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2039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秦汉时期的反腐败

秦朝对官吏的约束是很严的,制定的反腐败专项法律法规包括《为吏之道》等,突出规定了对官吏经管物资财产的法律监督,以杜绝贪污。

若挪用公款,则以盗窃论罪。

若通一钱者,则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

《秦简·法律答问》中还规定“令曰勿为而为之,是为‘犯令’;令曰为之弗为,是为‘废令’也。

”即法律不允许做却做了或法律要求做而不做的,均属违法犯罪行为,该受惩罚。

这成了后代历朝的反腐立法的榜样。

秦朝的国家政权机关设三大部门。

行政机构的首长是丞相,军事机构的首长是太尉,监察机构的首长是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成为制约其他两公的有力工具,负责统率监察官员对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举弹劾,百官畏之为“风霜之吏”。

监察机构的一般官员为御史,一部分在朝廷内负责日常的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政府,实施对地方的监察,因而又称监御史、监察史。

常驻地方的监御史地位也相当高,他们常与郡守、郡尉一起,并称“守、尉、监”。

为了防止任用官吏上的徇私舞弊行为,秦朝还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即被推荐和任命的官吏犯罪,推荐和任命者须连坐,也即“保任连坐”罪。

这一做法,历代封建王朝均有沿用。

汉代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逐渐形成了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希望通过强化官吏的考核来建设一支清正廉洁务实的官吏队伍。

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

西汉武帝颁布的《监御史九条》和《刺史诏六条》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强,进行贿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

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官员回避制度,就是初创于汉代。

当时实行“三互法”,其内容规定:

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婚姻戚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

后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

同时,职务连坐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到了汉武帝时归纳为“见知故纵之法”,即对国家官吏实行连坐,上对下、下对上均承担连坐责任,实行责任追究。

如果对自己的上级或下级官吏的违法乱政行为知而不举则坐以同罪。

汉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汉武帝元封元年,把全国分成了13个监察部,每部各监若干郡国,中央设13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部的监察事务,很好地发挥了监察御史的作用,强化了监察工作。

我国最早的举报箱,是西汉赵广汉发明的。

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颍川太守,令手下人制成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受吏民投书”。

其后,这一制度得到了推广运用。

(编选自《历数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

1.下列关于秦朝反腐败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朝对官吏的约束很严格,专门制定了反腐败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重视对官员贪腐行为的处罚,到了十分苛刻严厉的地步。

B.秦朝将监察部门设为国家三大政权机关之一,并将掌管监察机构的御史大夫的地位与掌管行政的丞相、掌管军事的太尉并列,显示了对监察工作的高度重视。

C.秦朝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监察体系。

常驻地方郡一级政府的御史又称监御史或监察史,地位仅次于郡守、郡尉。

D.秦朝的“保任连坐”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即官员犯罪,其保举者或任用者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罪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体现了汉代统治阶层希望通过强化官吏考核来达到促进官员守法、建设清正廉洁务实的官吏队伍的目的。

B.汉代对受贿这种枉法行为的处罚十分严厉,除了对犯罪官员要“弃市”,还要取消其子孙三代的为官资格。

C.汉代官员回避制度,就是“三互法”。

“三互法”从地域、婚姻、血缘等关系上,规定了官员任职时应当回避的因素,以防患未然。

D.汉武帝完善了汉代监察制度,他对全国进行分部监察,颁布了《监御史九条》和《刺史诏六条》,建立了举报箱制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被李克强总理怒批的一些官员“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尸位素餐的不作为行为,在秦朝属于犯罪行为,是会受到惩罚的。

B.秦朝的御史大夫和监察官员被百官称为“风霜之吏”,可见他们对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举弹劾,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

C.秦朝的“保任连坐”与汉朝的“见知故纵之法”在立法目的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为了防止官员任用上的腐败行为,后者是为了避免上下级官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

D.秦汉时期的许多反腐败措施具有开创性,既对当时的反腐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后世的反腐败提供了借鉴。

【答案】

1.C

2.D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

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

C项,监御史与郡守、郡尉的地位关系,原文只有“并称”之说。

故选C。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

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

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D项,举报箱制度出现在汉宣帝时。

故选D。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

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C项,“见知故纵之法”是为了促使上下级官员之间互相监督、举报。

故选C。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牛皋,字伯远,汝州鲁山人。

初为射士,金人入侵,皋聚众与战,屡胜,西道总管翟兴表补保义郎。

杜充留守东京,皋讨剧贼杨进于鲁山,三战三捷,贼党奔溃。

金人再攻京西,皋十余战皆捷。

京城留守上官悟辟为同统制兼京西南路提点刑狱。

金人攻江西者,自荆门北归,皋潜军于宝丰之宋村,击败之。

又与孛堇战鲁山邓家桥,败之。

伪齐乞师于金入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迁安州观察使,寻除蔡唐州信阳军镇抚使、知蔡州。

会岳飞制置江西、湖北,将由襄、汉规中原,命皋隶飞军。

飞喜甚,即辟为唐、邓、襄、郢州安抚使,寻改神武后军中部统领。

伪齐使李成合金人入寇,破襄阳六郡。

敌将王嵩在随州,飞遣皋行,裹三日粮。

粮未尽,城已拔,执嵩斩之,得卒五千,遂复随州。

金人攻淮西,飞遣皋渡江,自提兵与皋会。

时伪齐驱甲骑五千薄庐州,皋遥谓金将曰:

“牛皋在此,尔辈胡为见犯?

