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2423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8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施工组织设计

附件一安全施工保证体系图

附件二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图

附件三质量保证体系图

附件四施工进度计划表

附件五施工平面布置图

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编制依据

1、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

2、建设部、省、市推广应用新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和限制、陶汰产品的文件;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6、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9、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10、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27-2003);

11、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GB50026-93);

12、建筑工程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13、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标准(GB1499-91)

1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J80-91);

2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2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2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2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2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92);

25、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施工及验收规程(CJJ/T29-98);

2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27、其他有关国家政策、法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和技术新成果

和谐·北大花园城中村东区2#楼施工组织设计

拟建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工程是县重点工程,我们本着“质量第一,科学规范,改善环境,用户至上”的服务宗旨,针对该工程的特点和结构形式,从工程的分项分部着手,择优选定施工方案,确定各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和工艺标准。

针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环境和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技术保证措施。

做到“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用我们的真诚和信心实现“铸精品工程”的目标。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

1.1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虞城县木兰大道与金沙江路西北角。

该工程为框混结构;6层;工程等级:

二级;设计耐久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

六度。

1.2施工特点

1、和谐·北大花园安置区是重点工程之一。

它的建成将使本处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建筑有机的融为一体,再加上独特的设计,定会成为虞城木兰大道的又一美丽建筑。

2、从本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看,施工进出车辆较为方便,但位于居民区旁,因此安全文明施工是关键,施工中应尽量降低噪音,减少粉尘飘扬。

3、由于本工程占地面积大,又属多个建筑物同时施工,施工组织尤其重要。

4、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情况,要跨越冬季和夏季,需做好各种材料、设备和成品的保养及保护工作,并加强冬季和夏季的施工措施。

第二章施工布署

2.1工期安排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构形式及以往相似工程施工经验,计划配备本工程机械设备、劳动力资源情况,总工期安排天。

为保证实现施工工期总目标,必须严格控制关键工序的施工工期,确保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

工程分基础施工、主体施工、室内外装饰装修三个施工阶段进行组织施工,安装工程配合土建。

工期安排详见附图[施工总进度计划]。

2.2施工顺序

根据以往施工相似工程结构特点的经验确定主要施工顺序如下:

定位放线→验线→基坑开挖整理→基坑验收→浇筑砼基础垫层→钢筋绑扎→浇灌基础钢筋砼→砖基础→基础结构验收→房心回填土→逐层砌筑墙体→逐层浇筑柱梁板→屋面结构层→安门窗框→内墙装修→外墙装修→楼地面→门窗扇安装→油漆、玻璃→水、电等根据情况及时介入→其它零星工程收尾→竣工验收。

2.3工程管理模式

以国际质量及环境管理模式(ISO9000及ISO14001)管理该工程项目的质量与环境保护,对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各个工序、关键部位实行预控和过程控制,控制质量,确保进度;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我们美好家园。

第三章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1)与建设单位办理有关地质勘探报告、文物钻探记录等技术资料的交接手续;根据工程施工需要准备相应的技术资料,如标准图集、施工规范、规程等。

2)开工前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审查施工图纸,理解设计意图,做到图纸了然于胸。

进行图纸会审,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3)组织编制施工方案,分项工程工艺卡,对重要部位要编制详细的施工作业指导书。

4)对于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要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实地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5)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学习施工组织设计,并向各专业、各工种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施工实施细则和施工技术标准的交底。

项目总工向施工员进行施工要求和关键工程部位施工技术的交底;施工员向各专业施工队进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安全要求的交底。

交底方式采用书面交底、口头交底和现场操作交底。

6)做好钢筋、木工、铁件翻样,提出成品、半成品加工计划单。

7)编制施工图预算,并作好成本预算分析。

3.2现场准备

1)通过建设单位与规划部门联系进行水准点高程、建筑物定位的引测,同时进行施工场地控制网测量,设置永久性控制网测量标志。

2)清理现场障碍物,进行场地平整。

3)组织施工队伍进场。

4)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规划,进行临时道路和临时供水、供电管线的铺设以及临时设施的搭设(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5)材料:

周转材料及施工材料应根据施工计划有组织的进场和购进,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合理堆放。

3.3材料准备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的进度要求制定钢材、水泥、砂、石、模板、周转材料、钢管等材料计划,并按计划备料。

第四章施工组织机构和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表

4.1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为保证使该工程质量、工期目标的实现,我公司将该工程作为公司的重点工程,并选派综合素质好、施工管理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全权负责该工程的施工生产任务。

以项目经理为主的施工管理系统负责该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以项目总工程师为主的技术管理系统负责该工程的各项技术管理。

项目部按照“一专多能、一岗多职”的原则,并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下设5个职能部门:

即生产技术部、质量安全部、材料设备部、微机资料部、综合办公室,各职能部门按照公司《质量手册》的职能范围安排好各项工作。

4.2主要管理人员组成

针对本工程特点,项目部配置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现场的施工管理和技术管理,各专业人员均持证上岗。

第五章各分部分项工程完整的施工方案

5.1测量放线及沉降观测

施工测量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先导性工作和基础性工作。

在施工现场建立以主管工长为主的测量施工小组,其中主测人员由1~2名专业测量人员担当,负责本工程的定位放线、标高传递、变形观测等施工测量工作,建筑定位放线、垂直度控制采用经纬仪,变形观测、标高传递、找平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

测量用仪器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校正,如发现较大误差应及时送交专业单位进行校正。

5.1.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准备阶段,测量人员要严格审查图纸,掌握工程建设的规模、要求,以及与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关系,施工前认真察看和复核由设计单位移交的测量控制点点位、数据。

一定要联测坐标及控制点高程,弄清各种关系。

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要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对标志不足、不稳定,被移动或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的按施工测量要求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定,并制订严密的施工测量方案,确定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建立施工控制网。

1、人员组织:

组建测量小组、负责本工程的定位放线,楼层轴线传梯,现场水准测量,建筑物沉降观测及施工过程中的抄平弹线工作。

测量小组选派1名测量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和审核,设专职测量员1名负责全面工作,测工3名(前尺、后尺及司锤)。

2、技术准备:

首先全面收集与本工程测量施工的有关技术资料和测量数据(包括施工图、建筑红线图、水准点和座标点)。

资料收集齐全后,组织全体测量人员学习图纸,测量内业人员应核对各种数据,外业人员应以水准点和座标点进实测验收,如有出入应及时与业主和设计单位联系的解决。

3、测量仪器及测量工具选用: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决定选用DTJ2-2级激光经纬仪1台,NAL124水准仪1台,可满足本工程的精度要求和施工。

4、测量仪器要求:

(1)测量仪器的检校、维护保管及安全操作

1)严格按照“检验、测量和试验控制程序”对测量仪器进行周期检定,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2)每次使用前对仪器进行常规检验。

3)仪器由专人保管,定人使用,定期进行清洁。

4)为了进行高精度测量,必须用遮阳篷或测伞遮挡仪器和三脚架,使其不受强烈的阳光照射。

5)为了获得较好的测角精度,采用盘左、盘右观测方法,以有效消除仪器常差。

5.1.2平面控制、高程控制、竖向控制

(1)平面控制

该工程的建筑红线及定位均由城建规划局测定。

我们根据城建规划局提供的测量标志和建筑总平面图,进行复测,依据建筑物的轴线和开间建立矩形控制网。

采用角度交汇法和距离交汇法建立平面坐标控制网。

作为平面控制的首级控制。

根据由总体到局部的控制原则,在各层施工中,能准确迅速地恢复各轴线的位置,以保证同一条中线或轴线在各层上投测的位置都能在同一铅垂面内。

在矩形控制的实测中,其四角顶点用经纬仪测每角的顶角为90度,每角用2个测回,其误差不得大于±9"-15",四角的总和为360°,其误差不得大于±20",四边的距离量距精度为1/5000L。

