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557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97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docx

闽赣三批接触网技术规格书

新建合福铁路闽赣段四电系统集成电力、牵引供电

系统(第三批)物资采购招标

招标编号:

EEBW2013-039

(接触网专业)

 

 

技术文件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京福铁路客专闽赣段

四电系统集成项目经理部

2013年10月23日

目录

第一节总则及共用条款-1-

第二节下锚补偿装置-15-

第三节分段绝缘器-21-

第四节避雷器-27-

第五节接触网27.5kV电动隔离开关-33-

第六节附加悬挂-42-

第七节坠砣-42-

第八节腕臂底座-43-

第一节总则及共用条款

1总则

1.1基本要求

1.1.1投标人应仔细阅读招标人发出的招标文件中所规定的各项条款,包括各项技术规格。

要求对技术条件逐条实质性应答,如有偏差,必须提供详细的技术规格偏差表并说明原因。

1.1.2投标人必须保证其用于本工程产品的技术描述的完整性,同时要求投标人对本招标文件中未包括但工程应用所必需的技术描述进行补充。

1.1.3投标人应保证制造过程中所有工艺、设备、材料等均符合技术规格书的规定。

1.1.4投标人应遵守本规格书中各条款和工作项目的ISO9000或GB/T19000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必须经过国家认证和正常运转,并提供认证证书。

※1.1.5投标人应对其产品在本工程的兼容性和适用性负责。

在投标书中提出投标产品可能存在的接口设备及接口要求。

在设计联络阶段,主动与施工单位、相关接口设备厂家共同确定接口事宜,并将接口方案送业主单位及设计单位确认。

投标人承诺因投标及设计联络阶段接口方案不同而导致的相关费用调整已包含在投标报价中,并承诺因设备接口或与工程现场不匹配等原因引起的设备零部件变更时,予以免费修正或更换。

2技术规格一般规定

2.1投标人提供的产品应能在本招标文件技术条件中各设备的“环境条件”下连续正常运行,如果产品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投标人应申报偏差值。

2.2除技术条件中另作规定外,“近似”或“大约”一词则意味着偏差范围允许在10%以内。

2.3除技术条件中另作规定外,须采用国际单位制(SI)来度量所有产品、材料。

2.4招标的设备设计和制造应符合IEC、ISO、GB、铁标和OCS-3的强制性标准,同时满足技术规格书中规定的技术条件。

当采用其它标准时,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明确提出各项设备所遵循的标准名称及内容并说明与上述标准的差异(需附证明材料)。

※2.5设备金属构件表面应具备可靠的防腐功能,易生锈的铁件表面至少应采用热镀锌处理。

在装配前,对封闭结构的内表面也应有可靠的防腐处理措施。

※2.6投标人应负责协调统一同一包内技术规格书中各设备之间的接口,投标人应保证设备间接口满足招标人提出的相关资料信息和设计联络会议要求;与既有及后续设备提供单位相互配合,保证接口之间的兼容性。

2.7产品必须出具所投标产品的国家级CMA、CMC或国际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须按生产许可证和制造特许证生产的产品、国家3C认证产品,投标人应提供相应证明文件。

2.8投标人如有更新的技术,在完成对本招标文件提出的技术条款应答后,可对本招标文件的技术条款提出建议,供招标人参考。

2.9投标人应提供其产品寿命的说明,并提供产品在实际运行中的可靠和无维修时间。

产品设计寿命应满足技术规格书要求。

2.10在设计联络阶段,为更好满足本线接触网的需要,招标人认为需要时,有权根据国家或铁道部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程、标准、规定及接触网自身要求对相应参数进行修改。

3技术文件和清单

3.1投标人应在技术文件中提供产品的型号、种类号、产品的设计、生产标准、质量保证措施。

3.2投标人在投标时应提供完整的技术文件,其中包括产品的主要性能、技术参数、差异表、结构特点等。

对本技术规格书中带星号(“※”)的技术参数必须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技术支持资料。

