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1793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docx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

六年级法制课教案

【篇一:

人教版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2014年3月

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一、课题: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二、教学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三、教学目标: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4.对偷盗行为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①导入

同学们!

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

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

“风是雨的头”。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

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

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

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

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

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

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我们学校五

(1)班学生,上星期因为偷了自行车而被抓紧公安局,这样的行为对吗?

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让学生讨论,交流)

②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

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

小事不小。

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

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④总结

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新人,我们不仅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也要掌握好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最后祝同学们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成长!

保护人类的家园,你行动起来了吗?

2、预防青少年犯罪

一、教学内容:

当前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

本节课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

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

1.引言:

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2.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4)犯罪的类型复杂

3.学生讨论: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4.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社会的因素

(2)家庭的因素(3)学生的心理因素5.相互交流

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6.布置作业

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3、个人行为安全——防盗窃

教学内容:

个人行为安全——防盗窃教学目标:

1、了解盗窃的含义和特点。

2、掌握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提高预防和应对能力。

重难点:

1、掌握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

2、提高预防和应对能力。

教学过程:

1、了解盗窃的含义和特点。

2、交流汇报,归纳板书:

含义:

非法占有、秘密窃取国家、集体或他人财物的行为。

特点:

一般不使用暴力,具有隐蔽性

过渡语:

提防和惩治盗窃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和法制力量外,更主要的是提高青少年的自我防盗意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盗窃呢?

3、小组交流讨论:

预防盗窃的方法有哪些?

4、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它成员可以补充。

归纳板书

过渡语:

我们虽然已经了解了防盗窃的方法,但还是难免发生盗窃案件,如果发生了盗窃怎么办?

你知道有哪些应对措施吗?

6、交流讨论:

应主要有哪些措施?

7、指名学生汇报,其它学生可以补充。

8、思考回答:

你还知道有哪些应对抢劫的措施?

说给大家听四、布置作业。

1、什么是盗窃、抢劫、绑架?

2、当你面对抢劫犯时,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3、当你在上学路上,有陌生人开车向你问路时,你会怎样做?

4、假如你被骗后,你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

5、如果在放学路上被人截住,要你交出钱和手表,你会怎么办6、当你发现一群专门抢劫同学的犯罪团伙时,你会怎样与他们作斗争?

7、你遇到过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情况吗?

当时你是怎样处理的?

【篇二:

六年级下册法制教案】

第一课学习宪法,遵守宪法

第一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是什么;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充分、准确的认识;知道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

能力目标

能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在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对比中、在对问题的探究中,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充分理解和认识了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基础上,能正确理解为什么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初步探究,在思想上能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的观念。

进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

教学重点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运用课本37页的材料,回答:

为什么我国的第一个法制宣传日就要以宣传宪法为主题?

阐述二框题之间的联系,第—框题是全课的基础,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才决定了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后一框题的内容又都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的具体体现。

讲授新课

1、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因为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其他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问题。

那么什么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呢?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板书)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板书)

提起国徽,同学们的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它的图案画面,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图案分别象征什么吗?

国徽图案分别为:

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

其中齿轮和谷穗象征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整个画面鲜明地表现了新中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这一国家性质在宪法第一条第—款中作了明确的规定。

(2)宪法对我国国家根本制度的规定(板书)

宪法总纲第一条第二款规定: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制度实质上是关于国家政权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

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

家和社会的主人。

宪法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

(3)宪法对我国国家根本任务的规定(板书)

宪法序言中明确规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伟大历史使命: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其他的根本问题(板书)

除以上根本问题外,宪法还规定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总纲第二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原则。

再如,国旗、国徽,这是国家的标志。

宪法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象征,代表着我们伟大祖国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权和尊严,五星红旗飘扬在伟大祖国的上空,象征着国家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

我们每个公民都必须尊敬它、爱护它,维护国旗的尊严,这是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尽的神圣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板书)

宪法同普通法律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人们形象地把宪法叫做“母法”,而把普通法律叫做“子法”。

那么,应如何理解这“母子”关系呢?

(1)什么是法律效力?

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板书)

前面已经说明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这些规定是大的原则、大的框架,但还需要以这些大原则为依据逐步制定一个—个的普通法律,对各种问题作全面的、具体的规定。

因此,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板书)

包含两层意思:

第—层意思是,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如: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立即在1787年颁布宪法,而美国后来的大量立法,都是根据这部宪法制定的。

我们国家也是如此。

1949年先有共同纲领,这是一部临时宪法,然后才据此而颁布了婚姻法、土地法、工会法等。

1954年,我国有了正式宪法以后的一切法律都是根据宪法来制定的。

前几课中我们所了解的刑法、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等等,无一不是以宪法为依据和基础而制定的,是把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各项规定加以具体化,使之更具操作性,从而保证宪法精神乃至具体条款的贯彻实施。

宪法既然是母法,就应该赋予她“母亲”的尊严。

宪法规定的根本问题都是最高原则,其他法律的内容一律不许同宪法相违背。

如有违背、抵触,其他法律应该修正或者被宣布无效。

第二层意思,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

以上说明了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宪法同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投影:

《法律体系金字塔》请同学们观察图示,思考并回答这幅图的含义。

目的是加深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答,说明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宪法是法律的法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板书)

