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2510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docx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表格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备课 

 第一单元西部风情

 

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教材内容

《依马呀吉松》《上去高山望平川》《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单元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教材内容

重难点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一)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背唱《上去高山望平川》,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豪放的陕北风格。

(二)用听唱法来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唱出陕北民歌的特殊“韵味”。

(三)通过欣赏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能够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喜欢演唱西北民歌。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建议

三课时

 

 

课题

依马呀吉松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教学

准备

录音机,磁带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

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

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

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

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

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

(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

(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教学探讨和反思

 

 

 

 

课题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学目标

(一)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背唱《上去高山望平川》,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豪放的陕北风格。

(二)用听唱法来领会、表现陕北民歌的演唱特点。

唱出陕北民歌的特殊“韵味”。

(三)通过欣赏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能够对西北民歌感兴趣,喜欢演唱西北民歌。

教学

准备

录音机,磁带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一、歌曲导入:

(1)同学们,下面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听完后,说出这首歌的歌名(多媒体播放《西部放歌》)

(2)师生总结:

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西部,听完后你们会联想到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对西部有哪些了解,能举出几首西部歌曲,你会演唱吗?

生:

联想到了西部开发和他们的窑洞生活,以及黄河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黄河大合唱》、《绣金匾》、《拥军秧歌》、《信天游》、《脚夫调》、《横山上下来游击队》、《赶牲灵》、《见面容易拉话难》。

并哼唱旋律。

二、学习新课:

(一)欣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1、乐曲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属于山歌类,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

“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

“知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短调子”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

这首歌是“花儿”中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

2、欣赏并展开想像回答问题:

这首歌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像,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

极富西北地方色彩,经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罹和倾慕之情。

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二)创作活动:

(以体验风格特征为主)

对于陕北民歌,先凭一、两首歌曲是不能对其音乐风格进行定论概括的,同学们在课下要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通过上网、电视等途径来从各个文献了解陕北的人文特点、音乐风格、民俗风情。

以更好地来体验陕北民歌的韵味。

下面,老师为大家播放几首西部歌曲,大家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陕北民歌的魅力。

 

 

 

 

 

 

 

教学探讨和反思

 

 

课题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

(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

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

1、师:

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啊?

(1)歌曲的演唱形式:

领唱、齐唱

(2)歌曲的风格特点:

少数民族音调

2、师:

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

分哼唱,注意:

a、休止符

b、装饰音。

3、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

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歌

(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

(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

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

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6)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复习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师:

“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依马呀吉松》,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教学探讨和反思

 

 第二单元:

 绿色畅想

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绿色畅想

教材内容

1.《手拉手,地球村》

2.唱歌:

《留给我》

3.欣赏《森林狂想曲》

单元教学

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教材内容

重难点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学建议

三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

《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

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

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教具激趣,解决难点。

  师:

同学们看大屏幕!

(播放课件,出示歌曲中的难点节奏,让学生通大屏幕能清楚直接地看到问题,并一起开动脑筋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或打击乐器来解决问题。

  XXXXXXX|X•XX-|

  师:

谁来读读,拍拍,或用你身边的乐器敲击出节奏?

  生1:

(很自信的)有节奏地读。

(其中符点处节奏不准确)

  师:

(给予肯定)你真勇敢,第一个挑战难点。

(指出符点处的错误继续提问)谁来帮帮他?

  生2:

有节奏地读。

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师:

(肯定的)你太棒了,读得完全正确。

  (然后男生读、女生读、分小组读等等)

  师:

同学们齐读节奏。

  (反复读,熟悉难点节奏)

  师:

谁能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这段节奏?

  生2:

有节奏地拍手。

(生齐拍)

  生3:

有节奏地跺脚。

(生齐跺)

  生4:

有节奏地用响板敲击。

(生用双响筒、串铃、三角铁、碰钟等乐器敲击和齐奏。

 四、审美体验,表现音乐。

 

 

 

 

 

 

 

教学探讨和反思

 

课题

《留给我》

教学

目标

学会演唱歌曲《留给我》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师:

刚才大家表现得太棒了,所以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名字叫《留给我》,同学们边听歌曲边看大屏幕上的歌词,听听这首歌曲唱了些什么?

(播放歌曲《留给我》的录音范唱)

  生1:

歌曲告诉我们应该注意不要主空气污染,这样我们可以看见很多的蓝天,主树木更好地生长。

  生2:

歌中唱了留下小河,很多的小河就可以汇成大海,留下大海给沙漠。

生3:

老师,我知道了,这首歌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

  师:

(这是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发自内心地表述)同学们说得真好!

歌曲中唱到“留下太阳、留下森林、留下小河、留下草原”,你觉得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口气来演唱,是命令还是祈求?

为什么?

