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793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

《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docx

六年级综合实践第一课时课件

学习微课心得

上传:

张小珍更新时间:

2012-12-2519:

17:

00

学习微课心得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时,我觉得挺困惑的。

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

“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

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

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

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

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

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

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

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

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

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

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沙济中心小学:

方志南微型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浓缩。

课的基本环节如导入、开讲、总结,板书、练习、作业,组织教学、评价等要素,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都应该有。

因为微型课的特点,执教者须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须精选教学环节和精炼教学语言,方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因而,用于教师校本培训,更能因此锻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用于教师选拔、教学竞赛、教师评价,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考察一个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教学基本功和基本素养。

在微型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

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

微型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

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题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

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

只是学生没有实际作,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

这种估计是否恰当,这些建立在估计基础上点拨评价是否到位,所以,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微型课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限,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做到恰到好处,犹为重要。

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

“庞杂”则显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存不丰厚。

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需的。

只不过在微型课上“多”与“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已。

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了时,但也许会造成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微型课时间短,不允许在导入环节“绕圈子”、“摆排场”。

导入力求做到新颖独到、引人注目。

引人注目是必备条件。

而“诱发听课的兴趣,诱发探究的欲望,诱发创新的动机,设计导语切入课题要快速。

微型课收尾要快捷。

一节课的结语是必不可少的。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对内容要点来个归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快捷而不拖泥带水的结语在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同时,也会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美好的享受。

总而言之,上好一节微型课,需要把握微型的的特点,弄清微型课与说课的区别,还要处理好“有”与“无”、“多”与“少”、“快”与“慢”。

在此基础上,加上标准的语音、得体的教态、漂亮的板书、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对教法的恰当选用等,这样才能上好一节微型课,

感受微课的力量

来源:

旅游专业部发表日期:

2013-9-12 点击数:

5127

 

引言:

今年3月报名参加了杭州市职教中心举办的旅游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比武,一直持续到7月经历了教学设计和微课设计两个环节的比武,我获得了一等奖的成绩。

这是我初涉“微课”这个领域,精心备赛的过程中对“微课”有了一些认识和感受,想和各位老师分享。

微课成为时下教育圈极为流行的一个词汇,流行的词汇往往词面言简意赅而内涵丰富。

站在微课外观察和钻进微课中体验,两种不同的角度,感受到的深度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一名中职旅游专业教师,我有了一次体验微课设计的机会,这个机会带给我的是对这个词汇极大的好感和热衷,很想把这次与微课的亲密接触整理成文,与同仁们分享这段从迷雾重重到风景独好的历程。

一、微课初接触:

从无从下手到跃跃欲试

2013年3月,杭州市职教中心旅游大组开展了教师专业能力大比武,比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学设计,第二阶段是微课展示。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微课”这个词汇。

第一次听说,就已经在比赛中了,我心下着急,因为不知“微课”为何物。

和同事们一起讨论,我们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微课就是把40分钟的课堂浓缩成10分钟展示,有人认为微课是把40分钟的课堂中最精彩的10分钟展示出来,还有人认为这个就是远程教育常用的视频教学。

面对争论,我觉得微课展示无从下手。

在搜索“微课”这个词条时,我看到了胡铁生老师的新浪博客,里面收录很多关于微课的博文,我一一阅览,感觉心潮澎湃,我看到了一个和传统大不相同的另一种课堂。

胡老师对于微课的定义是:

“微课”是指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典型知识点(重难点、疑点、考点等)教学或开展某个教学活动环节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这个定义解决了我之前最困惑的问题——微课展示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微课展示的是一个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导入、新授课、巩固练习、作业、评价等环节。

我教授的课程是《旅游文化》,属于知识型课程,我觉得非常适合引入微课教学,使得很多现存教与学的矛盾得以解决。

我心目中的微课堂效果是这样的:

第一、轻松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

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而传统课堂是一次性的,无法顾及所有的学生,会使得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知识储备空白部分越来越多。

使用微课教学,可以通过多次反复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达到100%的知识储备,解决了传统课堂无法复制的难题。

