr与血浆Cr比率<20:

1>30:

1

血钾直线上升轻度缓慢上升

红细胞压积,血浆蛋白下降上升

【休克指数参考值】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休克指数为0.5,表示血容量正常;

休克指数为1,表示血容量丢失20—30%;

休克指数>1,表示血容量丢失30—50%。

【中心静脉压(CVP)、血压(BP)与血容量关系参考值】

CVPBP与血容量的关系处理

低低血容量严重不足充分补液

低正常血容量不足适当补液

高低心功能不全或血给强心药物,纠正容量相对过多酸中毒

高正常容量血管过度收缩舒张血管正常低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补液试验:

取250ml生理盐水,于5—10min内经静脉注入。

如BP升高而CVP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BP不变而CVP升高3—5cmH2O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组织灌注状况观察参考表】

观察项目组织灌注好组织灌注差

意识状态良好障碍(淡漠、昏睡)

舌湿润、饱满干燥、缩小

唇压试验*苍白去消失较快慢

皮肤*暖、干、无紫斑纹凉、潮、紫斑纹

指甲*微红灰白

表浅静脉充盈情况转好萎陷

收缩压mmHg>90<80

脉压mmHg>30<20

尿量ml/h>40<30

肢体温暖、干燥、红润寒冷、潮湿、紫绀

实验室检查接近正常不正常

(血气、生化)

注:

*指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缺水性脱水的分度】

轻度中度重度

失水占体重%2<10>10

精神状态正常萎靡意识狂躁或昏迷

脉搏正常快弱摸不到

粘膜稍干干明显干

眼窝及前囟凹陷不显明显非常明显

尿接近正常少极少

皮肤弹性正常较差极差

末梢循环好稍差差,可休克

口渴显著烦渴严重烦渴不安

【烧伤面积的估计】

头颈部=1×9%躯干=3×9%两上肢=2×9%

双下肢=5×9%+1%

小儿计算方法;头颈部面积=〔9+(12-年龄)〕%

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

【烧伤深度的识别三度四分法】

Ⅰ度烧伤仅烧及表皮的生发层,生发层建在

浅Ⅱ度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

深Ⅱ度伤及皮肤的真皮层,介于浅Ⅱ与Ⅲ之间

Ⅲ度烧伤是全皮层烧伤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

【烧伤严重程度分度】

轻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9%以下

中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10-29%,或Ⅲ度面积不足10%

重度烧伤;Ⅱ度烧伤面积30-49%,或Ⅲ度面积10-19%。

或者面积不足上述,但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较重复合伤

特重烧伤;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度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创伤程度判断标准】

记分受伤部位伤类循环状态呼吸状态意识

1四肢撕裂血压正常胸痛倦睡

3背挫伤血压60—100呼吸困难昏呆脉搏<60

5胸刀刺伤血压<60发绀半昏迷脉搏>140

6头、颈、腹钝器或子弹、无血压停止呼吸昏迷弹片伤脉搏<55

注:

表中五项相加,总数在9分以下为轻度伤,绝大多数只需门诊治疗;10—16为中等度伤,需暂时入院观察;17分以上为危重伤,要考虑多系统脏器损伤,21以上的死亡剧增,29以上的绝大多数在1周内死亡。

【正常人体温参考值】

测量部位正常体温参考值℃测量时间min

舌下36.5—37.55—10

腋下36—375—10

直肠36.5—37.53—5

【体温测量法参考数据】

体温计水银柱测量前应在35℃以下。

口腔测温时间为3min。

吃热、冷食物后15min方可进行口腔测温。

腋下测温时间为5—10min.肛门测温时间为3min。

热坐浴或灌肠后15min后方可进行肛门测温。

【平均动脉压计算式】

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

【小儿血压参考值计算式】

收缩压=年龄×2+80(mmHg)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1/3—1/2

【动脉血压的左右臂及上下肢关系】

左臂比右臂高5—10mmHg(0.7—1.3kPa)。

下肢比上肢高20—40mmHg(2.7—5.3kPa)。

【血压测量法参考数据】

袖带下缘肘上应距3cm

袖带宽度:

