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3971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doc

纳税筹划(纳税成本控制)实务操作

一、纳税筹划实务操作所具备的条件

1、纳税筹划应具备的三个意识:

什么是纳税筹划的超前意识?

企业性质

内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合伙制企业

生产方式

进料加工

企业设立之前

来料加工

直接销售

(1)超前意识

折让销售

销售方式

以物易物

还本销售

以旧换新

对应的税收政策出现

偷税

业务发生后

纳税结果产生

逃税

改变纳税结果

抗税

欠税

新型建筑材料厂纳税身份的选择案例分析

筹划原则

合理合法

不违法

违法后果

经济处罚

纳税筹划为什么不能违法?

刑事处罚

纳税评估

纳税检查

(2)法律意识

反避税力度加大

检查审理

检查执行

东方机电公司偷税案例分析

金税工程稽核系统

借:

生产成本85万

手法巧妙的木器加工厂偷税案例分析

贷:

产成品85万

增强法制观念

具备自我保护的4个条件

熟练掌握税收法规

熟练掌握会计处理方法

您的知识

熟练掌握纳税筹划技巧

您的智慧

您的应变能力

(3)自我保护

怎样利用政策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某包装彩印厂用福利企业达到免税)

倾销标准

WTO反倾销协议规定

倾销幅度2%

起诉资格50%

倾销原则(谁应诉谁受益)

加权平均利率14%

怎样利用法律保护

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终裁结果

安德利0%

其他91%

(烟台安德利浓缩果

汁生产企业反倾销案例)

安德利出口量由5%升到60%

企业受益状况

其他30家企业丧失50%的市场

2、应掌握的纳税筹划工作流程(三个结合点)

融资环节

业务流程

购进环节

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

生产环节

销售环节

(1)业务流程

税务机关设置影响

与税收法规

税收政策的局限性

税法宣传的不到位

相结合

信息渠道的影响

工作时间的影响

信息来源广

找中介机构

政策掌握全面

更好地掌握和执行政策

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有广泛的关系资源

税种的选择

了解税收政策

税率的选择

征收方式的选择

节税

避税找到筹划突破口(利用政策调节业务)

(2)税收法规与

寻找筹划方法

筹划方法相结合

税负转嫁

逾期超过一年征税

纯净水包装物

筹划突破口一年

押金的案例分析

利用政策调节业务

减轻纳税成本

了解筹划目的

增加企业效益

降低税收负担

掌握会计核算方法

(3)筹划方法与

利用会计处理

税务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处理相结合

达到筹划目的

了解税务办税程序

了解办理减免税的手续制度

现金交易(灵活性等)

纯净水包装物

收款收据

押金的案例分析

前出后进

业务流程

条件

税收政策

(4)合法节税结论

节税

筹划方法

条件

会计处理

二、纳税筹划实务操作案例分析

(一)机构设置的纳税筹划:

1、有限公司:

流转税

(1)税种企业所得税(当地税率)

个人所得税(股息、分红)20%税率

投资者的工资

(2)列支标准范围宽

宣传费5‰

(3)风险——无限责任

2、合伙制企业:

流转税

(1)税种

个人所得税(年终所得5%—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2)列支标准——投资者工资不准列支、宣传费不准列支(范围窄)

(3)风险——有限责任(注册资本的部份)

3、税收政策对外商投资企业股份的影响(外方占25%以上,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1)案例1:

某外商企业总股本5000万,外方占30%,中方占70%,两年后向社会募集2500万社会公众股,股本发生变化,外方比例低于25%。

结论:

因发行新股使股本发生变化,仍可享受优惠政策。

(2)案例2:

某外商企业,外方占40%,中方占60%,又与另一家内资合办一企业,合资企业占40%,中方占60%,在新成立的企业中,外方占16%,低于25%。

结论:

因发起人转让股权,造成企业外资股比例下降到25%以下,不能享受优惠政策。

4、税收优惠政策对机构设置的影响:

销售产品

(1)设立分支机构的目的

售后服务

汇总纳税

(2)分支机构纳税形式

独立纳税

分支机构有盈有亏

(3)影响纳税形式的方面

地区之间税率的差别

(4)案例分析:

大连(分支)—150万汇总纳税66万

1)山东公司(150万)纳税

上海(分支)100万(税率都为33%)独立纳税82.5万

汇总应交39.6万

2)生产机电企业(33%)大连(27%)120万利润

独立纳税32.4万

分支机构有盈有亏选择汇总纳税

(5)结论总公司税率低,分支税率高,选择汇总纳税

地区之间税率有差别

总公司税率高,分支税率低,选择独立纳税

(二)纳税身份的纳税筹划

工业100万

1、一般纳税人商业180万

账务建全

工业100万以下

2、小规模纳税人商业180万以下

账务不健全

如账务健全也可认定一般纳税人

采购环节的影响

3、纳税身份对纳税人的影响销售环节的影响

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

是否使用专用发票(销售对象选择)

4、纳税身份选择的前提

增值额高选择小规模纳税人

增值额的高低

增值额低选择一般纳税人

工业企业增值率﹥35.29%时选小规模纳税人

5、不使用专用发票的前提工业企业增值率﹤35.29%时选一般纳税人

怎样选择纳税身份商业企业增值率﹥23.53%时选小规模纳税人

商业企业增值率﹤23.53%时选一般纳税人

6、案例分析

1)新型建筑材料生产企业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的后果;

2)电器生产企业应怎样选择身份?

7、结论——纳税身份的选择必须在未使用专用发票的前提下进行选择

(三)经营结构的纳税筹划:

拆分法

1、调整经营结构的方式合并法

转化法

2、案例分析:

年产量34台

1)风机厂生产与安装的拆分案例

每台20万

年销量1万箱

2)光明酒厂设立销售公司案例

每箱300元

税务机关对关联企业的认定

3、结构调整的影响纳税筹划的成本高

保密性差

操作难度大(耗费人力、物力)

4、最好的办法是将内部业务进行转化

(四)混合销售与兼营行为的纳税筹划

1、案例分析:

上海工程600万

铝合金生产企业利用合同将混合销售转化成兼营行为铝合金成本380万

安装费及各项费用220万

按增值税交纳37.4万元

(1)安装费交税按营业税交纳6.6万元

两者差30多万元

找外地一家铝合金生产企业,销售给它380万

(2)解决方法本单位与上海签安装合同220万

外地单位与上海签销售380万合同

税务部门认定的是合同

(3)注意事项两地操作

只能混合销售转化成兼营行为

三、纳税筹划案例点评(摘要)

一、经营结构的纳税筹划

经营结构是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机构设置形式。

企业采用什么样的机构设置,将对企业的税收负担有直接影响。

下面举一例说明不同结构对纳税的不同影响。

(例)有一个风机厂,专业生产工业通风设备。

免费为用户安装。

2001年生产34台,收入680万元,上交增值税42万元,税负6.18%。

交纳企业所得税44.88万元。

企业对交纳的增值税并没有什么异议。

我们在对该企业纳税审查过程中了解到,其经营结构是有产品和安装两部分组成,每台售值在20万元左右,材料费在12万元左右。

成本在16万元左右。

每台利润4万元······

二、纳税身份的筹划

所谓身份就是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别,两种身份的不同,导致纳税结果的不同。

所以,纳税身份的选择对以后企业的生产发展都至关重要。

例如:

某新型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因为技术含量比较高,成本比较低,产品主要销售给建筑单位。

由于企业当时不了解相应的增值税政策,看别人怎么办,自己也怎么办,选择了一般纳税人。

由于一般纳税人税率17%,而该企业,成本低,抵扣税额小,导致企业税负高达11.6%。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的重要性······

三、经营地址的筹划

按照国际税收惯例,一般国家的税收政策基本采用属地管理。

因此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发展趋势结合国家机关的优惠政策选择经营地址,是纳税筹划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择适当,将给企业到来很大的经济利益。

(例)某钟表公司主要生产落地钟,产品大部分销往欧美等国,后经与美国一客户谈判,决定双方共同出资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方准备以厂房、建筑物作为出资,外方投入轿车及部分货币资金。

但因中方厂房已抵押给银行用于货款,无法投入,则改为设备出资······

四、进项税额抵扣的筹划

进项税额抵扣因为直接影响企业的税收负担,大家都知道抵扣大,税负轻;抵扣小,税负重。

因此,利用好进项税额抵扣,对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至关重要。

(例)龙达木制品有限公司,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家俱及办公桌椅等,生产原材料主要是木制板材,进货渠道主要是各大木材公司。