第二、解决有限的课堂时间和高耗时的复习巩固之间的矛盾。

《旅游文化》中有很多知识离中职学生的生活较远,比如宗教、民族、阴阳五行八卦等,这些知识需要通过不断出现、反复回忆才能得到巩固。

传统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在微课短小精撼的片段时间里可以不断的考验记忆,反复出现,这对于知识的夯实非常重要。

第三、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完成教学任务。

传统课堂,学生学习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有些学生怕老师点名提问,头都不敢抬。

微课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达成教学效果。

第四、重视学习效果的评价。

传统课堂不太可能一对一关注学生,每个学生学到什么、遇到什么难题是很难把握的,而微课的在线平台系统使得学生本人和教师都能很清楚的了解到学习效果,有助于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第五、翻转课堂。

课前学生微课学习,课堂上可以做作业、讨论重难点等,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

展望到这里,我跃跃欲试,想亲手实践这神奇的微课设计。

二、微课小探索:

从困惑重重到豁然开朗

着手开始设计微课,我发现明白微课的定义只是解惑的第一步,后面还有重重困惑等着破解,诸如如何选题、如何导入、如何把这个知识化整为零、深入浅出、如何设计练习作业等。

我再次有选择的阅读了胡铁生老师的博客,发现有一篇题目为《三分钟,你该如何设计——微课程设计原则》的转载博文,我从里面找到了九字真言——值得学、容易学、想去学。

确实,所有的教都是为了学,从学的角度提出了这三个教的原则,让我觉得豁然开朗,我把它作为微课设计座右铭,尽力追求每一条。

追求值得学,即学生要觉得有用。

我很赞同博文的观点,这是设计微课的第一个条件,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有用”的,值得他付出时间来点击。

这条原则使得我很快的解决了选题问题。

茫茫书本众多知识,我选择了《旅游文化》教材中学生一知半解的知识,来自《神秘的宗教文化》章节的“大雄宝殿的布局”作为课题。

说学生“一知”,毕竟佛教文化已经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去了,中国人一辈子总去烧香拜佛过的,学生都是知道这个传统习俗的,但是绝大多数学生仅此“一知”。

若要问起烧香的殿堂里有哪些供奉对象,学生是“半解”的。

从应试教育来讲,这个知识是重点难点,值得学习;从素质教育来讲,学会一般人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实在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追求容易学,即让学生更容易看懂、更容易理解、为他节省更多的学习时间——这就是微课设计的价值所在。

看着挺玄乎的课题,我要设计最简明的步骤,让学生轻松跟上课程节奏,通过解决几个小问题最后化零为整达到教学目标。

我把大雄宝殿的布局这个知识拆分成三个小问题,第一什么是大雄,第二大雄宝殿主角有哪些姿态和组合,第三大雄宝殿还有哪些配角,课程伊始就告知学生,破除心中的畏难情绪。

追求想去学,即学生要觉得有趣、有吸引力。

这个原则要求很高,吸引力落在分分秒秒,要具备多个亮点才能吸引学生点击并且反复看。

我给微课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仲夏灵隐觅禅意》。

微课导入我采用了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宣布了一则招聘广告——招聘灵隐寺讲解员为来自河南洛阳的来访师生提供导游服务,用鼓励性很强的话语,吸引学生兴趣,明确教学目标。

新授课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活动,看书寻找什么是“大雄”的答案,让学生运动起来模拟释迦牟尼佛的姿态和手印,请学生讲解海天佛国群塑等。

这六分钟新课环节,学生在学习中听说读写、动手动脑、动静结合、接收知识、锻炼能力。

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了文字找茬的通关游戏。

课件呈现中国第一座寺院——河南洛阳白马寺大佛殿和大雄殿的导游词,学生要运用已学知识寻找9处错误,此环节学生开拓了眼界欣赏了白马寺的独特布局,又考核了学习效果。

作业是请学生欣赏灵隐寺大雄宝殿导游讲解视频后,自行设计讲解词,根据导游考试评分标准录制讲解视频上传到学习平台。

自拍是这个年纪的孩子最热衷的活动,因此做作业也许是学生最有兴趣的部分了。

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视频讲解,按照标准打分并且给出评语,还会邀请学校的专家教师、行业专家一起参与评价,使得学生能得到更多途径的指导,增加学习兴趣,聘请专家参与评价,这也是吸引学生的因素。

从微课设计、课件制作、语言表达三方面,九字真言,帮助我顺利的在大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微课深思考:

从积极探索到静心研究

微课设计比赛结束了,但是我的思考还没有停止。

微课堂、翻转课堂这些词汇一直萦绕着我,旅游专业课程适合开发成微课堂吗,教师和学生能适应微课教学吗,需要学校给予哪些支持呢?

