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158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8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docx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专题试题一

(含本专题内容3套)

苏教版高中化学高考

第一轮专题复习专题1《从实验学化学》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

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C.在未知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液中存在SO

或SO

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2.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中含氧原子数目为4NA

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4g镁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2NA

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向两支分别装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各加几滴水,前者温度降低,后者温度升高

B.向100mL容量瓶中加入4.0gNaOH固体,然后加水到刻度线,配制1.0mol/L的NaOH溶液

C.向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加NaOH,溶液颜色由橙色慢慢变为黄色

D.如图所示,随着空气的通入,试管内液面会慢慢上升至充满整支试管,而后液面又下降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含己烷分子数目为NA

B.28g由乙烯和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碳碳双键数目为NA

C.71gNa2SO4固体中含钠离子数目为NA

D.25g质量分数68%的H2O2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NA

5.下列洗涤仪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容量瓶内将苛性钠溶解,以配制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B.用稀盐酸洗涤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

C.用烧碱溶液洗涤久盛明矾溶液的试剂瓶

D.用稀硝酸洗涤做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试管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l2完全溶于足量的水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A

B.常温常压下,11.0gC3H8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2.5NA

C.常温常压下,1L0.1mol·L-1NH4NO3溶液中NO3-的数目为0.1NA

D.30g甲醛(HCHO)和醋酸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数目为NA

7.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ρ=

B.ω=

C.ω=

D.c=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倒入烧杯后,再用蒸馏水洗涤量筒2~3次,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烧杯中稀释

B.玻璃导管蘸水后,边旋转边向橡皮管中插入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加入液体时,应将滴管尖嘴处伸入试管口中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时,放在纸片上,并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9.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水吸收NO2生产硝酸:

3NO2+H2O=2HNO3+NO

B.用氨水除去工业原料氯化铵中的氯化铁杂质:

Fe3++3OH-=Fe(OH)3↓

C.用熟石灰处理泄漏的液氯: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D.用明矾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物:

Al3++3H2O

Al(OH)3(胶体)+3H+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

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B.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并不能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

C.测氯水的pH值,可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D.除去甲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

加入浓溴水后过滤

11.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其中保存方法和理由描述都正确的是(  )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A个电子

B.1L0.1mol·L-1的氨水中有NA个NH4+

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D.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个2NA电子

13.三种气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r(X)

A.三种气体密度最小的是X

B.分子数目相等的三种气体,质量最大的是Y

C.若一定条件下,三种气体体积均为2.24L,则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均为0.1mol

D.20℃时,若2molY与1molZ体积相等,则Y、Z气体所承受的压强比为2∶1

1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盐酸酸化过的FeCl3溶液,除去H2还原CuO实验留在试管内的铜

B.测定某溶液的pH时,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再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点在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C.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蒸馏时,将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15.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

B.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

C.用稀硝酸酸洗涤盛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D.液溴保存时液面覆盖一层水,装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序号为⑧和⑩的仪器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在分液操作中,必须用到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

(3)能作反应容器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上述中的______(填名称)。

(4)在配制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5)仪器上标有温度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7.

(1)0.7molH2O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含有   个水分子,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2)质量相同的H2、NH3、SO2、O3四种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最少的是    ,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   _____ 。

(3)2mol的CO2与3mol的SO3的分子数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数比是    。

(4)在9.5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有0.2molCl-,此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标准状况下,将224LHCl气体溶于635mL水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18g·cm-3。

试计算:

(1)所得盐酸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2)取出这种盐酸10mL,稀释至118mL,所得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若取10mL盐酸时仰视,其他操作均正确,则稀盐酸浓度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在40.0mL0.065mol·L-1Na2CO3溶液中,逐渐加入

(2)所稀释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

若使反应不产生CO2气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最多不超过________mL。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钠是活泼的碱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完成下列计算:

(1)叠氮化钠(NaN3)受撞击完全分解产生钠和氮气,故可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

若产生40.32L(标准状况下)氮气,至少需要叠氮化钠___g。

(2)钠-钾合金可在核反应堆中用作热交换液,5.05g钠-钾合金溶于200mL水生成0.075mol氢气。

①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②计算并确定该钠-钾合金的化学式。

(3)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铝土矿并过滤,得到含铝酸钠的溶液。

向该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下列反应:

2NaAl(OH)4+CO2→2Al(OH)3↓+Na2CO3+H2O,己知通入二氧化碳336L(标准状况下),生成24molAl(OH)3和15molNa2CO3,若通入溶液的二氧化碳为112L(标准状况下),计算生成的Al(OH)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4)常温下,称取不同氢氧化钠样品溶于水,加盐酸中和至pH=7,然后将溶液蒸干得氯化钠晶体,蒸干过程中产品无损失。

上述实验①②③所用氢氧化钠均不含杂质,且实验数据可靠。

通过计算,分析和比较上表3组数据,给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Mg2Al(OH)6Cl•xH2O]是以中国新型离子交换材料,其在高温下完全分解为MgO、Al2O3、HCl和水蒸气,现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确定其化学式(固定装置略去)。

(1)Mg2Al(OH)6Cl•xH2O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若只通过测定装置C、D的增重来确定x,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其中C的作用是。

装置连接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名称是。

(3)加热前先通过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称取C,D的初始质量后,再持续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____等。

(4)完全分解后测得C增重3.65g,D增重9.90g,则x=。

若取消冷却玻管B后进行实验,测定x值将(填“偏高”或“偏低”)。

(5)上述水滑石在空气中放置时易发生反应生成[Mg2Al(OH)6Cl•xH2O],该生成物能发生类似的热分解反应,现以此物为样品,用

(2)中连接的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测定z,除测定D的增重外,至少还需测定

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取盐湖苦卤的浓缩液(富含K+、Mg2+、Br-、SO

、Cl-等)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

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要从橙色液体中分离出溴,所采取的操作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和温度计外,还有________。

(2)试剂z的化学式为________;检验SO

已除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操作Ⅲ的具体操作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氧化剂并将其通入盐湖苦卤中,装置b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若把上述装置中的a、b作为气体的发生、收集装置,装置c可任意改进,则根据下列提供的药品,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填序号);若用上述装置中的a、b制取并收集NO,应将装置b如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制NH3:

浓氨水和碱石灰

②制SO2:

Cu片和浓硫酸

③制NO:

Cu片和稀硝酸

④制O2:

MnO2和双氧水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取KI溶液25mL,向其中滴加0.4mol·L-1的FeCl3溶液135mL,I-完全反应生成I2:

2I-+2Fe3+===I2+2Fe2+。

将反应后的溶液用CCl4萃取后分液,向分出的水溶液中通入Cl2至0.025mol时,Fe2+恰好完全反应。

求KI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3.取0.15L未知浓度的浓硫酸,加入铜片后加热,使铜片全部溶解。

冷却所得的溶液到室温后定容为1L,取出定容后的溶液50mL,加入还原铁粉7.00g,充分反应后生成1.68L(标准状况)气体,溶液下部残渣质量为3.04g,所得溶液中只有硫酸亚铁。

求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4.接触法制硫酸每天的尾气中含少量的二氧化硫,为防止大气污染,在排放前要进行综合利用。

(1)某硫酸厂每天排放的11200m3(标况)尾气中含0.2%(体积分数)的二氧化硫,问用氢氧化钠溶液、石灰、及氧气处理后。

假设硫元素不损失,理论上可得到多少千克石膏(CaSO4·2H2O)。

(2)如果将一定体积的尾气通入100mL3mol∙L-1的NaOH溶液中使其完全反应,经低温、低压蒸得固体19.0g,通过计算确定所得固体物质的成分及其物质的量。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把pH试纸漂白,错误;B项,做蒸馏实验时,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否则会引起暴沸,正确;C项,若存在Ag+也会产生此现象,错误;D项,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差异,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

2.【答案】B

【解析】因每个NO2、CO2分子中均含有2个氧原子,故A项正确;100g的浓硫酸中还含有2g的水,B项错误;NO2、N2O4最简式为NO2,92gNO2、N2O4混合气体中共含2NA个“NO2”组成单元,原子总数为6NA,C项正确;24g镁是1mol,完全反应时能够失去2mol电子,D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可溶于水,但前者溶于水放热,后者溶于水吸热,A选项错误;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物质,B选项错误;因为有不溶于水的气体(如N2)通入,所以液体不能充满整支试管,D选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标准状况下,己烷为液态,A错误;由于乙烯、丙烯分子中都只含有一个碳碳双键,28g它们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所以含碳碳双键数目小于NA,B错误;H2O2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应该包括H2O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这里只计算了H2O2中氧原子数目,D错误。

