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4810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docx

三年级科学下册灯泡亮了3教案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电的本领第11课灯泡亮了

诸城明诚学校:

韩炳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能对电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和共同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3.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有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能够用符号表示一个简单的电路。

知道开关的功能。

【本探究具备的能力储备基础】会使用手电筒、认识电池的正负极。

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

手电筒、电池、电池夹、导线、小灯泡、灯座、开关。

本课有两个活动,活动一是由一个问题引出,即“手电筒为什么会亮呢?

”同时教材中还呈现了学生拆开手电筒观察的图片和手电筒的主要组成部件。

活动二是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材中向我们呈现的是学生制订实验方案和连接电路两个画面。

还有一个提示“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以及一个记录表“我画的电路图”。

自由活动“电从哪里来”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电池,以及电的来源和电的发展史。

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

做一个西红柿电池,并在课下尝试用其他水果或蔬菜制作电池。

教学过程描述: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引出本课的探主题

1.讲故事。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

师讲故事:

从前,有一位智慧老人,他想寻找一名助手。

于是他便在智慧屋外贴了一张招聘启事,上面写着:

如果谁能花最少的钱把一间智慧屋装满谁就能被录用,并且还能获得一顶智慧小帽。

听了这个消息,小动物们纷纷行动起来。

你瞧,小狗信心百倍地扛着树苗,小猪兴高采烈地搬着稻草,小马满头大汗地驮着泥土……慢慢地,天黑了,只见小兔蹦蹦跳跳地走进这间智慧屋,它只是轻轻地动了一下手指,便获得了这顶智慧小帽。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猪是怎样获得这顶智慧小帽的吗?

【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开始一节科学课的学习,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和思维的火花。

2.提出问题。

关于灯泡你有哪些问题呢?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好吗?

【关于灯泡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有的可以当堂解决,有的不能当堂解决,这一问题的创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后,教师还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提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二、进行探究活动一“手电筒为什么会亮呢?

1.大胆猜想。

(师出示小灯泡)看,老师这儿就有一个小灯泡,想一想这种小灯泡常用在哪里?

(学生就会联系实际回答。

自然会想到手电筒)

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把手电筒,试一试你能让它亮起来吗?

你是怎样让它亮起来的?

为什么把开关一推手电筒就亮起来了呢?

手电筒里有什么秘密呢?

猜猜看。

【这一环节,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我认为这些猜想是有根据的、都是合理的。

所以教师不必对学生的猜想过多地干涉。

2.验证猜想。

要想知道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该怎么办?

(拆开手电筒看一看)

(1)出示小建议。

①要注意安全②要注意按顺序摆放拆下来的器件。

③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写在记录卡上,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

④观察完之后,再按顺序组装好。

(2)学生拆装手电筒。

【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爱把手电筒当成玩具,不仔细观察,就忙着组装。

所以,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做好巡视,关注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活动。

同时注意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3)交流发现。

【我引导学生不仅说出手电筒的组成部件,还说出组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学生发现手电筒中两节电池装反了,灯泡就不亮了。

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

这些发现和问题为后面的实验奠定了基础】

3.提出假设。

你认为让手电筒亮起来的最主要的材料有哪些?

(学生可能会说出手电筒的所有组成部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没有玻璃片手电筒亮不亮?

没有反光镜呢?

最后总结出让手电筒亮起来的最主要的材料是:

小灯泡、开关、电池、弹簧和金属外壳。

老师也给你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在猜想假设这一环节,我把握住了开放性的原则,不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临沂市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探究——体验”精神。

就是要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进行探索活动二“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

1.小组分工,拟定实验方案。

(1)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实验器材。

(很多学生是初次接触这些器材,所以让学生先来认识一下,很有必要。

(2)选取器材,想一想活动中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交流后教师特别提醒学生:

不能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两极直接连接,这样电池里的电会很快用完的。

2.分组合作,实施探究。

(1)学生按设计的方案进实验。

教师巡视。

【在实验中,有的小组没有用开关,就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教师要告诉他们开关的功能就是把电路断开或连接,生活中没有开关的电路是不方便,也是不安全的。

