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2189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2课时)

第1课时 走近老师

知识目标

1.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及老师的不同风格。

2.认识老师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学会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亲近老师、尊重老师的情感。

重点

学会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学习老师身上的优点。

难点

了解老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性格特点。

教师准备:

精心备课,制作课堂活动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新课;

2.为老师画一张像。

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听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老师的谆谆教导引领我们前行,老师的关爱伴随我们长大。

但有时候我们却不那么了解老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师,走近老师的世界吧。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

(一)了解教师职业

【过渡语】同学们好!

请展示出你们给老师画的像,看看大家能否猜出是哪位老师?

1.古老的职业

(1)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教材第61页正文第一段。

提出问题:

①你知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来历和含义吗?

②为什么说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③任何一种职业都在社会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教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教师总结:

①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其主要意思是:

“传道”要求教师言传身教,即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授业”,即教师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解惑”,即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教师要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困惑。

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出现的时间比较早。

③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故事拓展】天津河西区西南楼教师村有一户“教师世家”,四代人有25人从事教育工作。

户主任秉钧是天津海河中学从教51年的退休教师,他的父亲、他同辈的兄妹6人、16个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和两个外孙、孙女婿全都是老师,每当逢年过节,全家相聚在一起,谈人生、谈理想、谈工作,相互激励,相互祝愿,其乐融融。

“教师世家”的故事反映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人类文明传承的作用及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肯定。

(2)活动拓展

阅读教材第61页“相关链接”上半部分内容,思考:

①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历史人物是谁?

②关于这个人物教育的言论和主张,你知道多少?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对学生交流情况作出小结。

2.现代的职业

(1)教师安排学生研读教材第61页正文第二段。

提出问题:

①在现代社会,教师的职业是怎么定义的?

②哪部法律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

教师总结:

①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职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

(2)活动拓展

阅读教材第61页“相关链接”下半部分内容,思考:

①“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是谁说的?

②这个人为什么能被称为中国近现代教师的代表与楷模?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简要总结。

3.教师的职业要求

(1)研读教材第62页正文。

提出问题:

①教师的职业要求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②在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

教师总结:

①时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②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知识拓展】研究人员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21个省区的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心学校和村小或教学点进行问卷调研和电话访谈。

报告显示,在受访教师中,最早的需要5:

30上班,最晚的需要22:

30下班,每天工作时间最长的近17个小时,平均工作时间为9小时34分钟。

(2)活动拓展。

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思考:

①教师资格包括哪些要求?

②教师的成长时间一般是怎样的?

③确认教师职业的法律是什么?

④对于教师的知识要求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

可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二)风格不同的老师

1.了解老师的不同风格。

(1)研读教材第63页正文第一段。

提出问题:

为什么老师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教师总结:

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2)活动拓展。

阅读教材第63页“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思考:

在现在教我们的老师中,你比较喜欢谁?

说一说你喜欢他(她)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作简要小结。

2.接受老师的不同风格。

(1)研读教材第63页正文第二段。

提出问题:

①说一说你喜欢哪种风格的老师。

②怎样对待老师的不同风格?

【故事拓展】王老师个头不高,一个调皮学生趁他上讲台的机会,偷偷地站在他后面同他比个子,引得全班同学发笑。

王老师一回头,发现了学生的举动,顿时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大发其火:

“你长得那么高有什么用,有本事把考试的分数考高点。

新来的语文教师即将走进教室,好事者在黑板中央画了一道横线,并向同学们宣布:

凭老师的身高,板书只能写到画线以下的部分。

老师一边用精湛的讲课艺术把学生引入文学天地,一边将板书稀疏地写在线以下的部分。

正当几个调皮学生暗自得意的时候,老师笑容可掬地说:

“请问,线以下的部分不够了,可否写在线以上呢?

”这时,全班同学责备的目光一起投向了那个画线者,这名同学顿时满脸羞愧。

教师总结: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我们喜欢的老师,风格可能不尽相同。

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活动拓展。

阅读教材第64页“方法与技能”的内容,思考:

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有什么积极作用?

