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114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docx

医药CMO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医药CMO行业

分析报告

 

本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图表目录

图1:

医药外包贯穿整个医药生命周期.........................7

图2:

再低成本国家进行外包生产能够降低15%的总成本.......8

图3:

CMO有效降低药企生产成本.........................8

图4:

CMO强专业性提高生产效率.........................9

图5:

全球在研新药数量变化(个).........................10

图6:

不同阶段的全球在研药物数量.........................10

图7:

新药研发成功率(%).........................11

图8:

小分子药物和生物药研发成功率(%).......................11

图9:

全球新药研发支出(亿美元).........................12

图10:

新药研发成本不断攀升.........................12

图11:

2016年TOP12制药巨头药品投资回报率降至3.7%.......13

图12:

新药的平均销售峰值预期.....................13

图13:

立普妥历年全球销售金额(亿美元).....................15

图14:

创新药专利到期后对其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十亿美元)......15

图15:

全球拥有在研项目的制药公司的数量变化.................16

图16:

医药领域风险投资情况.........................17

图17:

医药CMO行业市场格局.........................18

图18:

合全为Xermelo提供的API订单数量变化............20

图19:

全球CMO市场容量(亿美元)及其增长率(%)...........22

图20:

全球CMO公司所占市场份额.........................22

图21:

全球不同地区CMO市场份额占比....................23

图22:

CMO市场不同区域相对成本比较.........................24

图23:

中国医药CMO市场规模及份额占比.........................26

图24:

国内CMO公司竞争格局.........................27

图25:

我国化学药品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亿元).....................28

图26:

批准通过生产(上市)注册申请.........................29

图27:

国内医药行业PE/VC投资金额.........................29

图28:

传统药品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制度的局限.....................30

图29:

药品注册模式图.........................31

图30:

MAH对于CMO行业的促进.........................32

图31:

优先审评的批次和药物数量.................33

图32:

内资和外企的药物申请对比.......................34

图33:

CMO企业的竞争主要集中于以下核心能力的比拼....35

图34:

强生的卡格列净和博腾提供的中间体卡那列嗪侧链的销售额..................................36

图35:

制药巨头与CMO企业粘性不断加强..............37

图36:

部分CMO巨头近6年来销售收入................38

图37:

2011-2016年五年复合增速对比(%)...........39

图38:

公司毛利率情况对比.........................39

图39:

公司净利率对比.........................40

图40:

公司营收净利润情况(万元).........................41

图41:

公司各业务情况(万元).........................42

图42:

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万元)及占比(%)...........44

图43:

公司项目数量.........................45

图44:

公司营收净利润情况(万元).....................46

图45:

公司营收业务比例(%)......................46

图46:

公司营收净利润情况(万元).....................48

图47:

公司业务占比情况.........................50

图48:

合全药业与PDS资产在产业链中所处的阶段............51

表1:

医药合同外包的三种类型:

CRO、CMO、CSO..............6

表2:

跨国制药公司为降低成本裁员或者关闭大量研发和生产设施...........................................11

表3:

CMO和CDMO的比较.........................16

表4:

中国相对印度医药CMO的比较优势...................25

表5:

全球CMO行业代表企业..............25

表6: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推出后的相关配套政策..............................................33

表7: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品种申报情况(截至2016年12月25日).....................................34

表8:

上海市已申请参加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改革试点品种名单.............................................34

表9:

公司承接商业化品种预估.........................43

表10:

公司产品及推测应用药品.........................47

一、新药研发成本攀升和专利悬崖助推CMO行业发展

(一)医药合同外包贯穿整个医药生命周期

医药合同外包是指医药企业采用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承包方负责合同范围内的研发、生产或销售业务部分,并承担相应业务投资风险。

医药合同外包贯穿了医药生命周期的各个重要阶段,从研发(CRO)到生产(CMO)到销售(CSO)。

表1:

医药合同外包的三种类型:

CRO、CMO、CSO

CMO主要集中于临床前阶段和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这两个部分,临床阶段范围主要是临床前阶段、临床Ⅰ期和临床Ⅱ期;临床后期(含商业化)阶段则针对临床Ⅲ期、新药审批、新药获批上市后的商业化阶段。

