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580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试题.docx

普通心理学试题

普通心理学试题(00-09)带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P18

A.1864年 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

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B)P48

A.定势 B.动力定型 C.无条件反射 D.反馈

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C)P59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成长的需要

4.色盲一般是隔代遗传,多为先天性,男性色盲是由(B)P100

A.祖父通过父亲传给孙子  B.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

C.外祖父和父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D.祖父和母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

5.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P121

A.感觉对比 B.感觉后象 C.感觉适应 D.联觉

6.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C)P170

A.整体报告法 B.重学法 C.部分报告法 D.节省法

7.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P196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正迁移 D.负迁移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C)P229

A.最强 B.较弱 C.适中 D.极强

9.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无法相比)P310

A.王方比李平高 B.李平比王方高 C.相等 D.无法相比

10.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C)P340

A.共同特质 B.枢纽特质 C.核心特质 D.次要特质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需要分为(AB)P56

A.自然需要 B.社会性需要 C.物质需要 D.精神需要

2.感觉反映的是(AC)P87

A.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B.客观事物的整体C.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D.过去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3.产生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多种,如(ABD)P144-145

A.线条透视 B.运动视差 C.视轴辐合 D.眼睛的调节

4.求异思维的特点是(ACD)P209

A.流畅性 B.可操作性 C.变通性 D.独特性

5.按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把情绪状态分为(ACD)P278

A.心境 B.情操 C.激情 D.应激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气质可以影响活动的(效率),还可以影响人对环境的(适应及健康)。

P327

2.素质又称天赋,是个体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脑神经系统。

P313

3.一个人善于管理自己的意志品质是(自制力),善于把已经开始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坚韧性)。

P298-299

4.情绪、情感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功能、(易感性)功能和意识性功能。

P285

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以他自己为被试,以他制作的(无意义音节字表)为识记材料,最早对记忆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发现了保持和遗忘的规律。

P192

6.表象是想象活动的(前提),是思维的(感性依托)。

P168

7.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意注意具有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特征。

P76

8.(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P47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意志:

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的,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P287

2.注意的稳定性:

指注意长时间的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能力。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也是注意的持久性。

P80

3.感觉适应现象:

是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P115

4.需要:

对对象的欲求称为需要。

它是有机体对延续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P55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什么是内部言语?

它有何特点?

P247-248

答:

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言语,即对自己发出的言语,它是思考问题时用来支持思维活动的一种语言,或者说是一种不出声的自问自答的言语形式。

内部言语没有自己特殊的语法结构,它同外部言语一样,遵循相同的语法规则,不过它有不同于外部言语的特点:

第一,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

第二,内部言语具有片断性和简缩性。

第三,内部言语比外部言语有较快的速度。

2.什么是原型启发?

它在创造发明或思维中有何作用?

举例说明。

P228

答:

原型启发是从其他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对思维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任何事物、现象、活动都可以成为原型。

原型在创造发明或思维中既可以起积极作用,也可以起消极作用。

比如瓦特看到开水壶的盖子上下起伏,想到可以创造出蒸汽机。

3.什么是注意?

它有哪些心理功能?

P71-72

答:

注意是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

它对心理活动起着维持、监督和调节的作用。

注意的心理功能包括选择功能、保持功能、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4.什么是双眼视差?

它在深度知觉的活动中有何作用?

P147

答:

双眼视觉差是产生立体知觉的主要机制。

正常人的双眼构造相同,并处在脸部的同一平面上,两眼之间的目间距大约65毫米。

当注视一立体对象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这样立体物在两眼网膜上的视像有了差异,这种差异叫作双眼视差。

作用:

借助双眼视差的机制,就能获得三维立体的知觉和远近的距离知觉。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感觉记忆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区别及联系。

P169-185

它们之间的联系有:

1.遗忘的原因都包括自然衰退和干扰;2.感觉记忆通过注意能变成短时记忆,短时记忆通过复述能变成长时记忆;3.它们的协同合作,构成了人类完整的记忆系统。

2.言语机能联合区由哪几个中枢组成?

它们受到损伤将会产生何种言语障碍?

P42-43

答:

言语机能联合区主要包括运动性言语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和书写性言语中枢。

1.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靠近中央前回的下部,与口、舌、喉肌运动中枢配合构成人的说话中枢。

这一脑区受损伤导致失语症,而右侧相应区域受损伤,言语功能仍保持完整。

2.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位于颞上回的后部,与听觉中枢相配合,发展语言听力,调节自己的言语和理解别人的语言。

当靠近听觉中枢的顶颞叶的结构受到损伤后,病人对所接受的语言和字词失去理解的能力,不能区分复杂言语听觉模式,常常所答非所问,这种失语症通常称之为接受性失语症。

3.视觉性言语中枢位于角回,与视觉中枢相配合共同发展阅读能力。

当这一中枢受到损伤,尽管视力正常,却丧失阅读能力,过去认识的文字、符号此时认不得读不出,不能理解,这一症状称为失读症。

4.书写性言语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紧靠中央前回,为管理上肢手部肌肉运动的中枢部位。

