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235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上杭龙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解释下列加点字。

(6分)

(1)至鸿门,谢曰()

(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3)沛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公()(4)不然,籍何以至此()

(5)张良西向侍()(6)常以身翼蔽沛公()

3.下列句子中与“常以身翼蔽沛公”的“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请以剑舞B.乃欲以生劫之

C.使工以药淬之D.阙秦以利晋

4.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一段写了一系列的事件:

刘邦谢罪、项羽设宴、范增举玦、项羽不应、项庄舞剑、项伯护刘等,这些事写得张弛有度,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B.到鸿门后,刘邦先称臣谢罪,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接着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从而得到了项羽的好感。

C.项羽听了刘邦的话后,立即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说了出来,还设宴招待刘邦,可见他是个心地善良,勇于改过的人。

D.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怕失去时机,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足见他是个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

(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总23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骏马名骓常骑之。

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馀创。

乃自刎而死。

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

营垒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

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

过错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

遭受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老农夫如实建议他往左方向逃,不料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9.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分)

(1)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译文: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4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三、名著阅读

10.经典文化阅读

仲弓问仁。

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

“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从孔子对仲弓的回答,你认为要做到仁,应该怎样做?

(三点)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沁园春·

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1.本片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指出它领起了下文的那些句子?

12.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想起了杜牧《山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

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

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

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阅读戴望舒的《雨巷》,回答后面问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14.诗中的两个主要意像是什么?

15.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五、语言表达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从荧__①__(pí

ng)到银幕,从歌剧院到博物馆,从舞台到广场……几年五一假期,文化市场分外火爆,既有演唱会这样的新时尚,又有免费演出等惠民之举。

___②__,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掩盖不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事实。

不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有文化落差,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所能享受的文化服务也有不小差异。

因此___,如果坚持文化的惠普性__?

我们在欢呼成绩的同时___,还需冷静思考的_⑥__。

(1)在①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2)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

(3)文中③--⑥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答:

第______处(只填序号),改为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

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

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

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

“美国”不译作“紊国”?

“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

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

用什么字呢?

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2)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150字左右)(7分)

六、命题作文

18.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让自己感动地人和事,回想一下,你最受感动地人和事是什么?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1)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2)是夕阳中的新娘在我的心头荡漾(3)风华正茂书生意气(4)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

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

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溯”“斑斓”“馨”“濯”“淤”“涟”的写法。

2.(6分)

(1)道歉

(2)黄河(3)料想(4)这样(5)陪坐(6)像翅膀一样

3.D

4.C

5.(3分)范增多次对(给)项王使眼色,又三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示意项王(杀死沛公),项王都默默地没有反应。

(评分点为“目”“应”及语意等)

2.略

3.(3分).“阙秦以利晋”的“以”相当于连词“而”可以译为“来”。

其他三句都是介词“用”的意思。

4.(3分).项羽是个“心地善良,勇于改过的人”不妥。

5.略

6.A

7.D

8.B

9.

(1)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天下。

(2)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

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3)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进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4)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举起所佩带的玉玦来再三示意,项王沉默不答应

6.壁,安营驻扎

7.1表现项羽气概2表现其战功3表现其推卸责任

8.(项羽在垓下时有骑兵八百余人,过淮河后只剩下一百多人。

是被一老农夫所骗。

9.略

10.

(1)做人做事要恭敬谨慎,要严肃庄重。

(2)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3)不管在那里做官(或做事)都不要怨天尤人。

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

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此题要求根据孔子对仲弓的回答,概括要做到仁,应该怎样做,注意你根据句中的“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概括做“恭敬谨慎,严肃庄重”“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要怨天尤人”。

11.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

1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3.A

【分析】

11.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内容和结构的题目,要求回答本片的领字,并指出它领起了下文的那些句子,从内容看,前三句交代时间、地点等,后面三句抒情,中间7句写景,都是所见之景,因此“看”是“领字”,这七句就是领起的内容。

12.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内容的题目,要求回答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想起了杜牧《山行》中哪一句,注意季节和特征“红”,因此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3.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要求选择出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题中B项,“诗人焦躁地思虑”;

C项,“愤恨不平的心情”错误;

D项,“革命领导权”错误。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4.雨巷丁香

15.孤独抑郁消沉(其它类似的词也行)

14.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诗中的两个主要意像是什么”,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意象”这一概念。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然后到《雨巷》中圈出涉及的“景”,如“油纸伞”“雨巷”“丁香”“雨”,再分析这些“景”中融合诗人情感的“意象”是什么,应该是“雨巷”和“丁香”,如“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两个景物身上融入了作者的情感。

15.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

首先了解“感情基调”这一概念,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感情基础,或者说是这篇文章所透露出来的感情,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思念,或痛恨。

然后到诗歌中圈出情感词,或融入情感的景,如“彷徨”“寂寥”“独自”“愁怨”“忧愁”“哀怨”“寒漠”“凄清”“惆怅”,由这些词可知这首诗歌的基调是孤独、抑郁、消沉的。

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16.

