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568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咸宁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试题卷(共6页)和答题卷;全卷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答题前,请将自己的校名、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同时

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生答题时,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

试题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襁褓(qiáng)慰藉(jiè)躯壳(ké)一塌糊涂(tā)

B.匀称(chèng)收敛(niǎn)绮丽(qǐ)奄奄一息(yǎn)

C.蓦然(mò)硌嗑(gè)偌大(ruò)九曲连环(qǔ)

D.亘古(gèn)毋宁(wú)翘首(qiáo)风雪载途(z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协奏磐石孪生看风驶舵

B.恣睢荫庇文绉绉迫不急待

C.稽首谰语综合征妇孺皆知

D.沉缅寥阔扶掖心无旁骛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清末文豪王闿运是齐白石的恩师,素有冰鉴之称。

他看人没看走眼,看诗却看走眼了,他对齐白石的旧体诗莫衷一是。

B.生存还是毁灭?

哈姆莱特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他既担负着复仇的使命,又承受着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情感的折磨。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范进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一只,口里只嚷着:

“中了!

中了!

”胡屠户凶神似的一个巴掌打过去,众人见了这番画面,早已忍俊不禁。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并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B.秋天的咸宁是个美丽的季节。

C.咸宁市被评为“全国十大宜居城市”的原因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D.晚年的他,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藤野先生》《孔乙己》和《故乡》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都选自小说集《呐喊》。

C.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成功塑造了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和聪明机智、见义勇为的鲍西娅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D.《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由老实、健壮、坚韧变得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经历,折射出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现实。

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共6小题)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9小题。

(13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凉)

B.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以……为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居住)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可知其源其真无马邪?

B.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心乐之小大之狱

8.对课文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9.翻译下面句子。

(共4分,共2小题,每小题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二)古诗文积累赏析(共8分,共2题,每题4分)

10.古诗文默写。

(只选做4题。

共4分,每小题1分)

①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②,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11.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①-②小题。

(共4分,每小题2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词的上片有一字笼罩全篇,你认为是哪一字?

说说它的好处。

②请对全词的最后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略作赏析。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共8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2-15题。

(13分)

迷路

刘国芳

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

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

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

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

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

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

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

这是一个很美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来。

近了,老人说:

“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

“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

“过了一座桥后往右拐。

”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

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

回家的路我认得:

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

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

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我不能跟着老人走。

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我迷路了。

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

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我迷路了。

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

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

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

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

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

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

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12.读完小说,请补充完整情节的概括,每项不超过10字。

(2分)

开端:

“我”在河堤上玩

发展:

高潮:

结局:

外婆说明原因,“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迷路。

13.文题“迷路”言简意深,一语双关,请你把它的两层意思告诉大家。

(4分)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我”小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以小见大,揭示了出于自私和玩弄等不够阳光、健康的欲念害人,最终也会害己的道理。

B.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开头写“我”坚信自己认识回家的路,与后来“我”却迷了路形成对比等,使原本简单的故事情节显得起伏跌宕。

C.文中划线句子中“笑”,反映了“我”自私自利,品质败坏。

D.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15.读完全文,你肯定发现了生活中也有类似文中的故事,也有很多“迷路”的人和事,请联系社会现实或自身生活经历举一例说明,并谈谈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12分)

航天技术减缓气候变化

①当今的航天时代,尖端的航天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笔记本电脑、防抖摄像机、婴儿尿不湿、方便面、真空包装食品、冷光源灯,这些我们生活中的常见品,最初都是应用于航天的高新技术,现在已为普通民众的生活造福。

②50多年来,航天技术已经催生了许多有助于改善环境和节能减排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例如,天基卫星导航系统有助于减少海陆空运输工具,尤其是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遥感技术使风力涡轮机的发电效率更高;气象卫星的信息有助于太阳电池阵产生更多的电能。

在过去几年中,欧洲航天局(ESA)的航天技术及商业转化中心又推出了一些有助于节能减排的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

③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新风力涡轮机的发电量,法国一家公司利用欧洲航天技术转移计划开发出一种专用激光雷达测量仪器,它能测量出距离地面高度上风力发电机所处位置的风速和风向。

这种激光雷达技术就是采用了ESA即将在“风神”遥感卫星上所用遥感器的同类技术,而且这家法国公司在起步阶段曾利用ESA商业孵化中心改进激光雷达的性能。

目前基于这种航天技术而研发的更多仪器已在100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气象卫星数据而开发的名叫太阳卫星的监测系统可以精确预测光伏(太阳能)发电厂的电力输出。

