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2225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

题目: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1

内容提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由来已久,而会计诚信则是会计人员的立业之本,是企业单位成内容功的基石。

但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实践的非理性行为也越来越突出。

面对诚信危机,积极营造有利于会计诚信建设的内外部环境,重塑会计诚信的应有信誉已迫在眉睫。

会计诚信是现代会计的一项基本准则。

现代契约理论下的委托人缺失及产权不明引发的责任问题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机理。

寻找新的委托人来加强委托方对会计行为的作用,削弱代理人对会计行为的不正当影响,开展会计诚信的道德、法律,教育,改善诚信环境,从而恢复会计诚信危机。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它一直是世界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不同的利益驱动、社会伦理道德滑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的社会中介机构监督不够等因素都能造成会计失真。

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的学习研究,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具体表现就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职业道德。

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和引导会计人员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情操,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内容包括: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关键词:

会计诚信危害原因对策

目录

一、我国目前会计诚信的现状 1

二、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2

三、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 3

(一)经济利益驱驶造成会计诚信危机 3

(二)市场经济制度促使会计诚信危机 3

(三)法律惩罚力度不够、执法不严导致会计诚信危机 4

(四)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4

(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欠缺,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5

四、当前会计诚信面对的问题 5

(一)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基础不规范 5

(二)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 6

(三)利用现行会计法规不配套、不完善 6

(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任意弄虚作假 6

(五)会计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完备 6

五、会计诚信不足和会计世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 7

(一)目前会计诫信不足和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7

(二)解决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9

六、会计诚信危机的改革举措 11

参考文献 15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日趋复杂,一些单位会计失信,信用危机的现象甚为普遍,已严重危害到我国正常经济秩序的建立,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权益,甚至滋生腐败。

因此,如何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提高全民诚信素质,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一、我国目前会计诚信的现状

 会计诚信建设既是企业问题,又是社会问题。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会计诚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企业单位中的会计不诚信问题也较为普遍。

主要表现在:

会计基础工作还不够规范,做“账外账,设“小金库”;会计凭证不健全,不规范,白条子入账多;单位负责人随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销毁会计档案,偷逃骗税,侵吞国有资产,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现象时常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丧失职业操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情况也不少。

所有这些,既损害了会计行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又破坏了正常财经秩序的建立,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极其不利。

会计诚信应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行为。

(2)强烈的敬业意识和职业荣誉观。

(3)真实准确的金融会计信息质量。

(4)精湛的会计技术和熟练的会计技能。

(5)优质高效的金融会计服务。

(6)有强烈的守法意识、政策水平和制度观念。

以上这些既是金融会计诚信的内涵,也是加强金融会计诚信建设的指导方向和目标。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道德资源,又是经济资源,诚信在保障交易正常进行中具有重要作用。

纵观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把诚信作为追求和必备的品质之一,无一不是以诚信为本而发展壮大的。

有调查显示,当前普遍发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占88.8%的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没有遇到授意指使、强令,他们自己是不会主动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

二、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人们普遍遵守的伦理道德。

在现代社会,诚信在经济学中是无形资产,在伦理学中是道德资源;作为社会生产力的要素,诚信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会计诚信即指会计人员严格按照原始凭据,依据会计准则和原则记帐,编制会计报表及审计表等。

会计要讲诚信,要以诚为本,只有讲诚信,会计人员在处理各种经济业务时,才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实事求是,真实反映会计信息。

只有讲信用,单位、企业提供的计信息才能被社会和公众认可,对国家和社会各界才有用,社会风气才能好转,社会经济才能繁荣。

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

曾说过:

“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

对会计行业而言,诚信不仅是一种责任,更与重大利益相关。

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诚信还是财力。

诚信是财富,是指它有助于会计业务的开拓,市场的占有;诚信是财源,是指它不仅可以使客户增多,扩大实力,而且可以使同行合作者增多,在合作中取得更大利润;诚信是财力,是指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因此诚信在会计行业尤为重。

三、会计诚信危机的原因

(一)经济利益

驱驶造成会计诚信危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从事经济话动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为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营者往往通过会计人员出具假报表,骗取投资者、债权人、银行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

如2007年底报表粉饰舞弊案有鄂尔多斯、亿利科技及东盛科技等上市公司;2005年涉嫌的财务舞弊案有日本的三洋涉嫌伪造账目案、我国台湾的博大和讯碟、大陆的天香集团等,使会计的诚信度下降至冰点。

这些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的下,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不择手段,图谋攫取不义之财。

他们做假账,编假报表,虚报利润,欺诈社会,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二)市场经济制度促使会计诚信危机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后,企业和个人成为了市场主体,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令性计划约束逐渐失灵,企业和个人不能再借用政府信用,其间便产生了信用空缺。