投标人应根据技术文件的要求提供所投产品的试验报告。

3.3所有技术文件、图纸、产品铭牌应字迹清楚、内容完整,采用SI(国际单位制)单位、通用图形和符号。

其图幅应符合ISO标准公制“A”系列。

3.4投标人应承诺:

对于每份合同,在合同生效15天内向招标人就本次招标的设备提供详细的土建安装要求及基础图纸、与接口设计有关的图纸及资料,确保工程设计的顺利进行。

在合同生效后的30天内向招标人提供8份设计联络所需的图纸资料,2套CD-ROM(电子文件为可编辑的电子文档)。

3.5出于设备维护和管理的目的,投标人应提供8套印刷文件,2套CD-ROM文件,其中包括操作手册和使用说明书、维护保养手册和故障诊断手册、原理图和(或)电路图、组装图和(或)安装图以及其它有关使用、维护、保养所需文件。

招标人有权复制投标人提供的文件资料。

3.6投标人提供的所有资料应附与纸质文档相对应的可编辑电子文档。

3.7投标人提供的所有文件均采用中文。

采用其他语种编写的文件,应自行翻译成中文,并以中文文件为准。

※4设备的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仪表

4.1除非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注明,备品备件的各类参数与原件相同。

4.2投标人必须提供投标产品在安装、调试等阶段所需要的专用工具及仪表要求。

4.3除招标文件中另有规定外,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应详细列出按招标人规定要求的质量保证期(见7.1)以内免费提供的必须备品备件。

在质量保证期内,若备品备件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时,投标人承诺继续增加备品备件直至质量保证期期满为止。

免费提供的备品备件将作为评标的一个重要环节。

4.4除招标文件中另有规定外,如果投标人认为其设备无需备品备件,无需明确专用工具及仪表要求时,应在投标文件中明确。

4.5签订合同前,招标人有权对附件及备品备件的种类和数量提出补充或削减要求,具体数量在签订合同时确定。

4.6投标人提供质量保证期以外的3年内备品备件的承供保证书。

承供书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协商确定。

4.7无论投标人是否提供备品备件,均不能免除因自身产品质量问题而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5技术服务与培训

5.1投标人的责任包括从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输,以及现场技术指导、安装、设备间连接、调试直到整套设备交付使用并按技术条件正常运转。

在产品安装和试运行期间,投标人应派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到设备安装现场进行技术服务、协助设备交验开通。

投标人应派遣技术服务的内容包括:

A现场的技术指导服务。

B现场培训。

C现场调试,现场验收试验技术指导。

D现场验收完成并经招标人批准后,在接管单位人员参加下,设备将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期间的技术服务由投标人负责。

E质保期内的服务。

F技术规格书内规定的其他服务。

5.2质量保证期内,如果由于设备制造、编程缺陷引起设备或软件修改,投标人应免费并及时提供修改所需的部件、备件、专用工具和设备以及修改后的软件。

5.3质量保证期内如果发现设备有任何缺陷,投标人应在收到招标人通知之后一个月之内完成免费更换或维修。

如果在试运行中发生非人为因素的严重故障,投标人应及时免费解决出现的问题。

5.4根据技术规格书所约定的具体要求,投标人所投标的产品已经获得国外原型产品制造商授权生产的,应安排招标人及相关方在设计联络阶段去国外原型产品生产厂家及国外应用项目实地考察;投标人所投标的产品已经在国内类似项目上已经成熟应用的,应安排招标人及相关方在设计联络阶段进行实地考察。

设计联络阶段,设备生产厂应提供食、宿、交通、翻译服务,以及有关技术文件、图纸、试验报告等,以保证招标人派出的技术人员有效地工作。

5.5投标人应根据招标技术文件的要求,对其设备(材料)进行现场安装督导(投标人自行安装的除外)和设备调试指导(现场技术服务)。

5.6投标人在投标时,应保证在设备安装及质保期期间,在招标人发出通知48小时内提供免费现场维护服务,免费调整或替换不合格的零部件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5.7招标人根据设备的复杂程度视需要派买方人员到设备生产厂进行技术培训,其技术规格书所约定的具体人、天数和相关费用在报价表中报出人、天、单价及总价,并进入评估价。

