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生平.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2823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德生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康德生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康德生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康德生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康德生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康德生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康德生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康德生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康德生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康德生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康德生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康德生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康德生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康德生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康德生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康德生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德生平.docx

《康德生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德生平.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康德生平.docx

康德生平

康德生平

康德

伊曼努尔?

康德(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

简介

伊曼努尔?

康德(Immanuel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在康德去世的1804年,出生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时期的代表人物:

费尔巴哈(1804,1872)Feuerbach,LudwigAndreas生平概述1

十八世纪的德意志天空里,闪耀着的是思想和艺术的群星,其

康德

光芒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200多年前,在东普鲁士柯尼斯堡一条栽种着菩提树的小道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会准时走来一个不足五英尺的矮个子。

他散步时闭口不言,只用鼻子呼吸,据说他认为在路上张开嘴不卫生;有人戏说他“心胸狭窄”,因为他胸部凹陷,胸腔狭小,但他却拥有广阔的精神天空;他就像精确的钟表一样守时,风雨无阻,市民们在满怀敬意与他打招呼时,总是趁机校正自己的钟表。

只有一次,邻居们没有准时看到他的出现,都为他担心,当时他沉浸在卢梭的《爱弥尔》,以至于忘了时间,忘了自己,不过,在数十年间,这是他唯一一次没有准时出现。

这位理性得近乎刻板的人就是康德。

伊曼努尔?

康德墓碑

伊曼努尔?

康德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

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9年。

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年。

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

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

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

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

,,,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

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

从1781年开始,,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

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

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

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

《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

1804年2月12日病逝。

1804年2月12日上午11时,伊曼努埃尔.康德在家乡科尼斯堡去世。

康德去世时形容枯槁,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遗体放在那里就像一个木乃伊。

而且他的遗体也确实像一个木乃伊那样被展览:

科尼斯堡的居民排着长队瞻仰这个城市的最伟大的儿子。

当时天气寒冷,土地冻得无法挖掘,整整16天过去后康德的遗体才被下葬。

去世时的康德似乎仅仅是自己的一个影子,临死前的若干年里,他的身体和精神都极为衰弱,作为哲学家的康德也只剩下了一个影子,那时德国哲学界的风云人物是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人早,他们作为德国唯心

主义的领军人物誉满天下。

1799年,康德发表了生前最后一篇文章,“论与费希特科学学之关系”。

在这篇封笔之作中,康德对费希特的科学哲学给予的评价是:

一钱不值。

这是康德作为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从此他就告别了哲学舞台,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康德,自小身体不好,他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方圆40公里的范围,据说是因为身体不好,康德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说说:

“我胸腔狭窄,心脏和肺的活动余地很小,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小时候甚至十分厌世。

他的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早晨5点起床,用两个小时学习,两个小时授课,写作到下午一点,然后去一家餐馆进餐。

下午3点半,他准时散步一个小时,余下的时间里,他读书、写作,准备第二天的讲课。

晚上9-10点间睡觉。

康德有过想娶妻的冲动,一次当他还在盘算自己的财产时,就被人捷足先登,另一次则是偶然邂逅了一位来柯尼斯堡旅游的年轻女子,当他还在对是否求婚进行哲学论证的时候,这位女子离开了柯尼斯堡,从此芳踪难觅,只能不了了之。

海涅对此评价说:

“康德的生平履历很难描写,因为他既没有生活过,也没有经历什么。

这是一个褒贬难定的评价,也许康德的生活平淡了些,但他在精神领域的生活实在是太丰富了。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死后的康德很快就从哲学的影子变成了人类思想天空里的一颗巨星,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奠基人卡尔.雅斯贝斯(1883,1969)将康德与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和奥古斯汀(354-430)并列称为三大“永不休止的哲学奠基人”。

生平概述2

康德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在东普鲁士的首府科尼斯堡(Königsberg),他出生时,有“武王”之称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在那里已经统治了11个年头。