这些来自气象卫星的信息用于改进光伏电厂各系统运行状态,并能快速检测出其故障。

据估计,这些故障会导致发电量每年减少1O%以上。

目前这一检测系统已安装在意大利的若干光伏发电系统中。

④航天技术不但能够为开发可再生能源服务,而且其航天遥感器还可用于减少工业和采暖锅炉碳排放。

这种原先用于航暴器方面的监测技术,现在已被转用于精确控制工业和民用采暖锅炉燃烧状况的监测系统。

由于这些锅炉是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这种监测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有害气体的排放量,确保锅炉燃烧系统保持最佳燃烧状态,从而达到既减少碳排放,又降低燃料消耗10%-15%的目的。

这项由ESA航天技术转移计划支持而开发的技术,目前已被德国某公司应用于监测工业锅炉和其他各种民用采暖装置。

⑤卫星导航系统也可用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卫星导航系统通常用于为海陆空交通工具和行人指引道路。

而现在又有人发明利用这些卫星导航信息减少汽车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

众所周知,汽车行驶中如果反复突然加速和突然刹车减速,会使最环保的汽车也增加汽油消耗。

一种名为智能“绿色驾驶系统”的产品,能够综合利用卫星导航信息和路况信息,及时告诉司机何时该加速,何时该减速,何时该保持恒定速度。

使车辆始终运行在最节油状态;采用这一系统,预计可节省油耗15%-25%。

另一种名叫“伽利略经济驾驶”的节能减排装置,可充分利用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道路地形高度剖面信息来优化车内某些辅助装置(如发电机、空调和功率操控系统)的操作,从而节省多达到20%的燃料。

据估算,如果全欧洲采用上述节能减排装置,每年可节省燃料20亿升,减少5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⑥另外,卫星导航也有助于改变生活方式。

要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就必须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为此你最好了解你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影响。

英国的一些科研人员正在实施跟踪碳排放足迹计划。

这一创新概念有助于人们更多地了解每个人每天碳排放的足迹,鼓励人们改变其出行方式,减少碳排放,从而达到减缓全球变暖的目的。

例如,有一种安装在手机上的软件套件,可以根据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及行程距离,计算出出行者的碳排放量,其准确性达到65%。

该软件的优点是简便易懂,当你采用步行取代驾车出行时,你会立即看到你为减排所做出的贡献,从而鼓励人们改变生活方式。

(选自《百科知识》)

16.认真阅读第②段,指出这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分)

17.第⑤段中“采用这一系统,预计可节省油耗15%-25%”一句中“预计”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3分)

18.下列说法和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因为锅炉是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污染源,所以控制了锅炉的碳排放,就确保了大气不受污染。

B.航天员遥感器这种原先用于航空器方面的检测技术,也可以被转用于精确控制工业和民用采暖炉燃烧状况的监测系统。

C.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后节能减排的效果。

D.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比如更多的人用步行取代驾车出行,就会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19.阅读下列三则链接材料,联系全文,请你从人类保护环境的角度进行探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分)

材料一: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

材料二:

以“畅想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10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于5月3日落下了帷幕。

在本次车展上,有95台新能源汽车亮相,众多汽车商都将推出新近研发的节能、环保车,突出展示近年来新能源及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及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的运用等最新成果。

材料三:

目前,北京市政协向全社会发出“提倡绿色出行、建设绿色北京”的倡议,号召人们选择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科学合理使用小汽车。

探究结果: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共3题,每题3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3分)

材料一:

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以保证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水平。

网友形容此时天空的蓝色为“APEC蓝”。

材料二:

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中国的天气出现了少有的蓝天白云,而一句“有一种蓝,叫APEC蓝”的话语也瞬间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人们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潮语。

这句流行语不仅用来指自然的天气,还有更深的寓意,即转瞬即逝的美好。

而随后网上、广告里也都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有一种×,叫××”体。

比如,生活版:

有一种寒冷,叫忘穿秋裤。

哲理版:

有一种心态,叫放下。

这些都形象有趣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调侃和感悟。

①请结合材料给网络词语“APEC蓝”下一个定义。

(2分)

②根据材料二,请你创作一句学习版的“有一种×,叫××”。

(1分)

21.今天是公历6月20日,也是我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这个传统节日,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今天你也许会吃到粽子,但你的家乡可能没有赛龙舟了,现在,很多传统民俗正在被人们淡忘,你认为是要将这些传统民俗坚持传承下去,还是随它消亡,谈谈你的看法。

(3分)

22.2014年4月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请你参加以“我爱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3分)

①请你为此次主题活动设计一条标语(至少要用到一个成语)。

(1分)

②仿照下面划线句子,再写一句。

(2分)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

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

五、写作表达(共5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在陈权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

