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织物洗涤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4013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用织物洗涤管理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用织物洗涤管理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用织物洗涤管理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用织物洗涤管理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用织物洗涤管理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医用织物洗涤管理制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医用织物洗涤管理制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用织物洗涤管理制度.doc

《医用织物洗涤管理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织物洗涤管理制度.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用织物洗涤管理制度.doc

医用织物洗涤管理制度

一、医用织物—医院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

1.医用织物分类:

---病人用医用织物(衣物、床单、枕巾、手术巾等):

包括一般织物、污染织物及婴儿用织物。

---医务人员用医用织物(工作服、手术衣):

包括一般织物和污染织物。

---特殊织物:

带颜色织物和受热易变形织物。

注1:

一般织物:

包括外观无明显污渍,并判定为无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污染织物:

包括外观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且含血源性病原体或者其他潜在传染性、多重细菌耐药性,并判定为有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

注2:

基于对婴儿的特殊性保护需将婴儿用织物作专门分类。

2.洗衣房的分类

a.宜独立设置于远离诊疗区域的地方,有专人从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

人数满足洗涤消毒工作需要。

b.有收取污物和运送清洁医用织物的两个分开通道,通道间不应有交叉;设置污染区(包括收物交接、分拣、洗涤/消毒和污车存放处)和清洁区(包括烘干、熨烫、修补、折叠、储存、运送以及洁车存放处),两区之间应有实际密闭隔离屏障。

并有上下水设施;在进入污染区前增设更衣室;在清洁区增设质检室。

3.洗涤设备及用品要求

应选用专用洗涤和烘干设备;有条件的宜使用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

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和各种有机溶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卫生制度要求

①医院应建立消毒隔离、污物/污水管理、卫生保洁、洗涤工作、定期检查清洗质量、从业人员定期体检保健及个人防护等制度。

②分拣织物时应使用耐穿刺长手套,手卫生的要求,工作场所禁止吸烟、饮食,每日换工作服,离开时洗澡。

③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处理程序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二、从业人员卫生及管理要求

1.上岗前需接受岗前培训,能熟练掌握洗涤、消毒技能;了解洗涤和烘干等相关设备、设施及消毒隔离基础知识,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

2.应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帽、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3.各区域人员应相对固定。

4.污染区工作人员在进行用后医用织物分拣和装机洗涤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戴工作服、帽、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胶鞋,必要时穿隔离衣,并按要求加强洗手消毒。

5.在进行洗涤后医用织物烘干、熨烫、折叠、运送等过程中,应穿工作服、工作鞋,并保持手清洁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6.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至少两年一次),患有痢疾、伤寒、肺结核、各类肠道传染病及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从业人员在患病期间不应参与直接与医用织物接触的工作。

三、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卫生要求

1.感官指标洗涤后的医用织物外观整洁,干燥,无污渍,无异味,无异物,无破损。

2.微生物指标

项目

指标

细菌总数cfu/100cm2

≤200

大肠菌群

不得检出

化脓性致病菌

不得检出

注:

化脓性致病菌包括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婴儿用医用织物还应进行沙门氏菌属检测。

四、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流程与要求

1.工作流程在对一般织物实施分拣、洗涤/消毒时应由污到洁,不得逆行,并按照下列工作流程进行:

分类→收集→分拣(一般织品)→去污/消毒(必要时)→洗涤→烘干→修补(必要时)→熨烫与折叠→储存→运送

2.分类要求

①对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应按要求进行分类。

②应在各诊疗区的卫生处置间内设置医用织物的专用盛装容器;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宜设专用轮换库。

③严禁在治疗区域对织物进行清点和处理,使用后的一般织物若需要清点和处理,应在足够的保护措施下密闭的诊疗区中卫生处置间或专用轮换库内进行。

④使用后的污染织物应在病房内床边或就地进行分类收集并及时密封包装,再送入卫生处置间或专用轮换库暂存,并有标识

3.分拣要求

1.医用织物中的一般织物的分拣、清点处理工作应在洗衣房污染区内进行。

而污染织物在消毒前不能进行清点或分拣处理。

2.分拣时,应仔细检查各类织物内是否有金属等利器,防止意外伤害

五、织物包装要求

1.医用织物应及时装包封袋进行暂存、运送。

2.一般织物的收集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布袋进行收集包装。

3.污染织物的收集宜使用防感污水溶性收集袋,必要时包装后需外加套一个塑料袋,污染织物收集袋表面应有警示标识。

4.在收集污染织物的过程中,收集袋表面被感染物质污染后,须外加一个收集袋收集。

5.医用织物装载量不应超过包装袋容量的2/3。

6.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废物包装袋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布袋必须一用一消毒,使用后的布袋应连同织物进行消毒洗涤处理。

