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572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变化同步练习含答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同步练习

一、单选

1.有三支相同的温度计,甲放在密闭的酒精中,乙放在空气中,丙放在酒精中拿出来,上面还沾有酒精,室温是20℃,关于三支温度计的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的示数低于20℃          

B. 乙的示数是20℃          

C. 丙的示数是20℃          

D. 丙的示数高于20℃

2.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线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                           

B. 图线b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

C. 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                                    

D. 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

3.中国南极长城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A. 沸点较高               

B. 沸点较低                         

C. 凝固点较低                         

D. 凝固点较高

4.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B.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 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D. 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5.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温度                                                  

B. 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7.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海波熔化过程中,某同学描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根据图象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0至5min内海波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海波的熔点不断升高

B. 5min至10min内海波的温度不变,海波也没有吸热

C. 5min至10min内海波的温度不变,但海波在这段时间内仍然吸热

D. 10min以后海波已全部变成气态,温度进一步升高

8.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示数为37.5℃,仅用酒精消毒后分别给正常体温37℃和高烧的病人38.5℃测体温,则先后两次体温计的示数应该是(    ) 

A. 37℃  38.5℃       

B. 37℃  37.5℃                   

C. 37.5℃  38.5℃                   

D. 不好判断

9.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

A. 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在冰箱里                         

B. 用扫帚把地上的水扫开

C.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D. 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

二、多选题

10.下列实例中,可以加快蒸发的是(  )

A.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 晒粮食时,将粮食摊开

C.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D. 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中

11.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B. “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

C.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

D. 干冰人工增雨在水蒸气含量高的天气里效果才好

12.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260℃时,氢是固态                                     B.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 水银温度计在﹣40℃时能够使用                         

D. 在0℃时的水不一定是固体

13.盛夏,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B. 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C. 小水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 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4.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  )

A.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地点

 液体表面

 液体内部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程度

 平和

剧烈

 相同点

 汽化、吸热

B. 

 物态变化

过程

 吸放热

 举例

 液化

 气态变成液态

 放热

 雾凇的成因

凝华

气态变成固态

放热

 霜的形成

C. 

 固体熔化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温度变化

 有无熔点

 晶体

 吸热

 不变

 有

 非晶体

 吸热

 升高

 无

D. 

 溶液凝固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温度变化

 有无凝固点

 晶体

 放热

 保持不变

 有

 非晶体

 放热

 降低

 无

15.王飞同学加热某固体物质使其熔化.下表记录了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72

74

76

79

80

80

80

80

80

81

82

83

A. 该物质是一种非晶体                                           

B. 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4min

C. 该物质的熔点是80℃                                          

D. 该物质加热到4分钟时是液态

三、填空题

16.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内的地区,该地区的气候终年寒冷,据记载,考察人员在北冰洋极点附近的漂流站上观测到的最低气温是﹣5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温度可能是考察人员用________((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测量出来的;水银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水银的凝固点为﹣39℃,酒精的凝固点为﹣117℃)

17.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种固态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这三种固体都是________(晶体/非晶体),这三种物质中,________可能是同一种物质,而两者相比,________物质要少些。

18.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43℃合热力学温度是________.

19.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20.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在形成黑斑的过程中先发生________后发生________.在北方冬季有时地面会出现霜,霜是由于空气中的________,经________而成的.

四、实验探究题

21.小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时,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放置非常重要,实验时,应当先调整固定________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

(2)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为了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法________;

(3)小华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4)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200g,则从计时开始到水开始沸腾的过程中,水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过程水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已知C水=4.2×103J/(kg•℃)】

五、综合题

22.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要有完整的计算过程)

(1)先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实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多少?

(2)用该温度计测某物体的温度,当这个物体温度是多少时,示数正好是正确的.

23.下表是一些固体的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判断:

(1)

的酒精为________态.

(2)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选用铁锅熔化锡块.

(3)在气温为

的地方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可以于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

观察图丙可知,a升温快、b升温慢,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只能说明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甲组水的质量小于乙组水的质量.

