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学年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2264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学年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学年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学年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学年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学年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学年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学年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学年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学年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学年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学年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学年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学年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学年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学年高三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卷二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单元评估检测

(二)

自然地理 第二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河流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河流抢夺过来,使原来流入其他流域的河流改向流入切穿分水岭的河流,这种现象叫河流袭夺。

左图到右图为某河流袭夺过程示意图,据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袭夺河与被夺河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流量大的河流袭夺流量小的河流;

②侵蚀力强的河流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

③弯曲河道的河流袭夺平直河道的河流;

④河谷地势较低的河流袭夺河谷地势高的河流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右图中最终可能发育成为湖泊或者沼泽的河段是 (  )

A.甲B.乙C.丙D.丁

【解析】1选C,2选C。

第1题,根据材料,河流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河流抢夺过来,说明是侵蚀力强的河流袭夺分水岭另一侧的河流,②对。

流量大的河流不一定侵蚀力强,不一定能袭夺流量小的河流,①错。

河流袭夺与弯曲河道、平直河道关系不大,③错。

河谷地势较低的河流袭夺河谷地势高的河流,④对。

第2题,读图,甲、乙、丁三处河道侵蚀强,水流速度快,不会形成湖泊、沼泽,A、B、D错。

丙处河段地势平坦,排水不畅,侵蚀弱,水流速度慢,容易形成湖泊或沼泽,C对。

【加固训练】(2015·新郑模拟)结合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1),完成

(1)、

(2)题。

(1)图中A处的地形为 (  )

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

(2)若图中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该处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2中的 (  )

A.aB.bC.cD.d

【解析】

(1)选C,

(2)选A。

(1)题,A处为河流支流的源头和两河的分水岭,因此为山地。

岩层从A向两侧逐渐变老,说明地质构造为向斜。

(2)题,溶洞景观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可溶性的岩石主要是碳酸盐类的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因此为a。

  (2015·潍坊模拟)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及该地某日高空等压面示意图。

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地质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丙、乙、甲

B.若在图示地区修建南北向隧道,应选择甲地

C.乙地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

D.丙地有地下水出露,可建大型水库

4.图示时刻 (  )

A.甲、乙两地之间吹西风

B.甲地一定为晴朗天气

C.乙地昼夜温差小于甲地

D.丙地可能有上升气流

【解析】3选B,4选D。

第3题,甲地岩层向上拱起,地质结构稳定,且有利于地下水向两侧流动,因此适合挖掘隧道。

第4题,甲、丙两地高空等压面凸起为高压,说明近地面为低气压,乙高空等压面下凹为低压,说明近地面为高气压。

因此甲、乙两地之间吹偏东风,甲、丙上升气流,可能有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5.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据观测,北京在炎热夏季,绿化状况好的绿地的气温比没有绿化的地区气温低3℃~5℃。

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绿地的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部分太阳辐射

B.绿地的园林植物的保温作用弱

C.绿地的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损失部分地面辐射

D.绿地的园林植物吸收大气逆辐射弱

【解析】选A。

树冠等植被可以阻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地面热量的吸收,地面辐射的减少,使大气吸热减少,因此气温较低。

  (2015·马鞍山模拟)读某气候类型局部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气候区代表性农作物具有的特点是 (  )

A.喜高温多雨B.耐高温干旱

C.喜阴冷潮湿D.耐低温干旱

7.与乙地区相比,造成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B.洋流

C.地形D.海陆轮廊

【解析】6选B,7选C。

第6题,该气候类型分布于大陆西岸的30°至40°地区,因此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因此农作物等植被具有耐高温干旱的特点。

第7题,乙地地中海深入内陆,但丙地处安第斯山脉西侧,高大山脉阻挡气流深入,因此使该气候仅狭窄分布于沿岸地区。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回答8、9题。

8.在赤道地区,①环节最常见的类型是 (  )

9.下列选项对②环节有阻碍作用的是 (  )

A.土质疏松B.植被茂密

C.地势平坦D.道路建设

【解析】8选A,9选D。

第8题,①环节为大气降水,赤道地区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第9题,道路建设使地面硬化,阻挡地表水下渗。

  海洋的热量平衡决定着海水的温度状况。

读三大洋热量平衡值沿纬度的变化规律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a、b、c分别代表 (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1.在南北纬0°~30°,三大洋表面水温 (  )

A.太平洋最高B.大西洋最高

C.印度洋最高D.一样高

【解析】10选D,11选C。

第10题,印度洋在北半球所跨纬度最小,确定b为印度洋;大西洋在北纬所跨纬度最广,确定a为大西洋。

第11题,在南北纬0°~30°,印度洋热量平衡值最高,所以表面水温最高。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5·潍坊模拟)读图,回答问题。

(20分)

(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

【解析】第

(1)题,从图可知,宁夏平原附近为断层,其属于下沉部分,地势较低,加上河流堆积形成平原。

(2)题,河流上游侵蚀作用强烈,使河床低于两侧,因此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河流下游堆积作用明显,使河床高于两侧,因此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第(3)题,流水的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伴随河流流速减慢,颗粒大质量重的先沉积,颗粒小质量轻的后沉积。

答案:

(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

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

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为主。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

原因:

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一般颗粒大,质量重的先沉积;颗粒小、质量轻的后沉积。

13.(2015·兰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 锋在移动过程中,受到地形的影响,其性质和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改变。

下图为庐山对锋的阻滞示意图。

材料二 1961~1970年间庐山附近两地各月降水量(mm)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总量

星子

37.7

64.1

131.4

176.9

224.7

271.5

163.6

85.5

49.4

34

66.8

38.6

1344.2

九江

47.6

75.3

133.3

166.3

202.9

218.6

140.1

84.2

62.6

47.7

73.6

47.8

1300.0

(1)结合材料一,分析庐山云雾的形成过程。

(2)依据材料二,分析庐山附近两地6~8月降水量变化的共同特点及其成因。

【解析】第

(1)题,图中显示庐山东北和西南部有冷锋向东南移动,而庐山西北部出现了准静止锋,可推知该准静止锋就是冷锋受庐山阻挡形成的;气流受山地阻挡后,必然出现上升运动,而使水汽降温凝结,多云雾。

(2)题,注意问的是降水量变化,从表中数据可看出6~8月降水量逐渐下降;长江中下游6月出现梅雨天气而降水多,8月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天气而降水少。

答案:

(1)冷锋在往东南移动过程中,受山地阻挡,前进受阻,并被迫停留在山前地带,转变为准静止锋。

同时气流遇山地抬升,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因而多云雾。

(2)降水量逐月减少。

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梅雨天气,降水丰富。

8月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14.(能力挑战题)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读下图,回答问题。

(20分)

(1)图甲中虚线所示的洋流朝    (方向)流动,在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图甲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    海区。

(2)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3)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乙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

【解析】第

(1)题,由图甲信息可知,该洋流为暖流,向南流,而在图乙中①处有马达加斯加(厄加勒斯)暖流经过。

(2)题,南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及风带的移动。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逆时针方向流动。

第(3)题,涌升流现象主要受海陆风(离岸风)的影响而形成。

答案:

(1)南 ①

(2)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

 顺时针方向。

(3)有些沿岸海区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十分强劲,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此时附近海区的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沿岸形成涌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临近海区海面高度的差异,从而形成涌升流。

②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