新生儿2.5cm婴儿4.0cm幼儿6.0cm幼童8.0cm学龄儿童12.0cm成人12.0—14.0cm

【成人体表面积计算式】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小儿体重计算式】

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6

7—12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5

2—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2+8

【成人体重】

kg=身高cm-100

【正常人每天液体需要量计算式】

24液体需要量=40ml×体重kg×修正系数

体重kg修正系数

<62.5

<162.0

<361.5

<561.25

56---1061.0

<1060.75

成人需水量计算式

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40ml

每日需水量ml=体表面积m2×1500ml

【小儿需水量计算式】

2周—1岁:

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120—160)

2—3岁:

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100—140)

4—7岁:

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90—110)

8—9岁:

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70—100)

10—14岁:

每日需水量ml=体重kg×(50—80)

【高渗脱水的临床分度】

轻度脱水:

缺水量约占体重的2—3%,病人主诉口渴外,稍有眼窝凹陷,出现尿少,尿比重偏高。

中度脱水:

缺水量约占体重的4—6%,病人极度口渴、乏力、唇舌干燥、皮肤弹性减低、眼窝明显凹陷,尿量更加减少,排钠也减少,当尿量于500ml/日,可出现氮质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重度脱水:

缺水量达到体重的7%以上,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狂躁、幻觉、谵妄、昏迷、血压降甚至休克。

【脱水的失水量计算】

轻度脱水失水量L=体重kg×3%

轻度脱水失水量ml=30ml×体重kg

中度脱水失水量L=体重kg×6%

中度脱水失水量ml=60ml×体重kg

重度脱水失水量L=体重kg×9%

重度脱水失水量ml=900ml×体重kg

【补液一般计算式】

补充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注此式适合于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高渗性脱水的需水量计算式】

女子需水量ml=3×体重kg×(病人血钠mmol/L-142)

男子需水量ml=4×体重kg×(病人血钠mmol/L-142)

小儿需水量ml=5×体重kg×(病人血钠mmol/L-142)

注:

1.上述计算所得量+当天生理需要量+额外损失量=当天应补量。

2.第一天补给当天应补充总量的1/2,以后根据病情变化及化验结果调整补充。

【低渗性脱水的临床分级】

轻度缺钠:

血清钠在130—135mmol/L,或缺约0.5gNaCl/体重kg,病人感觉疲乏、头晕、手足麻木,但口渴不明显。

尿中钠、氯减少。

中度缺钠:

血清钠在120—130mmol/L或缺约0.5—0.75gNaCl/体重kg,除有轻度缺钠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或下降、脉压变窄、浅静脉萎陷、视力模糊、站立性晕倒。

尿量少,尿中几乎不含钠和氯。

重度缺钠:

血清钠在120mmol/L,或缺约0.75g—1.25NaCl/体重kg,病人神志不清、肌肉抽搐、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木僵,甚至昏迷;并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综合症,血钠明显下降或测不出,出现缺钠性休克。

【缺乏性低血钠的补钠计算式】

男子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量mmol/L=〔142-病人血钠(mmol/L)〕×体重(kg)×0.6

应补氯化钠量mmol/L=〔142-病人血钠(mmol/L)〕×体重(kg)×0.035

应补生理盐水量mmol/L=〔142-病人血钠(mmol/L)〕×体重(kg)×3.888

应补3%NaCl量mmol/L=142-病人血钠(mmol/L)〕×体重(kg)×1.1666

应补3%NaCl量mmol/L=〔142-病人血钠(mmol/L)〕×体重(kg)×0.7

女子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量mmol/L=〔142-病人血钠(mmol/L)〕×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量mmol/L=〔142-病人血钠(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