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4345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9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学期入学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寿县一中高二(下)入学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冯友兰先生说,在一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的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段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

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D.宋明理学

【答案】B

【解析】“在一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社会中的各个阶段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这是百家争鸣的影响,故B正确;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与“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不符,故A错误;

CD只是儒家思想的创新,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高考中对百家争鸣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百家争鸣的背景,②百家争鸣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

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2.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

这反映了道家(  )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

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强调道家主张的“背反”式憧憬,无为实际上是希望社会有为,渴望人类社会有秩序可循,故A项正确。

材料无从体现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社会的要求,故BD两项错误。

材料只是体现道家对现实绝望,而不是人类社会的绝望,故C项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需要掌握道家的思想。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从知识角度来说,春秋战国思想家面临的重大课题就是结束混乱,重整社会秩序。

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对建立新社会的具体主张虽然不同,但他们面临的问题都是一致的。

本题考查对道家的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3.从西汉以后,对孔子的思想就不断有新解释出现,其中强调中央至高无上的权威却是孔子本人未曾提及的。

材料反映出(  )

A.君主专制必须借助儒学B.古代统治者注重礼法治国

C.孔子原创儒学不合时宜D.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

【答案】D

【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出现了为最高权力服务的内容,体现了儒学适应汉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需要,但不能说明君主专制必须借助儒家思想,秦朝也是君主专制统治,执行的就是法家思想。

B.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西汉时期的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发展了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就完全尊重古代的注重礼法治国。

C.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孔子的儒家思想在西汉以后成为中国的官方主流思想,儒学适应了时代要求,不断的发展,没有不合时宜。

D.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大力的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成为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汉朝董仲舒儒家思想的内容以及影响来分析材料。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社会正统思想。

4.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

这种情况说明(  )

A.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

B.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

C.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

D.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结合明朝中后期相关知识可知“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

故C正确。

A材料不能体现。

故排除。

B与题干无关。

故排除。

D材料也不能体现。

故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明代中后期儒家思想的演变情况。

关键信息是:

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

难度适中。

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篇中提出的“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的观点与荀子、韩非子、霍布斯和亚当•斯密的观点十分类似。

他们思想产生的共同背景是(  )

A.经济结构大幅度调整B.人口出现非农化转移

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答案】C

【解析】[解析]黄宗羲所处明清时期,经济领域最大的亮点就是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这与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15~18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相似,故C项正确。

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当时中国以传统的农耕经济为主,社会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人口转移的信息,B项错误。

经济重心南移早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完成,D项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文化比较。

由题干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的黄宗羲与18世纪的亚当●斯密都提出人性自私论,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的思想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

本题通过材料解析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与唯物史观,虽属于基础题,但仍体现了命题的素养立意。

6.北宋政府允许儒家经典大量刊印,而对于天文图谶、明教经像、边机时务、法令、历书、会要、实录等图书则明令禁止出版。

北宋政府此举旨在(  )

A.引导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展B.垄断印刷行业的新技术

C.完善科举考试的内容体系D.使出版业贯彻国家意志

【答案】D

【解析】“北宋政府允许儒家经典大量刊印,而对于天文图谶、明教经像、边机时务、法令、历书、会要、实录等图书则明令禁止出版”表明北宋政府此举旨在使出版业贯彻国家意志,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北宋政府允许儒家经典大量刊印,而对于天文图谶、明教经像、边机时务、法令、历书、会要、实录等图书则明令禁止出版”。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7.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

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洲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国古代的天文机构是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天文学是一门被严厉禁止的学问,不准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故D正确。

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B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C项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天文立法演变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

天文学是一门被严厉禁止的学问,不准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8.李泽厚先生这样评价中国书法:

“人的情感和书法艺术应该是对整个大自然的节律秩序的感受呼应和同构……它们是真正美学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

”有学者认为该评论同样适用于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

下列名画最能体现此种“有意味的形式”的是(  )

