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2594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docx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基础知识

(一)

电视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通常由摄像机、手动或电动镜头、云台、防护罩、监听器、报警探测器和多功能解码器等部件组成,它们各司其职,并通过有线、无线或光纤传输媒介与中心控制系统的各种设备建立相应的联系(传输视/音频信号及控制、报警信号)。

在实际的电视监控系统中,这些前端设备不一定同时使用,但实现监控现场图像采集的摄像机和镜头是必不可少的。

一、摄像机是获取监视现场图像的前端设备,它以面阵CCD图像传感器为核心部件,外加同步信号产生电路、视频信号处理电路及电源等。

近年来,新型的低成本MOS图像传感器有了较快速的发展,基于MOS图像传感器的摄像机已开始被应用于对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可视电话或会议电视系统中。

由于MOS图像传感器的分辨率和低照度等到主要指标暂时还比不上CCD图像传感器,因此,在电视监控系统中使用摄像机仍为CCD摄像机。

摄像机具有黑白和彩色之分,由于黑白摄像机具有高分辨率、低照度等优点,特别是它可以在红外光照下成像,因此在电视监控系统中,黑白CCD摄像机仍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顺便指出,在各商家列出的闭路电视监控器材清单中的摄像机通常都是不带镜头的(一体化摄像机除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监控现场的实际环境及用户要求,为摄像机配合适的镜头。

1.1黑白CCD摄像机的主要参数在电视监控系统中选择摄像机,一般要看几个主要的参数,即分辨率、最低照度和信噪比等,另外还要考虑摄像机的附带功能及价格和今后服务等因素。

以下对摄像机的几个主要参数作一介绍。

A、CCD尺寸及像素数CCD尺寸指的是CCD图像传感器感光面的对角线尺寸,早期的CCD尺寸比较大,为lin、2/3in和1/2in等几种,因而近年来用于电视监控摄像机的CCD尺寸以1/3in为主流。

像素数指的是摄像机CCD传感器的最大像素数,有些给出了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像素数,如500H*582V,有些则组出了前两者的乘积值,如30万像素。

对于一定尺寸的CCD芯片,像素数越多则意味着每一像素单元的面积越小,因而由该芯片构成的摄像机的分辨率也就越高。

例如,在电视监控摄像机中使用的CCD传感器的像素有的已达到48万像素。

B、分辨率是衡量摄像机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指的是当摄像机摄取等间隔排列的黑白相间条纹时,在监视器(应比摄像机的分辨率高)上能够看到的最多线数。

当超过这一线数时,屏幕上就只能看到灰蒙蒙的一片而不能再辨出黑白相间的线条。

工业监视用摄像机的分辨率通常在380~460线之间,广播级摄像机的分辨率则可达到700线左右。

C、低照度指的是当被摄景物的光亮度低到一定程度而使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电平低到某一规定值时的景物光亮度值。

测定此参数时,还应特别注明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

例如,使用F1.2的镜头,当被景物的光亮度值低到0.04lux时,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幅值为最大幅值的50%,即达到350mV(标准视频信号最大幅起来700mV),则称此摄像机的最低照度为0.04lux/F1.2。

被摄景物的光亮度值再低,摄像要输出的视频信号的幅值就达不到350mV了,反映在监视器的屏幕上,将是一屏很难分辨出层次的、灰暗的图像。

 

监控的基础知识

(二)-镜头的选择和主要参数

镜头的选择和主要参数     

摄像机镜头是视频监视系统的最关键设备,它的质量(指标)优劣直接影响摄像机的整机指标,因此,摄像机镜头的选择是否恰当既关系到系统质量,又关系到工程造价。

       

镜头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如果没有晶状体,人眼看不到任何物体;如果没有镜头,那么摄像头所输出的图像就是白茫茫的一片,没有清晰的图像输出,这与我们家用摄像机和照相机的原理是一致的。

当人眼的肌肉无法将晶状体拉伸至正常位置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近视眼,眼前的景物就变得模糊不清;摄像头与镜头的配合也有类似现象,当图像变得不清楚时,可以调整摄像头的后焦点,改变CCD芯片与镜头基准面的距离(相当于调整人眼晶状体的位置),可以将模糊的图像变得清晰。

