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2446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docx

LPG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洪湖市远景LPT液化气站可行性报告

2、建设性质:

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

xx

4、法人代表:

卢圣勇

5、所有制形式:

民营企业

6、建设地点:

洪湖市滨湖办事处远景村

7、建设规模:

形成日供应100辆出租车液化气能力

8、建设周期: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

9、主要建设内容:

储气区(包括三个储气钢罐、出租车充装灌气区、灌气泵房)、辅助区(包括综合楼、职工宿舍、食堂、机修车间等)以及相关设备和其它水电等配套设施。

10、项目申报单位:

远景液化气站

11、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10万元,流动资金10万元,项目总投资额130万元。

1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额13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

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达产后的企业年生产能力可创销售收入300万元,总成本270万元,年实现税收为xx万元,年总利润xx万元,投资利润率为xx,投资利税率为xx,资本金净收益率为xx,盈亏平衡点为xx。

第二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液化石油气是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一种主要能源,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建设城市出租车燃气供应设施可以节约能源,减轻城市污染,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工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社会综合效益。

对加速现代化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

近些年国际油价一直居高不下,处在高位的石油价格严重挤压了广大出租车司机利润空间,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生活压力,同时提高了大批市民群众的出行成本。

由于我国天然气供应一直不够稳定,一旦遇到严寒天气天然气站就不能保证天然气的供应,而液化石油气因为有充足的供应源,所以随时随地都能保证有充足供应。

在保证安全和出租车驾驶性能的前提下,出租车进行液化气改装的成本远比进行天然气改装的成本低。

并且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环境保护也日益突出,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也成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步实现城市出租车液化石油气改装将会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为此,特提出项目建设计划,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一、编制依据

1、国家及湖北省有关法规

《城市燃气管理办法》建设部1997年12月

《湖北省燃气管理条例》湖北省人民政府2007年10月

2、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定及标准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1726-1998

《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14193-1993

《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8334-1999

《液化石油气钢瓶》GB5842-1996

《城市燃气分类》GB/T13611-92

3、其它文件

《洪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洪湖市规划管理局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以及湖北省、荆州市的有关法规、政策、各种收费标准的规定,项目建设的地方经济及市场的价格指标。

二、编制原则

1、LPT液化气站工程规划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并应与城市能源规划、环保规划、消防规划相结合。

2、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城市发展情况合理安排建设内容,提高工程实施可操作性。

3、气源选择要按城市性质、当地资源供应状况、供气规模供需目的不同而异,选择符合环保标准、工艺成熟、运行可靠、综合利用好的气源。

4、严格服从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定和标准,贯彻国家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采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尽可能节省投资和节约用地。

第三节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本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远景村村民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2、本站具备了设计、筹建、现场施工、调试投产、正常

运行等各方面的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这为本项目的建设和投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本项目建设运行后,能为洪湖市运行的出租车以及普通的各种乘用车提供清洁安全高质量的液化石油气,对提高城镇生活环境质量是很大的益处,同时也能为企业和当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新建洪湖市远景LPT液化气站项目,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满足市场的需求,已具备了较有利和充分的条件,项目建设投产后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较强抗风险能力,项目可行度高,有建设价值。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0

名称

洪湖市远景LPT液化气站

2.0

建设规模

辆数/天

100

2.1

站区面积

6800

3.0

年生产时间

365

4.0

产品方案

4.1

供应车辆数

辆数/天

100

5.0

公用工程及动力消耗

5.1

供水

吨/日

1

自来水站供

5.2

电力

度/年

30000

6.0

劳动定员

7

7.0

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

15

8.0

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

万元

110

9.0

项目流动资金投入

万元

10

10.0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30

11.0

年销售收入

万元

300

12.0

其它税金及附加

万元

xx

13.0

年利润总额

万元

xx

14.0

投资利润率

%

xx

15.0

投资利税率

%

xx

16.0

资本金净收益率

%

xx

17.0

盈亏平衡点BEP

%

xx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城市发展的需要

洪湖市位于湖北省南部,长江与东荆河之间,西南隔长江与湖南省临湘县相邻道24km,东部与武汉市相邻。

随着全省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洪湖市将部分工业建在紧邻城区的大兴工业园区,将城市框架向东部拉开,大兴工业园区也已具相当规模。

镇城建设和工业园区发展迅速。

外来务工人员迅速增加,人民群众对交通工具的增长需求带动了城区汽车数量的增加,给城区空气和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

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标志之一的清洁液化石油气能源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第二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洪湖市城区出租车目前主要能源是以汽油为主,价格相对液化石油气更加高,增加了社会经济成本。