教师总结:

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知识拓展】近年来,墨西哥的人口逐年膨胀,而教师队伍壮大的速度显然跟不上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在这种形势下,“电视老师”在墨西哥全国悄然流行。

上课看电视,这在墨西哥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该国近130万名中学生在上课时看电视。

电视机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担任了主要的教学任务。

采用电视教学的学校,通过全国的电视台向学生播放不同科目的课程。

“电视老师”一天要给学生上6门课,每门15分钟。

每门课之后,学生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书面练习,并复习学过的内容。

现在这种教育方式遍及墨西哥,五分之一的初中生上的是“电视中学”。

三、课堂小结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我们遇到过很多老师,每位老师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位老师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他们或者在教学风格上不同,或者在为人处世上特别,或者在性格上迥异,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

每位老师除了有自己的个性外,还有许多共性,如无私、奉献、诲人不倦、博学、有爱心、有责任心等。

老师是对我们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因此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去学习。

走近老师

第2课时 师生交往

知识目标

1.认识“教学相长”作用。

2.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3.知道彼此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始。

能力目标

1.培养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

2.领会尊重老师的丰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培养尊重老师的情感。

重点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难点

处理好与老师“亦师亦友”的交往关系。

教师准备:

制作课堂活动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师生交往中的事例。

 

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同学们好!

如果从小学算起,我们已经当了七年多的学生了,在这七年多当中,你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吗?

对于某一次批评,你还记得吗?

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被老师批评和表扬过,但是不同的处理方法导致的后果也是不同的,所以不要讨厌老师的责怪,因为老师的责怪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下面就来看看这个小故事吧!

小刚和小明贪玩,天黑了才想起来写家庭作业。

可是到家后怎么也想不起来老师留了什么作业。

他们抓耳挠腮地想了老半天,不写当然是不行的,要是去问同学,天又太晚了。

他们只好把大概记得老师说的页数的题都写了一遍。

第二天,他们各自的班主任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了他们多写了几页,叫他们上前去询问,他们说忘了留什么作业了。

小刚的班主任听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

“今天咱们班有位同学要提出表扬,他因为忘记了老师留给他的作业,所以多做了好几页的题。

这样不但完成了老师留下来的作业,还多做了练习。

而小明的班主任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

“今天咱们班有位同学要提出批评,他上课没有注意听讲,以致没有记住老师留下来的作业。

虽然他多做出了好几页,但是我不认为他的行为要得到表扬,而且我还要重重地罚他。

小刚得到了赞扬很高兴,他觉得老师认同了他的做法,以后老师留作业的时候他都不认真听,反正回去多做几道就行了,慢慢地他连上课也不注意听讲了。

小明得到了批评很难过,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从那以后每次老师留作业他都会认真地记在本子上,慢慢地养成了习惯,课堂上也变得专心一志。

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这种影响不仅仅发生在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而且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师生关系在我们的成长中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怎样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二、新知导读,问题研讨

(一)教学相长

【过渡语】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大教育家孔子的一些教学主张,在孔子的教学主张中就有“教学相长”的见解,那么教学相长是怎样一种师生关系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教学相长”的相关知识。

1.教学相长的含义。

(1)研读教材第66页正文第一段。

教师提出问题:

①你知道“教学相长”这句话出自哪里吗?

②教学相长的含义是什么?

③教学相长对于我们和老师意味着什么?

教师总结:

①出自《礼记·学记》: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③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故事拓展】

一位老师和学生教学相长

一次,有一个淘气的小男孩问我关于牙齿的问题,当时我急于批改作业,无心解答,就对他说:

“老师下一次课给你解答。

”等到我第二次走进课堂时,他再次提出了那个问题。

这时我认识到这一问题对他来说是何等重要了,我认真回答了他的问题,并把自己了解的不准确的地方告诉他,邀请他帮我查找资料。

他愉快地答应了。

从此以后,他在我的课堂上表现地特别优秀。

再也看不见他在课堂上调皮的事情发生。

他变得特别喜欢健康课了。

从此后,我们的课下交流的时间变长了。

就这样,我们成了学习上的好朋友。

他更是我教学上不可多得的小助手。

从他身上我深刻地理解了所谓教学相长包含的内容。

(2)活动拓展。

阅读教材第65页“运用你的经验”。

教师提出问题:

①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②在教材中的四个场景中,老师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教师总结:

①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

②在场景一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角色;在场景二中,老师扮演着倾听者角色;在场景三、场景四中,老师扮演着陪伴者角色。

2.勤学好问的态度。

研读教材第66页正文第二段。

教师提出问题:

①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我们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它有什么好处?

