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7695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

《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docx

医用织物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医用织物质量管理制度

一、充分认识加强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的重要性,强化责任意识 

  医用织物作为特殊的医用物品,多数将接触患者和医务人员皮肤。

加强医疗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对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预防医院感染、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充分认识加强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的重要性,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

落实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意识,依法依规开展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确保洗涤消毒质量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二、加强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保障洗涤消毒质量 

  

(一)自行洗涤消毒的医疗机构。

要加强内设洗衣房管理。

一是完善组织管理框架。

设置专门部门或专(兼)职人员,建立后勤、医务、医院感染、护理等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责任到位。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至少包括医用织物回收、洗涤消毒、质量管理、定期更换等制度,并保障制度落实到位。

三是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

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

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

设置独立的人流和物流通道;接收污染的医用织物与发放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应当分区管理。

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染区到清洁区,不交叉、不逆行。

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四是加强环节管理。

加强医用织物分类回收管理,传染性疾病科使用后的医用织物,以及被血液、呕吐物和患者其他体液污染的医用织物应当单独回收并洗涤消毒。

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根据医用织物的污染性质、程度和使用对象进行分类洗涤消毒。

对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进行妥善保存并及时提供临床使用。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水排放应当符合环保要求。

五是加强洗涤消毒质量控制。

对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应当有专人对其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六是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洗衣房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能力培训,熟练掌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能和医院感染防控基本要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医院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感发

生率,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医疗安全,制定《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医用织物---------医院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

1、医用织物分类型

------病人用的医用织物(衣物、床单、枕巾、手术巾):

一般织物、污染织物、婴儿用的织物。

------医务人员用的医用织物(工作服、手术衣):

包括一般织物、污染织物。

-------特殊织物:

带颜色的织物和受热易变形的织物。

注1:

一般织物:

外观无明显污渍,并判定为无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污染织物:

包括外观有明显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且含血源性病源体或者其他潜在性传染性、多重细菌耐药性,并判定为有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

注2:

基于对婴儿的特殊性保护需将婴儿用织物作专门分类。

2、洗衣房的设置要求:

A应独立设置于远离诊疗区域的地方,有专人从事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

B有收取污物和运送清洁医用织物的两个分开的通道,通道间不应该有交叉;设置污染区(包括收物交接、分检、洗涤、消毒和污车存放处)和清洁区(包括烘干、熨烫、修补、折叠、储存、运送和洁车存放处),两区间应有实际密闭隔离屏障。

并有上下水设施;在进入汅染区前增设更衣室,在清洁区增设质检室。

3、洗涤设备及用品的要求

应选用专用洗涤和烘干设备;有条件的宜用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

使用洗涤剂、清毒剂和各种有机溶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卫生制度的要求

(1)医院应建立消毒隔离、污物/污水的管理、卫生保洁、洗涤工作、定期检查清洗质量、从业人员定期体查保健及个人防护等制度。

(2)分拣织物时应使用耐穿刺长手套,手卫生要求,工作场所禁止吸烟、饮食,每日换工作服,离开时洗澡。

(3)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处理程序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被锐器刺伤后,应采取的措施

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B若有伤口,应当在伤口的旁侧,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的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受伤部位的伤口处理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处理,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浄。

被HBV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小时内注射已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已肝标志物的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已肝疫苗,20ug、20ug、20ug(按0,1月,6月间隔)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体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根据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体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行预防性用药方案。

HCV暴露处理:

病源:

HCVAb(+)

医务人员:

(1)a-干扰素300万单位3天

(2)定期追踪6-9月

 医务人员注意

在意外接触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1.血清学检测:

应立即检测HBVDNA、HBsAg、抗-HBs、HBeAg、抗HBc、ALT和AST,并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2.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如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肝疫苗(20ug),于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各20ug),并在3、6、12个月内接受乙肝病毒复查,在注射3针乙肝疫苗后检查无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则应继续接种3针乙肝疫苗,1-2个月后检测抗-HBs,如仍无应答,可接种1针60u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3.婴幼儿在臀前部外侧肌肉内注射,儿童和成人在三角肌中部肌肉注射。