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

因为他们找到了隐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

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也有过这样的事情,也有过苦和乐的体验,请以“是苦也是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紧扣材料主旨,传递学习、生活中的正能量。

②抒写真情实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

1.D(A.襁褓(qiǎng)躯壳(qiào)B.匀称(chèn)收敛(liǎn)C.九曲连环(qū))(3分)

2.C(A.看风驶舵→看风使舵B.迫不急待→迫不及待D.沉缅→沉湎寥阔→寥廓)(3分)

3.A(3分)

4.D(A成份赘余,去掉“不再”。

B搭配不当,将“季节”改为“城市”。

C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3分)

5.B(3分)

二、古诗文阅读(21分)

6.D(居:

停留)(3分)

7.B(A代小溪;语气副词C于是、就;竟然D代词;助词“的”)(3分)

8.B(目的不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而是要表现人的快乐。

)(3分)

9.①向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斗”“蛇”1分,句意1分,共2分)

  ②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许”1分,句意1分,共2分)

10.①一览众山小;②何当共剪西窗烛;③随风(君)直到夜郎西;④甲光向日金鳞开;⑤不畏浮云遮望眼;⑥草色入帘青(4分)

11.①“狂”;“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2分)

  ②示例:

直抒胸臆。

“狂”态毕露,抒发了词人杀敌报国的豪情,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

(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2.(2分)老人问路,“我”故意指错路。

  “我”迷了路,被人送回家。

13.(4分)一是“我”想让别人迷路,结果是“我”自已迷失了回家的路;二是“我”迷失了善良本性之路。

14.(3分)C(不能说是品质败坏,只能说是调皮,喜欢恶作剧)

15.(4分)第一问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作答:

人类出于对财富的追求,乱砍滥伐,竭泽而渔,肆意掠取地球资源,导致陷入环境气候危机。

如罗布泊的消逝,青海湖的湖面下降,月牙泉的濒临干涸;又如雾霾天气的频现:

这些都是人类由于自私自利,破坏了环境,最终自食恶果。

  也可以从社会层面作答:

古往今来,为官作宰,如若只为了名与利而泯灭良知、罔顾黎民百姓的利益,虽有一时之风光,到底还是会身败名裂,为人不齿。

  还可以谈谈身边的事例,只要是与“出于自私、玩弄等不够阳光健康的欲念,而以害人始以害己终”相符的各种现象皆可。

  第二问只要是谈到了“为人处世保持善良之心”即可给分。

(每问2分。

16.(3分)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作用:

具体详细地说明了航天技术有助于改善环境和节能减排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有哪些。

(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17.(3分)不能。

因为“预计”表示一种猜测、估计,去掉就将未然变成已然,与文意不符。

(回答“能”不给分,只回答“不能”不解析的也不给分)

18.(3分)A(不能掉“之一”)

19.(3分)示例:

为了减缓气候的变化,人类要改变当前某些生产生活方式,切实实行节能减排。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20.(2分)①“APEC蓝”是指因召开APEC会议采取人为减排措施而产生的蓝天现象。

  (1分)②示例一:

有一种学习,叫苦并快乐着。

  示例二:

有一种学生,叫学霸。

21.(3分)示例:

  我认为这些传统民俗要坚持传承下去,因为这些是我们祖先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寄托了美好的愿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宝贵的财富传承下去。

  答案只要涉及到“这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传承下去”就可以给分。

如果答“随它消亡”,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1分。

22.(1分)①示例一:

品读成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示例二:

走进成语,就是走进了万紫千红的文化园地!

  (2分)②使用比喻句,且句式一致,意思相关即可。

五、写作表达(50分)

23.

(一)评分标准

类别

分数

评分标准

一类

45-50分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语言生动得体,简洁流畅;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二类

40-44分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语言较生动得体,语句通顺;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有一定详略。

三类

35-39分

内容较具体,有一定真情实感,中心较明确;语言较得体,语句较通顺;结构较完整,条理较清楚,详略不够得当。

四类

30-34分

内容较具体,缺少真情实感,中心不够明确;语言较得体,语句较通顺;结构不够完整,条理不够清楚。

五类

29分以下

内容不具体,没有真情实感,中心不明确;语言不得体,语句不通顺;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二)评分说明

1.凡中心较明确,语句通顺的文章一律归入二类卷评分,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确定其他作文档次。

2.提倡给有创意的作文和文采突出的作文满分,力求满分卷达到千分之五。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加2-3分,反之,扣2-3分;暴露了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的扣2分。

4.五类卷一般最低不低于15分。

5.凡有特殊问题的答卷,应提请阅卷领导小组裁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