5.【答案】A

【解析】NaOH的溶解会放热,而容量瓶的容积是在常温下标定的,只能在常温下使用。

6.【答案】A

【解析】Cl2溶于足量的水并不是全部与水反应,有一部分以Cl2形式存在,即与水反应的Cl2小于0.1mol,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0.1NA,A错误;11.0gC3H8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10×11/44=2.5mol,B正确;C项n(NO3-)=1L×0.1mol·L-1=0.1mol,正确;醋酸的最简式为CH2O与甲醛相同,因此30g混合物含C:

30/30=1mol,D正确。

7.【答案】A

【解析】密度=

,溶液的体积不能把溶质的体积加上溶液的体积,密度还可以根据

c=

求得,c=

,选择A。

8.【答案】B

【解析】量筒量取液体后,残留在量筒内的液体不占所量的体积,不能再用蒸馏水洗涤量筒2~3次,故A不正确;将玻璃导管插入橡皮管的操作是玻璃导管蘸水后,边旋转边向橡皮管中插入,故B正确;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加入液体时,滴管尖嘴不能伸入试管口中,应高于试管口0.5cm,故C不正确;因为氢氧化钠固体容易潮解,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时不能放在纸上称量,故D不正确。

9.【答案】B

【解析】B中离子方程式中氨水不能拆开。

10.【答案】B

【解析】A错误,海带中的碘为I-,提取单质碘需要氧化;B正确,玻璃中有Na+,火焰呈黄色可能是玻璃导致的,所以焰色反应要用铁丝或铂丝;C错误,氯水中有HClO,遇到pH试纸,先变红再褪色;D错误,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甲苯中,应该加入NaOH溶液后分液。

11.【答案】A

【解析】液溴密封是防止挥发;浓硝酸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烧碱存放在带橡胶塞试剂瓶中,防止塞子与试剂瓶粘连。

12.【答案】A

【解析】A正确,1个O2分子含有的电子数为16个,8g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所以8gO2含有的电子数为0.25mol×16=4mol。

B错误,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所以1L1mol/L的氨水中NH4+的数目会小于NA个。

C错误,标准状况下,盐酸为液态混合物,无法换算(或氯化氢为强电解质,盐酸溶液中不存在氯化氢分子)。

D错误,1molNa完全氧化为Na2O2转移的电子数为1mol,即失去的电子数为NA个。

13.【答案】D

【解析】气体密度既与其摩尔质量有关,也与温度、压强的相对大小有关,因温度、压强不明确,A项错误;分子数目相等,说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质量最大的应该是Z,B项错误;2.24L气体体不一定是0.1mol,C项错误;同温同体积时,气体压强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D项正确。

14.【答案】B

【解析】铜可被FeCl3氧化而溶解,A对;测定某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可用蒸馏水润湿,这样原溶液会被稀释,不能准确测pH,故错;C、D符合实验操作要求,正确,因此选B。

15.【答案】C

【解析】润洗锥形瓶会使所测溶液的浓度偏大,A项错误;FeCl3溶液加入铁粉会发生反应:

Fe+2Fe3+=3Fe2+,B项错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银,C项正确;溴会与橡胶塞发生加成反应,D项错误。

16.【答案】

(1)容量瓶 冷凝管 

(2)②⑥ (3)试管 (4)②④⑧ (5)⑧⑨

【解析】①是酒精灯;②是烧杯;③是试管;④是胶头滴管;⑤是普通漏斗;⑥是分液漏斗;⑦是圆底烧瓶;⑧是容量瓶;⑨是量筒;⑩是冷凝管。

在分液操作中用到分液漏斗和烧杯;能作为反应容器且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配制溶液时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容量瓶、量筒上标有温度。

17.【答案】

(1)12.6g 4.214×1023 1.4mol

(2)SO2 H2 (3)2∶3 1∶2

(4)95g·mol-1 24

【解析】

(1)0.7molH2O的质量为0.7mol×18g·mol-1=12.6g,含有水分子的个数为0.7mol×6.02×1023mol-1=4.214×1023,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7mol×2=1.4mol。

(2)根据n=m/M可知,摩尔质量最大的是SO2,其物质的量最小,含有分子数最少;摩尔质量最小的是H2,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最大,所占体积最大。

(3)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2mol的CO2与3mol的SO3的分子数比是2∶3;原子数比是(2×3)∶(3×4)=1∶2。