”众皆愕然,不战而溃。

飞谓皋曰:

“必追之,去而复来,无益也。

”皋追击三十余里,金人相践及杀死者相半,斩其副都统及千户五人,百户数十人,军声大振。

从平杨么,破之。

么技穷,举钟子仪投于水,继乃自仆。

皋投水擒么,飞斩首函送都督行府。

金人渝盟,飞命皋出师战汴、许间,以功最,除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使,枢密行府以皋兼提举一行事务。

绍兴三十七年上巳日,都统制田师中大会诸将,皋遇毒,亟归,语所亲曰:

“皋年六十一,官至侍从,幸不啻足。

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马革裹尸,顾死牖下耳。

”明日卒。

或言秦桧使师中毒皋云。

初,桧主和,未几,金渝盟入侵,帝手札赐飞从便措置。

飞乃命皋及王贵等经略东西京、汝、蔡诸郡;又遣梁兴渡河,纠合忠义社取河东北州县。

未几,皋及傅选捷于京西,捷于黄河上。

梁兴在河北取怀、卫二州,大破兀术军,断山东、河北金帛马纲之路,金人大扰。

未几,岳飞还朝,下狱死,世以为恨云。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有删改)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伪齐乞师于金人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B.伪齐乞师于金人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C.伪齐乞师于金人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D.伪齐乞师于金人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

B.甲骑:

披甲的骑兵。

C.侍从:

指在帝王或官吏身边侍候卫护的人。

D.手札:

是指亲手写的书信,就是现代人讲的“亲笔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牛皋善于作战,官职不断升迁。

起初是射士,与杨进、孛堇、王篙、杨么等交战,均取得大败敌军的战果,因功勋卓著被多次提升。

B.牛皋被岳飞看重,委以重任。

刚进入岳飞军便被授予唐、邓、襄、郢州安抚使;之后在与敌人的交锋中,不负岳飞之望,大显身手。

C.牛皋一生力主抗金,至死不渝。

绍兴十七年,都统制田师中大会诸将,秦桧指使田师中给牛皋下毒,牛皋临死时仍然不忘国事。

D.牛皋威震金兵,敌人闻风丧胆。

伪齐派五千骑兵逼近庐州之时,牛皋受岳飞之命出兵,牛皋远远望着金军大喊,敌军不战而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金人攻江西者,自荆门北归,皋潜军于宝丰之宋村,击败之。

(2)皋年六十一,官至侍从,幸不啻(仅仅,只)足。

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马革裹尸,顾死牖下耳。

【答案】

4.D

5.C

6.C

7.

(1)攻打江西的金人,从荆门往北撤退,牛皋在宝丰的宋村埋伏军队,打败了金人。

(得分点:

定语后置句、介宾后置句各1分,“北”“归”“潜”各1分)

(2)我今年六十一岁,官位到了侍从,很是幸运,也该感到满足了。

遗憾的是南北通好议和,不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或“使得我不能为国捐躯”),反而在窗下寿终正寝。

(得分点:

“幸”“不啻”“恨”“顺”“牖”各1分)

考点:

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5.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可结合着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结合着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判断,C项,“侍从”这里指官名。

宋代称大学士至待制为侍从官。

因常在君主左右备顾问,故名“侍从”。

其后又称在京职事官如六部尚书、侍郎及学士等为侍从。

故选C。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6.

试题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C项,原文是“或言秦桧使师中毒辜云”。

故选C。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

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关键字:

“北”“归”“潜”“幸”“不啻”“恨”“顺”“牖”。

考点:

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客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8.诗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

请结合诗句赏析。

(5分)

9.为什么说全诗的诗眼是“愁”字?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8.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2分)写了“声”和“夕阳”,夕阳下的楼景为视觉,雁声为听觉,雁声为动,夕阳下的楼为静。

大雁已飞过洒满夕阳的高楼而渐渐远去,唯有即将消失的雁声尚在耳畔回响,描写了一幅辽远却又寂寥的图景。

(2分)表达了漂泊天涯的孤客思乡怀人的愁苦心情。

(1分)(其他手法合理,亦可得分)