二、从业人员卫生及管理要求1.上岗前需接受岗前培训,能熟练掌握洗涤、消毒技能;了解洗涤和烘干等相关设备、设施及消毒隔离基础知识,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

2.应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帽、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3.各区域人员应相对固定。

4.污染区工作人员在进行用后医用织物分拣和装机洗涤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穿戴工作服、帽、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胶鞋,必要时穿隔离衣,并按要求加强洗手消毒。

5.在进行洗涤后医用织物烘干、熨烫、折叠、运送等过程中,应穿工作服、工作鞋,并保持手清洁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6.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至少两年一次),患有痢疾、伤寒、肺结核、各类肠道传染病及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的从业人员在患病期间不应参与直接与医用织物接触的工作。

三、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卫生要求1.感官指标洗涤后的医用织物外观整洁,干燥,无污渍,无异味,无异物,无破损。

2.微生物指标项目指标≤200细菌总数cfu/100cm2大肠菌群不得检出化脓性致病菌不得检出注:

化脓性致病菌包括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婴儿用医用织物还应进行沙门氏菌属检测。

四、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流程与要求?

1.工作流程在对一般织物实施分拣、洗涤/消毒时应由污到洁,不得逆行,并按照下列工作流程进行:

?

分类→收集→分拣(一般织品)→去污/消毒(必要时)→洗涤→烘干→修补(必要时)→熨烫与折叠→储存→运送

2.分类要求①对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应按要求进行分类。

②应在各诊疗区的卫生处置间内设置医用织物的专用盛装容器;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宜设专用轮换库。

③严禁在治疗区域对织物进行清点和处理,使用后的一般织物若需要清点和处理,应在足够的保护措施下密闭的诊疗区中卫生处置间或专用轮换库内进行。

④使用后的污染织物应在病房内床边或就地进行分类收集并及时密封包装,再送入卫生处置间或专用轮换库暂存,并有标识。

五、分拣要求1. 医用织物中的一般织物的分拣、清点处理工作应在洗衣房污染区内进行。

而污染织物在消毒前不能进行清点或分拣处理。

2.分拣时,应仔细检查各类织物内是否有金属等利器,防止意外伤害。

六、织物包装要求1. 医用织物应及时装包封袋进行暂存、运送。

2.一般织物的收集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布袋进行收集包装。

3.污染织物的收集宜使用防感污水溶性收集袋,必要时包装后需外加套一个塑料袋,污染织物收集袋表面应有警示标识。

4.在收集污染织物的过程中,收集袋表面被感染物质污染后,须外加一个收集袋收集。

5.医用织物装载量不应超过包装袋容量的2/3。

6.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废物包装袋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可重复使用的布袋必须一用一消毒,使用后的布袋应连同织物进行消毒洗涤处理。

7.洗涤后的清洁医用织物应使用可重复使用的专用袋(箱)。

8.用于盛装医用织物袋(箱)必须一用一消毒;各诊疗区卫生处置间盛装织物的专用容器应作定期(1次/周)消毒处理,并有专人负责。

9.用于盛装使用后的医用织物的包装袋(箱)宜为黄色,并有专用标识。

七、洗涤、消毒要求1.洗涤要求①婴儿用后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清洗。

②医务人员和普通病人用后的一般织物应分机洗涤或分批洗涤。

③有明显污染的织物应专机清洗。

④专机洗涤设备应有相应标识。

2.消毒要求①污染织物应先进行消毒处理,再进行常规洗涤;同时,在洗涤(消毒)时不应进行拆包分拣处理,收集后至洗涤(消毒)的整个操作过程中对污染织物都必须始终保持密闭,袋子应连同织物一起在机内进行洗涤(消毒)处理。

②被朊毒体等污染的污染织物宜按医疗废物要求,作焚烧处理。

③热洗涤消毒方法是推荐首选的织物消毒洗涤方法,它可减少织物的强腐蚀、脱色、损坏率高以及化学消毒液排放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热洗涤方法:

70℃25分钟,90℃10分钟。

④受热易变形材料的织物可选用冷洗涤消毒方法处理。

用35℃的水加有效氯含量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以上采用低温、高水位。

冷洗去掉有机物。

⑤采用热洗涤方法时可不需再作化学消毒处理。

⑥消毒和洗涤处理应在洗涤设备内密闭状态下进行

八、洗涤、烘干与整理过程要求一、洗涤过程要求1、洗涤周期包括预洗、主洗、漂洗、中和等四个步骤。

2、装载程度 医用织物洗涤时的装载量不宜超过洗涤设备最大洗涤量的90%。

3、预洗预洗是指用温度不超过35℃的水,去除水溶性污垢的冲洗过程。

⑴一般织物的预洗预洗采用低温、高水位。

预洗时间不宜少于10min。

⑵污染织物的预洗污染织物应首先按规定施行消毒处理,再进行常规预洗。

4、主洗可根据被洗涤医用织物的污染情况加入碱、清洁剂或乳化剂、消毒洗涤原料。

其洗涤方法和程序应按下列要求选择进行。

⑴热洗涤方法:

用1%洗涤剂进行70℃以上25min以上洗涤或90℃以上10min以上洗涤处理。

⑵冷洗涤方法:

对于受热易变形材料的织物可选用冷洗涤方法处理。

水中加入500mg/L(污染织物的消毒应适当加大用量)的含氯消毒剂等浸泡30min以上后,再冷洗去掉有机物。

5、去污渍⑴局部的污渍处理应遵循“先干后湿,先酸后碱”的原则。

⑵不能确定污渍种类时,其局部的污渍处理可采取下列程序。

a)使用有机溶剂,如丙酮或酒精。

b)使用洗涤剂。

c)使用酸性溶液,如氟化氢钠、氟化氢氨;若为小块斑渍,可使用氢氯酸溶液。

d)使用还原剂或剥色剂的温溶液,如连二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

e)使用氧化剂,如次氯酸钠(液体漂白剂)或过氧化氢。

该洗涤程序应按顺序进行。

每一步之间都应将织物充分过水。

6、漂洗通过稀释的方法去除医用织物中所有悬浮污渍和残留化学洗剂,每次漂洗时间不应低于3min,每次漂洗间隔应进行一次脱水,漂洗次数应不低于3次。

7、中和对最后一次漂洗时的水应进行中和,中和后水中的pH值应为6.5~7.4。

二、烘干与整理过程要求1 医用织物洗涤后按织物种类选择进行熨烫或烘干,烘干温度应≥60℃。

2洗涤后织物整理包括熨烫、修补、折叠过程,其过程应严防洗涤后清洁织物的二次污染。

为避免织物损伤和过度缩水,平烫机底面温度<180℃。

3烘干与整理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控制,例如烘干前应检查洗涤后的医用织物是否干净,发现仍有污渍的医用织物需重新进行洗涤等。

九、贮存、运送要求1.使用后的医用织物与洗涤后的清洁织物不得混装混运,应有专用车辆/工具和容器运输,车辆有独立固定的存放区域,并有明显标识。

存放区域应有上、下水设施。

每次运送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完毕后,其专用车辆/工具和盛装容器应及时进行消毒。

2. 医用织物应采取封闭方式运送,防止污染环境并有利于保洁。

3.运送医用织物时应采用可重复使用的、无毒、无害并便于清洁的专用盛装容器,并有标识。

4.洗涤后清洁织物应储存在清洁干燥处,储存过程中应防止二次污染,如被污染应重新洗涤。

十、洗衣房的环境卫生要求1.场所环境要求洗衣房的设立应远离垃圾处理站或有明显的污染场所,附近无有害气体、烟雾、灰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品。

周围环境无蚊蝇等害虫孳生地;工作区内门窗应安装纱网,明地沟应加盖,防蚊、蝇、鼠等有害生物。

2.工作区一般卫生要求①工作区内的更衣室和分拣、修补、熨烫与折叠等区域应建立洗手设施,宜采用非手接触式的水龙头开关。

②地面、墙面和工作台面应平整、不起尘,便于清洁,每天下班前对污染区应使用含氯消毒剂等拖洗/擦拭地面与台面。

清洁区地面、台面、墙面应随时保洁。

③工作区内应保持良好空气流通,在收集分拣和清洁织物储存区域安装空气消毒设施。

④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后应符合GB15982规定,相关细菌菌落总数指标符合下列的要求。

