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260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

刘小军执教教师:

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教学内容: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个人增减栏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

  

(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

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

“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

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六)课堂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随想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

刘小军执教教师:

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教学内容: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个人增减栏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

思考:

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为什么”?

“那又是为什么呢?

”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3.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

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

如:

从“为什么”?

“那又是为什么呢?

”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

给学生提供当时的情景:

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

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

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

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

  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2.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随想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

刘小军执教教师:

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教学内容: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教学流程

个人增减栏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

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

怎么分成两部分?

(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

”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

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教学随想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

刘小军执教教师:

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教学内容: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教学流程

个人增减栏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

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

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

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一)“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再读课题,布置作业。

教学随想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

刘小军执教教师:

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教学内容:

27、乌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

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教学重点:

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教学难点:

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教学流程

个人增减栏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

?

(板书:

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强。

如:

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

如:

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

如:

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

如: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

⑸有责任感。

如:

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

如:

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

(出示幻灯片2)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

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

(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27、*乌塔

           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

           查警察局电话号码 独自一人游欧洲

           给家里打电话(寄明信片)

           为旅行准备三年

教学随想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

刘小军执教教师:

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教学内容: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读课文。

通过自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掌握书信的格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个人增减栏

一、导入和简介柯岩

  1、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

给谁写信?

为什么写(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

没写过信的同学,可让其说说“你或者父母收到过别人的信吗?

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封书信,一封问一封回。

(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3、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尺和寸放在一起,尺比寸长(老师或者学生出示它们各自的长度),但尺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出示比尺长的物体)。

寸虽然很短,但寸和比它小的东西相比,它又显得长了(学生或老师出示比寸短的东西)。

二、自读自悟

  1、出示导读提示:

  师:

同学们,这是由两封书信组成的略读课文,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这篇课文,并有所收获。

自读的时候,下列问题或要求也许对同学们会有所帮助:

  ⑴ 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

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⑵ 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分析原因的?

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

  ⑶ 你明白了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的原因了吗?

  ⑷ 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三、交流讨论

  可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再全班进行。

交流中,老师要作一些精辟的概述和引导:

1、交流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交流时,要读(读有关的原文)和说(说自己的理解)结合,问题⑷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启迪和挖掘,但又要区别对待。

  2、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

你妒嫉过别人吗?

别人妒嫉过你吗?

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有代表性的让学生交流,要尽可能的说得具体一点。

  3、通过学习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适当归纳。

  ⑴ 格式:

  ① 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怎样称呼,依人而定,称呼下面加问候语)。

  ② 正文(将要叙述的事情和说的话写清楚,格式按常规的行为格式)。

  ③ 结语(单独一行并空两格写上祝语,内容因人而定)。

  ④ 写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两行写)。

  ⑵ 语言方面:

  相当于与收信人进行面对面的说话,一般用你或者“您”,写给很多人的要用“你们”或“您们”。

语言亲切与否,根据收信人和要叙述的事情决定。

【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讨教:

作文获奖──嫉妒、寂寞

  从自身找原因

  回复: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书信格式:

1、称呼

  2、正文

  3、结尾

  4、署名和日期

  (设计意图:

简单明了,同时,通过老师一笔一画的书写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观及其书写规律。

教学随想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

刘小军执教教师:

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

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教学流程

个人增减栏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

  2.归纳小结阅读方法:

一边读一边想。

  3.交流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二、日积月累

  1.自由阅读,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2.指名读,纠正读音。

  3.默读,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也可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4.背名句竞赛。

  5.你还搜集了哪些关于成长的名言?

交流。

  三、展示台

  1.谈话:

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回忆了自己成长的经历,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别人的成长故事。

你打算怎样展示这些成果呢?

(自由说)

  2.个人或分组汇报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根据不同形式安排展示程序。

  3.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4.总结,评奖。

口语交际

一、引入学习

  1.回忆本组课文,围绕“成长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谈话: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

但无论怎样,成长的经历都是令人难忘的。

  板书题目:

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要求

  1.自读题目,勾画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

  2.交流:

  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

  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

  三、口语交际

  1.认真阅读书中提示,以及《乌塔》、书信,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按要求独立准备,并说给自己听一听。

  3.根据选定话题进行分组。

  选同一话题的人过多,则可再分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

  4.分组交流,要求每人都有机会交流自己的看法。

  5.指名在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6.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谈话内容,说给同桌听,注意两人间的交流。

  四、引导总结

  1.请你来总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

  可从同学表现、老师表现、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进行总结。

  2.请你为下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建议。

教学随想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

刘小军执教教师:

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一些古代名句,通过了解古人对于成长和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受到启发和激励。

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深入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和成长中的问题。

教学流程

个人增减栏

一、引入

  谈话:

上节课,同学们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交流了难忘的成长经历。

听过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难忘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成长经历”。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要写得清楚具体。

  2.写“从《乌塔》想到的”。

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回信。

要把想说的意思写清楚,书信格式正确。

  三、指导习作

  1.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理出提纲。

  2.交流提纲,分组指导。

  话题一:

写谁的什么事。

阅读本单元课文学习如何写。

  话题二:

《乌塔》主要讲了什么事?

你对文中什么问题最感兴趣?

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例子)。

  话题三:

王虹遇到了什么烦恼?

你的看法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