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思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498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 思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8 思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8 思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8 思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8 思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8 思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8 思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8 思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8 思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8 思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8 思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8 思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 思修1.docx

《8 思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 思修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 思修1.docx

8思修1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理论课)

本单元课题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第三节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课次

本单元共3课次

备课节数

共__3__节

授课节数

共___3__节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电教室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各种实际道德困惑,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引导大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

教学难点

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参考资料

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高等教育出版社

熊萍《职业生涯与规划》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学后记

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上课积极,丰富的类容吸引同学们投入思考中,案例使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流

程说明

教学组织过程设计

本教学单元第 2 课次,本期总第 8课次。

 本课次内容: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性。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

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一块永不磨蚀的“胎记”。

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公私之辩证”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

“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强调在“义”和

“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道),能将心比心(恕道)。

立足于自己,承认人的差异,主张“合而不同”,“和为贵”,讲求和睦相处,强调社会和谐,“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

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凡人炎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

亦即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坚守信诺。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这里讲的“神明”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圣心”是指一种道德境界。

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

——“存之又存,相乃不舍”,逐渐地但无止境地趋于“至善”。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是就是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

此外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第三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自从1919年“五四”运动第一次中西文化大碰撞以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以及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伦理道德文化,一直是我们在文化和道德建设上进行战略选择的一个重大而无法回避的问题。

虽然我们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和回答,但直到现在所谓新自由主义、“全盘西化论”和新复古主义、儒家救国论仍然不绝于耳,成为当今意识形态领域里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必要旗帜鲜明地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态度,澄清理论是非,扫除思想障碍。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①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之;

②在按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建设的需要,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之;

③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的积极内容。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另一种是全盘西化的思潮。

这两种思潮在对待道德问题上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是复古论还是全盘西化论,都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道德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

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

而这一结合的核心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

发展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加快思想道德建设的步伐,以迅速形成有利于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道德风尚。

为此,就必须正确把握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结合关系的历史特点,以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具有一致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相互促进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在相互作用于、相互促进中完善和发展。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

表现在:

一是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促使传统道德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德建设健康发展。

三是提高了经济效益,使社会主义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从而增强了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信念。

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又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的道德观念,如公平竞争、互利互惠、尊重个性的道德原则。

才能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使人们能够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各种利益的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干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2.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促进和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展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

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

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通俗地讲,道德就是能够为他人“服务”,也就是能够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服务”,是一种为他人和社会献身精神,或者说“服务精神”,如何理解和认识这种“服务”精神,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其态度和立场是不同的,甚至大相径庭,又总是同他们的道德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相联系,总是同他们的道德是为什么人服务联系在一起。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经济建设最终是要达到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目的。

我国目前虽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已经建立。

在所有制的形式上,我国虽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生产关系的主流和本质,它代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只有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每个人都既为社会、为他人劳动,也在为自己劳动,在劳动中结成了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

在分配领域中,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因此,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特别是为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服务,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发挥社会主义道德的能动作用,关心人民、爱护人民、扶危济困、帮贫救难,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最高要求,从而形成一种团结和睦的新型人际关系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氛围。

从社会政治制度看,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可见,“为人民服务”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要求,也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相一致。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1)市场经济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另一方面社会协作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紧密。

个人越来越离不开群体,整个社会围绕商品生产和交换而被联结成相互依存的有机体,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强化人们的群体意识、整体意识和服务意识。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经营者追求的是商品的价值。

而商品的价值能否在市场交换中实现,主要取决于该商品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因此,商品生产经营者必须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必须千方百计地为社会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优质高效的服务。

(3)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

经营者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遵循诚实守信、平等互利,合法经营、敬业爱业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注重商品的质量和做好服务。

早在200多年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指出,商品生产者为个人利益而工作,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满足社会的需要,结果个人的利益得到了实现。

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机制。

这也就是说,他是不自觉地为社会服务的。

很多人提出了“顾客是上帝”、“客户是中心”等口号,实施了“顾客满意”战略,简称“CS”战略。

“CS”是“顾客满意“的英文缩写。

“CS”兴起于90年代的美国、日本等国,是一种全新的行销战略。

它要求企业以顾客为导向,建立优质服务网,让顾客感到百分之百的满意,从而使企业效益倍增。

这说明,即使是在一般市场经济中,极端利已主义也是行不通的。

(4)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仍然是必要的。

在我国,有不少深谙国情和经营之道的企业家就是这样做的。

在美国西点军校里,挂着许多各国英雄的画像,其中就有中国的雷锋。

他们把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看作是人道主义的表现,认为这是一个军人应该具备的思想。

一些美国记者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这部电影后深受感动,在美国《时代》周刊上发表文章,建议美国人都来看看这部影片。

文章说:

“在一个物质享乐主义快速取代理想主义的世界里,乔安山的美好德行可能会暂时受到轻视,但总有一天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为人民服务,并不等于人们都能认识到这一点,自觉地为人民服务。

有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粗制滥造,搞坑蒙拐骗,假冒伪劣,损人利已。

这就要加强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所以,江泽民说:

“越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越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倡无私奉献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市场自身的一些固有弱点和负面影响(如唯利是图、金钱价值泛化等),才能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动力源泉和价值规范,才能促进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5)现阶段,实践为人民服务是可能的。

为人民服务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是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为人民服务高层次的要求,表现为一心为公、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这是对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要求。

在这方面,我党老一辈革命领袖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任共和国总理的26年中,始终把自己摆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为人民殚精竭虑,忘我工作。