CMO企业从临床前试验克级的GMP中间体与API(ActivePharmaceuticalIngredient活性药用成分即原料药)的实验级供应,到临床的小试、中试,再到上市后生产级上吨的供应,虽然单品的毛利率逐级下降,但其收入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

图1:

医药外包贯穿整个医药生命周期

(二)CMO能显著降低制药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由于制药企业本身的生产能力并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很多制药企业将非核心生产环节外包给外部专业团队完成,CMO应运而生。

对于制药企业来说,CMO行业具有多方位的优势:

有效降低药企生产成本。

据统计,生产环节占原研药全部成本的30%左右。

在固定资产投入方面,CMO模式能够帮助制药公司减少新产能建设,降低公司的固定资产成本;此外CMO车间一般是多功能的,能够满足制药企业的要求,定制化灵活生产,从而能够提高效率,节约制药企业成本;从人力资源方面,CMO模式使得制药公司人员无需耗费大量人力资源在生产工艺方面,如果放在有明显人口的政策优势的新兴国家的CMO企业,人力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40-60%以上,合计能够减少12%-15%的总成本。

此外,采用CMO模式还能帮助制药企业节约认证、监管审计等各项费用。

图2:

再低成本国家进行外包生产能够降低15%的总成本

图3:

CMO有效降低药企生产成本

强专业性提高生产效率。

CMO企业专业性强,有大批的专业人才和先进设备,专注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快速突破工艺壁垒,帮助药企提高反应收率、缩短备货周期、增加安全系数以及降低污染排放,这样能够节省产能定制时间,缩短创新药的研发周期,加快药品上市的速度,使制药企业能够享受更多专利期红利。

此外提供GMP中间体和API定制服务的医药生产环境需要FDA等的严格审查,制药企业若选择外包则将省去这一周期。

图4:

CMO强专业性提高生产效率

CMO公司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

CDMO公司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需要自主探索放大、工艺优化甚至开发新的工艺。

同时为制药巨头提供GMP中间体和API定制服务的医药CMO企业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和质控要求,生产需要FDA等的严格审查,还需要经过客户的审计。

在业务上,龙头CDMO企业与全球制药巨头合作时间较长,彼此已经深度绑定,制药巨头如若更换产生的损失将远远大于生产成本,因此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

此外国家日趋严格的环保监管也使得很多企业难以进入CMO市场。

(三)多驱动因素助力CMO发展

1、新药研发成本攀升,成功率不断下降

在研药物数量的攀升有利于CMO不同阶段业务的发展。

根据数据库截至2017年1月,全球在研新药数量为14872个,同比增幅达8.4%。

具体来看,从2015年以来,各个开发阶段的在研药品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速较快的有临床Ⅰ期,注册前阶段、注册阶段,这些项目中都可能存在未来存在爆发力的品种。

图5:

全球在研新药数量变化(个)

图6:

不同阶段的全球在研药物数量

下滑的研发成功率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支出。

由于等待治疗的疾病复杂性高、新药上市许可要求趋严等原因,新药研发的成功率正在下滑,2008-2011年平均成功率水平只有1996-1999年的一半。

但2011年以后,由于生物大分子药物占比提高到39%,整体研发成功率已经略高于2000年的水平(生物大分子选择性好于小分子,脱靶毒性失败可能性大大降低,研发成功率较高,但小分子药物的研发成功率依旧很低,从16%下降到5%)。

图7:

新药研发成功率(%)

图8:

小分子药物和生物药研发成功率(%)

研发成本攀升,回报却不尽如人意。

2016年,全球新药研发支出约为1474亿美元,同比增长2.5%。

根据目前在研新药数量的不断攀升推断,未来研发支出仍会持续增长。

1979年,一个新药的平均研发成本大约为1.4亿美元,到2012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15亿美元,目前在20-25亿美元左右。

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因素以后,新药的平均研发成本增长了约5-6倍。

但是公司的研发投资回报率却不尽如人意,据德勤数据,2017年全球TOP12制药巨头在研发上的投资回报率仅有3.2%,处于8年来的最低水平,相比2010年的10.1%降幅显著。

