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078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docx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木铎:

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2、 “开元杂报”:

发行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一种由驻在首都的官员们向地方传发的封建官报,记载的大都是开元所间的朝廷政事。

它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开元杂报"只是后人对它的一种称呼。

它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3、《敦煌进奏院状》:

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其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两份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4、邸报:

是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由都进奏院负责其发布工作,是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5、小报:

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

朝报的商品化,是其得以产生的内在因素。

 

6、《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

该刊是以传教为宗旨的,阐述基督教教义,宣讲伦理道德,以及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同时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7、《遐迩贯珍》:

是1853年8 月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它是以新闻为主的刊物,以时事新闻为重点,大多是新闻报道和评论,而且是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

    

8、黄远生:

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风长,曾主编过《少年中国》和《庸言》》杂志,后任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反对国民党,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

提出新闻记者应该“四能”(能想、能听、能跑、能写)并身体力行。

 

9、于右任: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

1907年在上海创办同盟会第一家大型日报“神州日报”1909年至1910年在上海相继创办“民吁日报”、“民吁主报”。

他创办的报纸在揭露贪官污吏,揭露帝国主义侵华阴谋和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10、章太炎:

和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和报亓政治家,早年担任《时务报》、《经世报》等报刊的编辑和主笔。

1903年在“苏报案”中名声大噪。

1906年后主编《民报》成为“以文章排满的骁将”。

晚年“既离民众,渐入颓唐”。

 

11、梁发:

第一个参加近代化中文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国人。

基督教徒宣传基督教,1815年参加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出版编辑工作,著有《救世撮要解略》、《劝世良言》、《圣课时》等,其中《劝世良言》对洪秀全有很大影响。

 

12、王韬: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参加过《六合众谈》编辑工作,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循环日报》、撰写大量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主要著作有《遁叟谰言》、《弓叟园文录》、《 园文录外编》等。

 

13、梁启超:

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

1895和康有为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戍政变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鼓吹保皇立宪。

 

14、邹韬奋:

1922年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5年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6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1938年7月担任《全民抗战》主编,他是一名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著名的新闻记者。

 

15、陈独秀:

1903年8月参加编辑由章士钊创办的《国民明报》,1904年又和别人合办《安徽俗话报》,1914年在日本3协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后改编成《新青年》,1918年12月22日又和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1930年又主办了托物派刊物《无产者》,后又创办了《火花》、《热潮》两个刊物。

 

16、范长江:

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1933年为此平的《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撰稿,后来成为《大公报》旅行记者撰稿人,曾任《新华日报》社长总编辑,主要著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

 

17、斯诺:

是进入革命根据地采访的第一个外国记者,《红星照耀中国》的问世,被评价为 “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斯诺本人被推崇为20世纪新闻记者中的 “一代风骚”。

 

他撰写的《大河彼岸》一书,被称为了解新中国的 “百科全书”。

 

18、马礼逊:

第一家近代化中文报刊创办人,英国基督教(新教)派遣到中国来的第一位传教士,1815年在士米怜的协助下,在马六甲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曾担任在广州出版的英文《广州纪录报》、中国丛报》等报刊主笔,曾编有《华英字典》、《中文法程》等书,在沟通中英文化方面有一定的贡献。

 

19、郑贯公:

清末杰出的革命报刊活动家,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1901年终孙中山介绍任《中国日报》记者,1903年与人合创《世界公益报》于香港,后又创办了《广东日报》、《有所谓报》、表面对国家兴之采取无所谓态度,实际采用文艺形式宣传民主革命。

 

20、徐宝璜:

民初著名新闻系学家和教育家,1916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校长室秘书,1918年开办新闻班,由徐宝璜、邵飘萍担任导师,并担任过平民大学新闻系主任,所著的《新闻学纲要》是我国最早新闻学著作之一,当时的新闻界称他为“新闻学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

 

21、苏报案:

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

经过租界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

章邹2人利用法庭宣传革命思想,清政府则在这场审判中丢尽了脸,想要杀害章邹的阴谋未得逞。

 

22、癸丑报灾:

1913年(癸丑年),袁世凯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派人刺杀宁教仁,

解散国民党,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

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和其他反袁报纸进行摧残,大批报馆被查封,大批报人被杀害。

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由年初的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三十多家,史称“癸丑报灾”。

 

23、早期《大公报》:

1902年创办于天津,创办人英华。

早期《大公报》的主要政治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

早期《大公报》以“敢言”报风严肃和“替劳苦大众说话”而风重于时。

 

24、中央通讯社:

中国国民党主办的通讯社,1924年4月1日在广州创办。

1927年随北代军迁往汉口。

1928年迁往南京。

1949年迁往台湾至今。

 

25、新华日报: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

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出版。

同年10月25日迁往重庆。

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封闭。

主编潘梓年。

 26、四大副刊:

北京的《晨报》副刊(第七版)晨报副镌。

北京的《京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上海的《时务新报》副刊《学灯》。

 

27、新华通讯社:

我国的国家通讯社。

它的前身是红色中化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金创办。

1937年1月25日改名为新华通讯社。

1950年3月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

 

28、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我国的国家广播电台。

它的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创办。

1949年12月5日,由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了广播电台。

 

29、中央日报:

中国国民党中央机关报1926年在广筹办。

1927年2月至汉口发行。

1928年出版上海《中央日报》,1929年出版南京《中央日报》,1949年迁台湾至今出版。

 30、红色中华通讯社:

中国共产党的机关通讯。

1931上11月7日在江本瑞金创办。

1937年1月25日改名为新华通讯社。

1950年3月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

 

31、万国公报:

1869年9月创刊于上海,由林乐知和李提摩创办主编,主要内容原为宗教,后增加政治性内容,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教会报刊。

 32、申报:

1872年创刊于上海,由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33、时务报:

1896年创办人梁启超,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报刊。

 

34、循环日报:

1874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创办人和第一主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

 

35、中国日报:

1900年1月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报纸,也是中国最早的革命报纸,主办人陈少白。

 

36、民报:

《民报》: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 主要宣传阵地。

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

 

37、新青年: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主编陈独秀,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1918年迁到北京,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合办,1919年又随陈独秀迁到上海,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休刊,1923年在广州复刊成为党中央理论机关报,后来又由瞿秋白主编。

 

38、每周评论:

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于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是一份政治性很强的报刊,第25期前,由陈独秀和李大钊主编,第26期起由胡适主编,它与《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五四运动时期重要的报刊之一。

 

39、向导周报:

中国共产党第一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40、政治周刊:

1925年12月5日创办于广州,先后由毛泽东和沈雁冰任主编,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的机关报,是宣传反军阀和揭露国民党右派,团结左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思武器发挥了极大作用。

 

41、“《诚言》事件”:

《申报》和《新闻报》于1925年7月在广告栏内刊登帝国主义宣传品《诚言》、其主要内容是为帝国主义辩护,颠倒是非,恶意攻击中国人民的爱国行动。

此事件一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愤慨,在爱国力量的舆论压力和说服下,《申报》刊登向全国人民道歉的启事。

此事件标志着帝国主义报刊欺骗宣传的再次破产,也说明了中国任何报刊都必须坚持反帝、爱国的方向,否则必将为人民群众所唾弃。

 42、“中央广播电台”:

(简称“中央台”)1928年在南京建立。

1932年11月该台的发射功率由 500 瓦增加为75千瓦,呼号改为XGOA。

成为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一座电台。

 

43、《红色中华》报:

是“红中社”的主要出版物,1931年12月11创刊于江西瑞金。

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也是我国在人民政权下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

 

“全苏区人民的喉舌”——《红色中华》 

44、《中国青年》:

1923年10月在上海创刊,由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先后担任主编,是团中央机关刊物。

其基本内容是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工作生活学习,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各种反动的错误的思想做斗争。

    

二、简答题 

1、对兴中会时期的革命报刊应如何评价?

 

答:

有三大贡献:

1、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议论上的准备。

2、对当时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作了初步批判,使一些原来支持保皇派的人转而支持革命派。

3、宣传了资产阶级的论理道德观念,批判了“三纲五常”等封建思想,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也有三个缺点:

1、缺乏统一指挥,各唱各的调。

2、过分强调了汉满民族间的矛盾,不利于民族团结。

3、宣传内容没有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脱离了劳动群众。

 2、为什么说我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

 

答:

1、根据是:

A、唐人孙樵的《经纬集》中有“读形杂报”的记载。

B、英国伦敦图 4 

书收有我国唐代手抄报《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实物。

2、唐代具务了产生报纸的客观条件:

A、唐代的藩镇割据局面使各个地方势力迫切需要了解朝廷的动态,(唐代已经具备了发行报纸的物质条件。

B、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知识分子关心仕途信息。

 

3、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

 

答:

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掀起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迫使光绪皇帝下诏书允许和鼓励民间办报。

2、开政治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业和报人的社会地位,以后政治家办报成了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4、陈独秀在编辑新青年的过程中有何贡献?