如投标人认为自己的产品在技术规格书所约定的人、天数以外无需进行其他现场服务,或招标人认为超出技术规格书所约定的人、天数必须在投标文件中说明,应提出并供招标人选择,不进入评估价。

凡声明提供免费服务的投标人,将被理解为其免费完成招标人的全部服务要求。

5.8如果需要扩充和调整设备数量或部分规格时,投标人应协助和配合招标人对设备数量的增减、设备配置及设备间联系等提出建议和方案。

5.9培训

5.9.1投标人应提供良好的技术培训条件,使买方人员完全掌握设备的技术,包括系统设备原理、安装和日常维护等。

5.9.2培训教师和教材

A投标人派出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技术资质。

B投标人应提供培训的详细计划及教材,经招标人同意后方可使用。

C培训教材应是最新版本,并且与所供设备相符。

应采用标准词汇和符号。

D培训教材应包括测试和维护技术。

E培训教材采用中文。

若培训教师采用除中文以外语种时,由供货商免费提供翻译人员现场翻译。

F投标人应提供培训所需的工具、测试仪表和装置。

5.9.3投标人应根据设备的复杂程度安排在工地现场提供有效的技术培训,且应提供培训手册,使买方人员掌握与设备运转和维护有关的技术。

6试验和验收

详见技术规格书。

※7质量保证

7.1在质量保证期内,如果现场发生系统故障,投标人应在接到买方通知的48小时内派人到现场处理事故。

并应负责修理或更换故障设备,属投标人责任的,其费用由投标人承担。

发生故障设备的质量保证期应从故障处理后重新算起。

7.2在质保期内,投标人应按买方的要求免费派出技术人员到现场对买方人员的日常维护给予技术指导。

7.3对产品施工工艺有要求时,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注明。

未注明的,视为认同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

7.4对产品维护有要求时,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注明。

未注明的,视为认同运营维护单位的维护方案。

7.5在本技术规格书及设计联络所确定的应用条件内(含环境条件、速度、张力、使用年限等),产品自身故障,投标人均必须独自承担由此导致的损失。

这一责任不因本技术规格书某一技术参数的偏差而减少。

认为本技术规格书个别参数存在偏差时,应书面提出完善建议并要求投标人澄清。

8包装、运输和储存

8.1投标人应负责将所供设备严密包装,防止潮气、锈蚀、淋雨和震动。

包装应牢固可靠,应考虑到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最大加速度所产生的冲击,产品不松动、不损坏、不变形。

8.2对贵重设备和仪器应考虑与一般设备分开,采用特殊包装,并在箱上注明“小心轻放”等标志。

8.3产品装运前,投标人必须告知买方,同意后发运。

产品在装运后投标人应立即将装运通知送达买方。

8.4投标人应提供产品的详细运输和供应方案,保证工程所需产品按时、按量、保质供应的具体措施,负责将产品运至合同指定的地点。

8.5产品在到达目的地后,招标人将进行初步检查,根据提货单校对包装数量,检查产品包装情况,在装运中是否有损坏。

8.6开箱验收将在现场进行,若产品的质量和规格与合同不符或发现明显的或隐藏的损坏,招标人将立即通知投标人,投标人应立即修复或更换损坏的产品,所需费用由投标人承担。

8.7在包装箱外应标明招标人的订货号、投标人发货号、产品名、到站名。

8.8随产品提供的技术资料应完整无缺,提供份额符合要求。

每件产品应至少附有下列出厂文件:

A产品合格证;

B出厂试验记录;

C安装使用说明书(包括产品外形尺寸图及组件安装使用说明等);

D拆卸运输零件(如需要)和备件(如果有)一览表。

9供货

投标人应书面承诺如投标人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招标人有权采取紧急措施,另行采购以确保工程进度,也可采取终止合同措施,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由投标人承担。