项目指标清洁区物体表面≤10cfu/cm2工作人员手≤10cfu/手空气≤4.0cfu/皿(5min)

3.设备及环境污染后的消毒要求①对使用单舱门洗涤设备,如果织物在无密闭包装状态下进行投放的,必须在每次织物投放后对机器舱口门附近区域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引起消毒清洗后的织物在取出时被再次污染,可用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消毒。

②洗涤工作完毕后,还应对该设备内胆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其消毒处理工作应于当天完成。

洗涤设备中的所有最低温度未达到70℃的环节,都应该进行高温消毒。

消毒环节应该是把水温提高到70℃至少持续25min或水温90℃至少持续10min。

,在对洗涤设备进行高温消毒时,必须确保机器洗涤区内所有面都能与高温液体接触。

③物体表面和地面有明显血液、体液或分泌物等污染时,地面、物体表面用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喷雾消毒。

4.卫生质量检测①采样方法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采样按GB15982执行;相关环境指标(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手的采样参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污水采样按GB18466执行。

②检测项目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监测项目应包括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化脓性致病菌等。

针对洗涤消毒场所环境及工作人员手的监测项目应包括细菌菌落总数,必要时可监测相应致病菌。

③检测方法a.细菌菌落总数、化脓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分别按GB15982和GB15979执行。

b.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参见GB18466执行。

④结果判定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感官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要求;相关环境指标及工作人员手应符合要求;洗涤(消毒)医用织物最后一次漂洗水的pH值应符合6.5~7.4;污水排放应符合GB18466要求。

5.检测频数及相关要求①检测频数应定期检测(1次/半年)。

②相关要求有条件的医院自行按要求开展相关指标检测;条件不具备者可委托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检测。

十一、资料管理与保存医院洗衣房应注意加强相关资料的管理,其各项卫生制度、微生物和相关指标检测资料及所使用的消毒剂有效证照(复印件),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证明以及日常质检记录等资料需建档备查。

资料保存期宜为三年。

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制度

一、环境与布局流程加强洗衣房环境卫生管理。

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

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

尽量满足独立人流和物流通道的要求接收污染的医用织物与发放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分区管理。

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染区到清洁区不交叉、不逆行。

保证环境清洁卫生。

二、回收加强医用织物分类回收管理传染科使用后的医用织物以及被血液、呕吐物和患者其他体液污染的医用织物单独回收并洗涤消毒。

1医护人员及患者使用后的工作服、被服、窗帘、床单、手术衣(以下统称为织物)应分类收集并打包后方可在院内外运送。

2收集人员严禁在病区内进行清点与清理应尽量减少对污染织物的抖动行为防止织物上病原微生物向周围环境扩散。

3包装污染织物的容器或袋子应采用不宜渗液、便于清洗的可反复使用的材质制作。

严禁采用污染的床单等污染物来包裹。

4包装袋外层应有醒目的标识如污染被服袋、污染工作服袋。

三、洗涤消毒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根据医用织物的污染性质、程度和使用对象进行分类洗涤消毒。

1.冲洗冲洗的安排①水量不宜过大可增加机械力作用以中水位为准②水温不宜高于30-40℃以防高温作用下使一些污垢特别是蛋白质污垢在高温作用下凝固难以去除③单次冲洗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某些脱落的污垢因水无悬污力而被水冲击后截获在织物上形成污垢再沉积影响冲洗效果。

2.预洗预洗的要求①预洗一般为一次最多为两次。

②预洗处理剂一般都选用起到润湿污渍作用的洗涤剂。

例如针对一些油性污垢特别多的织物可用含碱量大的洗衣剂把此类污垢去掉。

3.主洗主洗是洗涤过程的核心去污阶段此阶段是一个以水为介质在适量的水温、时间、机械力等作用下充分发挥洗涤剂的化学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去污环境将吸附在织物上的污垢溶解达到去垢目的的过程。

