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1377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7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docx

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编制说明

一、安全预评价的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国家安监局发改投资[2003]1346号)等规定,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进行安全预评价,其目的是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建设、运行后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对项目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预测并明确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为建设单位安全卫生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

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为审批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提供依据。

因此,湖北民族学院特委托恩施州恩康安全技术咨询评价有限责任公司对其生物示范中心进行安全预评价。

二、项目评价报告编制过程及程序

恩施州恩康安全技术咨询评价有限责任公司与湖北民族学院签订安全评价合同后,成立了安全预评价项目组,安全评价项目组首先收集了与此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并依据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制定了《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示范中心安全预评价方案》,在完成前述准备工作后,于2007年8月27日开展现场调查、收集评价所需资料,并对其建设项目进行了安全预评价.评价组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该项目的安全对策措施.

评价组在对被评价单位提供的所有资料进行分析和对评价项目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具体要求,编制完成了本安全预评价报告。

项目组预评价工作程序如下图所示:

 

图:

安全预评价的基本程序

 

第一章评价依据及范围

1.1评价依据

1.1。

1评价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程、标准或规范

1、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主席令第9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主席令第9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主席令第2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

2、行政法规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

《国家突发公共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6号);

《湖北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49号);

《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0号);

《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2000年3月31日湖北省第九届人大会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

3、省、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鄂政发[2004]53号);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

关于印发《建设领域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规定》的通知(建法[2002]223号);

《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

《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4号);

关于印发《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和《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的通知(建质[2003]82号);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令第78号);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今第61号);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原国家经贸委国经贸安全[2002]189号);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令第3号);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

《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8号);

《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38号);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原劳动部劳部发[1995]332号);

4、标准规范

《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结构负载规范》(GB50009—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999);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1991);

《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1993);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94);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6441—1986);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

《建筑施工场地环境噪音排放标准》(GB12523—90);

《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1.1。

2评价依据的相关设计文件

1、《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示范中心项目申请报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工程咨询公司,2007年9月);

2、《湖北民族学院公共教学综合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恩施自治州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2004年9月);

3、湖北民院综合教学楼扩建红线图(恩施州城市规划管理局,2004年10月);

4、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示范中心建筑施工设计(湖北华疆城市建筑设计院,2005年6月).

1。

1。

3评价依据的其他文件

1、《关于下达湖北民族学院教学综合楼建设基建计划的通知》(恩施州计投资[2004]70号文件,2004年10月20日);

2、湖北民族学院与恩施州恩康安全技术咨询评价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安全预评价合同、安全预评价委托书。

1。

2评价范围

本评价项目评价对象为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示范中心,本评价主要对该生物示范中心在建设、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并针对不同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凡涉及该项目的环保问题,应执行国家、地方或行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或标准,不包括在本次评价范围之内。

第二章建设项目简介

2.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示范中心

建设地点:

恩施市三孔桥路29号,即湖北民院桂花园校区内

建设单位:

湖北民族学院

机构类型:

事业法人

法人代表:

胡茂成

建筑面积:

14378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

3234。

96万元,其中静态投资为2924.57万元,动态投资3088.73万元,投资构成:

建筑装饰工程投资为2313。

70万元;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为235。

90万元;室外工程投资为109.10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为265。

87万元;基本预备费为146。

23万元;贷款利息为164。

16万元。

2。

1.1建设单位概况

湖北民族学院位于湖北省恩施市三孔桥路29号,是一所省属民族高等本科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15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6000余人,教职工1361人。

学校现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15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6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13个二级学院,以及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和二级甲等附属医院各1所。

2。

2。

2项目背景

湖北民族学院成立以来,校园发展整体规划重点建设放在桂花园校区内。

现有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等教学楼,面积狭小,功能不全,难以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求,与教育事业发展极不相适应。

为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改善生物科学技术示范教学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教育服务功能,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学院综合实力,为湖北民族学院高等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拟在桂花园校区内建设生物示范中心。

生物示范中心项目建设旨在加强教学基础设施,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示范的平台。

2.2。

3项目建设地点

生物示范中心拟建在新校区以北,南边为信息工程学院和文学院教学楼,东边为学生公寓群,北边为科技中心,西边为学校主干道。

场址位于校区中心,地势平坦,南北座向,通风向阳。

南、北、西设有出口,西面出口接市政主干道学院路,交通便利.