 

答:

1、制定办刊的方针。

2、提出了开展思想斗争的原则。

3、组织写作者队伍。

4、既当主编又当记者,勤奋写作。

 

5、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答:

1、1946年5月15日在邯郸创刊,当时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

2、1948年6月15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成为《华北局机关报》。

3、1949年3月15日移至北平出版。

4、1949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一直至今天。

 

6、瞿秋白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哪些贡献?

 

答:

1、五四时期,他创办了《新社会》旬刊。

2、1920年,以特派员的身份赴苏俄采访,在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上道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实况,并写下《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报衙文学作品。

3、1923年回国后,主编《向导》、《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

4、1925年主编《热血日报》。

5、1927年主编《布尔塞维克》周刊。

6、1931年到1932年参加并指导中国新闻学研究会的活动和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的筹备工作。

7、1932年担任中国工农通讯社的领导工作。

8、1934年担任《红色中华》报社长、编委。

 

7、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

1、在思想政治上肃清了五明错误思想的影响。

2、在组织上加强了党对报纸的领导,加强了报社的领导力量。

3、在办报方针上依群众路线,号召“全党办报”。

4、在作风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在新闻理论上,强调

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

 8、廖承志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哪些?

 

答:

1、1929年领导出版中国海员总会的《中国海员》合刊,创办《赤光》。

2、1936年担任红中社外交编译工作。

3、1937年创办《解放》周刊,并负责编辑《斗争》杂志。

4、1941年4月在香港创办《华商报》。

5、1946年7月至1949年3月任新华社社长。

6、1947年7月在山西领导建立第三个“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7、还任过《解放日报》社长,8、1949年6月任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处长。

 

9、为什么说《共产党》月刊是我国的第一份无产阶级的刊物?

 

答:

1、这里是与改组后的《新青年》比较而言的。

2、区别在于改组后的《新青年》仍保持着过去的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合作的形式,并刊登他们的文章,以反映他们的思潮,登载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介绍苏俄革命和建设的文章还不占主要地位。

3、《共产党》周刊专门并着重宣传共产党知识布尔什维克的建党经验及列宁的有关学说。

4、编辑人员是由共产党发起组的成员担任。

 

10、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

有四点:

一、他们先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后来又披着商业的外衣在中国办报,实际上是在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和维护这些国家的在华利益摇旗呐喊。

二、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大多数是中国通,他们的中文都很好,有的还能讲流利的奥、闽、沪等方言,有的能翻译中国的古文和古典小说,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地理。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风土人情都非常熟悉,这些都为他们办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有些在中国办报的个国人直接参与了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有的干预中国维新运动,有的出面干涉租界的诉讼等。

四、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他们所办的报纸大多聘请中国人当主笔或编辑工作,按照中国读者的习惯的书册或直行排字,尽使报刊中国化,在宣传上大唱古俭经,标榜“替中国人讲话”,以搏得中国读者的好感。

 

11、《申报》的创新。

 

(1)在新闻业务上,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 

(2)重视新闻的真实性;(3)为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 (4)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 (5)加强报纸的言论工作,认为在必要时要仗义执言; (6)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12、应该怎样评价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及其所办的报刊?

 

答:

(1)外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其表现为:

①为武力侵华,政治说辞,提供了情报;②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权的经济侵略活动;③宣传西方文明,进行西化,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

  

  

(2)它们在充当列强侵略工具的同时,也有不少积极的作用:

 ①传播西方民主自由、进步成果、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②外报的出现也刺激了国人办报活动和中国人自己近代报刊的产生。

③在印刷设备与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

④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13、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它的发行有何意义?

 

答:

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

1、封建王朝内忧外患交加,无暇顾及。

2、人民群众关心抗金斗争时局。

宋朝小报发行的意义是:

1、冲破了封建王朝垄断新闻事业的局面。

2、开始使报纸成为商品。

3、使报业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事业。

 14、《时报》在报刊业务上做过哪些改革?

