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2505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科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产科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产科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产科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产科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产科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产科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产科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产科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产科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产科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产科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产科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产科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科技术.docx

《产科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科技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科技术.docx

产科技术

产科腹部四步触诊法

目的:

检查子宫大小、了解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是否入盆。

要求:

孕妇排空膀胱,检查者两手温暖。

孕妇头高仰卧位,双腿略屈曲稍分开---使腹部放松。

检查者站在孕妇右侧,检查者先面向孕妇,做四步手法再面向孕妇足端。

步骤:

第一步手法:

检查者两手置于宫底,以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分。

胎头--硬而圆,有浮球感

胎臀--软而宽,不规则

第二步手法;检查者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按压,交替进行----判断胎背(向前、向侧、向后)及肢体

胎背--平坦饱满

胎肢—可变、不平

第三步手法:

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左右推动---进一步证实是否胎头或胎臀,先露是否入入盆。

先露可左右推动---未入盆

先露部不可推动---已入盆

第四步手法:

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对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的程度。

 

产科阴道检查

适应症:

肛诊不清楚、产程异常、疑有脐带先露或脐带脱垂。

准备:

排空膀胱;洗手穿无菌衣;严格外阴消毒、铺巾。

体位:

膀胱截石位

内容:

宫口扩张程度、宫颈软度、有无水肿、宫颈与先露是否紧贴。

触清矢状缝及囟门,确定胎位,判断先露高低,了解宫缩时先露是否有下降趋势,测量中骨盆,最后决定分娩方式。

 

人工破膜

适应症:

胎位正常无明显头盆不称;已临产,宫缩乏力、产程异常;足月,有妊娠并发症治疗无效,宫颈已成熟,胎头已入盆;羊水过多,有压迫症状。

准备:

宫颈Bishop评分,估计其成熟度。

洗手穿无菌衣服。

严格外阴消毒、铺巾。

排空膀胱。

体位:

膀胱截石位。

步骤:

1、外阴消毒、铺巾。

2、术者以左手伸入阴道内,右手持破膜钳,钳端在左手食、中指的指引下送至阴道内,并置于羊膜囊表面。

3、在无宫缩时,钳破羊膜。

注意:

破膜前、后听胎心。

2、观察孕妇的一般情况,记录羊水量、性状。

3、破膜后12小时尚未结束分娩,用抗菌素预防感染。

会阴切开与缝合

适应证:

宫口全开,能阴道分娩,初产妇会阴过紧、会阴体过高、胎儿过大;初产妇施行阴道手术如胎吸、产钳、臀助产、臀牵引等;早产儿;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

体位:

膀胱截石位。

麻醉:

局麻或阴道神经阻滞麻醉。

步骤:

1、阴部神经阻滞及局部浸润麻醉生效后,术者于宫缩时以左手中、食两指伸入阴道内,撑起左侧阴道壁引剪开方向并保护胎头不受损伤。

2、右手用钝头直剪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向左侧40°-50°方向切开会阴(会阴高度膨隆时就为60°-70°),切口长约4-5厘米。

注意事项:

1、阴道粘膜与皮肤切口和长度一致。

2、会阴切开后出血较多,可用纱布压迫止血,必要时钳夹结扎止血。

止血一定要彻底。

3、胎盘娩出后,分层缝合,用0号肠线间断缝合阴道粘膜及提肛肌。

皮内或间断缝合皮肤。

松紧适度。

间断缝合皮肤须5天拆线。

人工剥离胎盘术

适应症:

胎盘15-30分钟未娩出;胎儿娩出后有活动性出血。

准备:

重新消毒外阴,更换手术衣及手套,必要时导尿;度冷丁50-100mg肌注。

体位:

膀胱截石位。

步骤:

1、一手牵脐带,另一手沿脐带手指并拢呈圆锥状直接伸入宫腔,摸清胎盘附着部位。

2、手掌面向着胎盘母体面,手指并拢以手掌尺侧缘以“裁纸状”缓慢将胎盘从边缘开始逐渐自子宫壁分离。

3、另手在腹部按压宫底。

待确认胎盘已全部剥离方可取出胎盘。

4、取出后立即肌注子宫收缩剂。

注意事项:

1、操作必须轻柔,避免暴力强行剥离或用手抓挖子宫壁穿破子宫。

2、若找不到疏松的剥离面,不能分离者,可能是植入性胎盘,不应强行剥离。

3、取出的胎盘需立即仔细检查是否完整,若有缺损应再次以手伸入宫腔清除残留胎盘及胎膜,但应尽量减少进入宫腔的次数。

4、必要时送病检。

5、认真记录手术经过。

6、抗菌素预防感染。

7、必要时B超检查。

宫腔填塞

适应症:

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

准备:

重新消毒外阴,更换手术衣及手套;准备无菌纱条及无齿卵圆钳,宫缩剂;开放静脉通道。

麻醉:

一般不用麻醉,个别可用镇静剂或全麻。

体位:

膀胱截石位。

步骤:

器械填塞法。

1、助手在腹部固定宫底。

2、术者左手进入阴道作指引,右手持卵圆钳,夹纱条的一端进入宫腔,从宫底的一逐步向外,均匀填满宫腔。

同法继续填满宫颈和阴道。

注意事项:

1、应用宫缩剂及抗菌素。

2、术后留置导尿管。

3、术后24小时取出纱条,取出时应用宫缩剂。

4、注意宫底高度、子宫大小的变化,警惕因填塞不紧,纱布条仅填塞于子宫下段,宫腔内继续出血,但阴道未见出血的止血假象

 

子宫动脉结扎术

适应证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经各种治疗无效,胎盘早剥致子宫卒中

胎头吸引术

适应证:

第二产程延长;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要缩短第二产程者。

准备:

准备好新生儿抢救、器械及药品;通知新生儿医师,以协助抢救新生儿;常规消毒,导尿;要有相应的宫缩;阴道检查须胎头双顶径达坐骨棘水平以下;初产妇、行会阴切开术。

麻醉:

阴部神经阻滞及局麻。

体位:

膀胱截石位。

步骤:

若为枕后位或枕横位,可先徒手转胎头。

以左手撑开阴道壁,右手持吸引器,经阴道后壁送入,并使其与胎儿头部紧贴。

一手固定吸引器,另一手沿吸引器边缘触摸,了解有无阴道壁或宫颈组织夹入。

用注射器抽气形成负压后,钳夹胶皮管。

继之胎头形成产瘤。

检查胎头吸引器与胎头间无产道软组织夹后,开始牵引。

先向下向外协助胎头俯屈。

当胎头枕部达耻骨联合下方时,逐步向上向外牵引,使胎头逐步仰伸。

待双顶径娩出后,解除负压,取下胎头吸引器,胎额、鼻及颏相继娩出。

注意事项:

1、检查产道,常规缝合会阴。

2、检查并处理新生儿有无产伤。

3、酌情应用抗生素。

产钳术

适应证:

同胎吸。

颏前位或臀位后出头困难者。

准备:

准备好新生儿抢救器械及药品。

通知新生儿科医师,以协助抢救新生儿。

常规消毒,导尿。

初产妇行会阴切开术。

若为枕后位或枕横位则先徒手转胎头,使矢状缝与骨盆出口前后径方向一致。

麻醉:

单侧或双侧阴部神经阻滞及局麻。

体位:

膀胱截石位

步骤:

产钳分左右两叶,操作时左手握左叶,置入产妇盆腔的左侧,右叶反之。

手术分为产钳的置入、合拢、牵引与下钳几个步骤。

术前必须导尿。

现以枕前位的产钳术为例介绍。

置入

置入前先检查器械。

先放钳的左叶,后放右叶,才能扣合。

用左手握右叶,涂上润滑剂,右手作引导,缓缓送入阴道。

儿头位置低者,用食、中二指作引导即可;位置较高者,须将手的大部分伸入阴道作引导。

开始置入时,钳与地面垂直,钳的凹面向着会阴部,经阴道后壁轻轻插入,在右手的引起下,顺骨盆的弯度慢慢前进,边进边移向骨盆左侧,放到胎头的左侧面。

放妥后取出右手,此时叶柄与地面平行,可用左手的无名指及小指托住或由助手托住。

然后以同样方法,用右手握产钳的右叶,在左手的引导下慢慢送入阴道,置于儿头的右侧面。

合拢

如两叶放置适当,即可顺利合拢,否则可略向前后上下移动使其合拢,并使两柄间始终保持约一指尖宽的距离,不要紧靠,以免过度压迫胎头。

若合拢不易,表示放置不妥,应取出重放。

合拢后注意听胎心音,倘有突变,说明可能扣合过紧或因夹住脐带所致,应松开详细检查。

牵引及下钳

置入左叶,合拢后如胎心音正常,可开始牵引。

牵引应在阵缩时进行,用力应随宫缩而逐渐加强,再渐渐减弱。

阵缩间歇期间应松开产钳,以减少儿头受压,并注意听胎心音,牵引方向随儿头的下降而改变。

开始钳柄与地面平行(头位置较高者,应稍向下牵引),当枕部出现于耻骨弓下方,会阴部明显膨隆时,可改用单手缓缓向上提,助儿头仰伸娩出。

儿头“着冠”后,可取下产钳。

取钳顺序与置入时相反,先下右叶,再下左叶,然后用手助儿头娩出。

要注意保护会阴。

注意:

1.取膀胱截石位,消毒,铺巾、导尿。

2.阴道检查确定宫口已开全,产道无异常,胎头已入盆,先露较低,并除外高直后位,额后位或额位。

3.监测胎心。

可有异常,但仍存在。

4.会阴侧切切口适当加长。

5.如产钳两叶放置正确一般易于扣合,若扣合困难或滑脱,应取出检查有无异常,重新放置产钳,如再失败应考虑作剖宫产。

6.要持续而缓缓加力,按杠杆原理沿产道中轴方向牵引,切忌左右摇摆。

7.产后检查有无产道及胎儿损伤。

术后再导尿和肛检,以观察有无膀胱、尿道或直肠的损伤,如有损伤应立即处理。

 

臀助产术

适应证:

单臀或混合臀先露产妇,无并发症,产力、产道正常,胎心率正常。

术前准备

1.产妇膀胱截石位,外阴消毒,导尿。

2.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3.初产臀位或会阴较紧的经产妇,须作较大的会阴切开。

4.作好新生儿复苏抢救准备。

5.准备好后出头产钳。

麻醉:

局部、会阴神经阻滞麻醉或全麻。

体位:

膀胱截石位

步骤1.堵臀法 主要用于完全或不完全臀先露。

其要点是适度用力阻止胎足娩出阴道,使宫缩反射性增强,迫使胎臀下降,胎臀与下肢共挤于盆底,有助于宫口和软产道充分扩张。

⑴堵臀:

见胎儿下肢露于阴道口时,即用一消毒巾盖住阴道口,并用手堵住。

每次宫缩时以手掌抵住,防止胎足早期脱出。

这样反复宫缩可使胎臀下降,充分扩充阴道,直至产妇向下屏气强烈,手掌感到相当冲力时,即准备助产。

⑵娩出臀部:

待宫口开全,会阴膨起,胎儿粗隆间径已达坐骨棘以下,宫缩时逼近会阴时,作会阴切开。

然后趁一次强宫缩时嘱产妇尽量用力,术者放开手,胎臀及下肢即可可顺利娩出。

⑶娩出肩部:

术者用治疗巾包住胎臀,双手拇指放在骶部,其余各指握持胎髋部,随着宫缩轻轻牵引并旋转,使骶部边下降边转至正前方,以利双肩进入骨盆入口。

此时术者应注意双手勿握胎儿胸腹部,以免损伤内脏。

并当脐部娩出时,将脐带轻轻向外拉出数厘米,以免继续牵引时过度牵拉。

继续向外、向下牵引胎儿躯干的同时,徐徐将胎背转回原侧位,以使双盲径与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

于耻骨联合下可见腋窝时即可用下述方法之一娩出胎肩。

①如欲先娩前肩,术者将胎臀向下牵引,前肩及上肢多可自然娩出,然后举胎体向上,后肩及上肢即可滑出阴道。

亦可先娩后肩再娩前肩。

如上肢不能自然娩出,术者可以二指进入产道,压迫儿肘部使其弯曲,胎手即可自然娩出。

②一旦见到胎儿腋部,即将胎儿肩胛外侧缘向胎儿脊柱方向推,胎儿一侧上肢便可经过胎儿前胸自然滑出。

③按上述任一方法娩出一侧胎肩及上肢后,再将胎体旋转180°,在旋转过程中另一肩及上肢即可自然娩出。

⑷娩出胎头:

将胎背转至前方,使胎头矢状缝与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然后用下述两法之一娩出胎头。

①胎头枕骨达耻骨联合下时,将胎体向母亲腹部方向上举,甚可翻至耻骨联合上,胎头即可娩出。

②Mauriceau法,将胎体骑跨在术者左前臂上,同时术者左手中指伸入胎儿口中,上顶上腭,示指及无名指附于两侧上颌骨;术者右手中指压低胎头枕部使其俯屈,示指及无名指置于胎儿颈部两侧,先向下牵拉,同时助手在产妇下腹正中向下施以适当压力,使胎儿保持俯屈。

当胎儿枕部低于耻骨弓下时,逐渐将胎体上举,以枕部为支点,使胎儿下颌、口、鼻、眼、额相继娩出。

2.扶着法 即Bracht法。

主要用于单臀先露,即腿直臀位。

由于胎儿伸直的下肢与躯干能较好地扩张宫颈及阴道,并保持两壁在胸前交叉,防止上举,故单臀先露在无指征时,勿过早干预,尽量任胎臀自然娩出,至娩出达脐部时使胎背向上,术者两拇指放于胎儿大腿后面,其余四指放于骶部握住胎臀,将胎体上举并轻轻牵引,至双足脱出阴道后,即可按堵臀法娩出胎儿其余部分。

注意:

1.产后检查软产道,如有宫颈.阴道裂伤应即刻缝合。

    2.检查新生儿有无股骨.肱骨骨折及颅内出血。

静脉切开

适应证

1、病情紧急如休克、大出血等,急需快速大量输血、输液而静脉穿刺有困难时。

2、需较长时间维持静脉输液,而表浅静脉和深静脉穿刺有困难或已阻塞者。

3、施行某些特殊检查如心导管检查、中心静脉压测定等。

准备:

静脉切开包,液体,利多卡因。

麻醉:

局麻

步骤

一般选择四肢表浅静脉切开,最常用的是内踝前或卵圆窝处大隐静脉。

以内踝前大隐静脉切开为例。

1、患者仰卧位,术侧下肢外旋,静脉切开部位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

2、在内踝前上方3cm处,横形切开皮肤,长约2-2.5cm。

3、用小弯止血钳分离皮下组织,将静脉挑出并在静脉下穿过细丝线2根,用1根先结扎静脉远侧端,暂不剪断丝线,留作安置导管时作牵引用。

4、牵引远侧丝线将静脉提起,用小剪刀在静脉壁上剪一“V”型切口,以无齿镊夹起切口上唇静脉壁,将静脉切开导管快速插入静脉腔,深约5cm,结扎近侧丝线,并将导管缚牢。

