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740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题.docx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题.docx

山西省太原市学年高一物理上册阶段测试题

太原市2018—2018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评

(一)

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发展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

答案:

B

2.下列研究中的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是

A.天文学家研究地球的自转

B.教练员指导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C.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

D.运动员研究乒乓球的旋转

答案:

C

3.关于时间与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3s内、前3s、第5s末都是时间间隔

B.B.早晨7:

30准时到校,指的是时间间隔

C.1min等于60s,所以1min可分成60个时刻

D.第1s初指的是0时刻,一般指计时起点

答案:

D

4.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

如图所示,图甲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100km/h;图乙是路线指示标志,此处到南内环东街还有3.9km。

上述两个数据表达的物理意义是

A.100km/h是平均速度,3.9km是位移

B.100km/h是瞬时速度,3.9km是路程

C.100km/h是瞬时速度,3.9km是位移

D.100km/h是平均速度,3.9km是路程

答案:

B

解析:

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表示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

到南内环东街还有3.9Km,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

所以B对。

5.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

,表示物体的位移。

如图所示,一物体在A、C间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A到C,它的位移为4m-2m=2m

B.物体从C到B,它的位移为2m-(-2m)=4m

C.物体从A到C的位移小于从C到B的位移

D.因为位移是矢量,所以无法比较A到C的位移和C到B的位移大小

答案:

B

解析:

位移的正负表示方向,在原点左侧表示位移为负,在位移右侧表示位移为正。

6.用如图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

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

A.0.10m/sB.100m/sC.4.0m/sD.0.40m/s

答案:

A

解析:

当时间间隔很小时,瞬时速度近似等于平均速度。

7.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

由此可知

A.A与

成正比B.A与

成反比C.a的方向与

的方向相反D.a的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

答案:

D

解析:

加速度方向的确定,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表示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

8.图甲是做直线运动的质点的v—t图象,取v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在0到3s内,该质点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是图乙中的

答案:

A

解析:

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0-1s内,斜率为4,所以加速度为4m/s2,1-3s内,斜率为-2,所以加速度为-2m/s2,所以A正确。

9.子弹以初速度

打入固定的、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板,并恰好穿过两块木板。

已知子弹在木板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越第一块木板后的瞬时速度为

答案:

C

解析:

10.如图甲是物体P的x-t图象,乙是物体Q的v-t图象,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P在0~6s内往复运动,发生的位移为零

B.P在0~6s内运动方向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为1.5m/s

C.Q在0~6s内往复运动,发生的位移为零

D.Q在0~6s内运动方向保持不变,发生的位移大小为6m

答案:

C

解析:

位移-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速度-时间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图象的性质可得出物体的运动性质及位移大小。

A、甲在0时刻由负方向上距原点2m处向正方向运动,6s时达到正向的2m处,故总位移为4m,故AB错误;C、乙开始时速度为沿负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3s后做正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通过的位移,故总位移为零,故C正确,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3分,满分15分)

1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

A.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当物体开始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可以忽略,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可以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D.毽子从空中的额下落可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

A、C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C对,B错。

D毽子下落受空气阻力,不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12.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应先确定参考系

B.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

C.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

D.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取地面为参考系

答案:

A、B

解析: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是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

13.汽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当汽车速度增大时,现有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汽车的速度在减小B.汽车的速度在增大C.汽车速度增大的越来越快D.汽车速度减小的越来越快

答案:

A、D

解析:

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表示速度在增大;与速度方向相反,表示速度在减小。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14.t=0时,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则物体在0到8s内

A.4s末距出发点最远B.6s末距出发点最远C.2s到4s内的加速度最大D.4s到8s内加速度保持不变

答案:

B、D考点:

速度时间图像难度:

☆☆☆解析:

A:

6s之前速度一直沿正方向,所以6s末距出发点最远,A错,B对。

加速度看斜率,0-2s加速度最大,C错。

4-8s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D对。

15.如图为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可知

A.10s末A在B前B.10s末A、B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C、0——15s内A、B两物体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D、15sA落后B为50m

答案:

B、C、D

解析:

10s前B的速度一直比A大,一直比A运动的快,所以B在A前面,A错。

从图像可知,10s末速度相等。

10s之前,距离在逐渐增大,10是之后距离逐渐减小,C对。

有图像可知速度时间图像围成的面积为唯一,面积相减可得A落后B50m。

三.实验题:

本题包含2小题,共14分。

16.(4分)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交流(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每隔0.02s打一次点。

练习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A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1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图甲为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一条纸带,图中0、1、2、3、4、5、6为相邻的7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回答下列问题:

(1)用刻度尺分别测得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计算打下计数点4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填入下表: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以打点计时器打下‘0’计数点为计时起点,描点并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像;

(3)根据所作图像,可得小车在t=0时的速度为v0=0.104m/s;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根据图像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0.75m/s2;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5)若已知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则在纸带上打下‘0’计数点时,

小车已发生的位移是0.0072m。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

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位移除以时间。

加速度为v-t图像的斜率。

可求得x。

四.计算题。

18.(8分)在现实中,雨滴大约在1.5km左右的高空形成并开始下落。

取g=10m/s2,试分析:

(1)若该雨滴做自由落体运动,求雨滴下落到地面的时间和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

(2)实际生活中,雨滴落地的速度一般不超过8m/s,为什么它与你计算的结果差别这么大呢?

(2)雨滴的速度通常不超过8m/s,而理论计算值约是实际值的21倍,差别很大.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是:

雨滴自高空落下,受空气阻力作用,速度越大,阻力也越大,雨滴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到达地面之前,已做匀速运动.答:

雨滴落地的速度按照理论计算是1.732×102m/s,而实际的情况是:

雨滴自高空落下,受空气阻力作用,速度越大,阻力也越大,雨滴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到达地面之前,已做匀速运动.

19.(8分)滑雪运动员以V0=2m/s的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在5s的时间内滑下的位移X=60m。

求:

(1)滑雪运动员的加速度。

(2)滑雪运动员5s末的速度。

20.(8分)电梯从一楼开始向上运动,先匀加速上升了2s,再匀速上升4s,最后匀减速上升,10s末到达十五层后停止,这一过程中的v-t图如图所示,

求:

(1)电梯加速时的加速度和减速时的加速度。

(2)电梯上升的高度。

21.(8分)2018年9月3日,我国举行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在阅兵式上,直升飞机在地面上空A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命,接到命令后,该机由A出发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段加速后,到达B点后开始匀速运动,匀速通过BC段受阅区,经200s准时到达C位置。

已知xAB=5km,xBC=10km,求直升机在BC段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以及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2.(9分)一辆大客车正以v0=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某时刻,司机突然发现车的正前方x0=50m处有一只小狗,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经△t=0.5s,汽车开始减速。

设客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在△t=0.5s的时间内客车前进的距离。

(2)为了保证小狗的安全,客车制动的加速度至少是多大?

(小狗一直未动)

23.(9分)国庆假期,李明随父母自驾游,当他们在路边停车休息时,发现从他旁边驶过的一辆货车上掉下一件物品,李明决定前去追赶,经t0=1.2s李明的轿车发动起来,然后以a=4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该过程中货车一直以v=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问:

(1)李明的轿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2)在轿车追上货车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