本项目实施后,大部分居民将乘坐由优质、清洁、安全的液化石油气作为动力的出租车,从而给广大市民带来经济实惠,能显著的提高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进行出租车油改气是必要的。

第三节环境保护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以石油燃煤为主的燃料结构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被人类所共识,治理环境刻不容缓。

液化石油气在燃烧时其CO2、氮氧化物、硫化物、烟尘的排放量与煤炭相比均有大幅度的减少,环境效益显著,液化石油气作为优质、清洁的一次性能源被全世界广泛使用。

项目实施后,将会使洪湖市城区的大气环境污染大为缓解,对城市环境的净化起到巨大的作用。

因此,加快石油气供应站的建设是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第一节电力供应

工程单位用电可以由建当地供应,当外界供电出现状况,工程单位备用发电机可以随时供电,满足经营和安全需要。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其它条件

第三节项目单位基本概况

XXXXX

 

第四章项目规模及方案

第一节建设规模及指导思想

项目由洪湖远景LPT液化气站管理单位组织实施建设。

本次项目建设方案是遵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设备配套、方便快捷”的要求,新建汽车液化石油气供应站以及所需的相关的配套设施、检验设备等。

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建筑造型力求简洁、别致,符合工业建筑的特点的同时,注重建筑物的艺术性、互动性及建筑效果,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围合与渗透,力求使空间呈现多层次、立体的特质。

第二节厂址选择

项目建设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布置各生产流程中的车间,做到工艺流向合理,不产生流程上的倒流和工艺上的重复现象,按照现代化的绿色工厂进行布局,为工人生产和企业管理创造更好的条件;站址选择在洪湖市滨湖办事处远景村村委会旁,北边隔着乡村公路紧邻水渠,西部是两个巨大的鱼塘,南部是农田,东部是一处空旷地。

周围没有居民点和工业生产区,是最理想的项目建设选址。

距离乡村公路一百米处有一条直通城区的大马路。

因此加气站这种地理位置在满足满足国家消防各种要求的同时,也为出租车司机加装液化气提供了巨大的交通便利。

其地段场地地质状况自上而下分别为素填地、粉土和全风化砂岩,未见地下水。

其中素填土不宜作基础持力层,粉土、全风化砂岩分别可作浅基础和基础持力层。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湖北省部分)》(GB18306—2001),本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05g,场地岩土地震稳定性良好,属相对稳定区域,项目建设可不考虑地震设防。

第三节总体布局

液化石油气供应站总图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以及现场的地形、地貌、主导风向等因素进行总体布置。

总体布置指导原则为:

在满足先进的工艺流程和控制要求的基础上考虑最合理的利用土地,提高站区的环境质量,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此原则指导下将整个站区分为生产区和办公辅助区。

办公辅助区位于站区北侧,设综合楼一座,集办公、维修、控制室为一体;并设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设施。

生产区则位于站区西侧,以构筑物为主,且生产区与办公辅助区以大面积绿化带分隔,这种分区使生产区和办公辅助区之间联系紧密又有相对独立性,互不干扰,工艺流程简洁,联系使用方便,为建设一个环境舒适的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考虑合理分区的同时,对站区的人流、车流进行了组织,在站区设置二个进入口,满足生产运输及消防的要求。

第四节建筑单体设计

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内主要建筑物为办公区综合楼以及辅助生产建(构)筑物,构筑物体量不大,且造型单调,因此在生产区与道路间加大绿化密度,在视觉上加以遮挡,同时尽可能利用空间绿化来丰富站区空间。

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建筑造型力求简洁、别致,符合工业建筑的特点的同时,注重建筑物的艺术性、互动性及建筑效果,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围合与渗透,力求使空间呈现多层次、立体的特质。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名称

层数

面积(m2)

耐火等级

储罐区

露天

xx

液化石油气区

露天

xx

充装台

露天

xx

门卫

1

xx

三级

消防水池

露天

xx3

生产辅助用房

1

xx

二级

综合办公楼

2

xx

三级

第五节电气设计

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电气设计包括站内建构筑物的动力、照明、防雷、接地及通讯等,10kV供电电源的进线及电话进线的设计不在设计范围内。

1、供电系统

按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本站内正常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站内消防用电负荷等级为二级;本工程正常电源采用一路10kV农电,另采用燃油发电机组作为消防用电的备用电源。

变配电所向各用电建构筑物及工艺设备放射式供电,计量方式为高供低计,功率因数补偿方式为低压侧静电电容器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不小于0.9。