②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什么好处?

③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有什么好处?

教师总结:

①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②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

③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3.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1)研读教材第67页正文。

【故事拓展】历史课上,学生江风因为讲与课堂无关的话被老师点名批评,他的名字还被记载到课堂违纪日志本上,这意味着放学后要被班主任留下来。

江风认为,几个人讲话老师只批评自己,而且只是讲了几句话就要被记录扣分,老师处理不公平,处理得太重了,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苦恼极了。

教师提出问题:

①为什么要认真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②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分别意味着什么,有什么作用?

③怎样对待老师的批评?

教师总结:

①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②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③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2)活动拓展。

阅读教材第67页“探究与分享”。

教师提出问题:

①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

②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

教师总结:

①语文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

数学的批评也是正确的,小齐应该认识到数学课上的错误行为。

②例如,处理好发展特长和文化学习的关系;向数学老师承认错误;等等。

【故事拓展】夜里十点,某商场已经打烊。

商场保安郭某和当晚值班的党群处负责人孙某照例进行清场巡逻工作。

走到某品牌羽绒服柜台处,孙某发现一个小男孩躲在夹缝里。

“一看就知道,孩子是不想回家。

”面对这个孩子,两人试着与他聊天,孩子说他叫小诚,上小学五年级。

在聊天过程中,小诚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不肯回家的原因。

原来,白天在上微机课时,小诚因为没带鞋套,跟老师顶嘴,被老师批评,爸爸知道后很生气。

放学后,小诚怕爸爸责怪不敢回家。

(二)亦师亦友

1.师生之乐。

研读教材第68页正文第一段。

教师提出问题:

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

教师总结: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2.彼此尊重。

(1)研读教材第68页正文第二段。

教师提出问题:

①什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始?

②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什么?

③为什么要把尊重老师当成我们的基本道德修养?

教师总结:

①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②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

③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它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2)活动拓展。

阅读教材第68页“探究与分享”。

教师提出问题:

①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②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教师总结:

①尊重老师不能以我们的个人喜好为出发点,尊重老师没有特定对象的区别,尊重老师要求我们对所有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

②不喜欢一个老师说明我们还不能接受他的风格,不喜欢是个人的态度,是否尊重老师是个人的品德。

3.平等相待。

(1)研读教材第69页正文。

教师提出问题:

①我们是否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②老师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③我们是否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教师总结:

①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②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③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2)活动拓展

阅读教材第69页“方法与技能”。

提出问题:

①当与老师发生矛盾时,自我反思有什么作用?

②当与老师发生矛盾时,相信善意有什么作用?

③当与老师发生矛盾时,坦诚相待有什么作用?

④当与老师发生矛盾时,求同存异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

教师可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补充。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

教学相长是师生交往的重要内容,平等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第七课 亲情之爱(3课时)

第1课时 家的意味

知识目标

1.了解家庭内涵及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

2.了解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

能力目标

1.明确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知道“孝”的精神内涵及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热爱家庭、热爱亲人的道德情感。

重点

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孝”的精神内涵。

难点

对“孝”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师准备:

精心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汉字“家”的多种写法及与“家”相对应的一些词语。

一、情景导入,情景激趣

播放歌曲《回家》:

“走过的世界不管多辽阔,心中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

”《回家》这首歌曲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

(一)生命的居所

【过渡语】提起“家”,同学们都再熟悉不过了。

如果问你什么是家,家对你意味着什么,你能回答出来吗?

1.什么是家庭。

(1)研读教材第71页正文第一段。

教师提出问题:

一般来说,家庭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总结: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教师提出问题:

家庭通常包括哪些关系?

教师总结: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成员之间有多种关系,如:

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祖孙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等。

家庭成员越多,家庭关系往往越复杂。

(2)活动拓展。

阅读教材第71页“运用你的经验”的内容,思考:

①你倾向于教材中提及的哪种“家”的含义?

