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00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0991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0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00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00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00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001.docx

《小学科学《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00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001.docx

小学科学《灯泡亮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001

《灯泡亮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青岛版

教学目标:

仁探究目标:

能用导线、灯泡等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应用己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情感目标:

对电能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交流。

3、知识目标:

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池等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借助己有生活经验,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进行猜想和探究。

教学难点:

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教学准备:

学生用:

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开关、导线(三根)各6套。

教师用:

自制PPT;同学生材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喜欢看夜景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夜幕下日照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看夜景中最突出的是什么呢?

(播放课件,指名回答)

2.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灯,你有什么问题吗?

(指名说)

3.灯泡为什么会亮?

怎样才能使电灯亮起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灯泡亮了》的秘密。

(板书课题)

二、猜想,认识材料:

猜想:

你认为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呢?

2.大家猜的对不对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只小灯泡的故事吧一一有一只小灯泡,从它问世的第一天起就特别渴望给人们带来光明。

它的愿望能实现吗?

(播放:

数字故事《我是一只小灯泡》)

师:

看了小灯泡的故事,你认为要让灯泡亮起来,需要用哪些材料?

(生答)

师:

看来大家猜得还真不错。

3.认识材料:

师:

要让灯泡亮起来,要有小灯泡(举起),小灯泡要放在小灯座上,小灯座是用来固定小灯泡的(演示);还要有供电的电池(举起),电池要放在电池盒里,电池盒是用来固定电池的(演示电池放的位置);这是控制灯泡亮灭的开关,还要有导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正如小灯泡说的,有了这些材料,为什么它还不亮呢?

一一对,还要我们帮着把它们连接起来。

三、组装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

1.怎么把它们连接起来呢?

在连接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讨论交流)

(教师讲解演示接线方法)小灯座和开关上分别有2个接线柱,它的使用方法是一一(师边讲边演示)。

操作开关,灯泡就可以亮和灭。

2.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老师还有个温馨提示,请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3.小组合作,连接电路,师巡回指导。

看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请组长到前面领材料,开始实验吧。

(巡视,提示学生把器材放到桌子中间;及时表扬鼓励学生,你们小组的小灯泡己经亮了,很不错,可以帮一帮其他同学)

师指连得较快的同学到黑板前画己经连好的电路。

4.展示交流

师:

通过大家努力,各个小组的灯泡都亮起来了,真了不起!

你们是怎样把小灯泡接亮的?

哪个小组上来讲一讲(小组派代表展示电路)

师:

真的亮了!

你们是怎么连的?

给大家讲一讲吧!

(生讲解我们把电池放在电池盒里,灯泡放在灯座上,用导线再连上开关,灯泡就亮了。

5:

小结:

(评价板画的电路)同学们,像这样一个能让小灯泡亮

起来的简单装置,我们把它叫做电路。

6:

引导学生画电路图

(1)课件出示:

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简便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这些电路元件(课件出示电路元件及其对应的符号)

用g来表示灯泡,用N'来表示电池,用久来表示开关。

刚才的电路我们就可以用电路图来表示。

(教师边讲解边在出示符号)

(2)现在请把你们连接的电路也用电路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指生板画)

(3)师巡视学生画的电路图,进行指导。

(4)小结(课件出示电路图的连接)

师:

就像同学们上学回家一样,电也有自己的路并且还有一定的方向,它总是从电池的正极出发,顺着导线,经过开关,到达灯泡顺着导线又回到电池的负极。

当开关闭合时,整条电路通了,灯泡就亮了。

我们就说这是个完整的电路,(板书:

完整的电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哪几部分?

(生答)

(5)师:

电池是电的一种来源,人们把它叫做电源。

灯泡是用电来工作的,我们称它为用电器。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用电器,谁还能举出几个例子?

(生举例:

电视、冰箱、洗衣机……),电线又叫导线。

我们通常会说一个完整的电路是有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四部分组成的。

(屏幕出示)

四、电是从哪里来的?

1.在大家的合作下,小灯泡终于被点亮了,同学们,电除了从

电池中来,还从哪里来吗?

2.(分组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生活中的电一是来源于电池,(课件出示)电池有许多种类:

干电池,蓄电池,银锌电池,锂电池等;二是来源于发电站,(课件出示)我国有大量的大型发电站如风力发电站,三峡水电站,火力发电厂等。

4.同学们,电池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真是一项很伟大的发明呢!

你知道是谁发明了电池吗?