我静下心做了以下来思考。

(一)知识模块适应性——以“微课”形式做课程开发,旅游专业哪些课程、哪些类型的知识适合用“微课”呈现的思索。

从微课的优势来看,有四类课程采用微课教学会产生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第一类是示范性强的课程,如《服务礼仪》、《餐厅服务与管理》。

这类课程需要老师亲自示范操作的,通过微课教学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模拟、比较,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类是知识性强的课程,如《旅游文化》、《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这类教材知识点大都是概括性、说明性的,传统课堂无法展开详细讲解,而微课教学可以拓展知识点,这对于学生理解是很有助力的。

第三类是探究类课程,如《导游业务》、《政策法规》课程。

这些课程有实践操作性,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微课教学可以采用启发、问答、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知识。

第四类是理论性强的课程,如《饭店服务与管理》。

这类教材的知识点往往平铺直叙,较枯燥,而人总是喜欢听故事的,采用案例、情景的微课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哪些类型的知识适合做微课教学呢,我以《旅游文化》为例,归纳了四类知识类型。

第一类是内涵丰富的知识,如泰山为什么被称为“五岳之尊,五岳之长”的问题,采用微课教学,教师可以拓展封禅知识、五岳的分布位置,能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类是专业性强的知识,如古代建筑屋顶的六种基本形式,是学生历来较难掌握的知识,采用微课教学,教师可以一边念定义,一边绘制示意图,呈现大量的古建筑屋顶图片做辨析,通过多次的观看微课,能兼顾到不同领悟能力的学生达到教学效果。

第三类是生僻的知识,如佛教寺院布局,采用微课教学,教师呈现大量的视觉材料和设计练习,让学生深刻掌握一般人不了解的知识,产生较强的成就感。

第四类是枯燥难记的知识,如四大菜系的特点,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口味形容词,学生很难辨析记忆。

采用微课,教师通过视频展示经典菜肴、归纳菜系特点、比较异同等针对性环节,帮助学生记忆。

(二)教育主体适应性——以“微课”形式教学,教师和学生该有什么样转变的思索。

作为教的主体——教师,面对微课教学,需要有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一般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对于教材处理、教学环节都已经了然于心,也意味着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在教学设计上了,到了微课时代,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探索教材,探索教学方法,开拓创新,提高专业能力。

微课教学还需要教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多媒体技术。

微课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的,教师语言的流畅、幽默、现场感都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课件的易操作、美感有助于课堂的节奏控制和提升学习效果。

微课意味着开放、资源共享,意味着课余时间仍然要提供在线答疑服务,因此微课的流行,还要求教师转变一些观念,树立分享和奉献的专业精神。

作为学的主体——学生,面对微课学习,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把微课学习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部分认真、按时、按要求完成。

微课学习考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平台上众多的微课资源,学生有自主权,能够集中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不仅限于老师要求完成的学习,可以安排个性化的计划,根据自身的能力与计划选择复习巩固、课前预习、新课体验不同的微课。

同时,微课也能培养学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资源开发实用性——微课如何走向翻转教学的思索。

目前微课还是一种课程资源,停留在部分教师开发试验阶段,距离真正的翻转课堂还甚远。

这个未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是逐步完成的。

中职学校微课的实践是从部分专业、部分课程、部分教师开始的,翻转教学的探索可以在某些条件成熟的课程先实践起来。

例如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旅游文化》,这门课教材开发成熟、近年来一直作为会考科目师资力量相对较强,建立微课资源体系切实可行。