康德的父亲是一个马鞍匠,父母都是信仰新教的虔信派(Pietismus)教徒,虔信派强调宗教的精神,重视虔诚的信仰感情,康德小时候的精神世界受到很深的虔信派影响。

八岁时,康德开始上学,学校提倡的是人文主义教育,反对宗教带给人的思想上的僵化。

学校的教育改变了康德的宗教态度,他从此开始一生都对宗教祈祷和教堂唱诗感到反感。

也是因为学校的教育,他开始怀疑建立在感觉与感受上的宗教,他的宗教哲学简单地来说也是对虔信派的一种反动。

1740年,康德进了科尼斯堡大学。

人们现在无法考证他当时注册了什么专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经常听哲学课。

1748年,24岁的康德大学毕业,因为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两年,他衣食无托,前途渺茫。

由于大学没有他的位置,他决定到科尼斯堡附近的小城镇去做家庭教师。

康德曾说再也没有哪个家庭教师比他还差,但是实际上他这是谦虚,因为他教过的学生对他的口碑都不错。

在做家庭教师期间,他发表了第一本著作,“关于生命力的真实估计之思考”,内容是关于笛卡儿、牛顿和莱布尼茨提出的哲学与科学命题。

五年的家庭教师生涯后康德重返科尼斯堡,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家乡。

返回家乡后,康德再次进入大学学习。

1755年,康德以“自然通史和天体论”获得硕士学位,三个月后获得大学私人助教资格,开始教授哲学。

在私人助教这个教职上,康德一干就是15年,学生的听课费就成了他的生活来源。

因为康德的课很受欢迎,愿意听他的课的学生也多,因此他在生活上也做到了衣食无忧。

在任助教期间,康德开始经常发表著作。

他的论题包罗万象,从自然科学、美学、神学甚至到巫术应有尽有,但贯穿其中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哲学研究应该如何进行:

是从理性的观点出发,从普遍真理中推导出有关事物的真理还是从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得出普遍的结论

康德的著述和讲课使他称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哲学家,他的影响开始走出科尼斯堡,很多学生慕名而来成为他的弟子,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与哥德和席勒一起成为魏玛古典派顶梁柱的赫尔德。

尽管如此,康德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得到教授职位,期间他拒绝了科尼斯堡提供给他的诗学艺术教授聘书。

他还拒绝了来自埃尔朗根大学和耶拿大学的教授聘书,他只愿意在科尼斯堡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因为他不愿意离开家乡,而且身体状况也不允许他迁居他乡。

康德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我胸腔狭窄,心脏和肺的活动余地很小,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小时候甚至十分厌世。

1770年,康德在46岁时终于获得了科尼斯堡大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教授一职,他的就任报告题目是“感性与知性世界的形式与根据”。

当上教授以后,康德沉寂十年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而是潜心研究他的批判哲学。

1781年,他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仅凭这一部著作,康德就可以奠定他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三大批判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

“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

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

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古典哲学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相应,康德问道:

这种一致如何才成为可能,事物是具体的和物化的,而语言是抽象的,这两种东西怎么会一致,实际上人的感知提供的只是物体的某些特性,如质量、体积、形状、数量、重量、运动速度等,没有这些特性,我们就无法对物体展开想象。

这是物体的主要特性。

物体还有其它从属特性,如颜色、声音、味道和温度感觉等,这些从属特性虽然是物体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

例如我们可以把一辆蓝色的桌子想象成绿色的桌子。

这种主要特性和从属特性的区别让人进一步问:

外部世界真实状况究竟是什么,因为如果我对物体的某些特性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也就是说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样才能肯定世界只不过是存在于我的头脑当中,因此,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只有在人的头脑中才成为可能。

这当然是令人绝望的极端怀疑主义。

如果人们不甘于接受这一观点该怎么办,也许一种我们无法认知的外部世界确实存在,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康德以前,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把这一问题推给上帝:

我们的思想与外部世界一致,因为这是上帝愿意这样安排的。

但问题是:

我们怎么知道上帝让我们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康德把这个问题彻底给颠倒了。

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

康德

,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

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

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

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

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

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

知性为自然立法。

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

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类感知的形式,即空间和时间。

存在于时间和空间里的物质被人类的理解力加工为经验,而康德把人类理解力的形式称为“(绝对)范畴”,这些人类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们对灵魂、世界和上帝的设想,康德把它们理解为某种制约原则,人们的经验世界就是通过这些原则得以构造。

“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的人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而康德1788年发表的“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做,简单化地说,康德告诉我们说:

我们要尽我们的义务。

但什么叫“尽义务”,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范畴律令(KategorischerImperativ)”:

“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能

够同时成为普遍制订法律的原则。

”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

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

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

“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实际上康德力求调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者对于思维与客体的统一,他认为休谟极端的经验主义是必须给予驳斥的。

而康德首次把客体与思维的同一归于“主体的能动性”,这不得不说是德国哲学具有里程碑的一步,费希特更是在康德的基础上,把这种能动性发展到了一种极端病态的“唯我论”。

由于康德没有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造成自己体系的二元性,不过在康德这一阶段,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暂时归于主体的能动性,而德国古典哲学则是在后人的批判和发展康德的哲学慢慢建立起来的,不得不说康德的贡献是伟大的。

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最后一部有深远影响的著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

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

1754年,康德发表了论文《论地球自转是否变化和地球是否要衰老》,对“宇宙不变论”大胆提出怀疑。

1755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首先提出太阳系起源星云说。

康德在书中指出:

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演变来的。

这团星云由大小不等的固体微粒组成,“天体在吸引力最强的地方开始形成”,引力使微粒相互接近,大微粒吸引小微粒形成较大的团块,团块越来越大,引力最强的中心部分吸引的微粒最多,首先形成太阳。

外面微粒的运动在太阳

吸引下向中心体下落是于其他微粒碰撞而改变方向,成为绕太阳的圆周运动,这些绕太阳运转的微粒逐渐形成几个引力中心,最后凝聚成绕太阳运转的行星。

卫星的形成过程与行星相似。

但是,由于当时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排斥,此理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长期被埋没。

直到1796年,法国著名数学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P.S.Laplace)在他的《宇宙体系论》一书中,独立地提出了另一种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人们才想起41年前康德已提出此理论,因而后人把此学说称为康德一拉普拉斯学说。

整个十九世纪,这种学说在天文学中一直占有统治的地位。

虽然康德大部分著作都很艰涩,读他的书需要勇气,但要研究哲学,康德却是无法回避的一座高峰。

他对德意志心灵的影响非常巨大。

他那种严格遵守纪律和确保精确性的生活态度在今天的德国人身上普遍存在,最精密的仪器就是出自这些认真得近乎呆板的人群之手。

更重要的是,他为德意志人的哲学思辨立下了一个榜样,让哲学这门科学在德意志的大地上大行其道,以至于世界领域内,最有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的名字上冠有德意志标志的比例太高了。

黑格尔、费希特、马克思、尼采„„这在许多国家,只要能出现一位,就足以夸耀世间的名字,却在德意志接二连三地出现。

海涅说:

“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道路,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

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

”生平和著作年表

1724年4月22日伊曼努尔。

康德生于哥尼斯堡。

1730年入小学

1732年入中学

1737年母亲去世

1740年9月24日康德考取哥尼斯堡大学

1746年父亲去世。

《论活力的正确评价》一书付印。

该书于1749年出版

1747年康德在安德施牧师家当教师(在古姆比年附近的犹德早村)

1750年在休里增少校家当教师(在奥斯德罗德罗附近的阿尔恩斯多尔夫村)

1753年在凯瑟琳伯爵家教师(劳登堡吉尔西德区)

1754年回到哥尼斯堡,6月《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地球是否由于绕轴旋转时发生过变化》;8月《关于从物理学观点考察地球是否已经衰老的问题》

1755年3月《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4月17日提出学位论文《论火》;5月13日硕士学位考试;6月12日得到硕士学位;9月27日求职论文答辩。

