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1728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docx

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1363

2020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陈梦家先生认为:

夏商时期的至上神——“帝”或“上帝”与人事尚无血统关系,仅为“生活上或生产上之主宰”;而西周时期的至上神——“天”或“皇天”则为“政治上之主宰”。

这一观点反映出()

A.周人“天命”思想增添了政治色彩B.血缘宗法制在东周时形成

C.殷商把发展经济作为社会活动中心D.中西宗教起源具有相似性

2.《汉书·外戚传》:

“夫女宠之兴,由至微而体尊,穷富贵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

序自汉兴,终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

”对此材料合理的解释是汉代

A.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B.宰相权力受到明显压制

C.最高统治者大多昏庸无能D.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态

3.有学者指出,从唐朝到宋朝,控制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由隋唐之初的世家大族,到北宋时期的科举文官,再到南宋时期的地方士人精英,这种转变历程不可谓不深刻。

这反映出唐宋时期

A.世家大族丧失科举选官资格B.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C.科举创新影响社会力量变迁D.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4.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

这一做法

A.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B.容易影响科举制度的公平

C.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D.强化了唐朝君主专制制度

5.“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恩格斯这一论述意在说明罗马法

A.未能随帝国的扩张而适时调整B.某些理念具有普世的永恒价值

C.坚持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原则D.是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

6."当下院议长单腿跪下,向国王呈上议会所草拟的圣谕,让他再到议会去宣读时,他呈上的实际是内阁制定的国情咨文,政府只是借国王之口向全国发表施政纲领而已。

”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

A.国王逐渐丧失其立法和行政权力B.下院议长代替国王成为最高统治者

C.形成了以内阁为核心的行政体制D.在新背景下协调了传统与变革问题

7.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推行了一条有别于英国的工业化道路,不仅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反而在工业化的基础上保护农业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这一做法

A.推动了农业的长期领先B.导致了德国工业化的缓慢

C.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D.汲取了英国工业化的教训

8.陈旭麓指出:

虽然新政产生于自上而下的过程,但160万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则直接和间接地牵动了整个社会。

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

这表明新政

A.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B.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C.掀起了近代思想启蒙D.催生了实业救国的高潮

9.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

“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

A.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B.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D.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

10.1942年1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制定了“陕西省进攻战”计划,意图攻占西安。

对此,日军内部许多人认为“进攻西安反而对华北的主要敌人中共军队有利”,最终日本并没有实行该计划。

据此可知,当时

A.西安事变瓦解日军侵华计划B.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消极抗战

C.敌后战场抗战减轻正面战场压力D.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1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国方面要求:

尼克松可以坐自己的专机到中国,但在中国境内则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

经协商后,最后达成协议:

总统专机先飞到上海,上海飞往北京时,不必转乘中国专机,但是中方要派先遣小组带领一名领航员登机。

这说明此时中国外交

A.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B.意在表明中国的主导地位

C.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意识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倾向

12.下图漫画刻画了两任美国总统在应对地区局势时的不同态度,由此反映出美国

A.国际控制力的逐渐减弱B.外交策略由谨慎到鲁莽

C.摒弃霸权主义强权政治D.处理国际事务主现随意

13.下表为文献中有关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

记述

出处

天下诸郡逃户,有田宅产业,妄被人破除,并缘欠负租庸,先以亲邻买卖。

《唐会要》

寺院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唐大诏令集》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田庄,恣行吞并,莫惧章程。

《全唐文》

A.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

C.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D.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14.下面是部分朝代南方与北方人口对比表(约)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7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南北经济呈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

B.政策导向是人口变化的重要原因

C.政治中心的南移推动了人口占比的根本变化

D.人口比例变化体现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15.“商业战争和政治摩擦在七年战争(1756-1763)中达到顶峰。