真正要推进翻转教学,建立视频资源体系是硬件建设,比硬件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支配在校的课堂时间。

课堂的讨论、作业、演讲等活动,需要教师通过微课线上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设计课堂内容,这样才能体现因材施教。

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

实现翻转教学,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学校的决策,有了至上而下的决策实施,才能为参与其中的教师获得更大的帮助。

目前很多教师都是单枪匹马或者几人成团在探索实践,面对着很多无法靠己力完成的困难,这就需要学校层面出面解决,例如为翻转教学建立功能更强大、操作更简便、系统更稳定的学习平台;为教师提供多媒体技术指导的途径;为教师提供能和专家探讨翻转教学方法的机会;能在奖励薪酬上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等。

只有学校决策把实现翻转教学当作学校的教学工作来规划,微课才能真正走向翻转教学。

在微课的剧场里,学生真正成为舞台的主角,老师成为看不见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当主角完美的演艺成功时,也是幕后的导演最为欣慰的时刻。

短小精炼的微课有着巨大的能量,吸引着教师不断开发教学资源,引导着学生不断提高知识与技能的储备。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满怀着热忱期盼微课时代的来临。

学习微课心得

刚接触,既好奇又疑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习,看看里面的微课,觉得里面的内容不详尽,又到其他网络搜索,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

“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

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

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

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

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

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

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

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

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当欣赏了很多微课,个人感觉很简单,迫不及待地着手准备了。

第一步是确定微课的知识点。

正是复习期间,就选个习题试试。

信心满满地开始录制微课了……

只有试过后才明白“看花容易绣花难”。

整个录制过程我都快要崩溃了,“意外”太多。

重录了N多遍,好不容易吧,在再也不想录了的念头控制下,保持了点理智,完成了录制过程,点击“保存”,这下是大功成了吧?

可是不知道它被保存到哪去了,当时心里的急啊,不能用言语来形容。

搜索程序和文件,找不到。

这个录制微课的软件几乎是英文,咱不懂啊,再找开它,反正是稀里胡涂地,那个认为消失无踪的东西又出来的刹那间,心里真是比捡到金子还更高兴。

记录下令人“抓狂”的微课录制过程,对初探微课的老师说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定要先把录制微课的相关理论知识吃透,再来实践哦!

学习制作微课心得

依稀记得初次与微课相遇,是在去年暑假,李茜老师在工作室上传的微课,屏幕上不过是李茜老师用PPT播放的我们身边的教育案例,华丽的文字,朴实的话语,再配上课件播放,一个故事就产生了,一如孩子的世界简单而纯净。

由最初的震惊、愕然到钦佩,微课还真是一个适合多数老师学习方式。

从来不知道故事可以这样来叙述,可以这样直入人心,让人过目不忘。

培训开始后,我开始追寻微课的脚步,步入微课的世界。

我开始跟着李茜老师微课制作一步一步学习,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微课。

微课的出炉一般经过4个过程:

先寻找有价值知识点,接着是制作ppt,然后下载软件开始录制,最后是生成播放文件,发布微课。

其实,微课的来源并不困难。

一线教师都有不少小故事、小策略,只是在平时教学多观察,然后把自己想法往微课方向整理。

微课则用短小形式,先从一个细微点出发,基于一个细节深度追问。

微课需要的是真问题、真智慧、真策略,来不得半点水分。

教师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微课正是短小特点,容易被大家接受,理解。

这样简单纯净的微课,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吗?

追求的路,并不好走,虽有艰难与迷茫,但我会坚持不懈,会奋力拼搏。

我喜欢我们的教师网团队,微课团队,虽然大家都不是信息专业,但是老师们那种热情,让我感动,相信有一天,我们的团队以及我,一定可以更加优秀。

 

学习微课心得

上传:

黄莉琴更新时间:

2012-12-2910:

36:

31

学习微课心得

通过学习艾老师的工作室,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特别是《微课》的学习,从几个微课片段,就让我们学习到了语言描写的方法,神态描写的方法,神态描写的含义等,让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感谢江西教师网,感谢艾老师。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

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

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

“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使用方便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

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5)“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

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6)“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

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

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

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

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

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