由于家俱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很低,企业开始着手抓降低成本工作,经研究将原料的板材,改进原木,减少中间环节,节省开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先后排人到东北各大林场进货,当货进来时发现对方开具的是林场专用的收款收据(因为林场销售原木免税,没有几家开发票的)。

造成企业在增值税上没有抵扣,原材料成本降了,但税负却增大了,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企业恶性循环······

五、销售固定资产的筹划

税法中对销售固定资产有明文规定:

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免缴增值税。

(不包括:

游艇、摩托车,应征消费税的汽车),但是还有个前提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所列货物;

(2)企业按固定资产管理,并确已使用过的货物;

(3)销售价格不超过其原值的货物。

(例)有一生产企业,生产计算机配件。

该企业因为资金比较紧张,想将从意大利引进的一套生产线。

这套生产线帐面价值(原值)800万元,由于刚使用仅1年多的时间,目前国内很少在销售时,双方成交价为820万元······

六、租赁费收入的纳税筹划

我国对出租房产的税收政策是除了要按租赁费交纳5%的营业税外,还要交纳12%的房产税。

合计17%(还有其他小税种,在这里暂不提)。

在税负高的情况下,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多企业在帐面上、发票上做文章,虚开发票,长期挂应付款等办法。

结果都被税务部查处,补税、罚款。

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解决高税负这一难题?

[例]一家汽车交易广场,规模很大,主要业务是长期租赁展厅,每年租赁费收入高达500多万元。

如按规定纳税:

①应交营业税500×5%=25万元②交纳房产税500×12%=60万元。

纳税合计85万元。

我们在给企业进行筹划工作中,协助企业到规化局办理物业管理执照,将租赁费分别收取。

①每年收取租赁费200万②每年收取物业管理费300万,并在帐上分别核算······

七、产品包装的筹划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产品质量最为重要。

但产品的包装也不容忽视。

但是包装物是随产品一同售出,还是采取收取租金或押金的方式销售呢?

按照税法规定,包装物随同产品一同作价销售的,对该包装物一并收取增值税、消费税;包装物收取租金的,该租金属于价外费用,也一并征收增值税、消费税。

但是包装物收取押金的,根据税法规定,押金单独计帐核算的,不并入销售额征税(酒类产品除外),但对逾期(一年)未收回的包装物不再退还的押金,应按包装的产品所适用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怎样利用包装物三种销售方式进行选择,来达到节税的目的?

(例)鸿运公司是一家大型生产企业,其生产的产品深受市场欢迎,但其在包装上的投入也很客观,但该企业巧妙地运用了包装物押金不超过一年不纳税的政策,为企业大大降低了税收负担。

2000年6月,该企业销售产品1000件,每件280元,其中包装物80元,该月增值税销项税额为:

280×1000×17%=47600元,但企业采取收取包装物押金的方式销售,当月销项税额降低为:

200×1000×17%=34000元,企业财务人员又在押金上巧做文章,使其不超过一年,从而巧妙地为企业减轻了税收负担······

八、经济合同中的税收筹划

市场经济也是契约经济。

所谓契约,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合同和协议。

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合同的帮助。

经济合同的最大作用,就是在实施经济交换过程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经济业务合同中也涉及税收问题。

人们仔细研究经济合同发现,在事先进行筹划的基础上,在签订协议时就可以通过合同来安排税收问题。

合同与税收到底有什么关系?

······

九、混合销售与兼营行为的纳税筹划

税法中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缴纳营业税的项目,为混合销售行为。

如:

某饮食业在为顾客提供餐饮服务的同时,又提供烟、酒、饮料等。

再如:

销售装饰材料的同时,又为顾客提供装修服务的,就属一项业务中,既有交纳增值税项目,又有交纳营业税项目的收入。

怎样来判断企业混合销售应交纳什么税呢?

是交纳增值税?

还是应该交纳营业税呢?