7.洗涤后的清洁医用织物应使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袋(箱)。

8.用于盛装医用织物袋(箱)必须一用一消毒;各诊疗区卫生处置间盛装织物的专用容器应作定期(1次/周)消毒处理,并有专人负责。

9.用于盛装使用后的医用织物的包装袋(箱)宜为黄色,并有专用标识。

六、清洗与消毒

1.水不能完全清除织物上附着的微生物、有机物等,通常推荐洗涤的水温在22~50℃。

通过洗衣机的循环,洗涤剂的作用,以及严格控制含氯漂白剂的用量,微生物污染的载量会得到满意的下降。

2.普通织物在清洗的过程中,选择高温处理是最佳的消毒方法,推荐清洗的水温为71℃,并至少持续25min。

3.明确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织物,采用加氯清洗是安全的,可在漂白环节中,将余氯含量控制在50~150mg/L。

4.对来自传染病房、烧伤病房的织物,推荐的清洗过程中所选择的高温为90℃,并至少持续25min;或采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洗衣粉溶液洗涤30~60min,然后用清水漂净。

5.有明显血、脓、便等污染的织物,被视为感染性织物。

在使用高温水洗前,先用冷洗涤液或1%~2%冷碱水将血、脓、便等有机物洗净,再按传染性衣被洗涤消毒。

洗衣房无完善的污水处理装置,应对该洗液进行消毒(如投氯消毒,总余氯含量不低于10mg/L)处理后,方可排入下水道。

6.含氯消毒剂的使用能有效杀灭织物上微生物,其副作用是对织物有损伤,缩短使用周期;对着色织物有漂白作用;对现场人员有毒性;对环境中的金属类设备有腐蚀作用。

因此,含氯消毒剂使用浓度应严格控制,并慎用。

7.在洗涤过程中,采用弱酸溶液中和洗涤用水、肥皂、清洁剂中的碱,使织物洗涤环境中的pH值快速由12降到5,这样也可以使部分微生物灭活。

8.织物洗涤的最后步骤—整熨环节,对微生物的杀灭也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应保证烘干、熨烫时间与质量。

9.医院织物不推荐干洗。

九、烘干与整理

1医用织物洗涤后按织物种类选择进行熨烫或烘干,烘干温度应≥60℃。

2洗涤后织物整理包括熨烫、修补、折叠过程,其过程应严防洗涤后清洁织物的二次污染。

为避免织物损伤和过度缩水,平烫机底面温度<180℃。

3烘干与整理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控制,例如烘干前应检查洗涤后的医用织物是否干净,发现仍有污渍的医用织物需重新进行洗涤等。

十、储存、运送的要求

1.使用后的医用织物与洗涤后的清洁织物不得混装混运,应有专用车辆/工具和容器运输,车辆有独立固定的存放区域,并有明显标识。

存放区域应有上、下水设施。

每次运送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完毕后,其专用车辆/工具和盛装容器应及时进行消毒。

2.医用织物应采取封闭方式运送,防止污染环境并有利于保洁。

3.运送医用织物时应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无毒、无害并便于清洁的专用盛装容器,并有标识。

4.洗涤后清洁织物应储存在清洁干燥处,储存过程中应防止二次污染,如被污染应重新洗涤。

十一、清洁织物的管理

1.清洁织物存放间应采用货架存放,货架离地、离天花板距离各为30cm,离墙距离为10cm;保持室内整洁与干燥,室内的湿度控制在60%以下为宜。

2.清洁织物存放间内严禁堆放污物以及无关的杂物;严禁人员在室内休息与饮食;保持存放间的门始终处于关闭状态;织物发放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

3.不推荐对清洁织物进行常规微生物学采样检测;除非有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发生医院织物相关性感染。

十二、资料的管理

医院洗衣房应注意加强相关资料的管理,其各项卫生制度、微生物和相关指标检测资料及所使用的消毒剂有效证照(复印件),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证明以及日常质检记录等资料需建档备查。

资料保存期宜为三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