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1812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docx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本组导语点出了“人生感悟”的专题。

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单元生字,会写,并能读记文中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理解并背诵两则文言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情。

4.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难点

1.理解并背诵两则文言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元

课时

安排

1《文言文两则》2课时

2《匆匆》2课时

3《桃花心木》    2课时

4《顶碗少年》  2课时

5《手指》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一2课时

回顾拓展一1课时

共13课时

课题

1文言文两则

主备人

王晓玲

授课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王晓玲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以及合作学习的力量,疏通文言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2.通过对比、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2.疏通文意,体会两则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

3.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相关资料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文言文《学弈》,理解文意,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以及合作学习的力量,疏通文言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2.通过对比、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2.疏通文意,体会《学弈》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孟子的生平资料。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

2.成语导入: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

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板书:

学弈)

3.介绍孟子资料。

4.释题:

“弈”指什么?

“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5.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1)谁学下棋?

(2)怎么学下棋?

(3)学得结果怎么样?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学弈》这个故事?

 

齐读课题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生讲自己收集的故事

“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

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学生试着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

2.老师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1.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

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3.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

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4.放手让学生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学弈》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我说:

不是这样的。

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

谁是老师?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4.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

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指导背诵。

学生读文找答案。

 

――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学生理解:

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生背诵《学弈》。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六、布置作业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文言文两则

学弈

专心致志胜(强)也

三心二意败(弱)也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理解文意,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以及合作学习的力量,疏通文言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2.通过对比、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2.疏通文意,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蕴含的哲理。

3.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学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

《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

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

(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背诵《学弈》。

 

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

学生质疑:

如①他们为什么争辩?

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依据是什么?

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师生及时评价。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译文如下: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依据是什么?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

为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3.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4.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5.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6.学生解疑,交流体会。

(1)太阳是远是近。

(2)①一小儿的观点是: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依据是: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

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

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依据是: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3)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4)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

(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学生背诵课文。

朗读、表演、背诵。

四、课堂小结

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

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

早晨中午

一儿(大)近(小)远

一儿(凉)远辩斗(热)近

孔子“不能决也”

教学反思

 

课题

2匆匆

主备人

王晓玲

授课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王晓玲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感情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想象课文所表达的意境,在读中理解、感悟。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地抒发自己的阅读感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2.品析文中的优美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冬去春来》的乐曲、朱自清的资料、读写练习。

相关资料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浙江,1919年2月《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

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同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

他还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1922年4月写下了《匆匆》一文。

朱自清当时被人称为年轻而卓然的诗人。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叹时间匆匆。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感情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想象课文所表达的意境,在读中理解、感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准备

《冬去春来》的乐曲、朱自清的资料、自己的照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1.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2.师:

是啊!

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

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

3.感知资料,激发情感。

你们在课前收集到哪些关于这篇文章和作者的资料呢?

 

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同学交流、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二、整体感受,自主积累。

 

1.学生自读全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找出读得不准确或不流利的词语和句子,一会儿请同学自主汇报。

(引导学生从内容、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自主积累。

2.落实本课时读的要求,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准备。

生自读课文

小组内轮读课文,学生互相听读,要求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三、整体感悟,自主交流。

1.请同学说一说喜欢某句话的原因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还可以进行质疑。

质疑有可能集中在第四自然段,作者连续自问,意在表现当时的彷徨以及受到新思想影响后的觉醒。

 

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借助经过整理的资料了解当时的背景,一方面变换读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要抓紧时间,有所作为的感情。

同学汇报朗读各段。

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可以随时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自主汇报。

如自读,指名读,师生问答读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

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读一遍课文吧!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试着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板书设计

2匆匆

一去不复返

“......的时候,从......过去了”

(时光飞逝)

不能白白走一遭

(珍惜时间)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品读句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品析文中的优美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想象课文所表达的意境,在读中理解、感悟。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地抒发自己的阅读感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想象课文所表达的意境,在读中理解、感悟。

教学难点

1.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2.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订正。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1.听写生字词。

2.同桌检查订正。

3.思考交流。

 

二、自主诵读、感悟体验

 

(一)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思考: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作者发出了什么人生感慨?

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3.找出你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品读句子: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找出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A、谈谈你的感受。

  

 B、你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吗?

你能通过朗读感染大家,让大家体会时光易逝。

谁还愿意读读?

C、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A、首先谈谈你的体会好吗?

 

 B、结合你画的句子,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过渡:

是啊,从这些句子中作者体会到了时光流逝的踪迹。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

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叹息、惋惜。

 2.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谈体会,朗读,说理由。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进修;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

 3.

(1)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吗?

老师也查到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组合,大家来读读吧。

 

(2)请你再读读最后几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3)相信大家读了这段文字后,会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的体会。

 (4)下面,请大家带着你的这种体会,放开声音读读这个自然段。

 

找句子。

 

说体会。

 

交流感受。

 

读读画出的句子。

 

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边一闪而过;……

(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的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谈体会,朗读,说理由。

 

汇报收集的资料

 

请同学们想一想读了这篇课文,使你想到些什么?

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可以是一些关于时间的文章、诗词、格言、警句、故事,或者是自己、他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也可以是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

(体会作者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找出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好在哪里。

 

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认真去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读一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

感情朗读,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