由此可见,镜头在闭路监控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经常与镜头打交道:

设计人员要根据物距、成像大小计算镜头焦距,施工人员经常进行现场调试,其中一部分就是把镜头调整到最佳状态。

1、镜头的分类

按外形功能分   按尺寸大小分   按光圈分   按变焦类型分   按焦距长矩分

球面镜头   1”25mm   自动光圈   电动变焦   长焦距镜头

非球面镜头   1/2”3mm   手动光圈   手动变焦   标准镜头

针孔镜头   1/3”8.5mm   固定光圈   固定焦距   广角镜头

鱼眼镜头   2/3”17mm            

(1)以镜头安装分类:

所有的摄象机镜头均是螺纹口的,CCD摄象机的镜头安装有两种工业标准,即C安装座和CS安装座。

两者螺纹部分相同,但两者从镜头到感光表面的距离不同。

C安装座:

从镜头安装基准面到焦点的距离是17.526mm。

CS安装座:

特种C安装,此时应将摄象机前部的垫圈取下再安装镜头。

其镜头安装基准面到焦点的距离是12.5mm。

如果要将一个C安装座镜头安装到一个CS安装座摄象机上时,则需要使用镜头转换器。

(2)以摄象机镜头规格分类:

摄象机镜头规格应视摄象机的CCD尺寸而定,两者应相对应。

即摄象机的CCD靶面大小为1/2英寸时,镜头应选1/2英寸。

摄象机的CCD靶面大小为1/3英寸时,镜头应选1/3英寸。

摄象机的CCD靶面大小为1/4英寸时,镜头应选1/4英寸。

如果镜头尺寸与摄象机CCD靶面尺寸不一致时,观察角度将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者发生画面在焦点以外等问题。

(3)以镜头光圈分类:

镜头有手动光圈(manualiris)和自动光圈(autoiris)之分,配合摄象机使用,手动光圈镜头适合于亮度不变的应用场合,自动光圈镜头因亮度变更时其光圈亦作自动调整,故适用亮度变化的场合。

自动光圈镜头有两类:

一类是将一个视频信号及电源从摄象机输送到透镜来控制镜头上的光圈,称为视频输入型,另一类则利用摄象机上的直流电压来直接控制光圈,称为DC输入型。

自动光圈镜头上的ALC(自动镜头控制)调整用于设定测光系统,可以整个画面的平均亮度,也可以画面中最亮部分(峰值)来设定基准信号强度,供给自动光圈调整使用。

一般而言,ALC已在出厂时经过设定,可不作调整,但是对于拍摄景物中包含有一个亮度极高的目标时,明亮目标物之影像可能会造成"白电平削波"现象,而使得全部屏幕变成白色,此时可以调节ALC来变换画面。

另外,自动光圈镜头装有光圈环,转动光圈环时,通过镜头的光通量会发生变化,光通量即光圈,一般用F表示,其取值为镜头焦距与镜头通光口径之比,即:

F=f(焦距)/D(镜头实际有效口径),F值越小,则光圈越大。

采用自动光圈镜头,对于下列应用情况是理想的选择,它们是:

在诸如太阳光直射等非常亮的情况下,用自动光圈镜头可有较宽的动态范围。

要求在整个视野有良好的聚焦时,用自动光圈镜头有比固定光圈镜头更大的景深。

要求在亮光上因光信号导致的模糊最小时,应使用自动光圈镜头。

(4)以镜头的视场大小分类:

标准镜头:

视角30度左右,在1/2英寸CCD摄象机中,标准镜头焦距定为12mm,在1/3英寸CCD摄象机中,标准镜头焦距定为8mm。

广角镜头:

视角90度以上,焦距可小于几毫米,可提供较宽广的视景。

远摄镜头:

视角20度以内,焦距可达几米甚至几十米,此镜头可在远距离情况下将拍摄的物体影响放大,但使观察范围变小。

变倍镜头(zoomlens):

也称为伸缩镜头,有手动变倍镜头和电动变倍镜头两类。

可变焦点镜头(vari-focuslens):

它介于标准镜头与广角镜头之间,焦距连续可变,即可将远距离物体放大,同时又可提供一个宽广视景,使监视范围增加。

变焦镜头可通过设置自动聚焦于最小焦距和最大焦距两个位置,但是从最小焦距到最大焦距之间的聚焦,则需通过手动聚焦实现。

针孔镜头:

镜头直径几毫米,可隐蔽安装。

(5)从镜头焦距上分短焦距镜头:

因入射角较宽,可提供一个较宽广的视野。

中焦距镜头:

标准镜头,焦距的长度视CCD的尺寸而定。

长焦距镜头:

因入射角较狭窄,故仅能提供狭窄视景,适用于长距离监视。

变焦距镜头:

通常为电动式,可作广角、标准或远望等镜头使用。

1) 定焦距:

焦距固定不变,可分为有光圈和无光圈两种。

     ·有光圈:

镜头光圈的大小可以调节。

根据环境光照的变化,应相应调节光圈的大小。

光圈的大小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调节。

人为手工调节光圈的,称为手动光圈;镜头自带微型电机自动调整光圈的,称为自动光圈。

     ·无光圈:

即定光圈,其通光量是固定不变的。

主要用光源恒定或摄像机自带电子快门的情况。

     2) 变焦距:

焦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被摄物体的图像放大或缩小。

       常用的变焦镜头为六倍、十倍变焦。

       三可变镜头:

可调焦距、调聚焦、调光圈。

       二可变镜头:

可调焦距、调聚焦、自动光圈。

        注释:

       变焦镜头--焦平面的位置固定,而焦路可连续调节的光学系统。

变焦是通过移动镜头内部的镜片,改变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实现的。

这样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镜头的焦距长度和视角。

       焦距--透镜中心或其第二主平面到图像聚集点处的距离。

单位一般为毫米或英寸。

       光圈--位于摄像机镜头内部分的、可以调节的光学机械性阑也,可用来控制通过镜头的光线的多少。

       自动光圈--镜头内的隔膜装置,可根据电视摄像机传来的视频信号自行调节,以适应光照强度的变化。

光圈隔膜通过打开或关闭光圈来控制通过镜头传送的光线。

典型的补偿范围是10000-1到300000-1。

2、选择镜头的技术依据

(1)镜头的成像尺寸应与摄象机CCD靶面尺寸相一致,如前所述,有1英寸、2/3英寸、1/2英寸、1/3英寸、1/4英寸、1/5英寸等规格。

(2)镜头的分辨率描述镜头成像质量的内在指标是镜头的光学传递函数与畸变,但对拥护而言,需要了解的仅仅是镜头的空间分辨率,以每毫米能够分辨的黑白条纹数为计量单位,计算公式为:

镜头分辨率N=180/画幅格式的高度。

由于摄象机CCD靶面大小已经标准化,如1/2英寸摄象机,其靶面为宽6.4mm*高4.8mm,1/3英寸摄象机为宽4.8mm*高3.6mm。

因此对1/2英寸格式的CCD靶面,镜头的最低分辨率应为38对线/mm,对1/3英寸格式摄象机,镜头的分辨率应大于50对线,摄象机的靶面越小,对镜头的分辨率越高。

(3)镜头焦距与视野角度首先根据摄象机到被监控目标的距离,选择镜头的焦距,镜头焦距f确定后,则由摄象机靶面决定了视野。

(4)光圈或通光量镜头的通光量以镜头的焦距和通光孔径的比值来衡量,以F为标记,每个镜头上均标有其最大的F值,通光量与F值的平方成反比关系,F值越小,则光圈越大。

所以应根据被监控部分的光线变化程度来选择用手动光圈还是用自动光圈镜头。

3、变焦镜头(zoomlens)变焦镜头有手动伸缩镜头和自动伸缩镜头两大类。

伸缩镜头由于在一个镜头内能够使镜头焦距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因此可以使被监控的目标放大或缩小,所以也常被成为变倍镜头。

典型的光学放大规格有6倍(6.0~36mm,F1.2)、8倍(4.5~36mm,F1.6)、10倍(8.0~80mm,F1.2)、12倍(6.0~72mm,F1.2)、20倍(10~200mm,F1.2)等档次,并以电动伸缩镜头应用最普遍。

为增大放大倍数,除光学放大外还可施以电子数码放大。

在电动伸缩镜头中,光圈的调整有三种,即:

自动光圈、直流驱动自动光圈、电动调整光圈。

其聚焦和变倍的调整,则只有电动调整和预置两种,电动调整是由镜头内的马达驱动,而预置则是通过镜头内的电位计预先设置调整停止位,这样可以免除成像必须逐次调整的过程,可精确与快速定位。

在球形罩一体化摄像系统中,大部分采用带预置位的伸缩镜头。

    另一项令用户感兴趣的则是快速聚焦功能,它由测焦系统与电动变焦反馈控制系统构成。

  

4、镜头与摄像机CCD尺寸的关系   1/2"镜头既可用于1/2"摄像机,也可用于1/3"摄像机,但视角会减少25%左右。

1/3"镜头不能用于1/2"摄像机,只能用于1/3"摄像机。

5、不同种类镜头的应用范围

*手动、自动光圈镜头的应用范围手动光圈镜头是的最简单的镜头,适用于光照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手动光圈由数片金属薄片构成。

光通量靠镜头外径上的一个环调节。

旋转此圈可使光圈收小或放大。

在照明条件变化大的环境中或不是用来监视某个固定目标,应采用自动光圈镜头,比如在户外或人工照明经常开关的地方,自动光圈镜头的光圈的动作由马达驱动,马达受控于摄像机的视频信号。

手动光圈镜头和自动光圈镜头又有定焦距(光圈)镜头自动光圈镜头和电动变焦距镜头之分。

*定焦距(光圈)镜头,一般与电子快门摄像机配套,适用于室内监视某个固定目标的场所作用。

定焦距镜头一般又分为长焦距镜头,中焦距镜头和短焦距镜头。

中焦距镜头是焦距与成像尺寸相近的镜头;焦距小于成像尺寸的称为短距镜头,短焦距镜头又称广角镜头,该镜头的焦距通常是28mm以下的镜头,短焦距镜头主要用于环境照明条件差,监视范围要求宽的场合,焦距大于成像尺寸的称为长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又称望远镜头,这类镜头的焦距一般在150mm以上,主要用于监视较远处的景物。

*手动光圈镜头,可与电子快门摄像机配套,在各种光线下均可使用。

*自动光圈镜头,(EF)可与任何CCD摄像机配套,在各种光线下均可使用,特别用于被监视表面亮度变化大、范围较大的场所。

为了避免引起光晕现象和烧坏靶面,一般都配自动光圈镜头。

*电动变焦距镜头,可与任何CCD摄像机配套,在各种光线下均可使用,变焦距镜头是通过遥控装置来进行光对焦,光圈开度,改变焦距大小的。

6、镜头的主要性能指标有以下几个:

(1)焦距:

焦距的大小决定着视场角的大小,焦距数值小,视场角大,所观察的范围也大,但距离远的物体分辨不很清楚;焦距数值大,视场角小,观察范围小,只要焦距选择合适,即便距离很远的物体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由于焦距和视场角是一一对应的,一个确定的焦距就意味着一个确定的视场角,所以在选择镜头焦距时,应该充分考虑是观测细节重要,还是有一个大的观测范围重要,如果要看细节,就选择长焦距镜头;如果看近距离大场面,就选择小焦距的广角镜头。

(2)光阑系数:

即光通量,用F表示,以镜头焦距f和通光孔径D的比值来衡量。

每个镜头上都标有最大F值,例如6mm/F1.4代表最大孔径为4.29毫米。

光通量与F值的平方成反比关系,F值越小,光通量越大。

镜头上光圈指数序列的标值为1.4,2,2.8,4,5.6,8,11,16,22等,其规律是前一个标值时的曝光量正好是后一个标值对应曝光量的2倍。

也就是说镜头的通光孔径分别是1/1.4,1/2,1/2.8,1/4,1/5.6,1/8,1/11,1/16,1/22,前一数值是后一数值的根号2倍,因此光圈指数越小,则通光孔径越大,成像靶面上的照度也就越大。

另外镜头的光圈还有手动(MANUALIRIS)和自动光圈(AUTOIRIS)之分。

配合摄像头使用,手动光圈适合亮度变化不大的场合,它的进光量通过镜头上的光圈环调节,一次性调整合适为止。

自动光圈镜头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自动调整,用于室外、入口等光线变化大且频繁的场合。