《对形而上学认识论基本原理的新解释》

1756年1----4月论述里斯本地震的两篇文章和一本书;4月10日为取得教授职位进行文化答辩。

《唯物单子论》

1757年春《自然地理学讲授提纲》

1758年1月(至1762年7月)康德-----俄国臣民。

春《运动和静止的新学说》;12月康德争取基波克死后虚悬的教授职位,未成。

12月14日向伊丽莎白女皇呈交的申请书。

1759年10月《试对乐观主义作若干考察》

1760年6月《对丰克先生夭亡的想法》

1762年《三段论法四格的诡辩》赫德尔听康德讲课(到1764年)12月《证明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的根据》

1763年《将负值概念引入哲学的尝试》

1764年《对于美好和崇高的感情的的观察》《论脑病》《对自然神论和道德原则的明晰性的研究》

1765年《关于1765年冬季学期讲课时间表的通知书》

1766年2月康德被认命为王家图书馆副馆长。

《视灵者的幻想》

1768年《论空间方位区分的基本根据》

1769年埃尔兰根大学聘请担任教授职务

1770年1月耶拿大学聘请;3月31日被任命哥尼斯堡大学逻辑和形而上学编内正教授职务8月21日学位论文《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答辩

1771年评论莫斯卡提的作品

1772年2月21日致函赫茨,谈到写作《纯粹理性批判》的构思

1772年5月康德辞去图书馆副馆长一职

1775年《论各种不同的人种》

1776-1777年论“博爱”的两篇文章

1778年策特里茨大臣劝说康德,要他转到哈勒大学工作

1780年康德成为哥尼斯堡大学评议委员会成员

1781年5月《纯粹理性批判》问世

1783年《未来形而上学导论》评舒尔茨所著《道德学入门》一书

1784年康德购置一所私人住宅。

10月《从世界公民的观点撰写世界通史的想法》;12月《问答:

什么是启蒙运动》

1785年1月和11月康德评论赫德尔的书《人类历史哲学思想》;3月《论月球上的火山》;4月《道德形而上学原理》;11月《论人种概念的确定》

1786年1月《对人类历史起源的推测》;春《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原理》;夏康德被推选为大学校长;10月《何谓在思维中确定方向》;12月7日康德被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

1787年6月《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出版;12月31日致函莱因霍尔德,说明哲学体系的三元结构

1788年1月《论目的论原理在哲学中的运用》;春《实践理性批判》出版;夏康德第二次参加校务会议

1789年卡拉姆金拜访康德

1790年《批判力批判》出版;《纯粹理性批判》第三版

1791年8月费希特为了与康德认识,来到哥尼斯堡;9月《神正论的所有哲学尝试归于失败》

1792年4月《论人的劣根性》

1793年春《论理性范围内的宗教》;9月《论格言:

道理上可以说得过去,可是实践上却行不通》

1794年5月《论月球对气候的影响》;6月《论万物的终结》;7月28日康德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0月12日康德因为就宗教问题发表意见受到国王申斥

1795年《永久和平论》发表

1796年《论灵魂的器官》;6月23日康德最后一次讲课

1797年《道德形而上学》发表;6月14日哥尼斯堡的大学生们纪念康德学术活动五十周年;7月《关于迅速签订哲学上永久和平条约的通告》;9月《论出于利他动机而说谎的虚妄权利》

1798年4月4日康德被选为西恩(意大利)科学院院士;秋《学科间纷争》《人类学》发表

1799年8月《关于费希特所著《知识学》的声明》发表

1800年最后一篇单独发表的著作-----德语立陶宛语词典的跋;9月耶舍出版康德的《逻辑学》

1801年11月14日康德请求解除他科学院评议委员会成员的职务

1802年林克出版康德的《自然地理学》

1803年林克出版康德的《教育学》;12月15日写最后一篇日记

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2月28日安葬。

5月林克出版《自莱布尼茨和沃尔夫以来德国形而上学的成就

国内译介情况

康德“三大批判“之中译本,在此就我所知所读进行一比较。

1、《纯理批判》。

共六个中译本(胡译本、蓝译本、牟译本、韦译本、邓译本、李译本)