(1)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的原因(板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因此制定和修改宪法是极其严肃的事情。

如:

宪法的变动势必会引起—系列普通法律随之而作必要的修改。

所以,保护宪法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如果必须要作出修改,那要比修改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地依照法律程序进行。

(2)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板书)我国现行宪法共修改了三次。

第一次:

(1988年)

第十一条增加规定: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第二次:

(1993年)

修改内容共涉及九条,要点有: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

第三次:

(1999年)

主要有六处修改:

强调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邓小平理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国家根本大法;增加“依法治国”条款;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概念;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的“双层经营体制”;个体和私营经济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确定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反革命活动”的提法被“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所取代。

(3)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有关规定(见教材40)

制定

修改

宪法

普通法律

宪法

普通法律

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提交全国人大通过

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

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才可以提出议案,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才能通过

全国人大主席团、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全国人大的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都可以提出法律修正案;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以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

教师归纳、强调:

总之,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严于普通发律,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标出教材上的黑体字,并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准确记忆)

小结

本节课的中心内容是: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阅读教材边栏“名人名言”)毛泽东说: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通过比较、分析各经济结构的地位、作用,提高学生比较辨别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使学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好日子》,结合投影1:

“我们的生活”,说一说我们的美好生活。

提问: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同学们应该倍加珍惜,请大家想一想是哪些因素造就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优越的社会制度;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这里提到的优越的社会制度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今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二、新课教学

1、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历史过程。

1956年底,经过三大改造,我国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从此,“一大二公”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影响中国二十年。

“大集体”、“大锅饭”成了单一公有制经济的代名词。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国家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也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20户农民代表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产到户的契约,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1979年,改革开放政策犹如一股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在我国实行了20年的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渐被现阶段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代替。

2、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占主体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

是一种由国家或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学生自己阅读p4—6页内容并思考: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体系中居于什么地位?

有什么作用呢?

生答: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想一想:

为什么说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现阶段,我们除公有制经济以外,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教师简单介绍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4、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

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需要在公有制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所以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5、守法在线

学生阅读案例,思考:

本案例中主人公违反了什么法律和规定?

你明白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公民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能够区分国家的不同权利保障

2、理解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及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教学重难点:

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但是究竟享有哪些权利,我们又该如何正确行使这些权利呢?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明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板书课题)

师: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目标)。

目标的完成,主要靠大家认真、紧张地。

有信心达标的同学请举手。

很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9--12的内容,边读边思考资料,8分钟后比比看谁回答得最好。

1、什么是公民的权利?

2、公民的基本权利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有哪些主要特征?

特点是什么?

3、公民的权利立法之源是什么?

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呢?

请举例说明。

四、交流学习

学生回答思考题,学生更正讨论,教师点拨。

思考题1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学生回答思考题,学生更正讨论,教师点拨。

思考题2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师:

那么公民的基本权利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

可以回答的同学请举手!

(答案在课本上,比较简单,举手的同学会比较多)好,既然这么多同学举手,老师很为难,那么,大家齐度好不好?

【篇三:

六年级法制教案】

《争做遵纪守法好少年》主题班会

六年二班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知法、懂法,有辨别违法、合法的意识,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培养学生学会依法、用法。

使学生能够做到依法享有自己正当的权利,依法保护自己人,依法尽自己的义务。

3、使学生了解国际上以及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上能够保护、帮助未成人的机构、部门。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了解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年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法律法规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知法、懂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享有自己正当的权利,依法保护自己的义务,进一步增强法制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对安全进行分析评判,并说出自己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准备:

1、收集我国为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所制定的法律法规。

2、组织学生开展对法制人员的采访活动,进一步了解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

3、收集现实生活中具体而真实的案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天天地长大,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哪些保护呢?

2、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

3、过渡:

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离不开父母、家人、老师的保护,我们还离不开法律的保护。

二、分析案例

1、出示案例:

《法律帮他找回爱》,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

2、请同学们设想:

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小建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3、分组交流:

通过分析这个案例,我们有什么想说的?

4、全班进行交流。

三、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1、小组讨论:

为了保护我们少年儿童,我国制定了哪些法律法规,签署了哪些国际条约?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补充、归纳。

3、出示《儿童权利公约》,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

4、全班交流:

通过自学,自己对《儿童权利公约》有了哪些了解。

6、请同学做介绍,教师做补充。

四、分析案例

1、同学们,我们知法、懂法以后,除了要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还应该依法尽自己的义务。

有一个同学就为我们做出榜样。

2、出示《报刊文摘》里的一篇文章。

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

3、组织交流:

这位同学的做法好在哪里?

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小结:

我们每个人的都应该像这位同学一样依法尽自己的义务,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五、学习依法办事

1、出示讨论题,分小组展开讨论。

(1)当我发现有人危害国家财产,应该怎么办?

(2)当我看到公共汽车站和路灯杆上有人在贴“牛皮癣”,应该怎么办?

2、全班交流。

3、请同学把课前调查了解到的需要用法律武器解决的事例写在黑板上。

(1)学校附近设有网吧

(2)小摊小贩在校门口兜售零食、物品。

(3)小店出售三无产品

(4)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

(5)有人随地叶谈、随手乱扔垃圾。

(6)有人损坏花草树木……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