将备好之输液器接头与导管连接,观察液体输入是否畅通及有无外渗。

5、剪去多余丝线,缝合皮肤切口。

用1根皮肤缝线环绕导管结扎固定,以防滑脱。

外用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6、不再使用时,消毒,剪断结扎线,拔出导管,局部加压,覆盖纱布包扎,胶布固定。

术后7d拆除皮肤缝线。

注意事项

1、切口不可太深,以免损伤血管。

2、分离皮下组织时应仔细,以免损伤静脉。

3、剪开静脉壁时,剪刀口应斜向近心端,且不可太深,以免剪断静脉。

4、静脉切开导管插入静脉前,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并充满液体,以防空气窜入。

5、注意无菌技术,慎防感染。

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3d,如系硅胶管,留置时间可稍长。

如无禁忌,可每日定时用小剂量肝素溶液冲洗导管。

若发生静脉炎,应立即拔管。

 

剖宫产

适应证:

难产

(1)头盆不称2)骨产道或软产道异常(3)胎儿或胎位异常4) 脐带脱垂5)胎儿窘迫:

(6)剖宫产史

妊娠并发症

比如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

妊娠合并症

比如某些子宫肌瘤、卵巢肿瘤。

某些内外科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等。

某些传染病,如妊娠合并尖锐湿疣或淋病等。

步骤:

1.消毒步骤同一般腹部手术。

  2.腹壁切口可采用:

下腹纵切口;下腹横切口。

包括Pfannenstiel与Joel-cohen切口。

进入腹腔后,洗手探查子宫旋转。

下段形成及胎先露高低。

  3.在子宫上下段膀胱反折腹膜交界处下2~3cm弧形剪开腹膜反折,撕至11~12cm.用弯止血钳提起下缘,用手指钝性分离膀胱与子宫壁之间疏松组织。

暴露子宫肌壁约6~8cm.4.横形切开子宫下段肌壁约3cm长小口,用手指向两侧撕开子宫下段肌层宽约10cm后破膜,羊水吸出后,术者右手从胎头下方进入宫腔,将胎头慢慢托出子宫切口,助手同时压宫底协助娩出胎头。

胎头高浮娩头困难者可产钳协助娩出胎头。

胎头过低出头有困难时,台下助手戴消毒无菌手套,由阴道向上推胎头助娩。

胎头娩出后立即挤出新生儿口鼻粘液。

若为臀位,则牵一足或双足,按臀牵引方式娩出胎儿。

单臀则不必牵双足,同头位娩出法娩出胎臀,或牵引胎儿腹股沟,以臀助产方式娩出胎儿。

  5.胎儿娩出后,助手立即在宫底注射缩宫素10U.

6.胎儿娩出后,术者再次清理呼吸道,断脐后较台下。

用卵圆钳夹住子宫切口的血窦。

  7.胎盘可自娩,亦可徒手剥离,查胎盘。

胎膜是否完整医学教育罔搜集整理。

  8.干纱布擦宫腔,用兵号肠线连续全层缝合子宫肌层,注意两边对称。

注意子宫收缩情况。

  9.检查子宫切口无延裂,缝合处无出血后,可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

  10.洗手探查双附件有无异常。

  11.按不同腹壁切口缝合。

注意事项:

    1.术毕应将宫腔及阴道内积血清除。

    2.术后当日取平卧位,第2日改半卧位。

    3.术后12h内密切注意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4.术后留置导尿管24h。

去除导尿管后可适当起床活动。

    5.酌情补液及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产科子宫切除术

注意事项

手术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输尿管,并尽可能减少失血,为此,术者必须熟悉子宫的局部解剖关系,尤其是血管的分布及输尿管的部位和走向。

手术步骤

  

(一)切口

  取下腹正中切口,从脐下至耻骨联合上缘。

  