A.图线a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故A错误;

B.图线b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故B错误;

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故C正确;

D.水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不断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同样的装置,得出不同的图象,可以考虑水的多少是不同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3.【答案】C

【解析】

【分析】常用温度计的工作物质是液态的,液态的酒精可以凝固成固态,可以汽化成气态,只能谈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南极的温度很低,酒精可能要发生凝固,只能谈凝固点,在温度很低的南极,酒精不凝固,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比较低.

【解答】常用温度计中的酒精是液态的,液态的酒精在温度降低时,可能凝固,涉及到凝固点.

液态的酒精是温度升高时,可能沸腾,涉及到沸点.

南极温度很低,液态的酒精温度降低,可能要凝固,此时不凝固,说明酒精的凝固点比较低.

故选C.

【点评】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但是不能混用,物质处于固态时可以发生熔化,用熔点,物质处于液态时可以发生凝固,用凝固点.

4.【答案】C

【解析】【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大多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解答】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物体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故是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晾衣服时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故C符合题意.

D、“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体小冰粒,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物体状态,结合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判断.

5.【答案】D

【解析】【解答】A、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左右,与题意不符;

B、我国北方比较寒冷,平均气温一般不超过10℃,与题意不符;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与题意不符;

D、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20℃左右,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该题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温度大小的估计,难度不大.

6.【答案】C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雾、露珠和白汽是液化现象,霜是凝华现象。

雾和“白汽”是液化现象,A、B错;霜是凝华现象,D错;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故C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了解和掌握,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从图象上看,0~5min内表示海波的温度逐渐升高,但还没有到达熔点,因此不是它的熔点也在升高,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5min至10min是海波的熔化过程,此时海波的温度不变,但是继续吸热,其内能不断增大,故B错误;

C、5min至10min是海波的熔化过程,此时海波的温度不变,但是继续吸热,故C正确;

D、在10min以后海波已经全部熔化完毕,变成液态,温度进一步升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②在熔化图象中,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为熔点.

③在熔化之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中为固液混合态;完全熔化完后为液态.

8.【答案】C

【解析】【解答】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两个病人的体温,测量体温是37℃的病人时,因为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下来,显示的仍然是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5℃.测量体温是38.5℃的病人时,该病人的体温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为38.5℃.

故答案为:

C.

【分析】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就是它的缩口.水银膨胀时可以通过缩口向上沿伸,但在收缩时却无法通过缩口回到液泡中,因此,示数为37.5℃的体温计,它的温度如果不甩,只能上升不会下降.

9.【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减慢了蔬菜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放在冰箱中,降低了蔬菜的温度,从而减慢蒸发;

B、用扫帚把地上的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蒸发;

C、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升高了水上水分的温度,加快了头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蒸发;

D、喝开水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降低了开水的温度.

故选A.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要减慢蒸发,就要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若液体的温度升高、液体的表面积增大、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则会加快蒸发.

二、多选题

10.【答案】ABC

【解析】【解答】解: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增加了液体的表面空气流速,又提高了液体的温度,故加快了蒸发.符合题意;

B、晒粮食时,将粮食摊开,增加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符合题意;

C、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既增加了液体的表面空气流速,又提高了液体的温度,故加快了蒸发.符合题意;

D、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中外界隔绝,减慢了水果周围的空气流动,控制了表面积,可以减慢蒸发,不合题意.

故选ABC.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11.【答案】C,D

【解析】【解答】A、飞机在播撒“干冰”的过程中,飞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飞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A不符合题意;

B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雨,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水蒸气含量高的天气,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较多,效果较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D。

【分析】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12.【答案】A,D

【解析】【解答】A、由表格数据知道,固态氢的熔点是-259℃,-260℃低于-259℃,所以在﹣260℃时,氢是固态,A符合题意;

B、钢的熔点是1300℃,高于金的熔点,当金掉到钢水中,温度高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也能继续吸热,也就会熔化,B不符合题意;

C、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39℃,-40℃低于-39℃,因此-40℃的水银处于固态,所以水银温度计不能使用,C不符合题意;

D、在0℃时的水可以是固态、也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液共存状态,所以在0℃时的水不一定是固体,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D.【分析】物质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液固共存;物质高于熔点是液态;低于熔点是固态.