(3)自动光圈镜头:

自动光圈镜头目前分为两类:

一类称为视频(VIDEO)驱动型,镜头本身包含放大器电路,用以将摄像头传来的视频幅度信号转换成对光圈马达的控制。

另一类称为直流(DC)驱动型,利用摄像头上的直流电压来直接控制光圈。

这种镜头只包含电流计式光圈马达,要求摄像头内有放大器电路。

对于各类自动光圈镜头,通常还有两项可调整旋钮,一是ALC调节(测光调节),有以峰值测光和根据目标发光条件平均测光两种选择,一般取平均测光档;另一个是LEVEL调节(灵敏度),可将输出图像变得明亮或者暗淡。

(4)变倍镜头:

变倍镜头分为手动(MANUALZOOMLENS)和电动(AUTOZOOMLENS)两种,手动变倍镜头一般用于科研项目而不用在闭路监视系统中。

在监控很大的场面时,摄像头通常要配合电动镜头和云台使用。

电动镜头的好处是变焦范围大,既可以看大范围的情况,也可以聚焦某个细节,再加上云台可以上下左右的转动,可视范围就非常大了。

电动镜头有6倍、10倍、15倍、20倍等多种倍率,如果再知道基准焦距,就可以确定镜头焦距的可变范围。

例如一个6倍电动镜头,基准焦距为8.5毫米,那么其变焦范围就是8.5到51毫米连续可调,视场角为31.3到5.5度。

电动镜头的控制电压一般是直流8V~16V,最大电流为30毫安。

所以在选控制器时,要充分考虑传输线缆长度,如果距离太远,线路产生的电压下降会导致镜头无法控制,必须提高输入控制电压或更换视频矩阵主机配合解码器控制。

选配镜头原则:

       为了获得预期的摄像效果,在选配镜头时,应着重注意六个基本要素:

        A) 被摄物体的大小

        B) 被摄物体的细节尺寸

        C) 物距

        D) 焦距

        E) CCD摄像机靶面的尺寸

        F) 镜头及摄像系统的分辨率

焦距的计算:

公式计算法:

视场和焦距的计算视场系指被摄取物体的大小,视场的大小是以镜头至被摄取物体距离,镜头焦头及所要求的成像大小确定的。

1、镜头的焦距,视场大小及镜头到被摄取物体的距离的计算如下;f=wL/W       2、f=hL/h    

f;镜头焦距   

w:

图象的宽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象宽度)     

W:

被摄物体宽度     

L:

被摄物体至镜头的距离    

h:

图象高度(被摄物体在ccd靶面上成像高度)视场(摄取场景)高度      

H:

被摄物体的高度   

ccd靶面规格尺寸:

     单位mm规格

规格   1/3"   1/2"   2/3"   1"

W      4.8   6.4    8.8    12.7

H      3.6   4.8    6.6    9.6  

镜头后截距的调整

焦镜头后截距的调整

使用摄像机自动电子快门功能,将镜头光圈调到最大,镜头聚焦环按景物实际距离调整,然后调节镜头后截距直至图像最清晰。

变焦镜头后截距的调整

1.打开摄像机自动电子快门功能。

2.用控制器将镜头光圈调到最大。

3.将摄像机对准30米以外的物体,聚焦调至无穷远处(大部分镜头是面对镜头面的聚焦调节环顺时针旋转到头)。

4.用控制器调整镜头变焦将景物推至最远,调整镜头后截距使景物最清楚。

5.用控制器调整镜头变焦将景物拉至最近,微调镜头聚焦使景物最清楚。

6.重复4~5步数遍,直至景物在镜头变焦过程中始终清楚。

监控的基础知识(三)-监控图象传输方式分析

监控图象传输方式分析  

在监控系统中,监控图象的传输是整个系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选择何种介质和设备传送图象和其它控制信号将直接关系到监控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目前,在监控系统中用来传输图象信号的介质主要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对应的传输设备分别是同轴视频放大器、双绞线视频传输设备和光端机。

要组建一个高质量的监控网络,就必须搞清楚这三种主要传输方式的特点和使用环境,以便针对实际工程需要采取合适的传输介质和设备。

1同轴电缆和同轴视频放大器

    一提起图象传输,人们首先总会想起同轴电缆,因为同轴电缆是较早使用,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传输方式。

