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1484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docx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上课学习教案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分析

  五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1.用字母表示数

  2.简易方程(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三、具体内容

  标题例题安排

  第1节用字母表示数例1用字母表示数

  例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例3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例4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第2节方程的意义方程的意义

  等式基本性质一

  等式基本性质二

  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

  例1解形如x±a=b的方程

  例2解形如ax=b或x÷a=b的方程

  例3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问题

  例4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问题

  稍复杂的方程例1解方程ax±b=c及其应用

  例2解方程ax+bc=d及其应用

  例3解方程ax+bx=c及其应用

  四、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字母相乘的写法、验算等)

  4.正确看待解方程方法的改变。

  课时备课

  教学内容:

教材P44-P46例1-例3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儿歌,数青蛙数。

  2、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

(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组图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找出规律。

写出未知数的值,再交流。

  问:

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

(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

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

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

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展示学生书写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

(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c=a+

  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c=a×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减法的性质:

a-b-c=a-

  除法的性质:

a÷b÷c=a÷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

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

是怎样表示的?

(请一生板演)

  a×b=b×a×c=a×

  可以写成:

a•b=b•a或ab=ba•c=a•或c=a

  (a+b)×c=a×c+b×c

  可以写成:

(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

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

为什么?

(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

  师强调:

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

(1):

  师:

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展示学生书写的字母公式

  问:

(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

怎样读?

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

  2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师强调:

a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

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xm×m0.1×0.1a×63×nχ×8a×c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教学例3

(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

两生板演。

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做一做1、2题。

  要求:

第1题在书上完成。

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练习十:

第1-3题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

(让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

(一)

  乘法交换律:

a×b=b×aS=a×ac=a×4

  可以写成:

a•b=b•a或ab=baS=a2c=4a

  第二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

(二)

  教学内容:

教材P47-P48例4做一做,练习十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

但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说,师生共同总结。

  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

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重点说说乘法分配率)。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

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2×3a×714+ba÷7a×a5-x0.6×0.6

  二、新授。

  1、教学例4

(1):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

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爸爸比小红大30岁。

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

  师:

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全班汇报交流!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

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o:

p>

  法2:

a+30[雨林木风1]

  提问:

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

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师问:

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

30表示什么?

a+30表示什么?

  (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

a可以是哪些数?

a能是200吗?

为什么?

  让学生说清楚理由。

  (3)结合关系式解答:

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学生把算式和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3、教学例4

(2):

  引导学生看书,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交流。

  活动要求:

  

(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

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

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3、独立解答P49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

(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

  四、作业

  1、独立完成P50第5题

  2、独立完成P50第6题

  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

u=t=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

  即:

S=ut=150×30=4500

  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字母表示数

(二)

  例4:

例4:

  法1:

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

6a

  法2:

a+30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

  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

6a=6×15=90

  a=30=11+30=45

  第三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三)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P51-P52练习十第7-13题

  教学目的:

1、能较熟练的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数量。

  3、会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教学重、难点:

能熟炼地运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a+a=()a×a=()

  

(2)当a=5时,2a=(),a的平方=()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

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30x

(2)30x+a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第7题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第8题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第9题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独立完成P52第10-12题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

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

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

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交流。

  四、发展练习:

  1、讨论P52第13题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2.解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

对,它是天平。

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

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

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

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

发现了什么?

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

杯子和水比200克重。

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

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

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

问:

哪边重些?

怎样用式子表示?

让学生得出:

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

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

用式子怎样表示?

让学生得出:

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对,叫方程。

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2、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1)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

然后小结:

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3、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

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4、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

方程是不是等式?

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四:

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

  天平平衡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探究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变化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类比猜想、归纳

  建模和应用中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疑点讨论增强学生交流协作、共同进取的意识,通过类比猜想、设疑释疑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

利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正确理解等式性质2中除数不能为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归纳性质

  1.小组活动一:

进行实验,探究天平的平衡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天平平衡有怎样的变化规律,从而归纳出等式的性质.