②你认为“家”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

家,是我们常常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字眼。

2.家庭的作用。

(1)研读教材第72~73页正文。

教师提出问题:

①为什么说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②为什么说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教师总结: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知识拓展】

对家庭的幸福的理解和认知

俗话说: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可我们也可以说:

“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幸福的家庭却各有各的幸福。

”一个家庭成员每个人性格不同,习惯也不同,家人对幸福存在的理解,是不论金钱的多少,不论地位的高低,也不受诸如环境等因素影响的,幸福来自我们的内心,是我们对每一件细微小事的快乐体验。

虽然我们很多家庭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小战争,但家庭成员之间却有着解不开的亲情。

家人之间没有一件事能算得上惊天动地,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幸福就在其中,就是这些小事不断散发出缕缕暖人的温情

(2)活动拓展。

阅读教材第72页“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思考:

①为什么把家庭比喻为“社会的细胞”?

②家庭的功能是不是单一的?

教师总结:

①社会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由各个家庭组成的,家庭关系构成人们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

因此,人们把家庭比喻为“社会的细胞”。

②家庭的功能不是单一的,其主要的功能有:

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扶养和赡养功能、情感交流功能。

总之,我们感受家庭的温暖、体会父母的辛劳、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与父母和谐相处,都与家庭功能有密切关系。

(二)中国人的“家”

1.重视“家”的民族。

(1)研读教材第74页正文第一段。

教师提出问题: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对家是怎样认识的?

教师总结: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2)活动拓展。

①阅读教材第73页“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思考:

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讨论交流。

②阅读教材第74页“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思考:

什么是家规、家训、家风?

哪些内容在今天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

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家文化的浸润滋养。

透过他人和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学习和感悟,中华传统家文化的营养流入我们的精神血脉。

小时候,我们就懂得了孝敬父母、诚实友爱;长大了,我们懂得了忧国忧民、精忠报国。

这些性格都与中华传统家文化的影响分不开。

2.“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1)研读教材第74页正文第二、三段。

教师提出问题:

①“孝”在中国家庭文化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②怎样认识孝亲敬长的行为规范?

③怎样理解“尽孝在当下”?

教师总结:

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③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2)活动拓展。

①阅读教材第74页“相关链接”的内容,思考:

通过阅读这些法律规定,你对孝亲敬长有了什么新认识?

学生讨论交流。

②阅读教材第75页“方法与技能”的内容,思考:

光懂得孝亲敬长的道理还是不够的,如何做到孝敬敬长呢?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

视学生回答情况补充总结。

三、课堂小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家”的观念根深蒂固。

主要表现在:

(1)汉语词汇中的家。

汉语言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语言,汉语词汇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融合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情感。

汉语中有很多与家有关的词汇,既显示出我们对家庭的重视,也表达了我们对家庭的美好祝愿。

例如,家天下、家和万事兴、千家万户、家喻户晓、四海为家等。

(2)爱心和孝心构成重要的家庭观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和睦和孝心的民族,尤其是在家庭中讲究和睦、孝心和亲情。

家的意味

第2课时 爱在家人间

知识目标

1.了解家庭中亲情的表现形式。

2.知道亲情碰撞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3.认识亲子冲突处理不好的危害。

能力目标

1.能感受家庭中的亲情。

2.掌握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树立化解家庭矛盾的意识。

重点

了解亲情的表现形式,掌握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

难点

了解亲情形式的变化及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

教师准备:

认真备课,制作课堂活动课件。

学生准备:

回忆家庭中温馨的故事或者不愉快的家庭矛盾冲突。

一、情境导入,情景激趣

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生活中有很多本来珍贵的东西一旦被我们认为是习以为常的事物,我们就可能不再珍惜和在意。

亲情之爱也是如此,我们从小到大都尽情地享受着家庭中的亲情之爱,以至于我们对这种爱到了熟视无睹的境地。

可见,我们的生活中不乏亲情之爱,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发现这是一种爱,都能领悟到这是一种爱。

你领悟到亲情之爱了吗?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

(一)体味亲情

1.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1)研读教材第76页正文。

教师提出问题:

①什么是亲情?

②亲情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总结:

①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就是亲情。

②这份情感的产生,或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或是因为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操劳,或是因为他们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分担了我们的忧伤,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影响者,或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成长的陪伴者和见证者……

【故事拓展】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