从新药的平均销售峰值预期来看,2017年峰值预期相比2016年的3.94亿美元提高了18%,达到4.65亿美元,但是仍旧远远不及2010年的8.16亿美元。

图9:

全球新药研发支出(亿美元)

图10:

新药研发成本不断攀升

图11:

2016年TOP12制药巨头药品投资回报率降至3.7%

图12:

新药的平均销售峰值预期

攀升的研发成本和下滑的研发投资回报率给制药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他们选择将非核心的环节外包给CMO企业以降低成本。

表2:

跨国制药公司为降低成本裁员或者关闭大量研发和生产设施

2、专利悬崖冲击制药企业

依托药品专利保护的护城河,成功上市的新药将给制药公司带来高收益。

但目前全球医药市场很多重磅药物的专利逐渐到期,低价的仿制药纷纷涌现,对于原研药品的销售造成较大的冲击,这就是“专利悬崖”。

出于医疗用药需求、医保控费等原因,各国对于仿制药也持鼓励态度。

例如在美国,仿制药只要自身证明与专利药生物等效并按照FDA批准的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即可以免予开展临床试验;还允许仿制药企业在专利药到期之前即可提交申请和进行生物等效试验,并且第一家仿制药企业可获得180天的市场专卖权。

以辉瑞公司的降脂药物立普妥为例,根据Evaluate数据,立普妥整个生命周期销售金额高达1490亿美元,2006年销售高峰时全年销售金额高达130亿美元。

2011年该药专利到期,次年销售金额只有39.4亿美元,相比2011年的95.7亿美元缩水了56.3亿美元,2016年立普妥年销售额只有17.5亿美元。

图13:

立普妥历年全球销售金额(亿美元)

全球排名前20的制药企业中,有35%的专利在2009-2013年间到期,因专利到期而导致的药物销售额的损失为950亿美元,预计2017-2018年间,因专利到期而造成的药物销售额的损失为400亿美元。

未来5年中,辉瑞首当其中将有8个新药的化合物专利到期,原研药带来的高额垄断利润将受到很大冲击。

图14:

创新药专利到期后对其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十亿美元)

对原研药企业来说,创新药的销售额在仿制药的冲击下大幅下滑,原研药企业逐渐依赖CMO企业的专业能力,优化制药工艺,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根据研究数据,第二个上市的新药如果落后于首个上市的新药2年的话,其顶峰销售水平也只能达到34%的份额。

仿制药公司必须要抓住先发优势,打破原研药的垄断,因此也会选择与CMO企业合作,利用CMO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迅速生产仿制产品,以获得首仿优势。

3、中小型研发企业的不断增加为CMO企业提供新机会

根据数据库的数据,2016年全球具有在研项目的制药公司数量已达3687家,较2015增加了401家,同比增幅为12.2%,其增速已经超过全球在研药物的整体增速(10.34%)。

在这些制药研发公司中,仅具有1~2种在研品种的微型研发企业数量已增至2084家(同比增加240家),占整个制药研发公司规模的56.5%,占据了整个药研发公司的半壁江山。

图15:

全球拥有在研项目的制药公司的数量变化

图16:

医药领域风险投资情况

中小型研发企业的兴起为CMO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根据数据,2014年初创型生物医药的研发总投入达到了近400亿美元,给了小型研发公司很大的资金压力。

因此小型研发公司受自身的资金、规模等条件的限制,会选择将资金投入到核心的研发过程中去,将药物分子合成、生产流程和工艺开发以及各期临床试验等工作外包出去。

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去兴建生产所需的厂房、设备等,这些企业也会选择将后续的大批量生产外包给CMO企业,省去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后续的cGMP认证等环节,让CMO企业为其生产原料药和制剂。

(四)CDMO和产业链延伸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根据医药CMO企业的技术水平及利润空间,可以将CMO行业的竞争者分为:

初级竞争者、中级竞争者、高级竞争者这三个类型。

我国目前的医药CMO行业中,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初级竞争者,主要为国外制药企业进行低附加值的简单药物或非GMP标准的初级原料生产,技术含量低且存在较大的环保和资源问题,未来将逐步被淘汰。