(4)二价金属的氯化物可以表示为MCl2,在9.5g该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

0.2molCl-,则9.5g氯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该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

95g·mol-1;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71=24。

18.【答案】

(1)11.8mol·L-1 

(2)1mol·L-1 偏大 (3)2.6

【解析】

(1)n(HCl)=224L/22.4L·mol-1=10mol,m(HCl)=10mol×36.5g·mol-1=365g,盐酸的质量分数w=365g/(365g+635g)×100%=36.5%,c(HCl)=

1000ρw/M=1000×1.18×36.5%/36.5mol·L-1=11.8mol·L-1。

(2)根据c(浓)·V(浓)=c(稀)·V(稀),可知:

c(稀)=11.8mol·L-1×0.01L÷0.118L=1mol·L-1;若取10mL盐酸时仰视,则取出的盐酸大于10mL,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3)n(Na2CO3)=0.040L×0.065mol·L-1=0.0026mol,设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最多不超过xmL,则n(HCl)=1mol·L-1×0.001xL=0.001xmol,根据反应Na2CO3+HCl

NaHCO3+NaCl,可得0.0026=0.001x,解得x=2.6。

19.【答案】

(1)78

(2)①c(OH-)=

×1000=0.75(mol/L)②NaK2

(3)4:

5

(4)结论:

实验①所取氢氧化钠样品是NaOH;实验②和③所取氢氧化钠样品应该是NaOH·H2O

【解析】

(1)利用“N”守恒可知需m(NaN3)=(40.32L/22.4L·mol-1)×2/3×65g·mol-1=78g;

(2)①由反应方程式可知产生1molH2同时生成2molOH-,故c(OH-)=(0.075mol×2)/0.2L=0.75mol/L;②设合金中Na、K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然后利用质量守恒与得失电子守恒可得方程式:

a+b=0.75×2,23a+39b=5.05,解之得a=0.050mol,b=0.10mol,故可得到合金的化学式为NaK2;

(3)若溶液中仅含NaAl(OH)4,利用方程式可知得到24molAl(OH)3的同时生成12molNa2CO3,而实际得到24molAl(OH)3与15molNa2CO3,说明溶液中含有NaOH,且NaOH优先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利用Na守恒知溶液中n(NaOH)=(15-12)mol×2=6mol,故通入112LCO2先与NaOH作用消耗CO23mol生成3molNa2CO3,然后2molCO2与NaAl(OH)4作用得到4molAl(OH)3和2molNa2CO3,故生成n[Al(OH)3]:

n(Na2CO3)=4:

(3+2)=4:

5;

(4)由NaOH+HCl=NaCl+H2O可知溶液pH=7时,二者恰好反应,故三次实验得到的固体均为纯净的氯化钠,利用“钠守恒”得m(NaCl)/M(NaCl)=m(氢氧化钠样品)/M(氢氧化钠样品),利用该式和题中数据可计算出三次实验中所取氢氧化钠样品的摩尔质量,进而可得出结论。

20.【答案】

(1)2[Mg2Al(OH)6Cl•xH2O]

4MgO+Al2O3+2HCl↑+(5+2x)H2O

(2)a-e-d-b吸收HCl气体检验气密性

(3)将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带入装置C、D中完全吸收,防止产生倒吸(合理答案均给分)

(4)3偏低

(5)装置C的增重及样品质量(样品质量后残余物质量或装置C的增重及样品分解后残余物质量)

【解析】

(1)根据题给信息:

高温下完全分解为MgO、Al2O3、HCl和水蒸气,可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2[Mg2Al(OH)6Cl•xH2O]

4MgO+Al2O3+2HCl↑+(5+2x)H2O↑;

(2)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Cl气体,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应该首先通过D装置吸收水蒸气,后通过C装置吸收HCl,将气体通过洗气瓶进行洗气时,导管应该长进短出,连接顺序是a→e→d→b,连接好装置后首先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因为加热后的装置中含有残留的HCl和水蒸气,为了避免引起实验误差,保证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被装置C、D吸收,所以要通入N2排出装置内残留的气体,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产生倒吸;

(4)2[Mg2Al(OH)6Cl•xH2O]

4MgO+Al2O3+2HCl↑+(5+2x)H2O↑7318×(5+2x)3.65g9.90g解得x=3,若没有冷却玻璃管,由于气温偏高,装置D不能将水蒸汽完全吸收而导致结果偏低;(5)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