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4667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doc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二○一一年十一月

课程代码

学时

60

适用专业

康复治疗技术

学分

3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执笔者

教研室

康复教研室

课程组

审核者

审批者

一、课程性质

《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其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作为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学好本门课,对从事康复医学行业作业治疗岗位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该课程是从从作业治疗的角度讨论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康复专业的学生掌握正确的作业治疗技术和建立科学的临床康复治疗思维方法,病例分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作业治疗技术的重要性。

《作业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作业治疗技术的原则和技术、社区和家庭的作业疗法技术、脑卒中的OT、颅脑损伤的OT、脊髓损伤的OT、脑瘫的OT、周围神经损伤的OT、呼吸系统疾病的的OT、烧伤的OT等,教学内容结合临床实践操作,以掌握各种作业疗法及其临床适应证。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康复治疗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是在对相关专家、用人单位、临床一线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充分调研后,在经过康复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后制定。

对作业治疗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为接诊患者、作业评定、制定作业治疗计划,作业治疗,再评定。

并对作业疗法临床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出此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在课程学习中将素质要求纳入课程教学之中。

课程设计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院校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通过理论学习、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

(一)选取教学内容

1.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

首先考虑实际岗位的要求,确定本课程主要的知识模块。

4大作业治疗项目

15项实训内容/工作任务

理论

学时(30)

实训

学时

(22)

备注

作业治疗基础

作业治疗概述

2

0

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

2

2

作业疗法计划的制定

2

2

常规作业治疗技术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2

2

体位及转移技术

2

2

治疗性作业活动的训练技术

2

1

辅助技术的训练技术

2

1

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

脑卒中的作业治疗技术

2

2

颅脑损伤的作业治疗技术

2

2

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技术

2

1

脑瘫的作业治疗技术

2

1

烧伤及疤痕的作业治疗技术

2

1

手外伤的作业治疗技术

2

1

社区作业治疗及职业康复技术

常用的社区作业治疗技术

2

2

职业康复技术

2

2

总学时

52

按照实际的岗位要求,对教材设计的章节内容进行划分。

包含核心模块部分的章节作为教材上课的重点,如果实际岗位要求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则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

对核心内容是必须要讲清楚,配以相应的实训,通过实践强化能力,对于拓展及基础内容,辅以一定的课堂讲解,在实训中做一些必要的强化即可。

2.根据岗位要求和教材(课程)内容列出若干项目

根据实际岗位要求及康复治疗士(师)资格考试要求,制定了相关的实训项目,体现了高职教育培养的要求,并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实训过程通过项目要求及任务驱动,达到培养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要求。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形式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多媒体

案例分析

视频

作业情景剧

临床见习、顶岗实习等

设计制作

作业

治疗用具

专业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理论教学引导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中使能力得到提升。

根据作业治疗工作岗位需求,依托作业活动项目,确立学习型工作任务

教学采用四步骤式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学、做、讲四大步,完成每个章节的所分配的任务,达到“教下去,学进来,做到位,讲明白”的教学要求,旨在学生康复理念的培养。

本课程建议课时:

理论学时30,实践课时22。

三、课程学习目标

(一)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基于先期课程,如人体解剖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学、康复评定学等基础上,增强对临床各种功能障碍的针对性治疗以及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注重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岗位技能和对结果的分析能力,从而为今后从事康复治疗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作业疗法的同步及后续课程包括运动疗法学、言语治疗学、理疗学、康复工程等

(二)课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在掌握“实用、够用”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重点掌握临床作业治疗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素质。

(1)掌握作业治疗的作用及适应症、禁忌症;

(2)熟悉常用的作业治疗器械名称及常用的治疗性活动;

(3)熟悉作业治疗计划的制定的基本过程;

(4)掌握作业疗法的原则;

(5)掌握康复科常见疾病的功能障碍及治疗方法。

(6)熟悉职业评估方法及职业康复手段;

(7)掌握社区及家庭环境下作业治疗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突发事件应激处置能力;医患的沟通能力;有相应专业技术指导能力;学习、掌握和应用康复技术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

通过理论和实践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残疾人作业治疗及康复的能力,同时具备获得国家康复治疗(士)师职业资格的能力。

(1)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和训练,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能进行感知觉功能评估和训练。

(3)能进行手功能评估和训练,改善手的精细的、协调的、灵巧的功能性活动能力。

(4)能指导患者使用生活辅助器具、轮椅、假手、矫形支具及其他辅助性用品用具等,补偿或扩展活动功能。

(5)能进行简单的认知功能评估和训练。

(6)能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治疗、文体治疗、职业性的活动练习、家居环境改造。