该区受损伤,其他运动机能正常,惟独书写绘画等精细运动发生障碍。

此症状称为运动性失写症。

200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普通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称为(C)P164

A.后象B.假象C.表象D.想象

2.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是(A)P161

A.记忆的作用B.思维的作用C.想象的作用D.联想的作用

3.主体对一定活动有了某种预先的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B)P134

A.暗示B.定势C.定型D.期待

4.对裂脑人进行精细实验研究从而成功地揭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为此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是(B)P45

A.乔治.斯波林B.罗杰.斯佩里C.艾宾浩斯D.弗洛伊德

5.反射活动效应器活动的结果又作为一种新刺激传入中枢,并进一步影响中枢的活动,使之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的活动,这一过程称为(B)P49

A.反射B.反馈C.反映D.返回传递

6.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C)P323

A.强、不平衡B.强、平衡、不灵活C.强、平衡、灵活D.弱

7.编制世界上最早的一个智力测量表的是(C)P310

A.吉尔福特B.推孟C.比奈-西蒙D.韦克斯勒

8.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D)P89

A.智商B.韦伯分数C.情商D.感觉阈限

9.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理论叫(B)P59

A.精神分析理论B.需要层次理论C.三重需要理论D.需要演化理论

10.对延续和发展有机体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应叫(A)P55

A.需要B.动机C.兴趣D.爱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可构成三种基本特性,它们是(ABC)P322

A.强度B.平衡性C.灵活性D.指向性

2.思维的间接性表现为(ABC)P

A.对不在眼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加以反映B.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加以反映

C.在对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作出某种预见D.从部分事物的联系中,找到普遍的、必然的联系

3.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BCD)P83-84

A.必须在同一加工器里进行信息加工B.必须在不同加工器里进行信息加工

C.其中必须有相当熟练的D.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4.错觉的性质包括(ACD)P154

A.歪曲的知觉B.虚幻的知觉C.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知觉D.对事物的歪曲带有固定倾向的知觉

5.个性心理包括(AC)P4

A.个性倾向性B.情绪、情感C.个性心理特征D.意志活动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P287

2.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的言语,它是思考问题时用来支持(思维活动)的一种语言。

P247

3.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了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称之为(正迁移)。

从其他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称之为(原型启发)。

P227-228

4.短时记忆中的信息通过(复述)可输送到长时记忆系统,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提取回溯)到短时记忆系统,才能重新被意识,并与当前的刺激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P177、179

5.优良的意志品质除了意志的果断性和坚韧性外,还有(自觉性)和(自制力)。

P297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P71

7.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P319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该题型已取消)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求异思维:

又称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思考出多样性的答案的思维。

P209

2.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P129

3.心境:

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P278

4.感觉后象:

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P117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注意不是心理过程?

P71-72

答:

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

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独立进行着的注意,心理过程既可以在注意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不注意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它们有独立的反映对象。

2.简述情绪、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区别。

P258

答:

情绪情感具有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形式,又有千姿百态的表情行为,并且伴随着身体的生理方面的显著变化,此外,情绪情感还在多维度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

情绪情感虽然也是脑的机能,但它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它是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反映。

1.情绪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反映的性质不同

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内在联系(规律)的本质的反映

情绪情感过程是人脑对自身需求(态度)的主观体验

II.发生方式不同

人的认识过程的发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随意志努力)

情绪情感过程的发生方式不具有或很少具有随意性

联系:

I情绪情感过程总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过程而产生而变化的.已产生的情绪情感又充实着人的认识活动的内容,而使人的认识过程更加深入和深刻

II.人的正确的认识活动能使人的情绪情感活动也具有正确的内容和方向.反过来,正确情绪情感使人的认识活动更加深化

3.简答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P99

答:

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

补色律、中间色律和代替律。

补色律:

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色光同它相混合而产生非彩色,即白色或灰色。

中间色律:

两个非补色的光混合,可产生一个新的混合色,介乎两色之间的中间色。

代替律:

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彼此可以相互代替。

4.什么是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二者的关系如何?

P90

答:

差别感受性:

是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二者关系成反比,阈限低表明感受性高,感觉敏锐,反之,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P123-124

答: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1、从反映内容上看,感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它提供有关事物的性质的知识。

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其目的在于解释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能叫出它的名称,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

2、从所包含的成分看,感觉是单一感觉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而知觉既有由一种主要分析器产生的单纯知觉映象,又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所产生的、包含多种感觉成分的综合知觉映象;

3、从制约感知觉的因素来看,感觉的性质更多的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的经验和态度影响。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公有差别。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知觉虽然不同于并高于感觉,但它同感觉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表现在:

事物首先被感觉,然后才能进一步知觉它。

感觉与知觉也有某些共同性,它们同属于感性认识过程。

2.试述阿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

P339-340

答:

1.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包含两类特质:

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人们所共有的行为倾向。

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代表个人的性格倾向,它主要决定人的行为方式,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

2.阿尔波特又把个人特质按照它们对人格的影响和意义的不同,划分为3个不同的层次:

枢纽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①枢纽特质,这是个人最重要的特质,影响个体一切行为的性质,几乎渗透到个人全部生活的所有方面。

使所有的行为都反映出它的影响。

②核心特质,代表一个人的主要行为倾向,它决定一类行为,但不是所有行为。

③次要特质,它不是人格的主要成分,也不太受人注目,对于描述一个人来说显得并不十分重要,在人的行为中渗透得极少,只在特殊场合下才出现的行为倾向,是个人无足轻重的特质,或者说是一个人的独特的偏好。

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

普通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无脊锥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处于(A)P10

A.感觉阶段B.知觉阶段C.思维萌芽阶段D.意识阶段

2.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机能是不对称的,其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C)P44

A.言语功能B.数学计算功能C.空间形象知觉功能D.抽象思维功能

3.对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神经中枢是(B)P33

A.网状结构B.下丘脑C.丘脑D.中脑

4.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A)P90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或限

5.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A)P118

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

6.思想开小差是注意的(A)P81

A.分散B.转移C.动摇D.起伏

7.学习程度对保持和遗忘有较大影响,实验证明,既不产生疲劳又使保持的效果最佳的过度学习为(B)P195

A.100%B.150%C.200%D.80%

8.造成短时记忆遗忘的因素是(D)P178

A.信息得不到注意B.抑制作用C.信息提取机制失灵D.信息受干扰

9.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A)P266

A.詹姆斯—兰格理论B.坎农—博德理论C.沙赫特的情绪理论D.汤姆金斯—伊扎德的理论

10.抑郁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D)P323

A.强、平衡、灵活B.强、平衡、不灵活C.强、不平衡D.弱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情况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有(谈虎色变、闻过则喜)

A.触景生情B.谈虎色变C.打草惊蛇D.闻过则喜

2.注意的心理功能有(ABCD)P72

A.选择功能B.信号功能C.保持功能D.监督和调节功能

3.感觉记忆的特点是(ACD)P172

A.鲜明的形象性B.信息的被意识性C.信息保持时间在1秒之内D、记忆容量较大

4.情绪情感不同于认识过程,主要表现在情绪情感(ABCD)P258

A.在多维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B.是一种主观体验C.伴有显著的生理变化D.伴有表情

5.与意志的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是(ABC)P299

A.顽固B.执拗C.动摇D.怯懦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

P154

2.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P10

3.视网膜边缘密集着(视杆)细胞;它对(弱)光比较敏感。

P95

4.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常见的联想,除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外,还有(接近联想)和(关系联想)。

P200

5.巴甫洛夫提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除了兴奋型、抑制型外,还有(活泼型)和(安静型)。

PP322

6.智商(IQ)是智力的指标,它是一个相对值,表示(智龄)和(实际年龄)之比。

P311

7.问题解决的思维就是从(初始)状态经过问题空间进行一系列的搜索,最终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P223

8.阿尔波特把描述人格的个人特质划分为三个层次,它们是(枢纽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P339

四、判断题材(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该题型已取消)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注意的转移:

是根据当前任务的要求,有意识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P81

2.表象:

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一般称作记忆表象或简称表象。

它是对以往感知过而当前不再面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

P164

3.原型启发:

是从其他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对思维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P228

4.内部言语:

是非交际性言语,即对自己发出的言语,它是思考问题时用来支持思维活动的一种语言,或者说是一种不出声的自问自答的言语形式。

P247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什么是动力定型?

它是怎样形成的?

P48

答:

动力定型:

是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当一系列的刺激作用于集体后,就引起一连串的行为反应,各个反应之间保持者精密的定型关系,这种刺激与反应的相互关系经多次重复就成为一种模式,并被程序化储存与大脑。

只要刺激系统中的某一成分一出现,就会使模式中的反应一个接一个自动进行下去。

这种行为的自动化系统就是动力定型。

2.好奇心引发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

P66

答:

感官探索、动作操作和口头诘问。

3.什么倒摄抑制?

影响倒摄抑制的因素有哪些?

P197

答: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强度受前后两种材料的性质、难度、学习时间的制约。

4.什么是求异思维?

它有哪些特点?

P209

答:

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思考出多样性的答案的思维。

其特点有:

1.流畅性,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一连串回答出十几个或几十个解决问题的方案;2.变通性,指能思考出多种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案,如回答布可以做伞、帐篷、绷带、画布等;3.独特性,指思考与众不同,如提出“一国两制”的方案。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P185-201

答:

识记、保持和回忆是记忆过程中的几个基本环节,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识记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识记和回忆的中间环节,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检验,通过回忆,还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所识记的内容。

2.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把情绪分为那些状态?

各有何特点?

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何影响?

P278-281

答: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不同,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等。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也叫“心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应激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保持良好的心境,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于积极的激情人无需抑制,而消极的激情则要靠坚强的意志去驾驭。

平时注意培养和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求异性,磨练自己的意志,便可减轻应激状态的强度。

这些做法,都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

普通心理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2页,共2页。

共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