七年战争是一场全球性冲突……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帝国大战’。

七年战争是国际事务紧密相连的,成为不列颠帝国150年世界霸权的奠基石。

”对这场“帝国大战”理解正确的是

A.荷兰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B.欧洲国家力量对比更加失衡

C.工业革命强化英国战前实力D.大英帝国已经成为世界霸主

16.“积极进取的企业家们认识到,在外国的土地上存在着有利可图的机会,于是绕开政府的规定向海外出口机器和核心技术。

此外,欧洲和北美的商人尽其所能学习英国的工业技术,把英国专家吸引到他们的土地上。

”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源在于

A.企业家精神推动技术创新B.英国不愿意共享核心技术

C.英国阻滞世界工业化进程D.利益需求推动工业化传播

17.进入近代,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清末民初,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

这凸显出江南地区

A.经济区域分工日益加强B.经济结构变动剧烈

C.发展近代企业成为主流D.城乡差距日益加大

18.1962~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基础上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说明

A.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

19.自1979年开始,英国政府对部分国有企业股份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发售,使拥有企业股份的股民从1979年的300万增加到1997年的1000万。

由此可知,英国

A.放弃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解决了国有企业资金困难

C.借鉴了罗斯福新政的经验D.增强了市场经济的自由化

20.下图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反映西方经济社会的一幅漫画,漫画说明

A.世界各国完全抛弃了新自由主义B.西方原有发展模式面临重大挑战

C.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的“逆全球化”D.只有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才能根除危机

21.下表为1996年—2016年新兴市场与世界GDP份额变化比重统计,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B.南北差距日益缩小

C.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D.多极化已经形成

22.“理欲之辨”是中国古代思想界争论的热门话题,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认为:

“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

”“盖天理者,心之本然,循之其心则公而且正。

”据此可知,朱熹的理欲观

A.压抑人们的正常欲求B.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

C.有利于规范人的行为D.带有非常大的欺骗性

23.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

“平等的精神和极端平等的精神的距离,就像天和地一样”“民主原则的败坏,不仅发生在人们丧失平等精神的时候,而且发生在产生极端平等精神,每个人都要同他们选举的领导人平等的时候”。

由此可见,孟德斯鸠

A.否定了人人平等的精神B.提倡代议制民主

C.强调了政治权力的平衡D.赞同人民主权论

24.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当中国还丝毫谈不上有什么实际科学的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已经从自身的社会危机和文化心态出发,直接获得了关于科学的社会价值包括人生价值的概念意义,但对于科学本身的内容和价值较少有理解。

可见,当时知识分子对科学的认识

A.凸显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B.激发了中国人的科学探索精神

C.践行了民主共和的政治追求D.调和了新学与旧学之间的矛盾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25、26为必做,27/28/29位选修,任选其一)

2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启蒙思想

材料二: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

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

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材料三:

李约瑟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曾在多种场合说过,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中国在15世纪前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然而,欧洲在16世纪以后诞生出了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的近现代科学,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科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五十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法国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性?

(2)依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3)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为李约瑟博士全方位分析中国在15世纪以后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的英国工业革命起源学说有两大“漏洞”,一是把工业革命理解为一场纯经济的变革,忽视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及其实质;二是把历史发展归结为少数人的创造,认为只有那些所谓的“天才人物”才能左右历史发展的进程。

我们倡导“从下往上看”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把历史研究的着眼点首先定位于广大的劳动人民,然后往上看整个社会和国家在工业革命前的变革……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新时代的伊始。

——摘编自杨杰《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一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宋政府成立之初,官方医药机构只有太医署和尚药局。

1142年,南宋政府在这两个机构之外又在临安建立了“太平惠民局”。

四川、淮东、淮西、襄阳等地也相继建立惠民药局。

惠民局内人员都是按照严格规定招募而来,所售药物价格仅为时价的三分之二。

另外,如发生自然灾害和疾疫流行,惠民药局会依照官府的指示免费为百姓和军队提供药品。

惠民局“制药有官,监造有官,监门又有官,药成……出售则又各有监官”。

此外,朝廷经常派官员去地方惠民局监察药局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

如所收买的药材质量伪劣且有受贿行为,并依律治罪。

药局还专门派遣公吏轮留宿值,若因失职“不即出卖”而影响了百姓购药,“从杖一百科罪”。

此后,元、明两代均沿袭采用,称惠民药局。

——摘编自张宇《中国医政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太平惠民局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太平惠民局改革的意义。