(7)能对患者进行有关改善日常生活作业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宣传教育。

3.素质目标

(1)养成踏实严谨、勤勉负责的工作态度。

(2)养成团队协作、沟通理解的工作习惯。

(3)具有自学、探究与创新的工作能力。

(4)具备吃苦耐劳、关爱疾患的工作素养。

(5)热爱康复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学习内容设计与学时分配

课程学习内容设计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项目

任务

工作或学习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学时

备注

1

项目1:

作业治疗基础

任务1:

作业治疗概述

主要学习内容:

作业疗法的定义、作业疗法与运动疗法的区别、作业疗法的常用治疗手段、作业疗法的治疗作用、作业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作业疗法的治疗原则、作业疗法不同分类下的治疗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作业疗法的定义;

2.掌握作业疗法的治疗作用;

3.熟悉作业疗法的目的及分类;

4.熟悉作业疗法的临床医用范围;

5.了解成功的作业疗法要素。

6.掌握作业疗法的治疗原则;

7.掌握作业疗法所包含的作业治疗技术;

8.能熟练根据不同患者的功能障碍表现选择合适的作业治疗技术。

活动设计一:

通过理论授课、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掌握作业疗法的含义、治疗作用、作业疗法的治疗原则、作业疗法不同分类下的治疗技术。

活动二:

讨论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作业治疗师。

2

任务2:

作业活动的分析及评定

主要工作内容:

作业分析的目的、作业执行模式包括的基本内容、作业执行模式的特点、作业分析的具体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作业分析的目的;

2.掌握作业执行模式所包括的内容;

3.熟悉作业执行模式的特点;

4.能熟练进行作业活动的分析,并掌握其治疗价值及意义。

1.项目任务:

学会作业活动的分析方法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作业分析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3.计划实施:

①通过多媒体讲授作业分析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作业分析的步骤方法;

③给出病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ppt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4.检查评估:

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

ppt,书写实训报告。

4

任务3:

作业治疗计划的制定方法

主要工作内容:

作业治疗的流程所包括的环节、作业疗法治疗计划的制定原则、作业疗法治疗计划的制定程序

教学要求:

1.掌握作业治疗流程所包括的环节;

2.掌握作业疗法计划的制定原则;

3.掌握作业疗法计划的制定程序;

4.能熟练根据不同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制定合适的作业治疗计划。

1.项目任务:

学会作业疗法计划的制定方法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作业疗法计划制定的步骤方法;

3.计划实施:

①通过多媒体讲授作业疗法计划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作业疗法计划的制定方法;

③给出病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ppt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4.检查评估:

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沟通情况和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

ppt,书写实训报告。

4

2

项目2:

常规作业治疗技术

任务1: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主要工作内容: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概念、原则、基本方法;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内容及步骤;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

1.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概念、原则、基本方法;

2.熟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内容;

3.能熟练指导患者完成床上活动、转移活动、自我照顾的训练技巧;

4.能正确指导患者完成家务活动、社会活动的训练技巧;

5.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注意事项。

1.项目任务:

学会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方法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原则、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3.计划实施:

①通过多媒体讲授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基本方法;

③给出病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ppt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4.检查评估:

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沟通情况和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

ppt,书写实训报告。

4

任务2:

体位及转移技术

主要工作内容:

体位及转移技术的概念、目的和注意事项;偏瘫、脑瘫、脊髓损伤、截肢、颈椎病、腰腿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烧伤患者的良肢位的摆放方法及原则;偏瘫患者、四肢瘫患者、截瘫患者及脑瘫患儿的转移技术;搬运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体位及转移技术的概念;

2.能熟练完成偏瘫患者的良肢位的摆放方法;

3.能熟练完成脑瘫患者的良肢位的摆放方法;

4.能熟练完成脊髓损伤患者的良肢位的摆放方法;

5.能熟练完成截肢患者的良肢位的摆放方法;

6.能基本完成颈椎病、腰腿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烧伤患者的良肢位的摆放方法;

7.能基本完成偏瘫、四肢瘫与截瘫、脑瘫患者的转移技术;

8.熟悉体位及转移技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9.了解各种搬运技术方法;

1.项目任务:

学会常见体位及转移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体位及转移技术的基本概念、良肢位的摆放方法、转移技术;

3.计划实施:

①通过多媒体讲授体位及转移技术的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常见的良肢位的摆放方法及转移技术;

③给出具体病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ppt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4.检查评估:

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沟通情况和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

ppt,书写实训报告。

4

任务3:

治疗性作业活动的训练技术

主要工作内容:

治疗性作业活动的概念、分类及应用原则;各种作业活动的治疗作用及注意事项;各种作业活动的特点及代表性活动。

教学要求:

1.掌握治疗性作业活动的概念、分类及应用原则;

2.熟悉各种作业活动的治疗作用及注意事项;

3.能熟练完成各种治疗性作业活动的代表性训练技术;

4.了解各种作业活动的特点及代表性活动。

1.项目任务:

学会治疗性作业活动的训练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各种辅助技术的训练技术;

3.计划实施:

①通过多媒体并借助于教学视频讲授治疗性作业活动的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各种治疗性作业活动的代表性训练技术;

③给出具体案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展示等进行成果汇报。

4.检查评估:

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

ppt,书写实训报告。

3

任务4:

辅助技术

主要工作内容:

辅助技术的概念、分类、作用、应用原则;辅助技术的应用程序;常用的辅助器具;节省体能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辅助技术的概念、分类、作用;

2.熟悉辅助器具的应用原则;

3.掌握辅助器具的应用程序;

4.能熟练指导患者完成辅助器具的应用;

5.掌握节省体能技术的原则;

6.能熟练完成节省体能技术的具体应用;

7.熟悉不同功能障碍患者的节省体能技术。

1.项目任务:

学会辅助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辅助技术的应用程序、常用辅助器具的应用、节省体能技术;

3.计划实施:

①通过多媒体并借助于教学视频讲授辅助技术的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辅助技术的应用程序、常用辅助器具的应用、节省体能技术;

③给出具体案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展示等进行成果汇报。

4.检查评估:

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

ppt,书写实训报告。

3

3

项目3:

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

任务1:

脑卒中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

主要工作内容:

脑卒中功能障碍的特点、脑卒中的作业评估方法、脑卒中作业治疗的目的及目标、脑卒中恢复各期的作业治疗方法、偏瘫患者辅助具的应用

教学要求:

1.掌握脑卒中功能障碍的特点;

2.能熟练完成脑卒中患者的作业评估;

3.掌握脑卒中后各期作业治疗的目标及内容;

4.能正确设计及制作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辅助器具;

5.熟悉脑卒中的病因、临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常见并发症。

1.项目任务:

学会脑卒中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脑卒中的评估与作业治疗技术;

3.计划实施:

①通过多媒体并借助于教学视频讲授脑卒中的相关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脑卒中各期作业治疗技术;

③给出具体案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展示进行成果汇报。

4.检查评估:

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

ppt,书写实训报告。

4

任务2:

颅脑损伤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

主要工作内容:

颅脑损伤的病因及分类、颅脑损伤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颅脑损伤认知障碍的表现、颅脑损伤的的作业评估方法、颅脑损伤作业治疗的目的及目标、颅脑损伤各恢复阶段的作业治疗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颅脑损伤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

2.能熟练完成颅脑损伤的的相关作业评估;

3.掌握颅脑损伤各期作业治疗的目的及目标;

4.掌握颅脑损伤各恢复阶段的作业治疗方法;

5.能熟练进行颅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的训练。

1.项目任务:

学会颅脑损伤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颅脑损伤的评估与作业治疗技术;

3.计划实施:

①通过多媒体讲授颅脑损伤的相关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颅脑损伤恢复各阶段的作业治疗技术;

③给出具体案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展示进行成果汇报。

4.检查评估:

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

ppt,书写实训报告。

4

任务3:

脊髓损伤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

主要工作内容:

脊髓损伤的病因及分类、脊髓损伤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脊髓损伤的作业评估方法、脊髓损伤作业治疗的目的及目标、脊髓损伤各恢复阶段的作业治疗方法、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办法。

教学要求:

1.掌握脊髓损伤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

2.能熟练完成脊髓损伤的作业评估;

3.掌握脊髓损伤各期作业治疗的目的及目标;

4.掌握述脊髓损伤各恢复阶段的作业治疗方法;

5.能正确设计及制作脊髓患者的日常生活辅助器具;

6.熟悉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处理办法。

1.项目任务:

学会脊髓损伤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脊髓损伤的评估技术与作业治疗技术;

3.计划实施:

①通过多媒体并借助于教学录像讲授脊髓损伤的相关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脊髓损伤恢复各期作业治疗技术;

③给出具体案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展示等进行成果汇报。

4.检查评估:

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

ppt,书写实训报告。

4

任务4:

脑瘫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

主要工作内容:

脑瘫的病因及分类、脑瘫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脑瘫的作业评估方法、脑瘫作业治疗的目的及目标、脑瘫的作业治疗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脑瘫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

2.能熟练完成脑瘫的作业评估;

3.掌握脑瘫作业治疗的目的及目标;

4.掌握脑瘫常用的作业治疗方法;