2、电力与照明

站内生产区为具有爆炸危险环境的场所,其电气设计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下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电力和照明设备选择相应的防爆产品。

站内生活区的电力及照明设备选用一般型产品,对于22kW及以上电机应采用软启动器起动。

供配电及控制线路敷设方式采用电缆直埋敷设,进出构筑物处应穿钢管保护并做好防水措施。

3、消防系统供电

消防系统采用两路电源供电,正常工作电源为10kV农电,10kV农电停电时发电机组自动投入运行。

消防泵采用软启动,控制方式为就地和远程两种控制方式。

4、防雷与接地

①站内防雷及接地设计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及《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②站内生产区内的建构筑物按二类防雷建筑设防,工艺设备的防雷应满足工艺相关规范的要求。

③站内高压系统采用保护接地,低压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各用电设备应可靠接PE线。

④站内工艺管道的防静电及防感应雷的设计应满足工艺相关规范的要求。

5、通讯

在生活区办公楼内设置电话分线盒,办公楼及辅助用房部分房间装设电话通讯,生产厂区的电话装置应为防爆型。

第六节给排水设计

给水系统包括气化站生活给水、消防给水;排水系统包括洁净排水、雨水排水、站内生活排水系统。

站区水源由市政给水管道接出DN200支管进站区,生活用水定额取40L/人·班。

消防给水采用消防水池及潜水消防泵供给。

本站采用雨污分流,站内产生的洁净排水有喷淋水和冷凝水,就近排入附近的雨水系统。

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经雨水管道排至站外雨水排水体系。

生活污水经无动力化粪池后排入站外的排水渠道系统。

第五章环境保护

第一节执行的环保标准和设计规范

1、环境质量标准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环字(87)003号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水域水质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

2、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中的Ⅱ类标准

3、设计规范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1985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H3024-1995

《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绿化设计规范》SH3008-2000

第二节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分析

本工程主要是液化石油气接收、储存和输送。

储存和输送的介质其主要成份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其总硫含量较低。

工艺过程中只涉及压力、温度等物理变化,正常情况下无化学变化,没有废水、废渣、废气排出,对环境不构成“三废”污染。

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分析如下:

(1)噪声:

声源主要来自门站内调压设备产生的噪声,充装台处产生少量噪音。

(2)废气:

正常生产过程中基本无废气排放,只有检修及事故状态才有液化气气体排放。

(3)废水:

各站点正常运行时基本无生产废水,只有少量含油冲洗水和生活污水。

第三节主要污染源控制措施

1、液化石油气的排放的控制措施

在储罐的材质采用优质高强度钢。

调压器、阀门、管道均采用优质产品,精心安装,投产前经过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投产后正常运行时无液化气泄漏,储罐设有压力上限报警联锁,以减少不正常情况时安全阀的开启次数。

严格控制站外放散管的放散时间与放散量,安全阀放散管管口高度以及站外放散总管的高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放散时不致于对操作人员产生危害,调压计量区设可燃气体检漏仪,一旦发生泄漏,能够及时报警,以便操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2、噪音控制措施

调压器在设备选型时,尽量选用性能好,噪音低的产品。

3、废水废渣控制措施

站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站外排水渠道,及时清理设备和管道检修后残留的废品、废渣。

4、站区绿化

植物枝叶对大气中的粉尘、飘尘有过滤、净化作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同时对消除噪声有较好效果,因此,天然气气化站站内进行绿化,空地种植常绿草皮和灌木、花卉。

第六章消防

第一节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版)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GBJ140-2005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工业企业燃气安全规程》GB6222-86

《气瓶安全监察规定》

《气瓶警示标签》GB16804-1997

《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1726-1998

《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14193-1993

《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GB8334-1999

《液化石油气钢瓶》GB5842-1996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93

《化工企业生产静电接地设计规范》HGJ28-90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29-95

第二节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液化石油气属甲类危险物品,化学品中文名称为压凝汽油,液化石油气公司属甲类危险性生产企业。

天然气在输送、储存和输配过程中具有一定危险性。

如果储罐、设备和管道等一旦发生泄漏,不及时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在静电、明火、雷击、电气火花及爆炸事故的诱发下,即引起爆炸和火灾。

天然气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常温常压下为气态,比空气轻(相对密度0.58),在空气中爆炸极限5.%~33%。

第三节消防设计

1、液化气站消防设计

液化气站为易燃易爆炸的甲类生产企业,液化石油气储罐区为甲类生产场地。

总平面布置严格遵照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的有关规定。

液化石油气储罐之间的净距大于相邻储罐直径之和的1/4,且不应小于1.5m,罐区四周设置封闭的不燃烧体实体防护墙。

液化石油气储罐与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按《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第9.2.4、9.2.5条的规定执行。