※10有关接触网主要材料、设备检验的说明:

为确保合福铁路铁路接触网主要材料、设备的质量,除按照各材料、设备技术规格书确定的检验抽检内容外,还需要进行下表所列的检查、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允许出厂向本工程工地运输。

合福铁路铁路接触网主要材料通用检查要求表

序号

材料、设备类别

检查内容

检查形式

1

接触线、承力索、各类附加导线

导线拉断力

逐盘截取试样检查

2

腕臂绝缘子以内零部件

机械强度

逐批抽取检查

3

27.5kV单芯电缆

电阻测量、局部放电、5min交流电压、电缆外护套电气试验

每根电缆制造长度截取式样检查

4

27.5kV单芯电缆头

局部放电及冲击电压试验

逐件检查

注:

具体检查方式在设计联络阶段确定。

上表所列检查内容由招标人委托国家认可且铁道部授权或指定的具有检测资格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提请投标人注意,接触网所有支柱、零部件、线材、设备等物资的抽检、检验、检查费用均由供货商负责。

上述费用还包括招标人及招标人委托人员因抽检、检验、检查物资质量而发生的交通、食宿费用。

※11其它

11.1产品生产之前,投标人应根据技术条件,按照招标人对设计联络要求(包括主要内容、人员组成、时间和地点)进行设计联络,对相关参数进一步确认后方可生产;根据实际情况生产厂应随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11.2本招标数量仅供参考,实际的数量以设备订货合同的数量为准。

设备技术参数在合同签订时最终确定。

11.3本技术规格书中所有星号条款(“※”)为关键条款,不能满足其中任何一条将导致废标。

11.4招标人保留对本技术规格书的最终解释权。

若投标人对本技术规格书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应书面要求招标人澄清。

未有书面要求的,视为同招标人理解一致。

11.5部分设备的技术规格和技术条件未详尽部分在实施阶段提供。

11.6投标人应提供随机的备品备件以及质保期结束后三年的备品备件、专用测试仪表和专用维修工具及试验设备的建议书,内容主要包含设备名称、数量、单价等内容。

其中,随机的备品备件是免费提供的。

11.7投标产品必须满足铁道部(铁科技[2012]138)和(铁科技[2012]187)号文件关于产品认证的相关要求。

12共同条款

12.1项目概况

合福铁路闽赣段起自合福铁路安徽段与闽赣省界,经婺源、德兴、上饶、五府山、武夷山北、武夷山东、建瓯西、南平北、古田北、闽清北至福州站。

线路长度466.8km,新建上饶地区联络线总长20.644km,其中东南联络线总长13.547km(下行6.740km,上行6.807km),西南联络线总长7.097km(下行3.220km,上行3.877km)。

12.2接触网性能目标

12.2.1合福铁路正线满足双弓取流运行速度300km/h。

在按现行EN50317标准进行弓网动态耦合测量时,结果符合表2-1确定的参数。

表2-1接触网与受电弓耦合受流标准

评价项目

数值

平均接触力Fm(N)

≤180

最高运行速度下接触力最大标准偏差σ(N)

48

最大接触压力(N)

350

最小接触压力(N)

0

最高运行速度下的燃弧率%

0.14

受电弓最大动态抬升量(mm)

≤150

12.2.2接触网满足系统载流量的需要。

空间布置尽可能降低系统阻抗、减少电磁干扰。

12.2.3接触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环境中满足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有足够机械、电气强度和安全性能,减少外界因素如冰、风、异物侵入等对接触网运营的影响。

12.2.4接触网系统寿命达到30年,其中接触线磨耗使用寿命达到200万弓架次,接触网导线的使用寿命根据磨耗确定。

12.3工作条件

12.3.1速度目标值:

合福铁路正线双弓运行速度300km/h。

12.3.2受电弓:

A采用1950mm宽弓,工作宽度1450mm(见图12-1)。

B双弓运行时,弓间距不小于190m。

12.3.3建筑限界(见图12-2)