欧美目前的CMO企业大多处于中级竞争者的行列,主要是复制客户制药企业的技术路线,不愿意主动承担工艺开发失败带来的风险,因此公司核心竞争力有限,利润水平不高。

高级竞争者主要指采用CDMO模式的公司,它们主动对于现有的技术路线进行优化改造创新,可以服务各类重磅药物,利润空间广阔。

图17:

医药CMO行业市场格局

1、产业链不断延伸:

临床前CRO及API业务

由于新药研发的难度不断提升,很多下游客户纷纷对于医药CMO公司提出很多综合性的服务要求,因此许多医药CMO公司逐步向上下游进行拓展,提高公司的获客能力、利润水平等综合竞争力。

向上游延伸主要是向临床前CRO进行延伸,这样有利于公司在药物研发早期就进入研究项目,增加与客户的利益绑定,为之后开展CMO业务提供导流作用。

向下游延伸主要是指拓展下游的服务范围,逐步向高级中间体、原料药以及制剂等方向延伸。

原料药和制剂的生产必须委托方配合的获得药品生产许可,生产一旦绑定后,更换比较复杂,因此下游客户的绑定度远远高于只生产中间体的情况。

目前我国CMO企业进入API和制剂的供应相对较容易且周期较短,合全、凯莱英、博腾等公司纷纷发现了这一块市场,积极布局API和制剂业务,逐渐向下游延伸。

以治疗类癌瘤综合征腹泻的Xermelo为例,Xermelo靶向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内部血清素(即神经递质)过度生成,是首个用于治疗类癌综合征腹泻的口服药物,于2017年2月被FDA批准上市,拥有FDA优先审评、加速批准和孤儿药三项资质。

合全从2010年开始支持该药API的研发,是该公司首选商业化供应商。

合全于2010-2012年提供50公斤生产订单,后续基于前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成功拿到了商业生产规模达4吨的商业化订单。

图18:

合全为Xermelo提供的API订单数量变化

2、参与方式的变化:

CDMO(医药定制研发生产)

传统的CMO模式是“技术转移+定制生产”,医药CMO企业根据客户的需要,直接利用客户提供的成熟工艺技术进行扩大化定制生产,以满足客户生产能力不足的情况,对于CMO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没有较高的要求。

这种模式主要的缺陷在于CMO企业被动依赖下游客户,没办法掌握主动权,竞争激烈。

为了和客户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深度绑定客户,很多大型CMO企业从药物开发临床早期就参与其中,形成“定制研发+定制生产”的CDMO模式。

CDMO企业利用客户提供的化学结构,开展生产工艺研发、质量研究、安全性研究等定制研发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定制生产服务,为客户进行临床阶段和商业化阶段的药物工艺开发和生产,实现与客户在研发、采购、生产等整个供应链的深度合作。

与传统CMO业务模式相比,CDMO模式技术壁垒高,利润丰厚,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更容易与客户之间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符合产业发展趋势,传统小型CMO企业面临被淘汰风险。

表3:

CMO和CDMO的比较

二、全球CMO市场分散,向新兴市场转移

(一)全球CMO市场增速较快

目前在全球医药产业链分工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趋势下,全球医药外包行业近些年取得了较快增长。

根据BusinessInsights数据的统计,2016年全球CMO市场达到563亿美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628亿美元,CAGR达到11.95%。

和整体医药市场的增速相比,医药CMO行业的增长速度依旧保持较高水平。

图19:

全球CMO市场容量(亿美元)及其增长率(%)

(二)CMO行业集中度低,整体向中国印度转移

CMO行业集中度较低,中印市场占比持续提高。

目前全球有近600家公司从事CMO,但前五大公司合计的市场份额只有12%左右,市场高度分散,行业集中度很低。

从地区来看,CMO的传统客户——大型制药企业大多分布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因此欧美是传统CMO的主战场,2011年,美国占据的市场份额为43.75%,西欧占据的市场规模为29.06%,合计占到了72.81%,相比较而言中国和印度的占比分别为5.94%和5.63%。