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那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日理万机,废寝忘食,每天工作长达十七八个小时,有时甚至超过二十小时。

所以人们说,周总理是累死的。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后,人们以最隆重的方式悼念他,十里长街,数十万人垂泪为总理送行,诉不尽对总理的悼念之情。

周总理已经和人民永远融为了一体,他把党的宗旨化为自己的灵魂。

我们党的领袖是这样,广大党员干部也是如此。

在六七十年代,我国曾涌现出雷锋、焦裕禄式的先进代表,现在又有新一代人民公仆的典范孔繁森。

孔繁森家在山东,家中有年近九旬的老母、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和动过大手术的妻子,家里确实离不开他,但组织上决定他支援西藏,他二话没说,十年间二度进藏,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全国海拔最高的西藏阿里地区忘我工作,艰苦奉献。

为了寻找阿里地区发展优势,他几乎跑遍了全区所有的乡。

他关心群众疾苦,不顾自己身患重病,为群众送医送药送温暖。

他不能照顾自己的妻子儿女,却收养了二个藏族孤儿。

他说:

“我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

B.爱岗敬业,这是为人民服务的普遍性要求。

还表现为,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在人民需要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立足本职,实现自己的最大人生价值。

李国安是一名团长,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

干一行,爱一行,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为人民服务,如普通工人徐虎、李素丽就是其中的代表;同志间相互关心、爱护、帮助是为人民服务,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贫救困也是为人民服务;个体户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不损害他人利益,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取得正当利益,他的行为同时也是为他人服务的,这种既利己也利人的行为,在道德上应当给予肯定,也是在为人民服务。

如果说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困难的话,做到爱岗敬业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

因此,对全体公民提出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并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切实可行。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他的学生曾有过一段对话。

学生问:

老师,一滴水如何才能使它不干涸?

柏拉图说:

很简单,把它放到大海里。

这段对话对我们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很有启发。

个人只是沧海中的一粟,而人民群众则是汪洋大海。

作为个体的人是离不开社会集体而独立存在的,在人民群众集体面前,个人如同一滴水,离开了大海就会很快干涸。

因此,只有将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纳入集体实践的洪流之中,才能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目的是在现实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

每个人的正当利益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集体利益的发展,本身就包含着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而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同样有利于集体利益的扩大。

2.社会主义集体利益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集体主义原则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的价值取向。

提倡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即为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甚至为集体利益而献身。

当然牺牲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发生矛盾时,就必然要个人作出牺牲,更不是任意地要个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

只有在不牺牲个人利益就不能保全集体利益的情况下,才要求个人为集体作出牺牲,即自我牺牲是有条件的必要的牺牲:

一是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失去正当性,不牺牲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就无法实现时;二是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是正当的,现时不能满足与实现,而且不牺牲个人正当利益,集体利益就无法实现时。

这种牺牲表现出崇高的社会主义道德精神。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个人正当利益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个人正常生活、劳动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即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包括个人的身体健康,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和学习条件,个人才能发挥和发展的条件),以及通过辛勤劳动、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和合乎道德的条件下获得的个人利益。

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在必要时牺牲集体利益来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诸如生命权、生存权、发展权等,是集体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集体主义为培养人的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提供了保障,只有个人的价值、尊严得到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证,集体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那种把集体主义看作是对“个人的压制”、是对“个性的束缚”的思想,是与集体主义的本意相违背的。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具体道德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其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这样境界的人绝不是说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而是说已经形成了自觉地、一贯地、真诚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主要表现在真正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境界的先进人物身上,他们的一切言行,都能以是否有利于集体为准则;一事当前,总是先为集体着想,对同志极端热忱,对人民极端负责;在思想上时刻牢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行动上总是闪烁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把别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维护集体利益当作自己的天职。

对大多数群众来说,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而对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来说,是一种可以达到而且有些人已经达到的境界。

其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即为人民服务。

具有这样境界的人,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时,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并在此前提下谋取个人正当利益;在处理社会和个人关系时,愿意多作贡献,少取报酬因考虑个人利益时,能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总是要或多或少地作出一定的牺牲。

经过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个人修养,很多人民群众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有相当的群众基础。

其三是公私兼顾,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或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

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第3节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1.什么是中国革命道德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共产党不仅肩负着经济建设的重任,肩负着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还肩负着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重任;要对社会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的宣传和教育,要在党内坚决实行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义不容辞地批判、清除旧的、落后腐朽的道德观念,率先践行共产主义道德,自觉地把自己所献身的那个事业所要求的共产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共产党员应当做到“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为了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时刻准备牺牲个人的利益。

2.中国革命道德的价值标准

第一,以党的政治利益作为至上的价值标准

第二,以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

第三,整体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

第四,以他人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

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胡锦涛全面论述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有先进性导向,又有广泛性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提倡和赞扬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善恶、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2.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道德是经济基础和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

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同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相适应,同对外开放的环境相适应,同人们的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的格局相适应,需要确立全社会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规范,引领人们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认识成果,用许多新思想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做了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是人们选择行为、评价善恶的普遍标准,也是衡量社会道德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

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系统总结,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作用。

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牢牢把握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和目的。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社会风尚主要指一个时期、一定范围内,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的价值取向、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

社会风尚同荣辱观紧密相连,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荣辱观,也必然有什么样的社会风尚;反过来,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社会风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也就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荣辱观。

树立良好社会风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