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2948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docx

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019-2020年三年级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本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测量

本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学科

数学

课题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个人修改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书长、宽、厚各是多少?

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

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

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长:

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

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

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提出问题:

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

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

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板书课题:

毫米的认识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

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长度相等)

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

(板书)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

然后动手量一量,看说的对不对。

(硬币、磁卡、钥匙等)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

(3)说说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

然后同桌测量验证。

三、课堂作业:

1、练习一第1、2题。

2、练习一第3题、7题。

新课标第一网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5(  )    教室长10(  )

玻璃厚5(   )   铁皮厚2(  )

四、思维训练:

怎样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知道了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就可以用毫米来表示,还知道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是:

1厘米=10毫米。

复习估计的方法:

用已知物体的长度去估计未知物体的长度。

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www.xkb1.com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1厘米=10毫米

教后反思

学科

数学

课题

分米的认识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个人修改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

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

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X|k|b|1.c|o|m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新|课|标|第|一|网

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Xkb1.com

用手比出的1分米去量一量自己身体上哪两个部位之间的距离是1分米。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分米=10厘米

教后反思

学科

数学

课题

千米的认识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个人修改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

从某路口到桂林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

师:

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

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新课标第一网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还想了解哪些相关的知识?

加1例:

学校体育场一圈是250米,多少圈是1千米呢?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

教后反思

学科

数学

课题

千米的认识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个人修改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  )米   1米=(  )厘米

1米=(  )分米   1分米=(  )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

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3、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绕学校体育场跑1千米,感受1千米的长度。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

1千米=2个500米

1千米=4个250米

1千米=10个100米

教后反思

学科

数学

课题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个人修改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

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

(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

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

小精灵:

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

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

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

小精灵:

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

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

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

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

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    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

哗!

数学王国多美呀!

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

(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

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5千米-2000米=3千米

1000米+4千米=5千米

教后反思

学科

数学

课题

吨的认识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个人修改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

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

(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

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

(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www.xkb1.com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每人体重25千克,多少人重1吨呢?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教后反思

学科

数学

课题

生活中的数学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个人修改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

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

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Xkb1.com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

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

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

三、全课总结

要学生记下一些典型的物体的质量:

1个1角硬币重1克;

李老师重75千克;

一个同学重25千克;

一般的小汽车重1吨。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学

1个1角硬币重1克;

李老师重75千克;

一个同学重25千克;

一般的小汽车重1吨。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