拟建生物示范中心占地3000平方米,分为A、B段,A段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B段建筑面积6178平方米,建筑面积合计为14378平方米。

土地使用权属湖北民族学院所有,无需另外征地。

拟建场地内无其他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

2.2项目建设方案

2.2。

1建筑物及构筑物设计

生物实验示范大楼设计为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层高4。

2米,建筑总高度21。

00米,一层设门厅、控制室、微机室,二、三、四、五层设有教学、实验、会务、办公等功能性用房,并设有采光中庭。

本工程建筑类别为Ⅰ类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二段,抗震设防等级为六级,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正常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建筑各部分材料设计为:

1、屋面

平屋面采用刚性防水和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屋面,Ⅱ级防水;坡屋面采用蓝灰色琉璃瓦屋面。

2、地面

门厅及走廊采用花岗石地面;卫生间及洗手间采用防滑地砖地面;计算机教室及控制室采用防静电地板地面;其余房间采用地砖地面。

3、楼面

走廊、楼梯采用花岗石楼面;卫生间及洗手间采用防滑地砖楼面;计算机教室及控制室采用防静电地板楼面;其余房间采用地砖楼面。

4、内墙

卫生间采用釉面砖墙面;其余内墙面采用乳胶漆墙面,150或300高黑色花岗石贴脚线用于一层。

5、外墙

外墙采用外墙涂料;一层墙角采用仿真石面砖墙面;圆柱面采用花岗石外墙面。

6、顶棚

门厅及走廊采用轻钢龙骨石膏大板吊顶;卫生间采用轻钢龙骨方铝板吊顶;楼梯踏步板及休息平台采用乳胶漆顶棚;其余房间采用轻钢龙骨石膏装饰板吊顶.

7、油漆

木门、木装饰采用清漆;所有铁构件采用银粉漆.

8、门窗

窗为80系列塑钢白玻璃带纱窗,一层外窗采用不锈钢管网封闭.

9、台阶

采用花岗石台阶。

2。

2.2公共服务设施及附属工程设计

该建设项目公共服务设施及附属工程包括给排水、变配电、消防、暖通、道路、绿化等。

1、给排水设计

1)室内外给排水设计

室外水源取自城市给水管网,引入一条φ300给水管,在区域内形成环状管网,室外配置水表井、消火栓、室外消防水泵接合器等给水构筑物;室内生活用水由校区室外蓄水池供水管直接供水,室内生活给水管网布置方式均为下行上给式.

建筑物内生活污水及其他生活污水通过专用排水管排室外,通过化粪池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后与其他废水合并排入市政排水管道.生活废水经除油池再汇入污水管系;雨水通过有组织汇集后最终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建筑屋面雨水经天沟集中,采用雨水收集通过管道排至室外雨水管网。

2)消防给水系统

室外消防系统:

市政给水引入管为φ300,室外管道形成环路,沿环状管网按不小于120m间距布置消火栓。

室内消火栓:

用水25L/S,密实水柱≥13m,火灾延续时间3h,一次灭火总用水量270m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采用串联加压的方式供水,湿式系统,水源取自市政消防供水管。

2、供配电设计

(1)强电设计(包括变配电所、电力、照明、防雷接地)

1)电源

电力供应来自市政高压电网110KV供电系统。

电力主要有三相380V、单相220V和单相110V三种,主要电源按100%负荷考虑,备供电源只保证本项目的照明和电力负荷。

本工程与消防有关的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10KV电源由学校高压配电室两路独立电源母线,各引一路YIV22-6/10KV电缆分别引至楼房地下层变电所内两组高压环网柜,每组环网柜均分为二路,其中一路引至生物示范中心所在建筑群的一台变压器,另一路引学校其他建筑。

变电所内共设置二台变压器.

2)总负荷计算

设备容量:

Pc=2961。

55KW

需要系数:

KX=0.66

计算容量Pjs=1955.52KN

计算电流Ijs=3127.48A

功率因素:

COSA=0。

95

3)高压配电系统

应急照明、消防设备、水泵及主要公共活动场所照明等重要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为三级负荷。

因此高压要求由城市供电网引入两回10KV电源,其中一路工作,另一路备用,高压电缆沿电缆沟引入配电房高压进线柜.

4)低压配电系统

消防设备供电等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自动切换;三级负荷采用单电源供电.本项目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地缆敷设电缆的供电方式。

5)应急电源

楼梯间、疏散走道、变配电室、消防控制室及其他重要场所设置应急照明,采用蓄电池的应急灯具.

6)照明设计

办公、教学楼、实验室、微机室等照明照度不小于300LX。

走道、厕所等照度不小于50LX。

各层配电间、机房等照度不小于100LX.