4.对来自传染病房、烧伤病房的织物推荐的清洗过程中所选择的高温为90℃并至少持续25min或采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洗衣粉或溶液洗涤3060min然后用清水漂净。

医用织物采用热洗涤方法时可不需再作化学消毒处理。

5.有明显血、脓、便等污染的织物被视为感染性织物。

在使用高温水洗前先用冷洗涤液或12冷碱水将血、脓、便等有机物洗净再按传染性衣被洗涤消毒。

6.婴儿用后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清洗医务人员和普通病人用后的一般织物应分机洗涤或分批洗涤医用织物与非医用织物不得混洗专机洗涤设备应有相应标识。

7.织物洗涤整熨环节对微生物的杀灭也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必须保证烘干、熨烫时间与质量。

8.被朊毒体等污染的污染织物宜按医疗废物要求作焚烧处理。

四、存放1.收集的污染织物如需暂存时应以打包形式存放严禁与任何清洁物品存放在同一房间内。

2.清洗消毒后的织物应存放于专室的清洁货架上货架离地、离天花板距离各为30cm离墙距离为10cm保持该室内整洁与干燥清洁织物存放间内严禁堆放污物以及无关的杂物严禁任何人员在该室内休息与饮食保持存放间的门始终处于关闭状态织物发放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

3.对洗涤消毒后的医用织物应当有专人对其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五、转运采取下收下送的方式。

采用车辆/和容器运输不得混装混运。

运送使用后的医用织物与洗涤后清洁织物的专用车辆/工具和容器应有独立固定的存放区域并有明显标识该区域应有上、下水设施。

每次运送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完毕后其专用车辆/工具和盛装容器应及时进行消毒。

尽可能采取封闭方式运送防止污染环境并有利于保证清洁。

六、个人防护工作人员在进行用后医用织物分拣和装机洗涤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WS/T311的隔离要求穿戴工作服包括衣裤、帽、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胶鞋必要时穿隔离衣并落实手卫生。

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洗衣房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和能力培训熟练掌握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能和医院感染防控基本要求。

七、污水排放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A、医疗污水污物处理制度

1、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有关规定。

2、保持污水排放系统顺利通畅定期对排放系统进行维修。

3、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采集污水时戴手套操作后洗手。

4、检验室污水必须进行有效含氯消毒处理血细胞分析仪产生的废液需经2000mg/L的有效氯浸泡过夜方可排入下水,.

B、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应急预案

一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二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三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五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七处理工作结束后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

C、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组织机构第一责任人尹文权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责任人谭金生金雄实施管理部门责任人徐朝碧病区周玉、徐朝碧门诊黄寒菊公共卫生科陈青山检验科陈池理疗科王世愿放射科周奎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认真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2、分管院长领导分管部门按要求对本院医疗废物实施管理组织处理医疗废物意外事故。

3、护理部(组)、医务科和防保科负责对医疗废物产地实施管理督促医护人员按要求分别放臵医疗废物协助组相关培训。

4、后勤负责对医疗废物内部运送和暂存地实施管理提供医疗废物包装箱、容器、警示标签和有关设施负责医疗废物交接工作保存好相关资料备查协助组织相关培训。

5、负责感染人要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制度检查指导相关工作对医疗废物实施管理进行监督检查与相关部门共同组织人员培训。

三、医疗废物临床管理制度1、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协助制订各项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处理办法指导、督查各项制度的落实及对全院和相关人员的培训。

对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协调解决。

并负责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交接登记工作及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

2、医务处.护理部负责检查、指导病区、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废物的分类放臵及部分一次性医疗废物使用后的处理制度的制定、落实、执行。

内部转运送处理部门是否作好交接登记记录。

3、总务处配合作好相应的后勤工作。

并负责按排专职人员对医疗废物的收集、登记、运送、贮存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4、临床各科室必须将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理。

医疗废物和医院废物(生活垃圾)必须分开不得混装。

医院废物(生活垃圾)内不能混有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禁止倒入生活垃圾内不得随意在露天场所堆放。

医疗废物必须装入有黄色警示标志及科室、年、月、日标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