于是许多人便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从利他主义走向利己主义,进而以损人利己而自豪,不择手段地敛财致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诚信危机极易产生。

(三)法律惩罚力度不够、执法不严导致会计诚信危机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就需要用强有力的法律条款去规范人们的市场经济行为。

尽管《会计法》强化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在实际执行中惩罚力度不够大,突出地体现在对会计造假者打击和制裁不力,往往用行政处分代替承担刑事责任.以缴纳少量罚款代替没收全部非法所得等,致使会计造假风险很低。

正因为现行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对己有的法律、法规执法不严,对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不够,起不到足够的震慑和防范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极易导致会计诚信危机的发生。

(四)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创建初期,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计划经济时期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已不再适用,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尚未健全,这就给不讲诚信的人有空子可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信息量空急剧增大,且瞬息万变。

加上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及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对称,给不诚信和欺诈提供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假账的发生。

(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欠缺,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诚信是会计人员工作的基本要求,会计行业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遵循会计规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然而一些会计人员不注意会计职业道德的修养,为金钱所动,发生挪用占用公款等现象。

一些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较差,不注意专业知识的学习,漠视会计职业经验的总结和积累,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广大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了解、掌握、运用水平差异很大,且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跟不上,往往流于形式。

会计人员知识的缺陷,对会计的核算原则、方法认识不全,理解不透,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有的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

四、当前会计诚信面对的问题

(一)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基础不规范

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不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混岗、无证上岗在一些单位存在;无视国家财经法规,没有严格按财务制度对经营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听凭单位领导指挥。

(二)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

主要表现为截留隐瞒收入,乱挤乱摊成本、费用,使用虚假发票,编造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私设小金库等,严重造成会计核算不真实、不完整,会计信息失真普遍严重。

(三)利用现行会计法规不配套、不完善

对会计信息进行操纵调整,以达到偷漏国家税收,获取不义“经济利益”。

主要表现为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和关联交易价格等规定,对不同时期会计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偷漏税收较为普遍,利润波动人为操纵,制造虚假业绩。

(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任意弄虚作假

主要表现为有些会计人员墨守成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中存在较强主观随意性,不严格按制度处理经济业务,极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这段话好像有底色,要取消)。

(五)会计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完备

主要表现为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各不统一,各自为政,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而且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超过成本的利益,一定程度助长了造假的气焰。

五、会计诚信不足和会计世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

(一)目前会计诫信不足和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职业道德荣辱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原有的道德荣辱规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出现了许多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在社会上形成了会计诚信不足的恶劣影响。

其原因既有主观上的不良动机,也有客观上的环境因素。

  1.市场体系不健全。

目前,诚信不足、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第一原因是市场体系不健全、人们的荣辱观念不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市场透明度低导致诚信激励机制不足。

我国目前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很不健全,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不畅,导致信息缺乏、市场信息传播速度缓慢,市场主体各自拥有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好的商誉难以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失信者不能及时地被曝光和发现,并得到应有的惩罚。

现阶段我国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市场本身不具备诚信保证机制,没有能力对违规交易者给予足够的惩罚.并使市场主体自发形成诚信约束机制和道德规范。

社会化诚信机制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诚信监督机制。

  2.单位负责人是造成会计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应承担的会计责任有:

第一,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二.应当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

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

第三,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第四,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目前,有些单位负责人为了个体利益或局部利益,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直接授意、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改写会计报表、虚增利润、隐瞒亏损、从而达到粉饰政绩的目的。

会计人员如果坚持原则予以抵制,很可能遭到被撤职、调离岗位等打击报复,因此难以违抗领导意图,从而违心办理违法会计事项,出具虚假会计报告。

  3.会计人员就业压力大,自身素质不高。

在当前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式下.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竞争愈演愈烈,任何职业都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会计也不例外。

有些领导就利用了会计人员害怕失业、害怕打击报复的心理,强迫会计人员从事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

而有些职业道德观念薄弱的会计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把职业道德弃之脑后。

为了保证稳定的收人,自身的前途,抛弃了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准则的职业道德观念,违反会计准则,甚至触犯法律。

  4.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惩罚力度不够。

首先,目前我国经济立法滞后。

现有法律虽然对部分不诚信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还不能涵盖全部,使信用活动缺乏强大的法律支撑;其次,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

监督组织不完善,监督内容不完备,致使法律监督力度不够,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监督机制;第三,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多由当地政府出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而推荐上市的,公司的上市便自然维系了相当多的当地政府的利益,已造就了“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局面,再加上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有企业改组形成,即使予以惩罚,罚的仍是国有资产。

因此,即使制定了严厉的惩罚准则.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仍然很难予以惩处。

 

(二)解决会计诚信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对会计行业而言,诚信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不做假账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要求。