照明光源以节能光源萤光灯为主。

变电所、消防中心、各层配电间等采用应急照明电源,并保证工作照度。

门厅、公共场所、楼梯间、走廊等除了安装应急照明灯具外,还增加一些带电池的疏散诱导灯和出口指示灯。

应急时间大于45分钟。

办公、教学楼、实验室、计算机房除安装普通照明灯具外,还增加一些带电池的灯具,供停电时作为疏散照之用。

应急时间大于45分钟.

7)防雷接地

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设计。

接闪装置:

在屋面女儿墙安装40×4扁钢避雷带,其网格不大于10×10m,屋面上任何一点距避雷带不大于5米。

引流装置:

借用建筑物内的剪力墙及柱内主钢筋作为引流线,其间距不大于18米。

接地装置:

在建筑物四周敷设一条40×4环形接地扁钢,与基础主钢筋多点焊接,组成综合接地体.在最不利季节,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本工程接地保护方式采用TN-S制,所有PE线与变压器中性线只在变电所内作电气联通。

8)安全保护

室内2。

5m以下的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上下水管道、金属支架等,均与接地端子箱相连接。

接地引线采用独立回路穿绝缘管引至室外接地,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1欧。

(2)弱电设计

本项目弱电部分包括有线电视、公共广播、防盗报警、闭路监控等各系统。

除消防系统外,均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将各弱电系统连成一完整的智能化计算机网络系统.

1)有线电视系统

从校园有线电视网采用光缆直埋式引入弱电机房放大分配箱,通过本系统输送到各用户点。

2)电话通讯系统

设置程控交换机及总交换箱,采用全自动直拨中继方式,并通过该系统提供相关服务.

3)计算机网络系统

设置计算机校园网,提供高速、安全的与外部交换信息的通道.

4)综合布线系统

为满足本建筑楼房与外界高效、可靠进行信息交流,促进传递和资源共享,本系统支持校园网络中心机房、电话、计算机等通讯要求。

系统构成:

数据信号由城市网采用光缆引至校园中心机房光纤主配线架;语音信号由电信局采用HYA23电缆直埋式引主校园中心机房电话主配线架。

5)自动化系统

由传感与执行器、直接数字控制器、通讯网络、中央管理计算机等四部分构成.完成对电力、照明、空调、水泵等设备的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保证上述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及管理的智能化。

3、消防设计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原则上不纳入弱电系统,而形成独立系统。

本项目为二级保护对象,须设置先进的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消防控制中心,统一指挥和管理监控,实现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设备的联动,为增强系统管理的灵活性,必须要时可与计算机网络弱电系统预留供相互联系的接口.

4、暖通设计

(1)空调系统设计

1)空调负荷及冷热源

本工程夏季空调逐时冷负荷综合最大值为2100kw,冬季空调热负荷1600kw。

确定采用空气源热泵式冷热水机组,夏季供给7-12℃的冷水,冬季供给45—40℃的热水.

2)空调水系统

本工程空调系统采用一级泵变流量水系统。

冷水机组和水泵按一对一配置,循环水泵均置在机组内。

由机组出来的冷冻水管通过集分水器分成四个环路,为各空调设备提供冷、热水。

3)空调风系统

办公教室、实验室、微机室等大开间房间均采用空调机组低速单风道顶送风或上侧送风空调方式,集中回风。

其他采风机盘管加风的空调方式。

4)特殊空调系统

消防控制中心采用分体空调方式.中心机房采用空调。

实验室、器材室、资料室采用可调节气温、湿度的热泵型空调机.

5)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①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热泵机组自带微电脑控制,机组的运行按预定的程序进行.即先开循环水泵,再开主机,停机时按相反顺序进行.

②空调器控制

由空调器回风口处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其回收管上电动二通阀的开度,以保证室内的设定温度。

电动阀与空调器风机连锁。

新风管上设有保温电动风阀,与空调器风机连锁。

由空调器回风口处的湿度传感器,控制其加湿水管上电动二通阀的开度,以保证室内的设定湿度.

③风机盘管控制

由室内温度控制器控制风机盘管回水管上二通电动阀进行双位调节,以保证室内的设定温度.电动阀与风机盘管连锁。

冬夏工作状况自动转换。

④新风机控制

由新风机送风管上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其回收管上电动二通阀的开度,以保证送风温度的稳定。