 

图12-2客运专线建筑限界的基本尺寸及轮廓(直线地段)

※12.4环境条件(见表12-2)

表12-2环境条件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值

1

最高气温

40

2

最低气温

-20

3

覆冰时气温

-5

4

最大风时气温

0

5

吊弦、定位器正常位置时气温

30

6

运行设计风速(风偏)

m/s

25

7

结构设计风速

m/s

40

8

覆冰时风速

m/s

10

9

覆冰厚度

mm

15

10

雷暴区

等级

强雷区

注:

接触线最大风偏按机车运行的最大基本风速校验(暂按25年重现期确定);接触网结构设计风荷载计算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要求进行风荷载体形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等系数修正。

客运专线的正线锚段长度及腕臂偏移量的最高计算温度为+80℃。

其他线路的锚段长度及腕臂偏移量的最高计算温度为+60℃。

无论何种设备或材料,均必须满足本技术规格书所给出环境条件的要求,请投标人给予高度重视。

12.5接触网悬挂类型

正线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站线、联络线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12.6线材类型(见表2-3)

表12-3接触网线材规格型号

线材名称

线材规格

额定或最大

张力(kN)

接触线

正线

铜合金接触线150

30

站线、联络线

铜合金接触线120

15

承力索

正线

JTMH120

21

站线、联络线

JTMH95

15

正馈线

正线

JL/LB1A-315-45/7

10

接触网供电线

牵引

变电所

电缆

3×300mm2铜芯电缆

架空

2×JL/LB1A-250-26/7

2×10

AT所

电缆

3×300mm2铜芯电缆

架空

2×JL/LB1A-250-26/7

2×10

分区所

电缆

2×300mm2铜芯电缆

架空

1×JL/LB1A-250-26/7

10

正馈线供电线

牵引变电所

电缆

3×300mm2铜芯电缆

架空

2×JL/LB1A-250-26/7

2×10

AT所

电缆

3×300mm2铜芯电缆

架空

2×JL/LB1A-250-26/7

2×10

分区所

电缆

2×300mm2铜芯电缆

架空

1×JL/LB1A-250-26/7

10

N线

牵引变电所、AT所、分区所

电缆

上、下行分别设6×150mm2铜芯电缆

架空

4×JL/LB1A-250-26/7

4×10

回流线

JL/LB1A-200-26/7

10

保护线

JL/LB1A-125-26/7

10

架空地线

JL/LB1A-63-6/1

5

吸上线(CPW)

2*VV-150

电缆应符合气象条件的要求。

12.7支柱、基础与支持结构、绝缘子的形式

12.7.1支柱

客运专线、客专间联络线腕臂支柱一般采用热浸镀锌H型支柱,硬横跨支柱采用热浸镀锌等径钢管柱,硬横跨为热浸镀锌三角钢管硬横梁。

独立架设的馈线一般采用格构式钢柱。

线间距不能立腕臂柱时采用轻型硬横跨结构。

12.7.2基础

A路基区段

H型钢柱及硬横跨柱采用机械钻孔扩底灌注桩钢筋混凝土基础;格构式钢柱采用现浇混凝土基础;下锚拉线客运专线区段采用机械钻孔扩底灌注桩钢筋混凝土基础、普速区段采用现浇混凝土整体柱式基础。

B桥梁区段

采用箱梁及连续梁的客运专线桥钢柱及拉线基础一般采用桥面预留螺栓基础,拉线基础与锚柱在同一片梁上。

联络线及其它等级线路在T梁区段桥钢柱一般采用桥墩台预留螺栓基础,锚柱采用无拉线设计。

C隧道区段

正线隧道内接触网基础采用预埋槽道形式,接触网吊柱、底座等设施通过T头螺栓与隧道内预留槽道相连。

12.7.3支持结构形式

A全线采用绝缘旋转平腕臂支持结构。

B腕臂采用铝合金管。

C采用非限位定位器时,按照不小于2倍的最大抬升量进行安全校验;在采用限位定位器时,按照不小于1.5倍的最大抬升量进行安全校验;

