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778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docx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昆明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总体目标,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云发〔2009〕17号),结合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编制和实施全市卫生事业专项规划、各县(市)区卫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昆明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状况 

(一)卫生事业发展达到“十一五”规划预期效果 

“十一五”期间,随着昆明市卫生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委、市政府对卫生事业特别是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发展越来越重视,全面推进全市卫生事业改革和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卫生投入持续增加,医疗保障覆盖面扩大,城市卫生资源不断整合优化,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率不断提高,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到2009年,全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6.11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2005年增加了1.21岁,孕产妇死亡率从58.33/10万下降到40.24/10万;婴儿死亡率从17.98‰下降到8.94‰。

 

1.政府投入加大,卫生资源总量大幅增加 

截止2009年,昆明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55个,其中:

医院201个(其中综合医院127个、中医医院11个、中西医结合医院4个、专科医院5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50个,卫生院113个,村卫生室1350个。

昆明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人数为4554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7015人。

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9人(市辖区为9.1人,县为2.8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6人(市辖区为4.0人,县为1.2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2.2人(市辖区为4.07人,县为1.25人)。

昆明地区总床位33443张,其中医院床位26887张占总床位数的80%。

平均每千人中拥有床位5.4张(市辖区为7.4张,县为3.4张),其中平均每千人中拥有医院床位4.3张。

 

截止2008年年末,政府办卫生机构总资产98.77亿元;医疗机构总收入74.82亿元,其中:

业务收入66亿元。

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193万平方米,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60.09亿元。

国有医疗机构拥有各类卫生装备6.7万台(件)。

 

2.医疗救治能力不断增强 

2009年昆明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907.17万人次,其中:

门诊2714.35万人次,急诊147.88万人次。

全年收诊出院人数为90.67万人次,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为3.1。

住院手术24.72万人次,危重病人住院抢救17.84万人次,抢救成功率96.7%。

平均开放病床33607张,平均病床周转28.4次,病床使用率为84.54%,出院者平均住院日降到了10.3天。

 

“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市级建设项目按计划实施,逐步实现医疗资源向新建居民区的调整,基本建设项目增加投入22亿,新增床位3300张,改善了医疗服务条件,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初步形成,中医基础内涵建设不断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3.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加大了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投入,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固定资产比“十五”期末增长205.78%,传染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比“十五”期间增加61.09%。

新建了昆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投入资金购置了监测检验设备,提升了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14县(市)区疾控中心均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加强了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体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建设。

 

全市结核病DOTS策略覆盖率达100%,开展鼠疫、霍乱、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卫生应急体系得到加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和预案体系,组建了19支卫生应急队伍,成立了昆明市食物和职业中毒、化学和核放射污染、传染病三个医疗救治中心,建立了昆明市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网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和防治、死因监测、慢性病社区防治、重性精神病社区监管等项目。

 

稳步推进健康教育工作,创卫区域内健康教育工作覆盖率100%,建成区内健康教育网络覆盖率93.09%;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单位职工健康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显著提高。

 

圆满完成历次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卫生保障服务工作。

通过整顿和规范医疗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行医,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卫生监督执法取得阶段性成效。

 

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积极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全面落实《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创卫申报条件已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经省级验收,已通过国家评审。

 

4.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社区卫生的意见,初步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昆明市被选为社区改革重点联系城市,截止2009年年底全市已建立了28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人口达到367万人,通过开展“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新型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全市逐步形成,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解决。

 

5.农村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全面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卫生三级网的巩固发展,“十一五”期间,利用中央国债和拉动内需项目,对100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装备基本医疗卫生设备;对达不到标准的县区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县级医院、中医医院进行改造建设和设备补助,提升服务能力,完成了全市1383个无业务用房村卫生室的建设改造和基本医疗设备配备项目。