因此必须制定有效措施予以根本解决。

  1.加强法制建设和政府监管。

首先,明确规定会计真实性的具体法律标准.降低名义上的要求,锁定少数违法企业和最恶劣的行为,解放大多数企业;明确规定企业负责人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第一责任人,把会计人员解脱出来,集中打击关键目标,并加大打击力度;明确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瓦解欺骗联盟,分化打击目标。

同时,为了改进会计的法制建设,需要研究制定司法会计,提高立法和执法的科学性。

其次,从会计的政府监管来看,需要解决监管部门无作为的法律责任问题,或者明确监管不力的责任问题。

代表国家利益对企业进行监督的财政、审计、税收等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按照法律及有关规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及时发现不诚信的行为,并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严惩,加强对会计和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检查并加大处罚力度。

  2.完善

会计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内部运行机制,构建行业发展的微观基础。

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

企业内部加强会计诚信管理,是提高我国市场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

通过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对会计、统计和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定,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会计活动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经济工作,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会计政策的执行。

我国有关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等,会计人员要经常自觉地进行学习。

不断地增强职业道德的理性认识和自律意识,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风尚,保证会计政策的选择、经济事项的判断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同时,会计人员还要认真学习和熟悉掌握处理实务的法律法规.在处理日常经济业务时,要有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会计诚信问题。

会计工作担负着向社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结果的一种责任。

“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

”因此,健全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监督体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整个会计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在全社会重塑会计行业诚实守信的新形象,才能保证中国会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六、会计诚信危机的改革举措

以上分析可知,会计诚信危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要有效消除诚信缺失的危害性,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坚持五个“着力”。

1.着力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启发行为人良知

诚信教育对增强诚信意识,规范诚信行的作用不可低估。

因此,我们应在整个社会大力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

付出诚信就有回报,不诚信就会受到惩罚,使大家都把诚信作为一种理性行为;使大家都充分认识到,诚信是经济资源,是社会财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取之有害"。

从我国诚信现实状况看,单纯采取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准来减少会计造假的方法,犹如隔靴搔痒,作用也十分有限。

因此,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应是那些真正掌握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强势集团,如企业负责人,能够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所以,既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更要把强势集团人员的诚信建设问题放在首位,这才是真正解决会计诚信危机的治标治本之策。

2.着力完善法制建设,加大惩处力度,提高造假成本会计造假往往会“惠及”极少部分利欲熏心的人,如高层领导会因为造假“成绩卓著”而升官发财,协助造假的中介组织会因为业务增加而收益倍增。

出现非诚信行为付出的代价低、风险小、收益高的不正常现象。

在这种背景下,必须加快法制建设,加大惩处力度,提倡检举有赏,改变“民不举,官不究”的不利状况,使造假单位浮出水面,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使违法单位负责人切实承担起财务信息真实性的唯一责任人的法律责任,集中打击关键目标,让造假者不仅要付出倾家荡产,声名狼藉的代价,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予以严厉法律制裁,承担坐牢风险,以提高他们的违法造假成本。

另外,还应加大对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毒瘤。

3.着力构建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实施科学管理。

地方有关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如财政、税务、物价等)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信用评价联席会议,对所辖地方单位的会计诚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通过当地网站等媒体对外公布,对会计信用等级低的单位,列入重点监督对象,要求定期整改提高;对整改提高无望的单位,列入黑名单,予以曝光。

这些做法,也是政府对企业投资、贷款、贴息、担保等政策扶持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4.着力推行财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履行岗位职责。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除上述原因以外,与财务人员自身是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密切相关。

因此,当地财政部门要通过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等措施,强化对财务人员的约束与管理。

即将不诚信财务人员的过失、过错予以记录;将违背从业资格管理制度的财务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予以吊销;将财务人员诚信档案内容作为用人单位的重要参考依据,做到不诚信者不得录用。

这样,对促进财务人员恪守岗位职责,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服务经济建设将产生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5.着力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我国已经出现过许多企业单位会计造假事件,但到目前为止,投资人的权益是否完全得到维护,值得深思。

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加大对参与造假的单位及其领导、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诉讼力度,维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另外,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不恪守信用的单位及个人,一旦出现失信于民的会计行为,应采取市场退出机制的办法,将其驱逐出相关行业。

双管齐下,重拳出击,必将对蓄意造假者以沉重打击。

总之,诚信教育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庞大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

要切实治理会计诚信危机问题,我们必须从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入理解“诚实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朱镕基语)的深刻内涵,努力使全社会协同一致,形成共识,始终秉持“操守为重、不做假账”的行为理念,会计诚信建设就一定会出现崭新的局面,会计市场环境就一定会有温馨的空间。

注释:

13

13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15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