A.《牡丹蕉石图》B.《清明上河图》

C.《游春图》D.《女史箴图》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人的情感和书法艺术应该是对整个大自然的节律秩序的感受呼应和同构”可以看出该绘画强调写意,这是文人画的特点,A项是文人画,正确。

B项是风俗画,排除。

C项是山水画,排除。

D项是人物画,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需要掌握文人画的特点及其作品。

解题的关键是对“人的情感和书法艺术应该是对整个大自然的节律秩序的感受呼应和同构”的分析判断出是文人画的特点,结合选项绘画特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文人画特点及其作品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说:

“今有人焉,聚徒讲学,禁民为非,人无不笑且诋也。

伶 人献俳,喜叹悲啼,使人之性情顿易,善者无不劝,而不善者无不怒。

”其意在强调(  )

A.理学正统地位的动摇B.戏曲艺术的批判现实性

C.戏曲艺术的教化作用D.世俗文化源于大众生活

【答案】C

【解析】A.题干不能推断出理学地位的变化;

B.题干主要强调戏曲的教化不是批判现实;

C.由材料“伶人献俳,喜叹悲啼,使人之性情顿易,善者无不劝,而不善者无不怒。

”可以看出戏曲艺术可以使人的性情发生变化,起到教化作用,故本题答案选C项;

D.题干没有体现戏曲艺术的来源。

故选:

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戏剧艺术,本题关键是对“伶人献俳,喜叹悲啼,使人之性情顿易,善者无不劝,而不善者无不怒”,结合所学可知主要考查戏曲艺术的教化作用。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戏剧艺术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

注意对戏剧产生原因和影响的把握。

10.普罗泰格拉认为,道德并不神秘,正如技艺一样,它是人在从事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中的智慧的表现,它能调解家庭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参与城邦国家的事务。

他指出,公正、智慧、节制等是人们必备的品质,人和人之间应以尊敬和正义为原则。

普罗泰戈拉的伦理思想(  )

A.有力支持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B.为不同流派的思想家们继承发展

C.支持了苏格拉底的“先天道德论”

D.有破除传统神学观念的启蒙作用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道德并不神秘,正如技艺一样,它是人在从事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中的智慧的表现,它能调解家庭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参与城邦国家的事务”、“公正、智慧、节制等是人们必备的品质,人和人之间应以尊敬和正义为原则”可以看出,普罗泰格拉的伦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故A项正确。

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普罗泰格拉反对苏格拉底的“先天道德论”,故C项错误。

智者学派把人从神和自然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是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并未完全摆脱传统神学观念的束缚,故D项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智者学派。

需要掌握智者学派思想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对“道德并不神秘,正如技艺一样,它是人在从事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中的智慧的表现,它能调解家庭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参与城邦国家的事务”、“公正、智慧、节制等是人们必备的品质,人和人之间应以尊敬和正义为原则”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亚里士多德提出,一切政体都要有三个要素:

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有关公务执行的行政机能,其三为审判机能。

认为“如果三个要素都有良好的组织,整个政体也将是一个健全机构”。

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观点(  )

A.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真实写照B.已经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C.关注到政治统治的制度化问题D.反映了城邦居民的共同愿望

【答案】C

【解析】“一切政体都要有三个要素:

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有关公务执行的行政机能,其三为审判机能”关注到政治统治的制度化问题,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亚里斯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

亚里士多德的所谓中道,是指无过无不及的恰当适度的良好状态。

德性之所以是中道,因为一方面,德性是两种恶的中点,一边是过度,一边是不及。

12.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提出:

“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

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

”这种思想主张(  )

A.谴责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B.强调君权神授、社会契约

C.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础D.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答案】D

【解析】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在《君主论》中阐述了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呼吁明智强悍的君主摆脱神学和道德的束缚,不择手段第使用权术,巩固自己的权利。