(师出示课件:

电池的发明)

五、拓展延伸

1.废旧电池的处理

用完的废旧电池也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有资料显示:

(出示课件)

科学调查表明,一颗钮扣电池弃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中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电池70亿只。

据了解,我国生产的电池有96%为锌猛电池和碱猛电池,其主要成份为猛、汞、锌等重金属。

废电池无论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成份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日积月累还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所以,怎么处理废旧电池就成了当务之急。

请同学们搜集资料,并进行调查研究。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交流收获)

3.(课件出示)这样的灯泡会亮吗?

大家都是爱学习的孩子,其实科学不仅仅在我们课堂上,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把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柠檬、西红柿里,用导线把它和小灯泡连接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水果电池。

请同学们也来制作一个简单的水果或蔬菜电池吧。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灯泡亮了

完整电路:

电池灯泡开关导线四部分

(电源)(用电器)

(电路图)

《灯泡亮了》学情分析

《灯泡亮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电的本领》起始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组装简单的电路,肤浅的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简单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尽管学生对电使灯泡亮的现象非常熟悉,但是对于有电灯泡亮,没电灯泡灭的现象,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探究它。

本课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这一过程,让学生知道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并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作与成功的快乐。

《灯泡亮了》效果分析

从整个教学结构来看,本活动过程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

1•课堂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氛围,由欣赏日照夜景导入,继而用数字故事启发学生思考要想让灯泡亮起来需要哪些材料,让学生充分的想像,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

2.整个探究过程从猜想到认识材料到组装电路和画电路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进行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体现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3.学习内容从现实出发,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通过做实验,有时还可以用其它途径去完成,如:

查资料、课外调查了解废旧电池的处理等。

4.活动中鼓励学生要大胆交流,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必要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也可以告知答案。

女山认识各种元件以及接线的方法,就直接告诉学生。

总之,本节课激发了学生学习连接简单电路的兴趣,尤其是灯泡亮了的一刹那,学生的惊喜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继续探究的主动性。

本次教学收放有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使探究活动有一定的层次性,体现了探究活动的价值。

《灯泡亮了》教学反思

《灯泡亮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电的本领》起始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组装简单的电路,肤浅的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简单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尽管电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探究它,本课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这一过程,让学生知道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并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整个教学结构来看,本活动过程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

1•课堂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氛围,由欣赏日照夜景导入,继而用数字故事启发学生思考要想让灯泡亮起来需要哪些材料,让学生充分的想像,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

2.整个探究过程从猜想到认识材料到组装电路和画电路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和谐、快乐的氛围中进行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体现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3.学习内容从现实出发,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通过做实验,有时还可以用其它途径去完成,如:

查资料、课外调查了解废旧电池的处理等。

4.活动中鼓励学生要大胆交流,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必要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也可以告知答案。

女山认识各种元件以及接线的方法,就直接告诉学生。

总之,本节课激发了学生学习连接简单电路的兴趣,尤其是灯泡亮了的一刹那,学生的惊喜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继续探究的主动性。

本次教学收放有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使探究活动有一定的层次性,体现了探究活动的价值。

《灯泡亮了》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电的本领”。

本课是木单元的第一课,让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熟悉的用电器入手,借助己有的生活经验,走进电的世界,探索有关电的奥秘。

通过观察材料、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环节方法揭开灯泡为什么会亮之谜,并能够组装简单的电路,认识开关的作用,注意安全用电。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一是拆开手电筒了解其亮起来的原因;二是据此组装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并画岀电路图。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探究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木课的探究活动认识到电对生活产生的影响,进而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

《灯泡亮了》评测练习

木课各环节设计了不同的评测练习,用来引导和巩固所学知识。

1.怎样连接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这是本课最主要的探究环节,

分组连接电路,动手让小灯泡亮起来。

2.把连接好的电路画下来。

这是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之后的一个环节,学生首先会用实物图来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用符号画电路图。

知道电路图的绘制要求。

3.电从哪里来?

课前查资料,课上交流。

4.废旧电池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课下查资料,并实地调查。

5.做一个水果或蔬菜电池。

(4、5是课后拓展作业)

《灯泡亮了》课标分析

《灯泡亮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电的木领”的起始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知识。

物质科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使他们感受到物质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帮助他们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标准》中关于电的描述是“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

木节课的学习内容属于“物质科学”领域6.4.1——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制。

学习目标是:

说出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

《标准》中对本课的活动建议是: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开展对电现象的探索,了解电路的基本构成。

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用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连接成简单电路,尝试让小灯泡亮起来,了解电路形成的条件;

(2)观察常用的各种开关,了解控制电路的各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