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不断健全,乡村一体化管理不断巩固。

14个县(市)区均通过了市级初级卫生保健达标验收。

继续加强和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9年全市新农合覆盖农业人口数267.0779万人,参加新农合人数为256.0783万人,参合率95.88%。

 

6.食品药品监管成效明显。

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实现机构、人员、责任、经费、措施“五到位”及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目标、年度考核、财政预算“三纳入”。

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实现全过程监管,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100%。

制定了《昆明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和《昆明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全市乡镇以上医疗机构“两个规范”验收通过率达98%以上。

推进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建设,药品监督网覆盖率为100%,设立药品供应网点为1305个,已有超过98%的行政村实现了药品配送到村。

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力度,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提高显著。

 

7.实施科技、人才兴医战略,提高了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改善用人环境,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招聘引博士17名,硕士258名,超常规引进高层次人才数十名,填补了省市部分学科的空白。

医疗技术综合实力迅速提升,心脏外科技术水平在西南地区领先,被省卫生厅授予云南心脏病医院,市一院成功开展了127例肝脏移植手术,其中包括亲体移植全国第11例、云南省首例连体婴儿成功分离手术;老年医学康复服务能力和规模不断扩大,精神医学、儿童医学、传染病防治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卫生系统高级专家选拔培养体系,完成27名昆明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和32名局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选拔考核,启动了“省内知名专家培养计划”,推选出19名中青年专家,每年投入190万元培养经费,培养一批省内知名专家。

成立了昆明市人才服务中心卫生分中心和民营医院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了对昆明地区卫生人才的整合和规范管理。

 

8.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入 

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医院发展的实施意见》、《昆明市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从规划、准入、监管、服务等方面,转变政府卫生行政职能。

加强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引导,合理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入研究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所涉及的人员编制、财政补助、国有卫生资产管理等问题,形成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探索“管办分开”的公立医院管制模式,成立了昆明市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创新卫生资产再融资模式。

鼓励民营医院发展,成立昆明市民营医院服务中心,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设点布局中,对民营医院发展预留空间,增加优质民营医疗机构资产占全市医疗卫生总资产的比例。

已投入使用的民营医院111所,开设病床6800张,固定资产总额21.6亿元,从业人员8930人。

民营医院数量、床位、资产和人员比2008年增长16.8%、48.6%和63.5%。

 

9.卫生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 

“十一五”期间,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和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卫生资源统计实现了从原来单一的医院工作统计转换为涵盖昆明地区卫生机构各类指标的统计和各种卫生管理方面的统计,同时完成了昆明地区卫生资源(从业人员平台)建设工作,市卫生信息中心已建立全市医师资格考试数据库、全市医护人员从业数据库、昆明地区卫生资源数据库、社区服务机构数据库和新型农村管理数据库等相关数据库;从业人员单机版信息管理模式转为网络管理模式。

卫生行政机关门户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昆明卫生信息网正式成为卫生级行政部门的政府网站。

 

(二)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卫生事业补助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稳定的筹资机制。

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的绝对值是较大的,但相对于卫生事业和居民医疗需求的急速增长,又明显不足。

未达到目标责任书中“卫生事业费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地方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的要求。

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导致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社会公益性质功能淡化,医疗服务中经济导向行为突出,资金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政府对公共卫生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农村及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2.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

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用房面积、仪器装备水平及实验室检验能力尚未达到标准要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人员数量不足,能力不强。

疾病谱广、病种多,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较高;孕产妇死亡率较高;传染病发病水平依然很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和工作能力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和检验能力不强;居民的死因谱和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昆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成人吸烟率达26.4%,成人饮酒率达20.9%,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设施薄弱,全市缺乏统一的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技术支撑力量的不足阻碍了监管工作的全面开展。

 