2、建筑防火

本工程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站内各建、构筑物生产类别见表。

建筑物一览表

建筑物

层数

生产类别

建筑耐火等级

结构形式

办公楼

1

二级

砖混

生产辅助用房

1

二级

砖混

消防泵房

半地下

二级

钢筋混凝土

传达室

1

二级

砖混

3、消防用水量:

为了有效控制事故时火势的扩大,冷却着火罐和相邻储罐,便于消防队员接近火场灭火,须保证足够的消防用水量。

储罐区设有3个20m3液化石油气贮罐。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要求及《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规定,确定储罐区消防用水量加贮罐喷淋冷却水量为15L/s。

4、消防水源:

本站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按一次考虑,消防水量为20L/s,火灾延续时间按6小时计算。

消防取水利用站区外耿氏陵园对面的小水库取水,枯水期消防贮水量不小于2550m3。

5、消防设施:

消防水塘内设2台潜水消防泵,两用一备,使总消防供水量达到15L/s。

室外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站内沿消防通道及消防管网。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布置室外消火栓,遵照“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在罐区、控制室等生产、生产辅助区配置一定数量的推车式和手提式灭火器,以便灵活有效地扑灭室内外初起火灾,灭火器依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进行配置。

6、消防设施有:

移动式气体浓度报警器1个

开花喷雾枪1个

35公斤手推干粉灭火器1个

8公斤干粉灭火器1个

消防水带150米

消防水泵2台

喷水冷却装置1套

消防水池2座(400立方)

消防栓1个

消防水井1口

7、电气:

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用电负荷应符合“二级”负荷规定。

供电电源为双回路电源,由站外供电市网供给,满足生产消防用电要求。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规定“第二类”防雷等级设计,电力、照明要求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中有关规定实施。

供电系统采用TN-S系统接地保护,站内金属设备、工艺管线均考虑防静电接地设施,储罐防雷依据规范采用罐体直接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8、仪表:

为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操作,站内设置了自控仪表设备,对生产运行参数如:

温度、压力、流量进行监控。

液化石油气储罐等设备装有温度、压力仪表,并设有相应的安全联锁装置,当参数值超限,发生报警信号并关闭相应的进出口阀门。

由于液化石油气属易燃易爆气体,罐区均为有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因此设置可燃气体泄漏检测报警器,当遇有天然气泄漏时报警。

为满足防爆要求,本工程电子仪表采用防爆型电动仪表,仪表电缆采用铠装电缆直埋敷设。

第四节消防措施

为保证燃气供应系统安全运行,除在设计上采用上述安全防火措施外,在运行管理上尚应采取下列措施。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防火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日常和定期检修制度,职工定期考核制度等。

做好职工安全教育和技术教育,生产岗位职工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建立技术档案,做好定期检修和日常维修工作。

重要部门设置直通外线的电话,以便发生事故时及时报警。

设置消防报警器,发生事故时,迅速通知本单位职工和邻近单位,切实做好警戒。

生产区入口设置(入厂须知)揭示版。

生产区外墙和生产区内设置明显的(严禁烟火)警戒牌。

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部门和燃气行业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对消防设施加强管理和维护,并对运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及时扑灭初起火灾:

为了迅速扑灭初起火灾,应迅速起动消防水泵和消防给水系统及时进行自救,并使用配置的推车式干粉灭火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以灵活机动地有效扑灭初起火灾。

当发现站内生产车间内外或各部位管线设备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着火时,应立即切断气源,封闭有关设备、管线(关闭进出口紧急切断阀切断该处分管线),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向消防部门和中心控制室报警。

总之,本工程工艺上严格进行火灾防范,总图合理布置,充分保证安全防火间距,合理设置消防车道,建筑上按耐火等级和防爆要求严格执行规范;消防设施配置齐全,功能完善;电气仪表设计按防爆要求进行等。

第五节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编制依据

《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3号令

《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国发(1984)97号]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JT36-79

《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3096-93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1993年局部修订)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钢制球形储罐》GB12337-1998

《气瓶警示标签》GB16804-1997

《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GB1726-1998

《液化气体气瓶充装规定》GB14193-1993

《液化石油气钢瓶》GB5842-1996

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主要危害因素分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和自然灾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火灾爆炸、触电坠落等各种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震、洪水、雷击、不良地质、风向、气温等。

3、劳动安全及卫生防护措施

(1)生产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