5.能熟练完成脑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辅助器具的设计及制作;

1.项目任务:

学会脑瘫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脑瘫的评估与作业治疗技术;

3.计划实施:

①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等讲授脑瘫的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脑瘫的作业治疗技术;

③给出具体案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展示进行成果汇报。

4.检查评估:

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

ppt,书写实训报告。

4

任务5:

手外伤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

主要工作内容:

手外伤的常见原因因及分类,手外伤患者功能障碍的表现,手外伤患者的评估方法,手外伤后的康复分期及目标,屈肌肌腱、伸肌肌腱、手骨折及断指再植的作业治疗方法,手外伤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教学要求:

1.掌握手外伤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

2.能熟练完成手外伤的作业评估;

3.掌握手外伤后的康复分期及目标;

4.能基本完成手外伤并发症的治疗;

5.能熟练进行屈、伸肌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作业治疗;

6.能基本完成骨折及断指再植后的作业治疗;

7.能熟练指导手外伤患者使用作业训练用具。

1.项目任务:

学会手外伤患者的作业治疗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手外伤的评估与作业治疗技术;

3.计划实施:

①通过多媒体讲授手外伤的基础理论知识;

②教师示范手外伤恢复各阶段的作业治疗技术;

③给出具体案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展示进行成果汇报。

4.检查评估:

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

ppt,书写实训报告。

2

任务6:

烧伤

的业治疗技术

主要工作内容:

烧伤的病因及分类、烧伤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常见的康复问题、疤痕的评估、烧伤患者的压力治疗、压力衣的选择与穿着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

1.掌握烧伤患者功能障碍的特点;

2.能熟练完成疤痕的评估;

3.掌握疤痕的治疗方法;、

4.能指导患者进行压力衣的选择与穿戴;

5.熟悉压力治疗的作用机制;

6.能正确指导患者压力衣的保养方法。

1.项目任务:

学会烧伤的作业治疗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烧伤的评估与作业治疗技术;

3.计划实施:

①通过多媒体讲授烧伤的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烧伤的作业治疗技术;

③给出具体案例,学生通过课堂及课后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展示进行成果汇报。

④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压力衣的制作。

4.检查评估:

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

ppt,书写实训报告,压力衣成品。

2

4

项目4:

社区作业治疗及职业康复技术

任务1:

常用的社区作业治疗技术

主要工作内容:

我国社区康复的基本宗旨和理念、在社区和家居环境可开展的作业治疗形式、可开发低费用的训练用具、社区康复的范围

教学要求:

1.掌握我国有关社区康复的基本宗旨和理念;

2.掌握社区及家庭环境内可开展的作业治疗形式;

3.了解社区康复的范围及实施机构;

4.熟悉社区康复的目标及工作内容;

5.能熟练进行不同患者的低费用训练用具的开发;

6.能基本完成肩吊带及足下垂矫正带的制作。

1.项目任务:

学会常用的社区作业治疗技术

2.制定计划:

①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社区作业治疗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②小组为单位利用生活废旧品制作简单的作业治疗用具。

3.计划实施:

①通过多媒体并借助于教学录像讲授社区作业治疗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社区作业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

③给出病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④布置课后作业:

小组为单位利用生活废旧品制作简单的低费用作业治疗用具,并进行展示讲解。

4.检查评估:

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

ppt,书写实训报告,低费用训练用具成品。

4

任务2:

职业康复技术

主要工作内容:

职业康复的概念、目的、作用、原则和工作内容;职业能力评定;职业训练、职业培训、职业咨询与指导。

教学要求:

1.掌握职业康复的概念、目的、作用、原则;

2.掌握职业康复的内容;

3.熟悉职业康复的任务;

4.熟悉功能性评估方法;

5.掌握职业训练的方法;

6.熟悉职业培训的内容、类别、方法;

7.熟悉职业指导的内容;

8.了解残疾人就业方式和影响因素;

9.熟悉工作分析和工作模拟评估方法。

1.项目任务:

学会职业康复技术

2.制定计划: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掌握职业评估及职业康复方法;

3.计划实施:

①通过多媒体并借助于教学录像讲授职业康复基础知识;

②教师示范职业评估及职业训练方法;

③给出病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利用角色扮演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4.检查评估:

①学生组间点评;

②教师点评;

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小组点评情况打分。

5.归档或应用:

ppt,书写实训报告,低费用训练用具成品。

4

总学时

52

五、教学资源

1.教师任教要求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热爱康复专业,对本专业有着极强的钻研精神。

(2)从事康复治疗技术类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高校教师资格,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

(3)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有清晰地认识,能够承担2门以上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且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评价较高,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