 

答:

1、在报纸上首创“时评”专栏。

2、首创报纸周刊。

3、编排“务求醒目”4、首创一张报纸分为一版、二版、三版、四版两面印刷的这种形式。

 15、梁启超提出的四项办报原则是什么,有无现实意义?

 

答:

四项办报原则是:

1、宗旨定而高。

他认为报纸的最高宗旨是“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

二、思想新而正。

他认为报纸宣传的思想“不可不新”。

三、材料富而当。

他认为报纸应该是“全世界之知识,无一不具备”,但必须严格选报选择,使读者“阅一字得一字之益”。

四、报事确而速。

他认为新闻报道必须准确、及时,应该不惜“费重资以求一新事”。

 

16、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答:

1、旧法律的废驰与新法律的保护。

2、南方各省新政权支持的原因。

3、民国以后成立的形形色色政党,一部分资本家纷纷办报来宣传自已,希图在新政权中捞到好处和借机发财。

 

17、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开展过哪些活动?

 

答:

举办新闻班,聘请徐宝璜为教授主讲新闻学,聘请邵飘萍讲采访学,开始了大学新闻学教育,创办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研究会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份新闻学研究刊物《新闻周刊》,出版了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是徐宝璜的《新闻学大意》,第一本新闻采访专著是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

 

18、《新青年》是怎样的一份刊物?

它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什么?

 

答:

1、《新青年》分为三人阶段来分析它:

(1、1915年-1918年是急进的民主主义刊物。

2、1918年-1921年是社会主义刊物。

3、从1921年-1926年是党中央理论机关刊物。

)2、它的宣传内容是:

(1、提倡民主反对封建。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3、《新青年》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

早期地宣传提倡了科学民主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前期的亲文化运动的堡垒,是急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战斗堡垒,它所全力进行的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斗争,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扫清道路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在五四运动中的宣传又为五四运动指出了方向。

 

19、《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上中主要的宣传贡献有哪几个方面?

 

《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 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

它主要的宣传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批判封建的旧道 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③发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1920年9 月,《新青年》改组从第8 卷第1 号起,由民主主义性质的刊物改组成为中共上海发 起组领导的社会主义刊物。

 改组后的《新青年》,向广大读者进行了彻底的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启蒙教育,激励、 团结一代新人走向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20、《每周评论》是怎样一份刊物?

它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什么?

 

答:

《每周评论》是报导和评论事实的刊物,它的宣传内容:

1、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反映了世界革命交潮。

2、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3、揭露和攻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4、报导了劳工生活,使人们了解工人阶级生活状况。

《每周评论》在宣传过程中注意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和《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重要报刊之一,在五四运动的思想准备方面起了极大作用。

 21、五四时期中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大的突破性改革?

 

答:

1:

使报刊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

2、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得到了广泛运用。

3、副刊有了很大改进出现了四大副刊:

北京《晨报副刊》第七版、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时事新报》的《学灯》、《京报》副刊。

4、中国记者走向世界。

5、开始了新闻学研究。

 

22、邹韬奋办过哪些报刊?

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答:

六刊一报:

《教育与职业》1922年、《生活》1926年、《大众生活》1935年、《生活星期刊》1936年、《抗战》三月刊上海、《全民抗战》三月刊重庆、《生活日报》1936年香港。

邹韬奋永远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做人民的喉舌,强烈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对读者来信十分重视,总是用“全副精神”答复,他还教育编者要站得高看得远,交待要清楚,选择要精当,他在选择原稿时,一视同仁不搞照顾,对刊物的内容和格式坚持统一的观点,此外他的严肃的工作作风还表现在不许刊物上有错别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3、《新华日报》是怎样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

 

答:

1、坚持合法斗争和不合法斗争相结合。

2、有理有利有节有所为有所斥为。

3、违检混检暴检。

 

24、反“客里空”是怎么回事?

 

答:

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了萧之翻译的苏联话剧《前线》,剧中有个特派记者叫客

里空,此人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为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以客里空为题,向读者作了个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作者,在我们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设过程中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25、郑观应的新闻思想。

 

(1)报刊的工具性; 

(2)报纸是中国变法自强的重要手段; (3)应允许国人办报; (4)制定报律来规范报业。

 26、王韬的办报主张。

 

(1)提出办报的目的是“立言”,强调报纸的社会监督、向导国民作用;  

(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 (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 (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