材料认为当时的社会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国家四分五裂,教会为所欲为,人民腐化堕落,因之呼唤专制王权,实现祖国统一符合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中建立君主制度的必然性的主张,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

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颂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的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3.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二者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B.宗教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

C.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D.建立资产阶级廉俭教会的需求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可以看出德国宗教改革以反对罗马教廷为对象,其原因是宗教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故B项正确。

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需要掌握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原因。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

本题考查对德意志宗教改革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14.启蒙运动中,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

由此可见,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A.捍卫人道精神B.倡导人性解放C.批判专制统治D.追求民主法治

【答案】A

【解析】”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表明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捍卫人道精神,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A。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和愚昧迷信,提倡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和科学精神。

他们力图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这是一种人事和社会的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启蒙思想家为将要取消封建制度的新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虽然对未来的政体设计上有所差异,但都主张实行宪政民主、三权分立、人权自由、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等。

15.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条约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

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

A.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C.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答案】C

【解析】李鸿章恪守条约、追求平等和谨守约章表明其已经接受了西方的政治思想,A错误;

其遵守条约并不意味着其卖国,这也是其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一种方式,B错误;

由李鸿章的变化可以看出,其逐步已经放弃了宗藩观念,逐步建立起一种平淡的外交思想,其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C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出李鸿章有无尽到外交家应尽的职责,D错误。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历史人物李鸿章。

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李鸿章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16.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诉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

奕诉的这一认识(  )

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

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

【答案】D

【解析】A.固化是指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不变的看法。

结合材料,奕䜣强调的是要主动求变,承认西学的先进,但同时要以中学为本,即“中体西用”思想,排除;

B.奕䜣强调的是要主动求变,承认西学的先进,但同时要以中学为本,即“中体西用”思想,排除;

C.西学东渐早在鸦片战争时期,甚至更早的西方来华传教士中就已经开始了。

例如魏源、林则徐,都是较早对西方进行主动研究的,排除;

D.奕䜣的这一认识一方面使近代中国人更加愿意接受西学,但另一方面,这一认识是“中体西用”思想的表现,即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无视其社会制度,这在某种意义上又阻碍了西学的传播,因此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奕诉的认识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

本题以奕䜣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体西用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17.“作为流产了的共和悲剧的见证人,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

”为此“他们”(  )

A.主张建立西方民主制度B.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

C.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D.提出了人民民主新体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他们深入到思想领域继续反封建,力图从思想上彻底改造中国人,以捍卫民主共和制度,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8.1899年,孙中山说:

“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

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之租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骏削(剥削)之,则农民可以大苏。

”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土地兼并B.废除土地私有制

C.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D.减轻农民负担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农民受到的剥削和压迫非常深重,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所以材料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

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要求学生结合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思想内容特征,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9.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曾说:

“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

”此材料意在说明(  )

A.中国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是农民B.农民将是中国革命的最大障碍

C.中国革命必须钟除封建小农经济D.中国的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中国革命依靠的主要力量是农民,故A项正确。

B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废除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强调农民阶级的重要性,不是无产阶级,故D项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

需要掌握李大钊的思想。

解题的关键是对“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李大钊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0.毛泽东在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演讲中,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

并指出:

“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

‘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

”以上主张体现在下列哪一著作中?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毛泽东主张民主革命分两步走,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故B项正确。

A项涉及的是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排除。

C项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民主革命的经验,特别是抗战以来国共两条抗战路线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党必须实行“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政治路线,排除。

D项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

需要掌握毛泽东的著作。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选项著作内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毛泽东的著作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

这说明科学技术(  )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答案】C

【解析】A.材料说到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有没有起到实际作用,材料并没有反应。

B.两弹一星,有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它的实际效果。

C.从材料可以看出,发展两弹一星,有维护国家安全地区和平和世界安宁的意思,体现了科学技术为现实社会服务的价值要求。

D.材料并没有反映出两弹一星,起到了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宁的作用,结合当今世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