9.“愁”字。

(1分)诗歌内容情感句句围绕“愁”字展开,(1分)首句写诗人客居他乡,处处秋景引发游子的悲秋情怀;(1分)第二句写梧桐落叶的景象触动了异乡客寂寞、孤独的悲秋情思;(1分)第三句写诗人急盼见到亲人朋友的片语只言,结果却“无字到”,杳无音讯,更添愁苦;(1分)最后一句写传书的鸿雁飞去,消失在洒满夕阳的高楼之外,只余雁声回荡耳际,更是愁上加愁。

(1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根据题干中的“如何写景”判断本题考查的是表现手法,故分析时,应从写景的角度和特点入手。

“雁声远过夕阳楼”,首先要了解其中“声”与“夕阳”是视听的结合和动静结合,然后结合诗句对手法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表达的情感即可。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

分析时,应首先了解诗眼,“诗眼”是指能够集中体现诗歌思想情感的词语。

读后可知,这是一首羁旅诗,表达了游子思乡怀人的愁苦,由此可以确定本诗的诗眼为“愁”字。

然后再结合全诗分析,诗句是如何体现“愁”的。

要注意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注意突出“愁”字。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面句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借环境描写和听众反应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通过神奇的想像,写乐音清脆、惨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答案】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3)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本题中易出错的字有:

唯、舫、尔。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注:

从11题和12题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11题给分。

请别忘记在答题卡上填上你所选的题号。

11.(选做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母亲

陈玉兰

母亲与父亲一次面也没有见过,就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

当时年方二八的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已有了心上人,是同村的“放牛娃”。

母亲宁死不同意这门亲事。

姥爷是专制的老古板,对于母亲的反抗,实行了“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方式逼母亲就范。

也许实属无奈,因父亲答应给姥爷五块大洋,姥爷急着给舅舅娶媳妇。

父亲与母亲实在不般配,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

父亲与母亲一个属相,是整整大一轮的那个属相,也就是说父亲长母亲12岁。

父亲年龄大些尚可,可身高偏偏与母亲不成比例,比母亲矮半头。

父亲与母亲走在一起,像一个小屁孩儿跟在大人身后屁颠屁颠地跑着。

母亲整天挂嘴边的只一句话:

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

每当说这句话时,母亲都会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地发恨,好像要把父亲撕巴撕巴炖着吃了才解气。

这时,父亲并不焦恼,像一只做了错事的小狗,蔫头耷脑龟缩身子,知趣地躲一边面壁反省去了。

母亲这句话在说了两年多的时候,有了第一个孩子,而且是儿子。

父亲的欢喜自不必说,一拍屁股转了三圈,咦,我当爹了。

当把屁股拍疼了才想起给母亲沏碗红糖水喝。

父亲一下给母亲煮了五十个鸡蛋,一个一个给母亲剥了,白嫩光滑颤动着,拼一小块放到嘴边吹吹,送到躺在床上满身疲惫、满脸淌汗的母亲嘴边说:

张嘴,吃吧,补补身子。

母亲倒高兴不起来,只皱着眉头唉声叹气。

因那年《小二黑结婚》演得正浓,母亲的“放牛娃”在她被逼嫁时,一气之下跑出去当了八路军。

当上排长的他风风光光回来找母亲。

母亲流着泪端详着自己的儿子,还不到百天,躺在床上,踢蹬着小手小脚,瞅着母亲咧嘴笑得甜甜的。

排长摸摸他的下巴,他竟然“咯咯”地笑出声来。

母亲明白把儿子抱走会要了父亲的命。

把儿子留下,会要了儿子的命。

母亲抽泣着对排长说:

“我不能用两条人命换我的幸福。

”与排长依依惜别。

那晚,母亲与父亲无缘无故大吵大闹,搅得地动天惊,寻死觅活地折腾。

父亲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只蹲在炕沿低头抽闷烟。

父亲听见母亲翻来覆去就那一句话:

我前世欠你的,老天惩罚我来还你的债,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

当然,母亲用手指着父亲鼻尖数落这个动作是少不了的。

母亲嘴里唠叨着这句话,给父亲生了五个孩子,而且一茬儿是儿子。

困难时期,父亲拉煤车,即把煤厂的煤渣给人送到家里。

家里五只虎嗷嗷待哺,靠父亲一个人养活,父亲早早累弯了腰。

母亲从来不吃干的只喝稀粥。

母亲每天给五只虎两顿饭,山药面、高粱面、荞麦面掺和着改着花样做着吃,逢年过节,才用玉米面改善生活,白面全部给了父亲吃。

母亲养了五只下蛋的老母鸡,每天必定给父亲煮五个鸡蛋。

母亲一边给父亲剥鸡蛋皮,一边数落:

“吃饱了,身子骨才结实,才有劲儿拉车,一家子人靠你养活呢。

唉,我怎么跟了你,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

”每当这时,父亲就会咧嘴憨笑,仿佛母亲夸他一般。

每年的麦收时节,母亲便趁着夜黑偷偷到城外的农村检麦穗,回来用碾子碾成白面,给父亲烙白面饼。

烙饼卷鸡蛋,是父亲最爱吃的。

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吵着向母亲要。

可母亲只能让他们享受用白面皮裹了山药面烙的两面饼,鸡蛋也是掺了许多葱花摊成的。

今年春节,母亲感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竟晕倒了。

当母亲醒来,发觉自己躺在医院的床上,父亲坐在床边的陪床椅上,正紧张地攥住她的手难过得发抖。

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

母亲这才发现父亲已是九十岁的高龄了,眼睛便湿润起来,轻声问父亲:

你说如果有来生,咱俩还能做夫妻吗?

父亲愣愣地反应了半天,才展开满脸的核桃纹,神秘笑笑:

不一定喽,如果下辈子我托生个有钱人,就去找你,让你好好地跟我享清福。

如果还是这么穷,我就帮你找一个有钱的人家。

我呢,就在你家附近,远远地看着你,只要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母亲不解地问:

“你在我家附近干什么?

父亲认真地说:

“不干什么,就……就是想当那个排长。

母亲一下子愣住了,眼前这个男人,明明知道自己心中只依恋着那位排长,却默默爱了自己一生。

眼泪如泉般汩汩涌出,母亲说:

咱俩来生还做夫妻,好吗?

母亲第一次让父亲把她紧紧楼在怀里。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因父亲的五块大洋,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反映出母亲的软弱和姥爷的无情。

B.“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一句正面描写母亲的出众,为后文写母亲心中委屈进而反抗做了铺垫。

C.排长回来找母亲,母亲本可以一走了之,但为了丈夫、为了儿子,最终决定留下,隐忍度日,这显示出母亲的伟大。

D.文章的结尾处通过母亲的心理“明明知道自己心中只依恋着那位排长,却默默爱了自己一生”,突出父亲高大形象的同时,也道出了父亲心中多年的委屈。

E.小说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如“牛不喝水强按头”“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等,与人物身份相符,也反映出当时的农村落后的面貌。

(2)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3)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三次写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母亲每次说这句话的心情都不同。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8分)

【答案】

(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

答A,E不给分。

(2)【答案示例】①温和、质朴:

母亲发脾气时父亲并不焦恼,自己当爹,高兴得拍屁股;②勤劳、有责任感:

全家靠父亲一个人养活,他辛勤工作,早早累弯了腰;③爱得无怨无悔:

默默爱了不爱自己的人一生。

(每点2分)

(3)【答案示例】①“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暗示父亲年纪已大;②父亲的脸被阳光映得红润光鲜,像涂了油彩,暗示父亲在母亲眼中形象已经变化;③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父亲、母亲真情流露的情节。

(每点2分)

(4)【答案示例]①第一次,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这句话时,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地发恨,这时母亲对父亲是真的恨;②第二次,母亲说“我前世欠你的,老天惩罚我来还你的债,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说明母亲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体现的是一种无奈;③第三次,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不再有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的动作,表明母亲已经开始接受父亲。

(每点2分)作用:

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深化文章的主旨。

(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A项,“反映出母亲的软弱和姥爷的无情”错误,母亲并不软弱,她“宁死不同意这门亲事”,极力反抗过;“姥爷急着给舅舅娶媳妇”,这样做实属无奈,并非真的“无情”。

C项,“隐忍度日”说法不准确。

E项,小说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并不是想反映当时的农村落后的面貌。

故选BD。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

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正面和侧面,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到答案。

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

例如,全家靠父亲一个人养活,他辛勤工作,早早累弯了腰,表现出了父亲勤劳、有责任感的形象。

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读后可知,画线语句为景物描写和神态描写,位置又处于文章中间位置,因此分析时,要根据内容上、结构上的一般性作用,结合着环境描写和神态描写的一般性作用,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即可。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

由思考题可知,要按两个步骤答题:

一是结合着具体内容分析“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表现的母亲的心情;一是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第一问要结合着母亲的人物形象,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结合着文章主旨分析作答。

第二问要着眼于全文及写作意图来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

对于小说而言,塑造人物形象和突出文章主旨自然是重点,因此可从这个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选做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屠呦呦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

王君平刘仲华吴月辉

5日上午10时,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内,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

11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常务秘书乌尔班·林达尔和3位评委进入诺贝尔大厅。

林达尔先后用瑞典语、英语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另外一半授予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

在林达尔宣布的同时,大屏幕上出现的照片和简介,让世界认识了这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屠呦呦。

照片中,屠呦呦戴着眼镜,嘴角微微带笑,简介中写着“生于193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国”。

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

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那是一个不小的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