(二)缝扎盆漏斗韧带及圆韧带

  进入腹腔后先探查,了解病变范围。

  以有齿止血钳夹子宫两角,用作牵引及阻断子宫动脉上行支血流。

用7号丝线在距子宫角2~3cm处缝扎圆韧带,在稍离开盆壁处(以避开输尿管)双重缝扎骨盆漏斗韧带。

骨盆漏斗韧带内有卵巢动脉及静脉丛通过,透光下可看到很清楚,须全部缝扎紧。

  (三)切断韧带及切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

  提起子宫及缝扎线,剪断骨盆漏斗韧带及圆韧带,子宫方面的血流已在宫角处被阻断,故切断韧带时仅有少量回血,一般不需另行钳夹止血。

剪开骨盆漏斗韧带与圆韧带之间的阔韧带前叶,向前游离,剪开子宫膀胱腹膜反折至对侧。

  (四)游离子宫体

  用手指沿子宫膀胱间疏松结缔组织平面轻轻将膀胱稍向下分离,显露部分宫颈,再稍分离其两旁组织,可显露子宫动、静脉。

在血管下方距宫颈旁约2cm处有输尿管通过。

然后剪断宫体两旁阔韧带后叶组织至子宫动脉上方,剪切时多不出血,但应稍离开宫体切断,避免损伤靠近宫体两侧的子宫动脉上行支。

至此,宫体即完全游离,两侧仅有少量组织与阴道侧穹窿相连。

  (五)游离子宫颈

  适当用手向头侧牵提子宫,用拇指将膀胱进一步推送至宫颈外口水平以下,同时向两边缓缓推挤开输尿管。

如注意向两旁探索,可在距宫颈约2cm处扪及一索状物从指尖下滑动,即为输尿管。

只要平面准确,推下膀胱多无困难,出血也不多。

如有困难,多与进入的平面过深有关,也可能因炎症粘连所致,应查清后再分离。

必要时可进行锐性剥离。

扪清输尿管所在部位后再处理宫颈两旁组织,对避免损伤输尿管有积极意义。

  宫颈两旁静脉丛较丰富过分用力推挤有时可损伤静脉管壁引起出血,应注意之。

如静脉破裂出血,用纱布压迫片刻多即止血,而钳夹则常使破口扩大,且越来越大,不但不易止血,反易损伤邻近的输尿管。

牵开膀胱,用有齿止血钳一把紧贴宫颈的两侧缘将主韧带(阔韧带基底部组织,内有子宫动静脉通过)及子宫骶骨韧带一并夹紧,这样子宫的血运已基本上被阻断,再向上用力牵提子宫,即可阻断来自阴道方面的少量血流。

先切断一侧,用7号或10号丝线缝扎,为安全起见,再将动脉断端用7号线扎一道、同法处理对侧。

操作中除有少量子宫回血外,多不出血。

一般经此处理后,即可将子宫切除。

如宫颈较肥大,可按同法分两步或三步来游离宫颈,最后切除子宫。

我们置单钳于宫颈侧,是为了能离输尿管更远一点操作,增加安全性。

  (六)切除子宫

  在子宫直肠窝填入纱布垫一块,以吸收可能从阴道漏出的分泌物。

提起子宫,切开阴道前穹窿,钳夹并提起阴道前壁,从切口塞入一小块纱布,以防止阴道内积液流出,污染盆腔。

然后钳夹宫颈前唇向上提,沿阴道穹窿剪开,切除子宫。

环切阴道穹窿时,随时注意将宫颈提起,使既利于剪切,而又不与周围接触,防止污染。

每切开一段即将阴道断端夹住,以减少出血,并用以牵引,便于切除子宫后缝合。

  凡与阴道接触过的器械,用后立即置于污染盆内。

  (七)缝合阴道断端及盆腔腹膜

  切去子宫后,用碘酒、酒精棉球涂擦阴道断端,然后用1号或2号铬制肠线作“8”字间断缝合或连续缝合。

注意缝好断端的两角。

最后,仔细检查两侧输尿管的粗细及蠕动情况以及各缝合点有无出血等。

如无异常,先连续缝合盆腔腹膜,然后常规关闭腹腔。

术毕从阴道内抽去纱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