  实验器材:

天平,若干块重量相等的橡皮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1,并板书: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2.小组活动二:

  猜想并想办法验证:

将等式性质中的加、减法换成乘、除法,结果又会怎样?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等式的性质2,并板书: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那么

  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1.出示习题,加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简答:

  ①怎样将等式x+6=y+6变形得到x=y?

  ②怎样将等式3x=3y变形得到x=y?

  ③怎样将等式7-3x=7-3y变形得到x=y?

  ④怎样从等式5x=4x+3得到等式x=3?

  ⑤怎样从等式2πR=2πr,得到等式R=r?

  讨论:

  1.将方程3x=7x两边除以x得3=7,这句话错在哪里?

为什么?

  2.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重点明确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时的叙述步骤和格式, 掌握变形基本方法.

  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

  师生讨论、分析后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x+7=26;-5x=20;2-x=3

  学生独立试做,请三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板,再集体交流习做结果.

  2判断正误()A、若=,则x=y.B若x=y则-4ax=-4ay

  c若-x=-6,则x=1.5D若1=x则x=1

  3、下列各式变形正确的是()

  A、由3x=2x+1得3x-2x=1+1B、由5+1=6得5=6+1

  c、由2(x+1),=2y+1得x+1=y+1.D、由2a+3b=c-6得2a=c-18b

  4、等式-1=x的下列变形,利用等式性质2进行变形的是()

  A=x+1B+=1-x

  c=x+1D2x+1-3=3x

  四、回顾反思,布置作业

  1.回顾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布置作业:

教材第84页练习;教材第85页习题4.

  附1: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性质1:

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那么

  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

  《解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检验方法。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复习题,指生进行判断下面各式是不是方程?

  5x+1=118-3=56-x3x+15<45

  2+3b=418x=36

  2、提问:

什么是方程?

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师:

(出示)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

(100+X)克

  师:

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

(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

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

100+X=250(显示:

100+X=250)

  师:

这个方程怎么解呢?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

(板书课题:

解方程)

  师:

(出示)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

并说出理由。

  生1:

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

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

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

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

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

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

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

  师:

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

100+X-100=250-100(显示:

100+X-100=250-100)

  师:

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

X=150(显示:

X=150)

  师:

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

我们表扬他。

  师:

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

(显示X=150的下画线)指着方程100+X=250说:

“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

(显示:

方程的解)

  师:

(显示:

方框)

  100+X=250

  100+X-100=250-100

  指着方框说:

“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显示:

方框的左边的箭头与解方程。

  师:

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

”,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

(显示:

解:

  师:

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师:

都认识了吗?

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

  师:

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

谁来说说你想法?

  生1:

“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生2:

“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生:

“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

“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师:

下面我们就来做几道练习题,考一考大家。

(出示)

  

(一)、判断题

  

(1)等式就是方程。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4)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相同。

()

  (5)X=3是方程5X=15的解。

()

  

(二)、完成填空。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

  比x多5的数是10。

列方程为

  8与x的和是56。

方程为

  比x少1.06的数是21.5。

列方程为。

  

(2)教学例1。

  师:

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

  生:

会。

  师:

请自学第58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

  师:

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

  师:

(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

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

X+3=9(板书:

X+3=9)

  师:

X+3=9这个方程怎么解?

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师:

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

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球,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

  师:

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生:

X+3-3=9-3(板书:

X+3-3=9-3)

  师:

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

X=6(板书:

X=6)

  师:

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

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

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

“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

这个方程会解。

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

验算。

  师:

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生:

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

  检验:

方程的左边=6+3=9

  方程的右边=9

  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

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力求计算准确。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天平图

  提问:

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下X,而天平仍然平衡?

  

(2)学生思考后回答: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教师演示过程。

  (3)学生口述解方程过程,教师板书:

  3X=18

  解:

3X÷3=18÷3

  X=6

  (4)学生口述检验过程。

  (5)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以同一个数(不为0),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4、小结:

你会解方程了吗?

解方程时需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