28材料欧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势力的日益扩大,美国逐步改变对外政策。

1939年底修改《中立法》。

规定允许出售军火,为海军实力超过德国的英法开绿灯。

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授权总统以70亿美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各种援助。

苏德战争爆发,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粉碎希特勒”作为“首要任务”。

7月12日,苏英签订关于在对德作战中共同行动的协定。

美国也决定对苏联进行军事、经济援助。

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宣称两国不承认法西斯国家通过侵略所造成的领土变更。

9月29日至10月1日,苏美英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美英以武器装备供应苏联的第一议定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法西斯,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有何重大影响。

2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49年,沈钧儒已是75岁高龄。

由于其渊博的学识及在我国法律界的崇高地位,国家任命他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这一重要职务。

在任期间,他为建立人民的法制体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作出了卓越贡献。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起草宪法,当时已年近八旬的沈钧儒成为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

他不顾高龄,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宪法起草工作中去。

关于宪法草案的征求意见,在同年6月份向全国公布,沈钧儒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发表了文章《为宪法草案的公布而欢呼》。

最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沈钧儒为此感到万分的激动,他说:

这部宪法,是人民的宪法、民主的宪法、社会主义的宪法。

而沈钧儒对于这部宪法的出台,可谓功不可没。

——摘编自朱菲菲《新中国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钧儒能出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沈钧儒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上的贡献。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材料中陈梦家认为,周人的“天命”思想从夏商单纯的宗教活动中突显出来,增加了政治色彩,故答案为A项;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属于断章取义,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西宗教起源,排除D项。

2.D

【解析】

【详解】

从材料看到,君主身边的外戚权力增加,地位显赫,这是君主专制畸形发展的表现,因此D项正确;A项说法既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得出,A项错误;有的外戚本身就担任宰相职位,不能说明外戚权力增加使宰相权力受到压制,故B项错误;C项说法从材料无法体现,且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外戚后庭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联系所学我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史实分析解答。

3.C

【解析】

【详解】

造成唐宋之际这种显著社会转型的核心因素,是科举制度在宋代的深入推广,故C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4.B

【解析】

【详解】

材料中“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的做法显然会因为一些人的观点影响到科举制按照名次录取的做法,这样会直接影响科举制的公平性,B正确;材料中现象说明科举制存在的弊端,不是完善,A错误;材料中“通榜”的做法不是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C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科举考试的公平性问题,不是说科举制强化了唐朝君主专制制度,D错误。

5.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时,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可以看出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对后世的资本主义产生了影响,其法律理念具有普遍性意义,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律的渊源,故B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并且不符合史实,罗马法随帝国的扩张而适时调整,形成万民法,排除;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C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近代西方社会广泛运用的是资产阶级法律,不是罗马法,排除。

6.C

【解析】

【详解】

据材料"当下院议长单腿跪下,向国王呈上议会所草拟的圣谕,……他呈上的实际是内阁制定的国情咨文,政府只是借国王之口向全国发表施政纲领而已。

”可知,内阁制定的国情咨文,由下院领袖呈给国王,借国王之口向全国发表施政纲领,这表明内阁掌握行政权,国王统而不治,形成了以内阁为核心的行政体制,C正确;材料表明国王已经丧失了行政权,A表达不准确;内阁首相是英国最高统治者,B错误;据所学可知,材料只是反映君主立宪制传统与变革的一方面,没有反映立法权等方面规定,D片面。

7.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形式完成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尤其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容克阶级,这就需要照顾到他们的利益,德意志帝国保护农业发展的做法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C项正确;A、B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8.A

【解析】

【详解】

根据“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末新政,“新政造就了他们,但他们又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说明是新政超过了清政府的预想的效果,新式知识分子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故A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维新变法促进了近代思想启蒙,C不符合题意,排除;甲午战后出现实业救国的高潮,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新式学生的出现和众多八股士类的淘汰”,联系所学清末年新政的内容分析解答。