有些小组的同学把两节电池同极相连,也有的是因为连接处没有连接好,致使灯泡不亮。

教师不必急于帮助他们,而是让灯泡先亮的小组帮助他们查找原因。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合作的乐趣。

3.展示交流,得出结论。

(1)展示电路图。

让学生介绍连接的方法。

(2)在充分交流之后,教师再把电路图中各种用电器的符号展示给学生。

总结:

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这时揭示出手电筒的弹簧和金属外壳就起到了导线的作用。

四、创新设计,拓展延伸

1.阅读资料卡,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发展史的兴趣,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

2.创新发明,课外延伸。

(1)布置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并用水果或蔬菜制作电池。

【设计这项作业,目的是启发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生活中的灯,可以根据需要分别亮起来,它们在电路中是怎么连接的呢?

感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研究。

【在课堂结束时,布置给学生有关电的其他问题,便于学生课下继续研究,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课堂教学应该是“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的过程。

你们打算选择哪些材料?

 如何设计让小灯泡亮起来?

讨论

 

注意!

生活中的交流电却是220V,电压比较高,用手直接操作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在家中,你们不要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即使像安装灯泡这样简单的事情,也要先切断电源!

小游戏

给手电筒治病

课堂巩固与练习

一填空题。

一个简单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2、在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是用来控制灯泡的(亮灭)

3、(伏特)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发明家,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能产生稳定、持续电流的电池——(伏打电池)

4、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放入一种(酸性)液体中,连接成一个电路就能产生电流。

二、判断题。

()1.照明电路的电来源于电池。

()2.可以用导线直接把电池正、负极连接起来。

()3.没有反光镜,手电筒的小电珠也能亮。

三、选择题。

1.下列事情中哪一项用不到电?

()。

A.用电饭锅做饭B.打电话C.上网发邮件D.用煤气做饭

2.下面哪些电器用的电不是发电厂来的?

()。

A.手电筒发光B.电视C.洗衣机D.电脑

3.手电筒的外壳相当于电路中的()。

A.电源B.导线C.开关D.用电器

四、连线题。

装置功能

小电珠电的来源

电池电行走的路径

导线控制小电珠亮灭的装置

开关发光的装置

体会与反思

上完了《灯泡亮了》一课,我最大的收获是和学生一起亲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课堂上,学生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一次成功的欢呼,都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满足。

我认为整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童话导入,激发探究愿望

本课教学我以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当教师提出:

关于灯泡你有哪些问题呢?

课堂上孩子们小手如林,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比如,灯泡是谁发明的?

灯泡有哪些部分组成?

灯泡为什么会发光?

灯泡里的灯丝是什么做的?

等等。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

“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这一故事情境的创设,目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和思维的火花,能够引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二、分工明确,提高探究效率

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组内分工明确,有小组长、记录员、观察员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提高了探究效率。

如:

本课在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这一环节,组内制订实验方案后,组长领取器材,组员合作连接电路,观察员仔细观察并记下连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员画出电路图,这样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提高了探究效率。

三、互相帮助,体验合作的愉快

课堂中,不仅组内成员之间互相帮助,而且组与组之间互相合作。

比如,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这一环节,灯泡先亮起来的小组同学可以到灯泡没有亮的小组帮助查找原因。

课堂中,一声声“亮了!

亮了!

”的欢呼声告诉我,这样不仅让先成功的小组有事可做,而且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及合作的快乐。

四、适时评价,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许多老师反应,科学实验课纪律难以控制,特别是在动手活动时,老师说什么学生也会听不见。

我认为,如果小组内分工明确,教师再做到适时、适度的评价,就会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本节课,我采用了星星擂台的评价方式,比如灯泡先亮的小组得智慧星,合作好的小组得星。

适时地口头评价,生生之间适时评价。

这样调控了课堂纪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堂实验课上得秩序井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