对平面控制的四个顶点,设立牢固的标志。

为防止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对标志的影响,对四角顶点的观测要求定期核校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2)高程控制

水准点的设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四个水准基点,进行连网观测,其闭合差小于±0.5nmm(n为测站数)。

按测站数成正比例进行闭合差平面调整,使之各点都得出准确的调和数据,以偶然使用过程中互相校核。

5.1.3施工测量的要求

1、建立健全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施工测量管理制度,是搞好施工测量和提高施工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管理制度包括:

(1)施工测量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

(2)各级岗位责任制度及职责分工。

(3)测量成果及资料的管理制度。

(4)自检复线及验线制度。

(5)交接桩及护桩制度。

(6)仪器检校及维护保管制度。

(7)仪器操作及安全作业制度。

2、对施工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

(1)测量记录应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

(2)记录应使用规定表格,表中项目要记录完整。

(3)记录应在现场随测随记,不准转抄。

(4)记录中数字的取位应一致,并反映观精度。

(5)应在现场勾绘记录中的草图,并注记清楚、详细。

(6)测量中的各种记录、计算手薄应妥善保管,工程结束后统一归档。

3、对施工测量计算的要求

(1)施工测量的各种计算应依据可靠,方法正确,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

(2)在计算之前应对各种外业记录、计算进行检核,严防测错、记错或超限出现。

(3)计算中应做到步步校核,校核的方法可采用复算校核、对算校核、总和校核、几何条件校核和改变计算方法校核。

(4)计算中的数字取位,应与观测精度相适应,并遵守数字的“四舍、六入、逢五单进双不进”的取舍原则。

5.1.4沉降观测

根据《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及设计图纸的要求与规定,按照图纸上位置设置沉降观测点。

(1)沉降观测点设置,设计已有要求,当施工到底层框架柱时,应将观测钉按设计要求预埋在砼柱内,基高度位置在+50cm左右,观测钉可利用Φ20钢筋加工制成,一端弯成90°弯钩,一端做成燕尾形埋入砼内。

D20钢球

70

观测点构造示意图

观测点应埋设牢固稳定,能长期保存,要求在观测点上能垂直尺和通视条件良好。

沉降观测的首次观测应在砼中度达到50%以后,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依据,如果初测的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观测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的精度、为保证观测成果的精度,必须做到三定;即固定观测人员,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同时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比较后决定。

沉降观测次数:

正常情况下楼层每升高一层(增加一层荷载)做沉降观测一次,主体工程顶后,可改为每月观测一次,当本工程全部竣工后,如沉降量稳定可终止观测。

否则要继续观测,第一年四次、第二年二次、第三年一次。

沉降观测方法;本工程沉降观测选用N3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观测,按水准测量的要求组织施测,要求前后视距相等,视距差应≤3m,观测时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做到读数正确,记录真实,所有观测点观测完毕,最后应闭合于水准原点上,以检验本次测量的精度,如闭合差大于±1.0√n应返工从测。

(2)沉降观测使用的仪器

选择N3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及铟钢尺按光学测微法进行观测。

(3)沉降观测技术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每次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

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

1)沉降观测成果表;

2)沉降观测点位分面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

3)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4)p-t-s(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5)建筑物沉降曲线图;

6)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4)保证措施与注意事项

1)变形测量的首次(即零周期)应适当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2)不同周期观测时,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并固定观测人员,使用相同类型的测量仪器,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

3)观测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或串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4)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水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5)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或日出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景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

晴天观测时应使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

6)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角进行检查,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

7)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应立即重测;当迁站后发现超限时,应从水准点开始重测;

8)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

5.2土方工程

5.2.1施工准备

①熟悉和核查图纸

检查图纸和资料是否齐全,核对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和矛盾;掌握设计内容及各项技术要求,了解工程规模、结构形式、特点、工程质量要求;熟悉土层地质、水文勘察资料;审查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会审图纸,搞清地下构筑物、基础平面与周围地下设施管线的关系,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和冲突;研究好开挖程序,明确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关系、施工工期要求;并向参加施工人员层层进行技术交底。