1、根据企业经营方式来判断:

(1)以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需要交纳增值税。

(2)以建筑、安装、运输为主,需要交纳营业税。

2、根据企业销售额或营业额所占比例来判断:

(1)以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其销售额占收入总额50%以上的,应交纳增值税。

(2)以建筑、安装、运输或服务为主的,其营业额占收入总额50%以上的,应交纳营业税。

(案例)某地板砖经销商,在销售地板砖时,为用户进行施工。

去年承揽了一宾馆工程,工程总造价100万元。

其中:

本经销商提供的地板砖40万元,施工费60万元。

但是,全年地板砖销售额为1600万元,施工费为400万元。

销售额占总收入额的80%,超过总收入额。

因此,要交增值税。

……

十、成本费用的纳税筹划

成本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效益,怎样利用成本费用来调节利润,达到节税的目的?

通过下面的事例能说明:

“早盈利不一定收益大,晚盈利不一定收益少”

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在所得税方面:

从第一个获利年度起,实行“两免三减半”政策。

美国一家专门从事建筑材料生产的企业,1994年在中国北京设立一子公司;同年法国一家专门从事机床制造的生产性企业,也在北京设立一子公司。

两公司均从1995年开始营业,预定生产经营期均为15年。

自1995年开始,美国公司的经营业绩如下:

年度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利润-50+40-3020120200300(万)

法国公司的经营业绩如下:

年度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利润20-1030-2080200300(万)

美国公司七年来的总利润为:

-50+40-30+20+120+200+300=600(万)

法国公司七年来的总利润为:

20-10+30-20+80+200+300=600(万)……

十一、销售方式的纳税筹划

目前市场经济促销是很普遍的,为了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采取了多种多样的销售方式,如以物易物、还本销售、折扣销售等等。

税法中规定了5种销售方式,不同的销售方式对应的税收政策就不同,对企业的纳税影响不同。

企业在决定采取何种销售方式之前,必须明确税法对各种不同销售方式的规定,这样才能进行选择,达到节减税收的目的。

商业企业目前较常见的让利促销活动主要有打折、赠送,其中赠送又可分为赠送实物(或购物券)和返还现金,下面通过一案例来具体分析这三种方式所涉及的一些税收问题。

某商场十.一准备搞促销,在销售前找到我们,让我们帮助选择一下,什么方式税负比较低?

我们例举了三种方式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差别很大。

某种商品销售100元商品,其购进价为60元(商场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货均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是商品7折销售(折扣销售);降低

二是购物满100元者赠送价值30元的商品(成本18元,均为含税税价);买一送一

三是购物满100元者返还30元现金。

三种方式进行比较:

(一)、7折销售,价值100元的商品售价70元(降价销售)

1、增值税:

应缴增值税额=70÷(1+17%)×17%—60÷(1+17%)×17%=1.45(元)。

2、企业所得税:

利润额=70÷(1+17%)—60÷(1+17%)=8.55(元),

应缴所得税额=8.55×33%=2.82(元)

税后净利润=8.55—2.82=5.73(元)

(二)、购物满100元,赠送价值30元的商品(买一赠一)

1、增值税:

销售100元商品时应缴增值税=[100÷(1+17%)×17%—60÷(1+17%)×17%]=5.81(元)。

赠送价值30元的商品视同销售:

应缴增值税=[30÷(1+17%)×17%—18÷(1+17%)]×17%=1.74(元)。

合计应缴增值税=5.81+1.74=7.55(元)。

2、个人所得税:

根据国税函200057号文件规定,为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发放现金、实物等应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单位代为交纳。

为保证让利顾客30元,商场赠送的价值30元的商品应不含个人所得税额,该税应由商场承担,因此,赠送该商品时商场需代顾客偶然所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为:

30÷(1—20%)×20%=7.5(元)。

3、企业所得税:

利润额=100÷(1+17%)—60÷(1+17%)—18÷(1+17%)—7.5=11.30(元)。

由于赠送的商品成本及代顾客缴纳的个人所得额税款不允许税前扣除,因此应纳企业所得额=100÷(1+17%)—60÷(1+17%)×33%=11.28(元)。

税后利润=11.30—11.28=0.02(元)。

(三)、购物满100元返还现金30元(现金返还)

1、增值税:

应缴增值税税额=[100÷(1+17%)—60÷(1+17%)]×17%=5.81(元)。

2、个人所得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