图20:

全球CMO公司所占市场份额

图21:

全球不同地区CMO市场份额占比(内圈2011,外圈2017)

中印的成本优势。

传统欧美CMO企业人员老化,生产成本高企,中印企业的相对成本只有欧美CMO企业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同时中印等新兴地区在制药工艺研究、人才培养、专业化设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因此全球CMO具有明显从欧美向新兴市场转移的动力。

根据Informa的预测,2017年欧美市场的份额将下降到67%左右,而中国和印度的市场份额占比将提升到7.91%和7.3%,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印的市场占比还将继续扩大。

图22:

CMO市场不同区域相对成本比较

相较印度我国医药CMO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印度医药CMO也拥有一定的研发能力、成本优势、综合生产管理水平,是目前国际CMO产业转移的目的地之一。

但是印度相对于我国CMO企业来说最大的不足在于其忽略对客户知识产权的保护,容易与跨国制药企业发生知识产权纠纷。

与印度相比,我国近些年加强药品专利保护,17年发布的《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保护创新者权益的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辉瑞《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等文件均表示要探索建立药品专利链接,专利期补偿,数据保护等制度。

印度近几年出现过多起专利药强制许可事件(即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时或为了公共利益,对取得专利权的药品,可以不经专利权人的同意,由政府授予、许可其他企业使用),2012年印度允许本国仿制药厂商Natco生产索拉非尼(拜耳公司拥有专利权的一种抗癌药物),这就大大削弱了创新药企业对于印度医药CMO的信任度,因此中国逐渐成为承接全球CMO产业趋势的龙头。

表4:

中国相对印度医药CMO的比较优势

(三)领先公司差异化竞争,在各自细分领域占据主导

目前全球排名前列的CMO公司主要有康泰伦特(Catalent)、龙沙(Lonza)、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培森(Patheon)、皇家帝斯曼(DSM)、吉友联(Jubilant)等公司,他们均在全球拥有较多生产基地,为全球顶尖的制药巨头服务。

他们之间的竞争存在差异化的特点,业务的同质性不高,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表5:

全球CMO行业代表企业

三、国内CMO市场快速发展,MHA和快速审批进一步助推

(一)国内市场占比不断提高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很多欧美的医药巨头或新型的研发公司CMO业务的新型基地,根据BusinessInsight数据,我国2016年CMO市场达到43亿美元,预计2017年达到50亿美元,近五年复合增速18.6%。

预计到2020年,我国CMO市场规模将达到85亿元,占全球的比重也会由现在的7.64%上升到9.74%。

图23:

中国医药CMO市场规模及份额占比

目前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国际相似,国内目前CMO整体市场目前集中度较低,竞争力较强的CMO企业如凯莱英、合全药业、博腾股份等,市场份额较高,前六大公司占比在22%左右。

目前CMO企业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创新药起始原料、规范中间体、仿制药的中间体和原料药生产等领域,部分拥有较强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的CDMO企业已开始将业务产业链拓展至下游的创新药原料药和制剂领域。

图24:

国内CMO公司竞争格局

(二)多优势加速国内CMO行业发展

相较于欧美印度,国内CMO行业发展优势主要源自于较低廉的成本,医药投入生产能力较高,知识产权保护日臻完善等方面。

中国医药研发投入迅速增长。

从居民人均卫生支出看,我国居民人均卫生支出额从2000年的361.9元增长至2014年的2586.5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4.01%。

其中化学药品中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也在不断攀升,截止到2016年底已达到179.65亿元,很多医药厂家也陆陆续续得到美国FDA的权威认证,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科研实力,促进中国CMO发展。

图25:

我国化学药品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亿元)

我国新药研发项目的大量增长直接利好CMO行业。

2016年,我国新药研发企业数量跃居全球第四,超过传统制药强国日本德国等。

从新药申请数量上来看,从2010年起我国新药注册申请数量节节攀升,2016年药监局批准了206件药品生产(上市)注册申请(中药2件、化学药品188件、生物制品16件),批准了3666件药物临床试验注册申请(中药84件、化学药品3311件、生物制品271件)。

预计未来国每年新药进入临床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