  生:

应该用祈求的口气演唱。

因为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我们应该马上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师:

(培养美读,感受歌曲情绪)请同学们带着你真实的感受,把歌词当作一首诗,伴着歌曲伴奏来读一读。

  生:

按要求自由读歌词。

  生:

几名学生读歌词。

  生:

然后齐读。

 

教学探讨和反思

 

课题

欣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师:

(肯定的)同学们读得真好,把自己真实的感情完全投入到歌曲里了。

再次欣赏歌曲,听完后说说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播放歌曲范唱)五、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

(教师简介)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

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

(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六、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教学探讨和反思

 

第三单元:

《欢快的舞步》

 

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

《欢快的舞步》

教材内容

1欣赏《大河之舞》2《大家一起来》3欣赏《小步舞曲》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材内容重难点

1.学唱乐曲《小步舞曲》感知乐曲二个不同乐段主题表现的情绪,能用歌唱,舞蹈,演奏等手段表现乐曲。

2、节奏律动结合

教学建议

三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

《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一欣赏乐曲《大河之舞》

1、播放歌曲。

2、讨论:

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

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

1.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2、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3、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4、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5、各组表演。

6、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7、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三、欣赏歌曲《不想长大》,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1.师:

这么时尚的歌曲中的有些旋律出自离我们有200多年之久远的作曲家莫扎特。

让我们来走进莫扎特走进古典音乐的殿堂。

2.教师介绍作者。

(莫扎特简介)

 

 

 

 

 

 

教学探讨和反思

 

 

 

 

课题

欣赏小步舞曲

教学

目标

1.学唱乐曲《小步舞曲》感知乐曲二个不同乐段主题表现的情绪,能用歌唱,舞蹈,演奏等手段表现乐曲。

2、节奏律动结合

教学

准备

录音机,磁带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欣赏小步舞曲

1.教师介绍小步舞曲的风格特征。

“小步舞”是一种起源于欧洲民间的三拍子舞蹈,原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

“小步舞”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

《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是旋律流畅、优美、华丽,节奏多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也有的作曲家在作品中选用带符点的节奏,使得乐曲更具有推动力,伴奏简单清晰。

2.初次聆听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

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整体段落,听辨乐曲的演奏乐器。

3.分段欣赏。

一)听赏第一部分。

(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一部分音频)

①教学要求:

熟悉乐曲第一部分。

师:

听辨第一部分有几种不同的旋律。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

再次聆听第一部分,感受乐曲第一部分两种旋律宛如对话般呈现的形式。

宛如公主和王子在舞会中相识,你一言我一语在对话在舞蹈。

教师指导:

学生先以较慢的速度读出节奏,然后跟琴进行演唱,注意空拍处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这样才能表现乐曲轻巧俏皮的感觉。

师:

第二旋律宛如王子娓娓动听的话语,我们来感受一下旋律线的方向,感受乐曲的情绪。

②完整听第一部分音频。

(二)听赏第二部分。

(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二部分音频)

师:

请跟着乐曲划拍,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特点。

生:

每拍四个音,节奏紧凑,旋律流畅华丽。

师:

我们来当一名钢琴家怎么来演绎一下莫扎特的音乐。

(用OO节奏来演奏一遍。

(三)听赏第三部分。

(教师播放《小步舞曲》第三部分音频)

师:

请同学听赏第三部分重复的是哪一部分音乐,并用图形表现乐曲的旋律层次。

(学生活动)

4.再次完整欣赏乐曲《小步舞曲》。

教学要求:

学生加入舞蹈和节奏声势。

5.欣赏莫扎特的另一部作品四十交响曲,感受莫扎特音乐浪漫典雅轻快活泼的特点,重点听第三乐章具有小步舞曲风格的音乐。

(播放《g小调四十交响曲》音频)

播放视频动画版的《小步舞曲》

1.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以及节奏的动感

图片展示图片1口琴图片2碰铃图片3铃鼓

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大家认识口琴碰铃铃鼓

2.学前热身练声:

指导学生正确发声1=C3/4

533|544|522|511|1-5|7-6|5-4|3--|

3.指导学生用圆润、明亮、轻巧而有弹性的声音正确发声,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4.节奏模拟

让同学们依次了解一下口琴、碰铃、铃鼓等乐器及它们的音色并进行模仿。

5.分组一起来体验一下碰铃和铃鼓和在一起的效果。

碰铃:

X--|X--铃鼓:

XXX|XXX

带唱学习口琴一和口琴二的简谱,并分别用啦模唱。

加上歌词教唱口琴一、口琴二声部。

8.分组一起来体验四个声部和在一起的效果。

9.采用不同形式演唱:

分组、个别演唱等。

10.跟着伴奏一起来演唱整首曲子,然后跟着老师的指挥一起来合唱整曲歌曲结束本堂课的内容。

 

 

 

 

 

 

 

 

教学探讨和反思

 

 

 

 

 

第 四 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单元备课

第 四 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教材内容

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学唱:

《卢沟谣》

单元教学

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

教材内容重难点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建议

四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

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

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

弓弦乐器:

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

木管乐器:

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

铜管乐器:

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

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

问:

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二、分段欣赏。

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

5、老爷爷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6、狼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7、动物们的反映

4、片段四,猫出场8、智斗

9、放绳10、捉狼、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学探讨和反思

 

 

 

 

 

课题

学唱:

《卢沟谣》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师 生 互 动

二次备课

 作品简介:

1.《卢沟谣》是今年“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曲目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2.节奏练习(为掌握歌曲节奏作准备)

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

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

代表什么意思?

练习这首歌中的节奏。

(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旋律练习

⑴音阶练习

123454321(用“啊”唱)

⑵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习(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

附点音符的掌握)

⑶全曲的识谱练习(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

⑷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习

⑴歌词朗诵

⑵带入歌词反复练习(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

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抒发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学探讨和反思

 

第五单元:

八音盒

 

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

八音盒

教材内容

第五单元八音盒1《森林水车》

2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3学唱:

《真善美的小世界》

单元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森林水车》,感受乐曲主部与插部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记忆乐曲主部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

3.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

教材内容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