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整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3818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4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会计整理.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整理.doc

《会计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整理.doc(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整理.doc

一、会计的概念

1、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2、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一、会计的概念

核算

货币计量

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

监督

特点:

会计对象

会计目标

手段(会计方法)

属性

会计

连续、系统、全面综合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知识点:

(1)会计最初是生产职能的附属部分,当剩余产品大量出现时,才成为一种独立的职能;

(2)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并随之发展的。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古代会计

近代会计

现代会计

约从旧石器的中晚

期到封建社会末期

1494年-20世纪40年代末

20世纪50年代至今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起源

古代

近代

现代

西周时期出现“会计”一词

唐宋时期出现“四柱清册”

明末清初出现“龙门账”、“四脚账”

1840年后西式簿记传入我国

复式簿记的产生(1494年)

公共会计师职业的问世(1854年)

20世纪以后传统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现代会计学科体系的建立、发展

经济发展对会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建国以后我国会计的主要发展阶段

初创

阶段

逐步

完善

打击

削弱

调整

修复

崩溃

边缘

会计

春天

会计

改革

国际

接轨

建国

初期

一五

期间

大跃进

期间

60年

代初

文革期间

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93年模式转换

准则与制度并存

三、现代会计的客观环境

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社会经济制度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社会文化背景

经济组织的整体管理水平

单位领导对会计管理的重视程度

会计人员的素质

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

四、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职能的概念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二)会计职能的层次

1、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

指会计的内在功能

核算职能

监督职能

概念

基本特点

又称反应职能,是指从数量上记录、计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财务信息。

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两职能的关系:

核算是最基本的,是监督的基础;监督又是核算的质量保证。

2、具体职能

会计的具体职能是指会计基本职能的外在具体存在形式。

包括:

(1)对外进行能动反映的职能:

会计确认、计量、分析、报告。

(2)对内进行全面管理的职能:

会计预测、决策、调节、考评。

五、会计的分类

按应用范围分类

企业会计

非企业会计(又称预算会计)

总预算会计

行政单位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

按服务对象分类

财务会计

成本管理会计

六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概念

也称为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手段等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2、内容

会计主体

(1)概念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2)意义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会计主体所有者

会计主体

投资

确认资产投出

确认收到投资

分红

确认利润分配

确认实现投资收益

(3)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一般法律主体都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课堂提问:

下列属于会计主体但不属于法律主体的有()。

A.个人独资企业B.合伙企业

C.企业的分支机构D.企业集团

持续经营

(1)概念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继续下去,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倒闭及进行清算。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2)意义

为正确地进行资产的计价、损益的确定等提供核算基础。

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的概念

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划分为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考核其经营活动的成果。

(2)会计期间的划分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3)会计分期的意义

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为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一贯性原则等奠定了理论与实务的基础。

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的概念

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假定价值不变的货币作为基本计量单位。

(2)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一般为人民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3)货币计量的意义

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概念

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范和标准。

2、分类

在《企业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原则有13项,可分为三类:

(1)会计信息质量原则

——客观性原则真实、可靠、可验证。

——相关性原则又称为有用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强调不同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的横向可比。

——一贯性原则强调同一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的纵向可比。

——及时性原则包括及时记录和输送会计信息。

——明晰性原则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应该便于理解和利用。

(2)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它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的一种计算基础。

凡属于本期应确认的收入,无论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本期收入;凡属于本期应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支付,均作为本期费用。

虽然支付了货币资金,但本月并不受益(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应由2、3、4月份分摊。

1月2月3月4月

分摊费用300元分摊费用300元分摊费用300元

费用

收入

用银行存款支付2、3、4月的财产保险费900元。

销售产品50000元,货款尚未收到

虽未收到货币资金,但已获得收款权利,仍计算为3月份的收入。

课堂练习:

练习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应用。

某企业2002年5月发生下列收支业务,要求按权责发生制计算5月份的收入和费用。

(1)本月销售产品100000元,货款存入银行;

(2)支付本月的水电费1500元;

(3)销售产品50000元,货款尚未收到;(4)预付下半年的房屋租金12000元;

(5)收到上月份应收的销货款30000元。

答案:

本月收入=100000+50000=150000(元)本月费用=1500(元)

——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包括因果配比和时间配比)

课堂提问:

如何理解配比原则?