电动阀与新风机连锁。

新风机进风管上设有保温电动风阀,与新风机连锁.由设在典型房间的湿度传感器,控制新风机加湿水管上电动二通阀的开度,以保证房间的湿度在要求的范围之内。

⑤供回水总管间压差控制

空调供回水总管间安装有压差控制的电动平衡阀,以稳定系统压力,保证空调主机水流量恒定。

⑥系统防冻保护

空调水系统冬季通过控制回水最低温度限制等措施,达到防冻功能的作用。

2)通风设计

各用房均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换气次数1—2次/h计算。

3)管材及保温

空调水管管径DN≤80 mm,采用焊接钢管,地板辐射采暖水管采用PB管,其余采用无缝钢管。

水管保温采用难燃闭孔橡塑,厚度30mm。

室外管道保护层采用0.5mm镀锌铁皮.风管均采用GM复合夹心风管。

5、道路铺装工程

清除道路原填充物料层,素土夯实后,采用300mm厚干铺毛石,50mm厚碎石垫层,铺筑200mm厚C20混凝土。

铺装道路宽6m,全长350m,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

沿道路边缘等高线开挖沟基槽,沟底宽500mm,素土夯实后,采用50mm厚碎石垫层,500mmM5水泥砂浆浇筑海底,排水沟墙体宽400m,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墙体内壁采用20mm厚M5水泥砂浆结合层及M5水泥砂浆粉面。

排水沟盖板采用200mm厚预制混凝土盖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有渗水孔的盖板安装间隔为5m。

给水水源引自建筑物一楼卫生间,给水主管采用φ25PVC管,水龙头为φ20;给水主管沿排水沟敷设,支管就近敷设,水龙头处设井.

6、绿化工程方案

植物树种设计:

根据“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结合拟建项目实际,选择适宜恩施城区气候、土壤环境的苗木树种。

2.3项目工程自然条件

2.3.1地形地貌条件

该项目场地地形比较平坦,只需进行场地平整后即可进行基础施工建设.

2。

3。

2工程地质条件

参照恩施自治州城市规划设计院对湖北民院公共教学综合楼(本项目南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项目场地地貌为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垄岗顶部,现在山顶已被人工切除,场地大部分地段平坦、开阔,场地东侧部分地段为斜坡地段,成自然土坎形状,场地北侧的东端为人工形成的自然土坎,高度约2米左右.

场区构造位置位于恩施断陷盆地中部东侧,西距恩施大断裂水平距离6千米,场内及周边未见断裂构造,下伏基岩为白垩纪正阳组砂岩。

总的来说,场地地形及构造条件简单,不存在有与场地稳定性有关的断裂构造及与建筑物安全有关的不良地质现象。

场地稳定性好,适宜该项目建设。

2。

3。

3水文、气象条件

1、水文地质

建设场地附近无自然地表水分布,由于场地处于低山丘陵垄岗顶部,有利于降水向四周排泄,少量降水下渗,而受地形及下伏隔水层的控制,降水由高处向四周排泄出场区外。

勘探时各钻孔均为干孔,因此场地地下水对项目施工及建筑材料影响因素不大。

2、气象

恩施市处于我国季风区域中亚热带的贵州高原-鄂西南山地气候区的东北隅,具有季风性的山地湿润气候特征,除少数河谷盆地和中山岭脊地区外,总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热,雾多湿重,雨量丰沛.

清江流域雨量主要集中在5—9月份,约占年雨量的70%,其中以7月雨量最大,占年雨量的16%左右.由于地形影响,在流域上游,7、8月份常有强度较大的暴雨发生.1月雨量最少,仅占年雨量的2%.在地区上,带水河、车坝河是上游特大暴雨发生的中心地区。

第三章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确定系统内存在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危害方式是安全预评价的重要环节,也是安全预评价的基础。

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其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有害因素是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3。

1工程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本生物示范中心拟建于湖北民族学院桂花园校区内,外部环境条件较好。

在工程选址和总平面布置上重点考虑建筑基地与周边的自然条件、建筑间距、安全卫生条件等是否满足要求。

3。

1.1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一、地质条件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湖北民院公共教学综合楼(本项目南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总的来说,建设项目场地地形及构造条件简单,不存在有与场地稳定性有关的断裂构造及与建筑物安全有关的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好,适宜该项目建设。

但场地东侧部分地段为斜坡地段,成自然土坎形状,随着工程建设的开工,土方开挖将改变地基应力分布状态,建筑物修建将大大增加地面荷载,这样有可能引起建筑地基东侧成自然土坎形状的斜坡地段产生滑坡,从而引发地基塌陷,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要对东侧斜坡地段采取稳固及其他防范措施。

二、雷电

根据恩施州专业气象服务台提供的恩施市2004年-2006年工程建设区域气象资料统计,2004年雷暴日数为37天,2005年雷暴日数为38天,2006年雷暴日数为42天,可见雷电灾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有害因素。

尤其是拟建生物示范中心大楼在湖北民族学院校内地势位置相对较高,又为人员积聚场所,更要加强雷电的防护工作,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三、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