3.全市卫生资源总体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较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差距较大,城市卫生资源的配置和调整滞后于城市建设发展,城市不同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和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城市中心区域资源高度集中,功能重叠,新建城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明显不足。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及规划设置滞后于区域内居民健康服务需求,“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4.卫生人才不足,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乏,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在知名专家、人才储备、设备配置、科研水平等方面与省级医院及发达地区差距明显。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医疗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范围明显扩大,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5.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后,卫生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缺少单位间的协调、分工与合作,低水平、重复开发难以杜绝。

引入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相对滞后,行业规范不健全,技术标准不统一,所建的网络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信息安全风险,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困难。

能够满足市民、卫生工作人员、卫生机构和各级政府需要的信息却非常匮乏。

 

二、卫生服务需求变化趋势分析 

1.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影响医疗卫生需求增长 

2009年末,常住人口630万人,城镇人口占60.12%,农村人口占39%。

按人口自然增长6.5‰计算,预计到2015年末全市人口总量将达到870万人,外来人口不断增长,预计将达到120万人,将带来医疗需求总量的增加。

城市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加快。

2008年底,昆明市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已经达到76350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45%,且以每年超过3.5%的速度增长。

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不断上升,老年医疗、保健、护理、康复等卫生服务需求将日益增加。

 

按照昆明市城市发展规划,昆明市将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化中心城市,医院就医患者来自昆明市外的约占四分之一。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对医疗质量需求愿望的提高,地州前来就医患者所占比例将更高,到市级主要医疗机构就医的外地患者比例将占到30%以上,到省市级三甲医院就医的外地患者比例将占到50%以上。

 

2.疾病谱的变化和死因谱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昆明市居民的死因谱和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

2009年昆明市居民前十位死亡原因依次为:

①心脑血管疾病;②呼吸系统疾病;③肿瘤;④伤害;⑤消化系统疾病;⑥泌尿生殖系统疾病;⑦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⑧传染病;⑨围生期疾病;⑩精神障碍。

与5年前相比,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升高,而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围生期疾病等感染性疾病死亡率逐年下降,而且这种变化趋势还在继续。

精神疾病对全市城乡居民身心健康的危害日益突出,城乡居民精神障碍的终身患病率高达15.19%,其中严重威胁居民健康且容易危害社会的重性精神疾病患病率为3.40%,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

 

3.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的建设进程加快,按照昆明市总体发展规划,将形成7大片区,南市区、北市区、呈贡新城已形成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的大型居住区,不同区域人口导入导出变化加快,要求医疗机构布局作相应的调整。

既要突出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特色,还要注重基层医疗机构网点的合理设置。

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方便了居民就医,增强了医疗机构的辐射能力。

在完成“三横四纵”主干道建设的基础上,本市将进一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逐步形成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的枢纽交通格局。

交通的逐步便利,使得医疗机构的集散能力和辐射半径进一步扩大。

 

4.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日益增长,要求进一步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昆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对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8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080元。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健全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医疗卫生保健消费将进一步增长;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农业人口比重将逐步缩小,医疗卫生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同时,随着昆明的建设发展,医疗辐射能力的增强,州、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州、市来昆就医人数将进一步增加。

 

三、“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为宗旨,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认真落实党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以促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强化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为主线,从实际出发,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管,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增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使全市人民共享卫生事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基本实现全市卫生资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数量日趋适宜;基本达到卫生服务供需平衡、供略超需,质量效益不断提高;适应“高原特色湖滨生态城市”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发展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多层次医疗卫生需求,逐步实现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构建“健康昆明”,使居民健康水平与卫生服务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走在西部省会城市前列。

 

(三)主要工作目标 

1.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国内领先。

全市常住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7岁,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222/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8.9‰和37/10万以下。

 

2.卫生资源适度增长结构优化。

财政逐年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2012-2015年政府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投入不低于2009-2011年。

均衡合理布局优良卫生资源,到2015年,按全市预测人口870万计算,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5张,拥有医生3名。

常规医疗设备性能优良,关键技术和设备配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卫生资源的空间和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建立起功能健全、布局与结构合理的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区、小病不出社区”的目标。