同时,同轴电缆具有价格较便宜、铺设较方便的优点,所以,一般在小范围的监控系统中,由于传输距离很近,使用同轴电缆直接传送监控图象对图象质量的损伤不大,能满足实际要求。

    但是,根据对同轴电缆自身特性的分析,当信号在同轴电缆内传输时其受到的衰减与传输距离和信号本身的频率有关。

一般来讲,信号频率越高,衰减越大。

视频信号的带宽很大,达到6MHz,并且,图象的色彩部分被调制在频率高端,这样,视频信号在同轴电缆内传输时不仅信号整体幅度受到衰减,而且各频率分量衰减量相差很大,特别是色彩部分衰减最大。

所以,同轴电缆只适合于近距离传输图象信号,当传输距离达到200米左右时,图象质量将会明显下降,特别是色彩变得暗淡,有失真感。

    在工程实际中,为了延长传输距离,要使用同轴放大器。

同轴放大器对视频信号具有一定的放大,并且还能通过均衡调整对不同频率成分分别进行不同大小的补偿,以使接收端输出的视频信号失真尽量小。

但是,同轴放大器并不能无限制级联,一般在一个点到点系统中同轴放大器最多只能级联2到3个,否则无法保证视频传输质量,并且调整起来也很困难。

因此,在监控系统中使用同轴电缆时,为了保证有较好的图象质量,一般将传输距离范围限制在四、五百米左右。

    另外,同轴电缆在监控系统中传输图象信号还存在着一些缺点:

1)、同轴电缆本身受气候变化影响大,图象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2)、同轴电缆较粗,在密集监控应用时布线不太方便;

3)、同轴电缆一般只能传视频信号,如果系统中需要同时传输控制数据、音频等信号时,则需要另外布线;

4)、同轴电缆抗干扰能力有限,无法应用于强干扰环境;

5)、同轴放大器还存在着调整困难的缺点。

2双绞线和双绞线视频传输设备

    由于传统的同轴电缆监控系统存在着一些缺点,特别是传输距离受到限制,所以寻求一种经济、传输质量高、传输距离远的解决方案十分必要。

早期,在传输距离超过五、六百米的监控系统中一般使用多模光纤和多模光端机,这虽然解决了远距离传输的问题,但是系统造价增加了很多,并且,光纤的施工复杂,需要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

所以,对这种距离不是太远的监控系统而言,使用光纤和光端机还是显得不够经济。

    最近,出现了一种双绞线视频传输设备,通过使用此种设备,可以将双绞线应用于监控图象传输,它很好地解决了上面的难题,在今后的监控系统中必将被大量使用。

    其实,双绞线的使用由来已久,电话传输使用的就是双绞线,在很多工业控制系统中和干扰较大的场所以及远距离传输中都使用了双绞线,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局域网也是使用双绞线对。

双绞线之所以使用如此广泛,是因为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布线容易、价格低廉等许多优点。

由于双绞线对信号也存在着较大的衰减,所以传输距离远时,信号的频率不能太高,而高速信号比如以太网则只能限制在100m以内。

对于视频信号而言,带宽达到6MHz,如果直接在双绞线内传输,也会衰减很大,在传输距离为150m左右时视频信号的衰减曲线如下图所示。

    因此,视频信号在双绞线上要实现远距离传输,必须进行放大和补偿,双绞线视频传输设备就是完成这种功能。

加上一对双绞线视频收发设备后,可以将图象传输到1至2km,如果采用中继方式,还可以成倍增加传输距离,而且,传输图象的质量可以与光端机媲美。

双绞线和双绞线视频传输设备价格都很便宜,不但没有增加系统造价,反而在距离增加时其造价与同轴电缆相比下降了许多。

所以,监控系统中用双绞线进行传输具有明显的优势:

1)传输距离远、传输质量高。

由于在双绞线收发器中采用了先进的处理技术,极好地补偿了双绞线对视频信号幅度的衰减以及不同频率间的衰减差,保持了原始图象的亮度和色彩以及实时性,在传输距离达到1km或更远时,图象信号基本无失真。

如果采用中继方式,传输距离会更远。

2)布线方便、线缆利用率高。

一对普通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