——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是指各项资产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采用历史成本计价的优点:

可信赖;手续简化;易于取得并可以验证。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收益性支出是指为取得本期收入而发生的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受益期在1年以上的支出。

2004年2005年2006年

购入2000元材料用于产品生产。

收益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

该材料全部在2004年生产使用,消耗后应全部计算为2004年费用。

购入汽车一辆,价值300000元。

该汽车会多年使用,每年只能将其消耗的部分价值计算为当年费用。

(3)修正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概念:

这也是重要原则之一,是指会计人员对存在不同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在不影响合理反映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应用:

此原则的运用贯穿于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

注意事项:

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建立秘密准备。

——重要性原则概念:

是指对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对次要的经济业务,在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可采用简化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合并反映。

意义:

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

坚持重要性原则能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

注意:

重要性是相对的。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概念:

是指企业应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仅按其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应用:

如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为自有固定资产,就是遵循此原则的体现。

领会:

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此原则,要求会计人员需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判断等能力。

七会计核算的方法

1、设置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4、登记会计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财务报表

第二节会计职业与会计规范

一、会计职业

单位会计

单位会计是指在单位中直接从事的专职会计工作,可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审计。

公共会计

是指不从属于某个单位,超然独立的为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提供专业性服务的会计职业。

二、会计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熟悉法规

依法办事

客观公正

搞好服务

保守秘密

是指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时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会计职业道德

三、会计规范

会计规范是指进行会计工作应遵循的标准和法规,其体系如下:

会计法律

会计行政法规

部门会计规章

会计准则

统一会计制度

基本准则

具体准则

企业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

会计法

1、会计法律

会计法是会计工作中最高层次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属于基本法规和母法。

198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实施。

1993年,第一次修订。

1999年,第二次修订。

补充资料:

第2次修订后的《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责任的主体。

2、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会计法律规范,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1年1月1日施行)。

3、会计部门规章

(1)

会计部门规章是指由财政部和其他相关部委制定的会计方面的法律规范。

财政部是国家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

会计部门规章主要有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

3、会计部门规章

(2)——企业会计准则

(1)会计准则的概念:

又称会计标准,在我国是由财政部制定并颁布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就会计核算的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及程序所作的规定,是会计制度制定的依据。

(2)企业会计准则的层次:

基本准则,是对企业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和会计核算的主要方面作出的原则性规定于1993年7月1日起实施。

具体准则,是以基本会计准则为依据,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其程序所作的具体规定。

1997年开始陆续发布。

3、会计部门规章(3)——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1)会计制度的概念:

是指由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等统一制定的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具体体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

(2)会计制度的分类:

会计制度分为:

企业会计制度,包括大中型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我国会计制度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4、会计规范的总结

课堂提问:

谈谈《会计法》、会计行政法规、会计基本准则、会计具体准则、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

本章小结

(1)

1、会计既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管理活动。

2、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并发展的。

3、现代会计的客观环境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4、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控制。

5、会计按其应用范围可分为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

6、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7、会计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

8、会计人员所从事的职业包括单位会计和公共会计。

9、我国的会计规范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部门规章.。

10、企业会计的对象是价值增值运动。

11、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13、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历史成本计价、谨慎性、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重要性等。

第二讲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

企业、经济活动与会计对象

p企业的概念:

“enterprise”的含义、企业的功能、企业的特征

p企业的组织形式: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份公司

p企业的条件:

人、财、物;人力资源;各种房屋建筑物、办公用品、器设备、原材料、产成品或商品等;财力:

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物”的计量

企业的物的运动:

物资流动

工业企业的物资流动

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现金、银行存款

商品流通企业的物资流动

现金、银行存款→库存商品→现金、银行存款

p企业的活动:

成立、经营、清算

p企业的成立与本钱的投入:

外部筹集资金:

国家、法人、个人或外商投资;向金融机构、其他法人、个人举债。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

所有者投入

举债借入

企业的资金

p本钱的投入与资金的形式:

货币(现金和银行存款)、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原材料和商品等

p筹集资金与资金变化、所有者权益或负债增加、资产的增加

p企业的经营与资产形式变化:

美丽影楼的资产形式变化;美丽影楼与供应商、顾客等之间的关系

p企业的结束与本钱的退出:

缴纳税金、分配利润、分派股利、偿还借款

p资金退出与资金变化:

资产减少、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也同时减少

会计对象

(一)定义: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二)会计对象的内容

会计对象是指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价值增值运动。

财务会计的对象主要指过去的价值增值运动。

管理会计的对象主要指预期的价值增值运动。

经济活动与会计要素

p会计要素accountingelement:

会计对象,即会计化了的经济活动的细分

t资金的占用形式与资产:

现金、机器设备等

t资金的来源渠道与权益:

资金的借入与债权人权益-负债、本金的投入与所有者权益

会计要素

p资产

定义

中国基本会计准则: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美国FASB的定义:

3资产:

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

刘峰等:

会计上将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用于经营活动的财产和资源称为资产

p资产的特征:

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拥有与控制;物质形态被抽象;资产的过去时特征

p资产的分类:

流动资产:

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长期资产: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负债

p定义

我国基本会计准则: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p负债的特征:

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是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优先求偿权(priorclaims);负债的时间特征:

过去的经济业务引起、目前存在、将来需要偿付

p负债的内容与种类

t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t长期负债: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项等

所有者权益

p定义

中国基本会计准则: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资产-负债=净资产

p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t经济资源的流入、剩余要求权、留剩权

t所有者权益是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t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t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者

t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p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t外部投入与内部积累: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t所有者权益=资本+收入-费用

收入

q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t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

t收入与资产或者负债的关系?

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q狭义的收入与广义的收入

t经常性的收入与一次性的收入

t持续性的收入与偶发性的收入

t收入与利得

q基本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

费用

p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t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t费用与资产或者负债的关系

t费用与所有者权益

利润

p收入与费用的比较

p资产的净流入与所有者权益

p收入和费用的可比性

p利润的计算:

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恒等式

(二)会计等式的扩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权益的内涵不断丰富,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权益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1、独资企业资产=业主权益

2、合伙企业资产=合伙人权益

上述也可以归纳为:

资产=所有者权益

(1)

3、公司组织

期初、期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

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3)

结论:

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设置会计科目、进行复式记帐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二、经济业务类型

(一)经济业务(会计事项)

经济业务:

指以货币计量的、引起企业的资产和权益发生变化的一切价值交换活动。

(二)经济业务类型

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尽管很多、且是错综复杂的,但就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来说,却是比较简单,而切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即: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会引起会计要素中至少两个项目发生变动,亦对会计等式产生双重影响。

资产增加

权益增加

其他单位投资房屋一幢,价值500000元。

资产减少

‚以

现金

3000购买商品。

权益减少

ƒ以银行存款70000元归还银行借款。

„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400000元,直接偿还应付帐款。

会计恒等式

根据对上述经济业务分析归纳:

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资产有增有减,权益不变;权益有增有减,资产不变

由于该四种类型的经济业务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从而证明所有的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这种平衡关系,资产恒等于权益。

p起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p过程:

收入-费用=利润

t增加所有者权益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减

p结束: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本+留存收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p会计恒等式的含义:

企业所有资产都必定有相应的来源;在任何情况下,其左右双方的平衡关系,都不会被破坏

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资产项目之间的此增彼减;负债项目之间的此增彼减;资产与负债项目的同增;资产与负债项目的同减;资产与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同增;资产与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同减;负债与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此增彼减;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的此增彼减;--会计恒等式总是保持不变

本讲小结

p人、财、物都是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

p企业的经营活动构成了企业的经济业务

p会计要素是经济业务的构成因素

p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p企业的经济业务可看成是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形成的

p会计恒等式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第三讲账户与借贷记账法

一、会计科目

1概念:

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行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

2分类:

总分类科目(简称总帐科目、一级科目)是总括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简称明细科目)是详细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科目。

3、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1)根据企业现状设置明细科目

(2)明晰会计信息(3)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统一编号(4)名称简明扼要、内容确切。

4、会计科目分类

(1)资产类

(2)负债类(3)所有者权益(4)损益类(5)成本类(6)共同类

常用会计科目

资产类科目

原材料

原材料

负债类科目

盈余公积

资本公积

实收资本或者股本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收入类科目

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主营

业务

税金

及附

费用(成本)类科目

帐户的含义

p所谓账户,就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反映所规定的项目及其使用方法。

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账户结构与登记方法

账户的分类

p账户与会计要素:

资产类账户:

现金、库存商品、固定资产;负债类账户: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费用类账户:

管理费用、商品销售成本等;收入类账户:

商品销售收入等;利润类账户:

本年利润

账户与会计科目

p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反映所规定的项目及其使用方法。

p会计科目则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反映所规定的项目,也称为账户的名称。

会计科目分为:

◆总分类科目(简称总帐科目、一级科目)是总括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简称明细科目)是详细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科目。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