D支持结构均采用腕臂支撑,一般中间柱正反定位均采用定位管吊线方式。

12.7.4绝缘子

客专正线腕臂用绝缘子采用抗弯强度不小于16kN棒式绝缘子。

闽清北站(含)至福州站范围内隧外正线区段(接触线+承力索额定张力为:

30kN+21kN)转换柱采用抗弯强度20kN棒式绝缘子。

特别污秽区段、福州地区盐雾区段(DK805+875.49至工程终点)、跨线建筑物附近、隧道口、隧道内、分段绝缘器处及下锚处采用合成绝缘子。

正馈线、架空供电线一般采用悬式瓷绝缘子,隧道内正馈线采用合成柱式绝缘子。

绝缘子的绝缘泄漏距离不小于1400mm,其中合成绝缘子泄漏距离不小于1600mm。

上下行带电体绝缘距离不小于1600mm。

12.8锚段关节形式

除分相关节外,客专正线绝缘锚段关节、非绝缘锚段关节一般均采用五跨式结构,困难地段采用四跨关节形式。

12.9接触网设备材料的强度安全系数

投标人所有接触网设备材料的安装及制造,应满足如下要求提供的安全系数。

根据招标文件技术要求,提供主要设备材料的强度安全系数的采用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12.9.1接触线工作张力不得大于最小拉断力的65%,并考虑允许磨耗等因素引起的折减。

12.9.2承力索安全系数不小于2.0。

12.9.3架空的正馈线、保护线、供电线、回流线和架空地线安全系数按不小于2.5进行设计。

12.9.4复合绝缘子的抗拉、抗弯安全系数分别按不小于5.0、2.5进行设计。

12.9.5耐张锚固线夹拉伸破坏荷重应不小于线索最大工作荷重的3倍,且在线索标称拉断力范围内,线索不应从线夹内滑脱及在线夹端口断线。

12.10接触悬挂主要参数

12.10.1导高:

客运专线区段,车站、区间接触线悬挂高度为5300mm,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不小于5150mm。

合肥枢纽内合武改造区段接触线悬挂高度一般为6450mm,福州站内接触线悬挂高度一般为6400mm。

12.10.2结构高度:

接触网结构高度一般为1600mm。

在净空受限的跨线建筑物处和隧道内结构高度一般不小于1100mm。

最短吊弦一般不小于600mm。

12.10.3接触线偏移值:

正线接触线在最大风时对受电弓中心的动态偏移不大于400mm。

12.10.4跨距:

根据接触网接口预留情况,路基地段一般为50~55m,最大跨距不大于65m。

隧道内跨距一般为40~50m,桥上跨距一般不大于50m。

相邻跨距之差不大于10m,桥梁、隧道口、站场咽喉等困难区段不宜大于1.25:

1。

12.10.5锚段长度:

客专正线一般不超过2×700m,困难情况不超过2×750m;既有线区段及站线一般不超过2×800m,困难情况不超过2×900m。

单边补偿的锚段长度,为上述值的一半。

附加导线锚段长度一般不超过2000m,困难情况下不超过3000m。

12.10.6侧面限界:

正线、联络线、动车走行线路基区段侧面限界不小于3m(无砟轨道)或3.1m(有砟轨道)。

T梁桥上侧面限界结合接触网桥梁立柱位置确定。

12.10.7中心锚结:

一般采用两跨式防窜防断中心锚结,车站内下锚困难或位于站台区等受条件限制时采用防窜中心锚结。

12.10.8补偿装置:

采用棘轮补偿装置,传动效率≧97%。

12.10.9吊弦:

采用铜合金载流型整体吊弦。

12.10.10线岔:

客专正线上道岔处接触网采用无交叉方式布置,其他道岔采用交叉线岔布置。

42#道岔采用辅助第三线关节式道岔。

12.11招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