②平整施工场地

按施工要求范围和设计标高平整场地,将弃土部分自留,部分外运。

③清除现场障碍物

将施工区域内所有障碍物,如地下管道、电缆、坟墓、沟渠以及旧有房屋、基础等进行拆除。

④作好排水设施

在施工区域内设置临时性排水沟,将地面水排走,排水沟纵向坡度一般不小于2%,使场地不积水。

⑤设置测量控制网

根据给定的国家永久性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按建筑物总平面要求,引测到现场。

在工程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

控制网要避开建筑物、构筑物、土方机械操作及运输线路,并有保护标志;场地整平前设10m×10m方格网,在各方格点上设控制桩,并测出各控制桩处的自然地形标高,作为计算挖、填土方量和施工控制的依据。

根据建筑总平面图和基础平面图进行建筑平面轴线定位的测量和校核;设置控制定位轴线桩和水平桩,放出基坑灰线。

灰线、标高、轴线,在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场地整平和基坑开挖。

⑥机具、物资及人员准备

根据该工程土方工程的规模,组织并配备土方工程施工所需各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按照进度计划组织安排好作业班次。

对进场挖土、运输车辆及各种辅助设备进行维修检查、试运转,并转至使用地点就位。

5.2.2土方开挖:

①开挖程序:

②开挖方案:

拟采用反铲式挖掘机和人工清底相结合的开挖方式,在基坑灰线范围内进行开挖。

基坑开挖范围由基础垫层以下不小于500mm,每边外扩0.5m操作宽度,基坑放坡坡度1:

0.33。

③开挖施工:

为防止对地基土的少挖和超挖,机械开挖深度在设计底标高-500mm,余下由人工清底整平。

边坡应预留300厚土层由人工清理修坡。

基坑周边1米范围内不得堆载弃土或堆放材料,以保证坑壁边坡稳定,防止土体坍塌。

基坑挖完后应进行验槽,作好记录,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地质勘探报告、设计要求不符时,及时通知勘察、设计单位共同处理。

④安全措施:

a.不得在挖方上侧堆土和材料。

b.机械行驶道路应平整、坚实。

c.机械施工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内。

挖掘机回转半径范围内不得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

d.挖掘机和车辆作业时注意上空高压线,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作业。

e.夜间作业,机上和现场照明设施充足。

5.2.3土方回填

土方回填拟采用人工填土和机械压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一般要求:

(1)填方土料优先选用基坑中挖出的原土。

土料含水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中有机杂质和粒径大于50mm的颗粒要清除。

(2)若采用灰土回填,其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规定,多用人工翻拌不少于三遍,使之达到均匀、颜色一致,并适当控制含水量,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3)场地回填前应先清除基底上草皮、树根、积水、淤泥等杂物。

(4)填土时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含量范围内。

填土应从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分层夯实,每层回填厚度不宜超过300mm。

(5)做好标高的测设,在坡边每隔3m打入水平木桩,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出水平标高控制线。

(6)填土应预留一定的下沉高度。

2、三七灰土回填

1).方案选择:

采用机械逐层夯实。

2).操作工艺:

a、工艺流程:

b、首先检查土料种类和质量以及石灰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然后分别过筛,石灰粒径不大于5mm,土料粒径不大于25mm。

c、灰土拌合:

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

严格控制配合比,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三次,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均匀一致。

d、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

工地检验方法是:

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

e、基坑(槽)底或基土表面应清理干净。

特别是槽边掉下的虚土,风吹入的树叶、木屑纸片、塑料袋垃圾杂物。

f、每层灰土铺垫厚度不得大于250mm。

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窗间下接缝,上下两层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直槎。

g、夯打密实:

夯打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一般不少于三遍。

人工打夯应一夯压一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叉。

h、灰土回填每层夯实后,应根据规范规定进行环土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的铺摊。

i、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压,入坑(槽)灰土不得隔日夯打。

夯实后的灰土30天内不得受水浸泡。

j、验收:

分层布点进行压实后土的干密度测试,其合格率不小于90%。

回填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锹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k、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回填土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土的干密度。

(2)允许偏差:

见表3。

5.3基坑护坡方案

在土方施工期间为不危害邻近建筑物,避免雨季造成基坑壁坍塌,所以基坑开挖后,基坑坑壁采取护坡加固措施,本工程选用喷射混凝土网片护坡方案。

该方案能够保护边坡表层土免收风化和冲刷,使土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其中护面层起盖面作用,水泥砂浆内加钢丝网增加了护面强度,锚筋嵌入土体使护面层与土体连成整体。

不但具有防止局部滑动,改善地层性质,防止失水收缩和雨水冲刷的作用,而且还和被加固的土体共同作用,形成一道新的挡土墙,以抵抗后面的土压力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该方案具有整体性能好、造价低廉、不占用工期等优点。

1、施工准备

(1)清除坡面、坡顶、坡底的虚土、杂物,防止出现烂根现象,增加水泥砂浆与土体的粘结力。

(2)准备好施工机具和材料,搭设好脚手架。

2、施工操作工艺

1)施工程序:

基坑周围埋设护栏→土坡面喷水湿润→人工修坡→土坡面喷水湿润→安装锚筋→铺设钢筋网片→喷30mm厚混凝土→喷水养护→量测

2)施工工艺及要求:

a、土方开挖完成后为保护土坡原状土特性,不受外界扰动和雨水冲刷,应立即进行护坡层施工,以防间隔时间过长,土体受扰动而导致局部塌方。

施工前土体基层表面要清理干净,喷水湿润表面。

施工期间要防止雨水和地面水渗入土体造成护面层与土坡脱节剥离或导致护层沿坡面滑动。

b、初喷混凝土30mm厚:

保护土中原有水份不蒸发,进而内力发生变化。

c、铺设钢筋网:

钢筋网片为双向φ6@250,铺设时应按照护坡示意图满铺,水平钢筋尽量与锚拉钢筋绑扎在一起,以确保钢筋网片的抗滑动能力。

d、喷混凝土面层:

上述工序完成后即可喷50mm厚混凝土,要求表面基本平整。

e、监测;施工期间应定期观测,观测项目一是沉降,二是水平位移。

3)成品保护

a、做好坡顶阻水墙、排水沟,以拦截地表水,使地表水不进入基坑并保证边坡及护层的稳定。

b、做好围护栏杆,保证基础施工时的人员安全。

c、施工用具、模板支撑、脚手材料防止撞击护坡坡面,不得在护坡面留放混凝土、砂浆和模板材料等。

5.4砌体工程

本工程墙体采用,+0.000以下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10水泥砂浆,+0.000以上采用M7.5混合砂浆,MU10烧结普通砖。

⑴工艺流程:

墙体放线→制备砂浆→砌块排列→向砌块砌筑面浇水→铺砂浆→砌块就位→竖缝灌砂浆→勒缝

⑵墙体放线:

砌体施工前,应将基础面或楼层结构面按标高找平,依据砌筑图放出第一皮砌块的轴线、砌体边线和洞口线。

⑶砌块排列:

按砌块排列图在墙体线范围内分块定尺、划线,排列砌块的方法和要求如下:

①砌块砌体在砌筑前,应根据工程设计施工图,结合砌块的品种、规格、绘制砌体砌块的排列图,经审核无误,按图排列砌块。

②砌块排列时尺寸尽可能采用主规格的砌块、砌体中主规格砌块应占总量的75%-80%。

③砌块排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一般为砌块1/2,不得小于砌块高的1/3,也不应小于150mm,如果搭接缝长度满足不了规定的压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