(1)屏

(2)然而(但是)(3)第④处,改为,(逗号)

【解析】略

17.

(1)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外文不能。

(2)答案示例一:

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一、这表现了中国人的善良:

中国人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了对外国人民的祝福;

二、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兼容思想:

中国人带着自信心去欣赏并接受他国的优秀文化;

三、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平等思想:

在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字来翻译国名时,中国人民对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都一视同仁。

答案示例二:

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在翻译他国国名时,中国人从同音字中选用具有褒义的字,而避免使用带有贬义的字。

通过国名翻译这一独特方式,我们不仅传达了对他国的善意和尊重,也向世界宣示了表意的中国文字古老而常新的独特魅力,这说明,国名的中文译名既体现了中文的优势,也体现了翻译的巧妙。

18.感动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都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悄然流逝。

朋友,千万别让这美妙的感觉如细细的流沙从你的指间溜走,请学会珍惜它吧。

——题记

一、春

“这鬼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阳光灿烂,怎么一下子就……”我心里不住埋怨。

又一阵冷风袭来,我不禁连打了几个寒颤,那喷嚏一个接一个,鼻涕老是不听招呼。

我只好咬牙忍着,好不容易捱到放学,我顾不得招呼要好的同学,便赶忙向家里冲去……

“叮铃铃……”怎么没人接电话呀,哦,对了,爸爸妈妈都在医院值班。

我迷迷糊糊地爬起来,我的头怎么这么昏,这么沉啊。

我模糊看了看表,“啊,糟了!

”已经8∶30了。

我拿起话筒,传来熟悉的声音:

“×

×

吗?

怎么还没到校,第一节课都下了。

出了什么事吗?

”“我……我昨天感冒,睡过头了。

”“原来是这样,今后可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不过不用担心,今天就在家休息吧,耽误的功课我会想办法给你上补上。

”“嗯!

……”我使劲点着头,眼前又模糊了起来……

二、夏

太阳高挂在空中,操杨边的树热得直冒烟,那片片绿叶就像一张张干渴的嘴巴。

一节体育课下来,我汗流浃背。

同学们回到教室,挤在电扇下,一边吹着凉风,一边喝着美美饮料。

我独自坐在座位上,强自安抚着老提抗议的嗓子,都怪我这记性,妈妈昨晚就替我灌好的水,早上出门时又给忘了,自己都记不清是多少回了。

到小卖部买吧,钱包已赤字多时,唉,还忍着吧。

正懊恼间,眼前忽地钻出一杯正喷着凉气的可乐,我不由瞪大眼睛。

“喝吧!

”“可你呢?

”“我嘛,还有呢。

”“那,那就谢谢了!

”“没事儿!

朋友嘛,就应该互相帮助嘛!

”我忙插进吸管,猛吸一口,啊,一股凉意直奔心底,那可真叫一个——爽!

三、秋

枫叶红遍了山坡,落叶铺满了大地,如此美景岂能错过。

我一个人漫步在小路上,享受着这无边的胜景。

远处,一男一女促膝而坐,我这个第三者可不想搅忧别人的幸福,便掉头向山坡爬去。

走了一会儿,我忍不住又回头偷望那对亲密恋人。

却发现两人正在激动地争着什么,没多久,那男的便气冲冲地走了,只留下黯然神伤的女孩。

我不由惋惜地摇了摇头,继续向前走去……

四、冬

寒冷笼罩着整个城市,我那冻得通红的双手,僵硬得不能动弹。

母亲用她的那双温暖的大手轻轻揉搓着我的小手,然后捂在她的胸口。

我望着慈爱的母亲,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泪,从脸颊滑落。

我真希望这时光就此凝固……

四季中的感动,让我学会了珍惜。

因为珍惜,我记录下了这所有的感动。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感动”,从文体上要求写记叙文,首先要调动生活积累,回忆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咀嚼的令人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等材料行文。

从内容上说,既可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还可写造化奇观。

不管怎样写一定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即可。

行文时,抒情议论是必不可少的,但要以叙事为基础,否则,抒情议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起不到感染读者的作用。

要注意叙事、抒情、议论的技巧,注意情与景的交融,事与理的渗透,情节与细节的打造,环境与情感的烘托与渲染等等。

以记叙为主,将事情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引发必要的抒情或议论,是一种写法;

依据行文需要,将事情加以梳理,穿插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写成“形散神聚”的散文,也是一种写法;

甚至只有叙事,将感情融入叙事当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揣摩,也未尝不可。

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

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

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

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

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

通常情况下,学生写的记叙文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框架、选材和情节没有构造好,文章显得平庸乏味。

学生写记叙文要从故事性入手,有故事则有内容,有内容才有精彩。

高考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

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

记叙文要完整生动地叙述故事,名家名作无不是寓巧妙的情节构思于完整的故事之中。

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

如果片面求新而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就会得不偿失。

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

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

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让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

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是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

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

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就是对故事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进行描写。

细节虽小,却往往通过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

写人记事绘景,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

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

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正面而直接的、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

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衬托此人此物此景而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

这样,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

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

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

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