13.【答案】BC

【解析】【解答】解:

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故选BD.

【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会变成小水珠,这种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14.【答案】CD

【解析】【解答】解:

A、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

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B错误;

C、对晶体和非晶体的描述正确,故C正确;

D、对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过程及特点描述正确,故D正确.

故选:

CD.

【分析】

(1)蒸发和沸腾主要不同点:

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一种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3)晶体和非晶体重要区别: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同时温度不断升高;(4)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同时温度不断降低.

15.【答案】B,C

【解析】【解答】解:

A、由表格数据知,该物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9min结束,所以该晶体熔化持续了4min.符合题意.

C、该物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晶体熔点是80℃.符合题意.

D、该物质加热到第4分钟时,温度是79℃,低于熔点还未开始熔化是固态.不符合题意.

故选:

BC.

【分析】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2)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

(3)晶体低于熔点时是固态;高于熔点时是液态;等于熔点时可能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

三、填空题

16.【答案】酒精;晶体

【解析】【解答】解:

(1)在北冰洋极点附近的漂流站上观测到的最低气温是﹣59℃,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所以此时水银已凝固成为固体,因此不可以用水银温度计;而酒精的凝固点很低,在此时,酒精仍为液态,应该选择酒精温度计.

(2)水银是晶体,因为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故答案为:

酒精;晶体.

【分析】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要使温度计正常使用,温度计内部的液体既不能凝固,也不能沸腾.

(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

17.【答案】晶体;甲乙;甲

【解析】【解答】

(1)根据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以及其曲线形态可知,三种固体均为晶体

(2)读图可知,甲乙的熔点相同,所以可以推断甲乙可能是同种物质;(3)但甲乙曲线形态不一致,这种相同加热条件下甲先达到熔点,而乙耗时更长些,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甲的质量小,相同加热条件下到达熔点所需消耗时间短。

故答案为:

晶体;甲乙;甲.

【分析】通过固体的熔化图象可以获取:

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该图象有没有一个吸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来确定)、熔点(水平段对应的温度)、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水平段结束的时刻与开始时刻的差值)等信息.

18.【答案】T=t+273K;开尔文;K;316K

【解析】【解答】解: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用K表示,43℃合热力学温度是T=(43+273)K=316K.

故答案为:

【分析】科学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着温度的下限:

﹣273℃,以这个下限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

热力学温度r与摄氏温度c的换算关系是:

T=t+273K.

19.【答案】热胀冷缩;23

【解析】【解答】解:

①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②由图知:

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30”在“20”的上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23℃.

故答案为:

热胀冷缩;23.

【分析】①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②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20.【答案】升华;凝华;水蒸气;凝华

【解析】【解答】解:

日光灯通电时,灯内温度升高,日光灯的钨丝吸热升华,一部分固态的钨变成了钨蒸气,日光灯断电后会逐渐冷却,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灯管壁会放出热量凝华成固态的钨附着在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上,所以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故答案为:

升华;凝华;水蒸气;凝华.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吸热;液化、凝固和凝华过程放热.

四、实验探究题

21.【答案】

(1)铁圈

(2)提高水的初温(或用热水、适当减少水的质量、增大火力)

(3)98

(4)增大;8.4×103

【解析】【解答】解:

(1)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确定铁圈的高度;

(2)在实验中,向烧杯内倒入热水,提高水的初温(或用热水、适当减少水的质量、增大火力等),这样可以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

(3)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加热到第5min、6min、7min、8min时,水的温度为98℃保持不变,所以水的沸点应为98℃;

(4)在体温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水吸收的热量:

Q=cm△t=4.2×103J/(kg•℃)×0.2kg×(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