9.B

【解析】

【详解】

根据“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东南互保是在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下,南方各省为保护中国的最大利益,违背清朝的旨意与列强达成了“东南互保”协议,确保了南方地区的稳定,有效维护了南方经济发展,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排除A;“东南互保”协议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迅速发展”表述不恰当,排除C;“东南互保”协议使清廷威信扫地,材料没有体现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排除D。

10.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只进攻西安反而对华北的主要敌人中共军队有利”,可知进攻西安的应该是国民党军,日军内部有担忧,最终放弃该计划,这说明敌后战场抗战减轻正面战场压力,故选C项;西安事变变发生在1936年,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排除B项;根据材料“对华北的主要敌人中共军队有利”可知,华北战场敌后战场可以说是主战场,但其他战场的情况材料不能体现,故无法判断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排除D项。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只进攻西安反而对华北的主要敌人中共军队有利”,联系所学抗战期间敌后战场抗战的意义分析解答。

11.C

【解析】

【详解】

根据“在中国境内则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可知,中国旨在维护领空权,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意识,故C正确;由材料“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可知中国摒弃意识形态的对抗,中美关系逐步走向缓和,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维护主权意识而非发挥中国的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反对霸权主义,故D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中国境内则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我国新中国外交的史实分析解答。

12.A

【解析】

【详解】

图片表明布什总统应对地区局势时采取修补态度,而奥巴马总统采取思考观望态度,并不积极插足地区局势,实质上反映了美国的国际控制力的逐渐减弱,故A正确;材料反映美国的外交策略越来越谨慎,B错误;C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美国应对地区局势越来越谨慎,并非主现随意,排除D。

13.C

【解析】

【详解】

根据“寺院广占田地,侵损百姓”“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田庄,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可知,唐朝寺院广占田地、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大量兼并土地,造成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故C正确;根据“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可知,法律是限制土地兼并和买卖的,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工商发展情况,无法得出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错误。

14.D

【解析】

【详解】

材料数据表明,南方人口增加,占全国人口比重上升;北方人口减少,占全国人口比重下降;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故D正确;南方人口增加,占全国人口比重上升,北方人口减少,占全国人口比重下降,无法体现南北经济均衡发展,排除A;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战争,B错误;西汉、唐代的政治中心在陕西长安,北宋都城在开封,政治中心是东移,C错误。

15.B

【解析】

【详解】

依据“1756--1763年”、“七年战争”,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争夺殖民霸权而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失败、英国胜利而告终,为英国成为殖民帝国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欧洲国家力量对比更加失衡,故B正确;17世纪中期第一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荷兰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排除D。

16.D

【解析】

【详解】

根据“存在着有利可图的机会”,说明企业家们向海外出口机器和核心技术,欧洲和北美的商人尽其所能学习英国的工业技术,主要原因是利益需求推动,故D正确;根据“存在着有利可图的机会”可知,是利益的推动,A错误;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17.B

【解析】

【详解】

清末民初,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说明江南地区由传统手工业向近代工商业转变,经济结构发生变动,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区域分工的信息,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发展近代企业成为主流,排除C;材料反映江南地区由传统乡村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无法反映城乡差距,排除D。

18.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自然灾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灾难,因此中共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提出了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至1965年底中国经济发展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故B选项正确;材料中中国1962-1965年期间经济基本恢复发展是得益于八字方针的提出,不属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故A选项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以后,故C选项错误;材料中经济恢复发展是由于八字方针的提出,而不是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故D选项错误。

19.D

【解析】

【详解】

对部分国有企业股份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发售,缩小国有化规模,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强了市场经济的自由化程度。

故答案为D项。

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放弃,排除A项;这一措施的目的是缩小国有化规模,而不是解决资金困难,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国的这一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

【点睛】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英国政府放弃凯恩斯主义,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让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强调市场竞争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因此材料反映的措施增强了市场经济的自由化。

20.B

【解析】

【详解】

从材料看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新自由主义面临沉没的危险,这反映了西方原有发展模式面临重大挑战,因此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因此A项错误;C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