上个世纪30年代,胡仁源曾有一译本(商务版),这条信息我只是在三联《读书》上看到过。

从未见过原译本。

下来便是蓝公武之译本(商务版),该译本在上个世纪是国内通用的版本。

使用半文半白体,流畅,但对一些文言功底较差的人来说很难读。

一些译名亦在商榷之间。

接下来应该是牟宗三先生的译本,名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其中含有牟先

生的评注,故为“译注”,仅在港台广为使用,国内除部分学者外,皆无缘拜读。

其中术语之翻译与大陆译本亦多不相同。

我曾见到过牟先生的这个译本,无奈仅是一见,却无缘拜读。

九十年代初,韦卓民的中译本出版(华中师范版),该书是作为遗著整理才得以面世的。

无奈因出版社的知名度不够高且发行面不够广,未能产生广泛影响。

韦译本之术语,基本成为目前认同的标准,但该版本校对极差(再版后依然多有舛误,令人多少有些诧异),语句流畅性相较蓝译本亦较差。

以上译本皆从英文译出。

学术界呼唤新的从德文直译过来的译本,酝酿数年后,在2004年,恰逢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之际,邓晓芒的译本出版。

邓晓芒与其师杨祖陶自90年代中期开始便开始出版其康德研究著述,书中所引皆为自德文直译过来的,开始的译文简直不通,但经过多年的研习,2003、2004年陆续出版的三大批判译得很好。

起码是我所见过的译本中最好的。

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康德哲学的研究便成为“显学”,与邓晓芒同时,李秋零也从德文直接翻译了《纯理批判》。

但窃以为邓译本要优于李译本。

2、《实践理性批判》,共四个译本(关译本、牟译本、韩译本、邓译本)

与《纯理批判》相比,《实践理性批判》的翻译要容易一些。

这不仅是篇幅上的原因,还有其内容上的原因(与个体能接得上,不像《纯理批判》那样晦涩与思辨)。

最早通用的是关文运译本,译文很不错。

牟宗三先生的译本名为《康德的道德哲学》,我甚至连见之缘分都没有,甚憾~以上皆是据英译本译出。

直到上世纪末,韩水法的译本出版,该译本是据德文本翻译的,译文亦很优秀。

接下来便是2003年出版的邓晓芒译本。

与韩译本各有胜场。

3、《判断力批判》(共三个译本,宗白华、韦卓民合译本、牟译本、邓译本)

宗、卓合译本一直在国内广泛使用,译文有滞感。

牟译本《判断力之批判》无缘见。

邓译本据德文本译出,现基本已取代宗、卓合译本。

《康德美学文集?

判断力批判》曹峻峰译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附: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共两个译本,何译本、李译本)

国内通行的为何兆武之译本;李明辉先生的译本(复印件),书名为《历史哲学论文集》,也翻译得很好。

此外还有《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实用人类学》等书之译出,李秋零更是从2000年开始翻译《康德著作全集》(2003年至今已出三卷,共九卷,据德文本译出)。

且抛开译本本身不谈,最起码对于康德哲学引介之功是巨大的。

我刚刚调动工作,从西安来到南宁,书并没有随身带来(害得我很多书都重买),因此我只能就我印象和记忆模糊的说一下版本,无法校订。

1、邓晓芒译本是2003~2004年出版的,人民出版社。

2、李秋零译本也是从2003年开始出版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韩水法的译本是1999年商务版。

4、蓝译本乃是五十年代商务版,后来又陆续重印。

5、韦译本《判断力批判》下卷是七十年代末出版,商务版。

其《纯粹理性批判》译本是90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后2000(或是2001)再版(精装)。

6、宗白华《判断力批判》上卷是五、六十年代商务版。

后陆续重印。

7、何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九十年代末(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