 

3.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社区健康服务、急救医疗服务、采供血液服务、医学信息服务、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精神病防治以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主要公共卫生机构网络健全,人员、设备配备完整,综合能力及学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应急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进一步改善。

 

4.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面覆盖。

到2015年,通过提高优质资源、整合社区卫生资源等措施,使每个街道办事处有一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有一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控制在360所左右(其中,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280所),并实现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实现社区全覆盖、人口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形成城市居民的“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圏”。

 

5.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满足居民需求。

逐步建立供需平衡、布局合理、流程科学、品质优良、公平性和可及性较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加大中医药资源配置,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参与度。

医疗技术水平稳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医疗服务费用合理透明,为居民提供优质、有效、便捷、安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卫生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类别 

序号 

指标项目 

2009年 

2015年 

同期部分云南省指标对照 

指标性质 

综合健康指标 

1

平均期望寿命 

76.11岁 

77岁 

72岁 

(全国为75岁) 

预期性 

2

孕产妇死亡率 

40.24/10万 

37/10万 

35/10万(全国为20/10万) 

预期性 

3

婴儿死亡率 

8.94‰ 

8.9‰ 

8.9‰(全国为11‰) 

预期性 

4

传染病(甲乙类)发病率 

261.95/10万 

222/10万 

250/10万 

预期性 

资源配置指标 

5

每千人医院床位数 

4.2张 

不低于5张 

3.77

预期性 

6

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 

2.6人 

不低于3人 

1.79

预期性 

7

每千人注册护士数 

2.2人 

达到3人 

1.8

预期性 

8

每万人牙科医师数 

1.75人 

不低于2人 

 

预期性 

9

每万人精神专科医师数 

0.3人 

不低于1人 

 

预期性 

10

每万人疾控卫生技术人员数 

1.69人 

达到2人 

 

预期性 

11

每万人妇幼卫生技术人员数 

1.4人 

达到1.5人 

 

预期性 

12

每万人卫生执法监督人员数 

0.46人 

达到0.8人 

 

预期性 

3.相关工作指标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数 

95.88% 

维持在95%以上 

95%以上 

约束性 

14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 

100% 

达到100% 

 

预期性 

15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1.36‰ 

控制在12‰以下 

 

约束性 

16

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98.11% 

维持在95%以上 

88%

约束性 

17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96.35% 

维持在95%以上 

 

约束性 

18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5% 

维持在97%以上 

90%以上 

约束性 

19

传染病报告率 

95% 

达到98%以上 

 

预期性 

20

城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77.8% 

达到90% 

 

预期性 

21

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70% 

达到80% 

 

预期性 

22

城市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 

74.4% 

达到80% 

 

预期性 

23

农民健康行为形成率 

60% 

达到70% 

 

预期性 

24

自愿无偿献血率 

100% 

100% 

98%

约束性 

25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80.22% 

90% 

 

预期性 

26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63.58% 

80% 

63.74%

预期性 

27

食品安全监督监测覆盖率 

85% 

90% 

 

预期性 

28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率 

90% 

100% 

 

预期性 

29

医疗机构卫生监督覆盖率 

95% 

100% 

 

预期性 

30

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监督覆盖率 

95% 

100% 

 

预期性 

31

职业卫生监督覆盖率 

50% 

80% 

 

预期性 

四、“十二五”卫生事业主要任务 

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民营医院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建设管理,增强服务能力。

2015年,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实验室建设分别达到国家标准。

切实加强免疫规划,及时对乡、村级冷链设备进行补充更新,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免疫接种,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5%以上。

加强疫苗针对疾病的防治,完善计划免疫冷链系统,推广使用二类疫苗,将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报销范围,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开展慢性病患者健康指导管理服务。

到2015年,力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登记管理率达到90%以上。

加强职业病防治。

全面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取得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甲级资质,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备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能力和相应资质,全面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